普通化学

“普通化学”是为理科大一学生开设的化学基础课,属于北师大通识教育课程类/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必修课程。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对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有初步了解,学会运用初步的化学知识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播放:13926次,课程ID:4230697

普通化学课程简介:前往报名学习

普通化学课程简介:

“普通化学”是为理科大一学生开设的化学基础课,属于北师大通识教育课程类/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必修课程。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对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有初步了解,学会运用初步的化学知识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前往报名学习

普通化学课程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回顾和再认识化学

--1.2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1.3化学学科体系

--1.4-1.5课程安排、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 元素的起源与分布

--2.1核反应与元素的转化

--2.2元素的分布与丰度

--2.3放射性核素与原子能

第三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律

--3.1原子的组成

--3.2原子结构

--3.3核外电子分布

--3.4元素周期律

--3.5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第四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4.1化学键

--4.2 Lewis理论

--4.3如何确定Lewis结构

--4.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4.5价键理论

--4.6分子轨道理论

--4.7分子间作用力

第五章 晶体与晶体结构

--5.1晶体的特征

--5.2晶体结构的周期性

--5.3晶体的基本类型及其结构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6.1 热力学第零定律和温度

--6.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焓

--6.3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

--6.4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第七章 化学平衡

--7.1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7.2标准平衡常数与Gibbs自由能变化

--7.3多重平衡规则

--7.4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八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8.1化学反应速率

--8.2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公式

--8.3反应级数的测定

--8.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5反应机理

--8.6催化反应动力学

第九章 酸碱平衡

--9.1酸碱概念的历史演变

--9.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9.3盐的水解

--9.4缓冲溶液

第十章 沉淀溶解平衡

--10.1溶度积

--10.2沉淀的生成

--10.3沉淀的溶解

--10.4沉淀的转化

--10.5分步沉淀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11.1基本术语

--11.2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11.3电极电势与电动势

--11.4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关系

--11.5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能斯特方程

--11.6元素的电极电势图

第十二章 配位化合物

--12.1配合物的概念

--12.2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12.3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12.4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12.5配位平衡计算

第十三章(1)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13.1 有机化学学科的建立

--13.2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探索

--13.3 精彩的有机合成

--13.4 有机化学的诱人前景

第十三章(2) 有机化学导论

--13.5 典型有机物举例

--13.6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13.7 有机化学的概念

--13.8 有机化合物分类

--13.9 有机化合物结构表示法

--13.10 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形成

期末考试

普通化学授课教师:

祖莉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988年、1991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于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多年主讲本科生基础课程《物理化学》和研究生课程《分子光谱》。祖莉莉老师负责课程第六章的讲授。

谭宏伟-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1998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量子化学,曾在University at Buffalo,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从事访问研究工作。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Dalton transaction,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等学术期刊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主讲过材料化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计算化学等多门课程。目前主讲的材料化学为李奇教授主持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负责课程第3,8章的讲授。

卢忠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中山大学做博士后。1999年7月至2006年11月在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蒂宾根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和加拿大皇后大学做洪堡学者和博士后。2006年12月应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导,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17年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讲本科生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基础有机化学)。研究方向为生物有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迄今为止共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卢忠林老师负责课程第十三章的讲授。

门毅-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1985年在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在南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2-2004 年日本神奈川县科学技术厅的研究员,日本的庆应大学博士后。2004-2006 年分别在HRS Engineering Co. LTD 公司从事新型纳米材料和发光材料的研发。2007年至今,在北师大从事功能纳米材料和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并主讲“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高等无机化学”等课程。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日本化学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侨联常务副主席。多次主持全国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命题和北京市高中生化学竞赛命题。主持和参加多项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子课题和横向课题“三七植物及种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析”、“低压HF吸附用改性石墨烯的研制”等项目,发表SCI论文10多篇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门毅老师负责本课程第二、三、七、九、十一、十二章的讲授。

邢国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1999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美国Polytechnic University、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工作,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审定委员会委员(2015),北京化学会中学生化学竞赛委员会主任。主讲本科生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基础有机化学)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研究生综合性实践类SPOC课程(合成实验)。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和授权专利80余篇。邢国文老师负责课程第十三章讲授。

刘红云-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00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8.9~2010.9期间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系访问,担任助理研究员工作。多年主讲《化学分析》等本科生基础课程和《化学计量学》等研究生课程。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已经发表40余篇国际学术论文并授权多项发明专利。刘红云老师负责课程第十章的讲授。

黄元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化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教学方面讲授过的课程有:本科生课程《结构化学》,《结晶化学》、《普通化学》;研究生课程《高等量子化学》,《统计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晶体结构测定》等课。主持完成北京市和教育部教学项目各1项。作为主编之一,出版教材2部;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科研工作主要为从理论上探讨低维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至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作为主持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科研项目9项。 负责课程第1,2章的讲授。

刘正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在吉林大学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先后获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2008年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2012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以及2009年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七届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12年)。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在内的30多项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现主要从事环境友好高分子和功能高分子方面的研究工作。讲授“高分子物理”等6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余篇。刘正平老师负责课程第一章的讲授。

范楼珍-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主讲“物理化学”、“化学基础实验”和“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等课程。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欢迎的十佳教师”。主编《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等教材。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领域为:荧光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及在生物和能源领域的应用。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300万),面上项目共8项。发表高水平SCI文章100多篇。范楼珍老师负责课程第八章讲授。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