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

“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拥有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学习《三江源生态》,保护好“三江源”,“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播放:13944次,课程ID:4231597

三江源生态课程简介:前往报名学习

三江源生态课程简介:

“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拥有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学习《三江源生态》,保护好“三江源”,“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前往报名学习

三江源生态课程目录:

第一章 走进三江源

--1-1 走进三江源

第二章 三江源的地质地貌

--2-1 青藏高原的前身

--2-2 青藏高原的隆升

--2-3 神山深处有冰川

--2-4 大河从高山冰泉中走来

--2-5“眼泪”最多的地方——高原湖泊

--2-6 独特的风化地貌和风蚀地貌

第三章 三江源的水文水资源

--3-1 三江源气象-水文特点

--3-2三江源水气循环特征

--3-3三江源基本水文循环及产流特征

--3-4 三江源高寒水文--生态相互作用机制

第四章 三江源的生物多样性

--4-1 五花草甸格桑艳丽--三江源区植物资源

--4-2 万物有灵生生不息--三江源区脊椎动物种类

-- 4-3 古老生命微妙无穷--三江源区微生物资源

--4-4 三江源森林生态系统

--4-5 三江源草原生态系统

--4-6 三江源荒漠生态系统

第五章 高原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

--5-1 高原哺乳动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1

--5-2 高原哺乳动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2

--5-3 高原鱼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

--5-4 高原鸟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

--5-5 高原植物对高原极端环境的适应1

--5-6 高原植物对高原极端环境的适应2

第六章 青海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6-1 青海湖概况

--6-2 青海湖水环境要素特征

--6-3 青海湖水生生物多样性

--6-4 青海湖裸鲤资源保护与恢复及生态环境变化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

--7-1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保护的意义

--7-2 三江源区退化草地黑土滩的形成和修复治理实践

--7-3 草地鼠害防治技术

--7-4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制度与冬春补饲

--7-5 草原生态管护员与环境保护

第八章 三江源的人文生态

--8-1 三江源的守护者

--8-2 生产生活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哲学

--8-3 饮食文化中食材与养分完美结合的生存智慧

--8-4 习俗禁忌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生态教养

--8-5 宗教信仰中的生态伦理

--8-6 丧葬习俗中的生态意识

第九章 三江源的藏医药传承

--9-1 藏医药学概述

--9-2 藏药学的基础理论及野外认药

--9-3 “曼巴扎仓”的起源

--9-4 藏药炮制方法“欧曲佐钦莫”

--9-5 曼唐

--9-6 藏医尿诊

--9-7 藏医外治的相关知识

--9-8 藏医养生与保健

第十章 三江源的生态价值

--10-1 三江源地区生态有价

--10-2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服务

--10-3 三江源地区生态资产

--10-4 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

--10-5 三江源地区人类行为

--10-6 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

思政讨论

期末考试

三江源生态授课教师:

李希来-教授-青海大学-

博士生导师,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高寒草地生态修复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负责人。先后荣获青海省优秀教师、青海省师德标兵、青海省优秀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魏青-副教授-青海大学-

理学博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原动物适应高原环境机制的研究。主讲课程有《基础生态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

朱海丽-副教授-青海大学-

硕士生导师,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教师,主要从事寒旱区边坡生态防护及高原河流演变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荣获青海省小岛奖励金、青海省青年骨干教师、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并入选青海大学教学名师培育计划。

赵玲-教授-青海大学-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讲课程有《生态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主编《生态经济学》教材,参与《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实验教程》等教材的编写,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1项,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

李琼-副教授-青海大学-

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主要从事雷达降水反演、寒区水循环与水文过程、水文生态演变等研究。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

扎西东主-副教授-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副教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藏医养生保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藏医体质的分类与辨识研究,青海大学藏医药实验实践教学团队负责人,青海大学才热社团指导老师。先后荣获青海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青海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十六届中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中国藏学珠峰二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等奖项。

杨贞明-副教授-青海大学-

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民俗、民间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三江源地区藏族传统生态文化》、《大学语文》。主持国家项目1项,参与国家项目2项,主持省级项目1项。

刘扬-副教授-青海大学-

硕士生导师,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孙海松-教授-青海大学-

教授,硕士生导师,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教师,主要从事草地资源管理与利用、草地生态监测与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杨元武-副教授-青海大学-

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草原学会草地生态分会理事。曾留学意大利和新西兰。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和放牧背景下高寒草地生态退化与修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草原管理学》和《放牧生态与管理学》,硕士研究生《高级生态学》和《草地生态学》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等项目。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核心成员。

王丹-讲师-青海大学-

在读博士,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讲师,学生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高寒草地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参与青海大学分类课程建设项目一类课程《普通生态学》建设。荣获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教学竞赛二等奖等。

杨永晶--青海大学-

博士,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高原特色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为学院生物工程教学团队骨干,获得2019年青海大学教学竞赛三等奖。

陈敏-讲师-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矿物学,矿床学和岩石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17年获《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