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慧汉语——中国文化概论 >  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的青铜和玉石文化 >  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的青铜和玉石文化 >  第九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返回《智慧汉语——中国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九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在线视频

返回《智慧汉语——中国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九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这一节我们讲一讲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佛教对中国文化都有什么影响呢

佛教传入中国

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它对中国文化各方面

尤其是对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就是佛教跟中国哲学的融合

使中国哲学具有很强的辩证思维

也就是辩证思维

具体来说呢

从哲学思想方面来说

佛教思想蕴藏着极深的智慧

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

对伦理道德的规范

对心理活动的分析

形成了深刻独到的见解

和完整严密的体系

魏晋时期

佛教的思想与道教合流

丰富了后期玄学的内容

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又形成了八个宗派

各个宗派对佛典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

中国佛教独有的理论体系

比如上节课提到的禅宗

还有宋明时期

朱熹 王守仁

也就是王阳明的理学和心学

都有佛教哲理的精髓

佛教与中国的道家儒家思想的融合了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

与中国文化(不断)融合的历史

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融合

除了哲学思想方面的贡献

佛教对中国的民间文化和世俗道德

也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

因果二字的影响就很大

中国人常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告诉我们

只有纠正错误的因果关系

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和平衡

所以佛教故事

对中国的民间文化影响极大

如唐宋时期的禅诗

中国最著名的小说《金瓶梅》《红楼梦》

甚至一些戏曲

都有因果论的影子

那在建筑艺术上呢

中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的寺塔

比较著名的就有河南登封少林寺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

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

寺内的古建筑群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许多佛教建筑已成突出的文化标志

精巧的佛教建筑

为中华大地增添了无限春色

除了建筑艺术

佛教文化还对中国的石窟艺术

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有著名的四大石窟

莫高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这四大石窟是中国古代

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石窟中有丰富的造像和壁画艺术

它们吸收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特点

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

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很多同学知道

国外对敦煌佛教艺术的研究一直很关注

我们也知道唐玄奘特别有名令人敬佩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就讲述了一段家喻户晓的

唐僧取经的故事

唐僧就是我们说的唐代的高僧玄奘

他一人西行五万里前后十七年

历尽艰辛到达印度求取真经

回到长安后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他所翻译的佛经

成为后世中国佛教的经典

现在我们还能读到

那么玄奘勇敢而坚忍不拔的毅力

也成了中国人后世的楷模

对文学和汉语的影响也很大

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

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

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

王维 白居易 苏轼

他们的诗歌

变文 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

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比如最著名的两首佛偈

神秀说过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惠能则说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两首佛偈

不仅表达了两种不同的佛学观点

还是佛教对于中国文学艺术

贡献出的一个缩影

佛经翻译不仅为汉语语言

增加了很多新词汇

还促进了汉语构词方式的发展

很多研究显示

汉语的双音化过程在魏晋以前是缓慢的

但自从佛经翻译盛行的魏晋以后

开始出现更多的双音词和多音节词

四字格成语更是明显增加

许多我们非常熟悉的词语

比如刹那 非常 智慧 不可思议

都是来源于佛经翻译

有人甚至说现代汉语75%的双音词

是来自于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

所以同学们

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的汉语

要知道中国的文学语言和佛教

也有如此之深的关系

长久的佛教传播史

已经让佛教和中国文化相互融合

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也是深刻的

相信你们之后

在更多的学习中会有更多的发现

智慧汉语——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课 为什么叫智慧汉语

-第一课 为什么叫智慧汉语

-第一课 为什么叫智慧汉语

第二课 并非对立的两种文化

-第二课 并非对立的两种文化

-第二课 并非对立的文化

第三课 生命的意义

-第三课 生命的意义

-第三课 生命的意义

第四课 “儒释道”是什么?

-第四课 “儒释道”是什么?

-第四课 “儒释道”是什么?

第五课 庄子的可爱与可敬

-第五课 庄子的可爱

-第五课 庄子的可爱与可敬

第六课 清华大学的校训

-第六课 清华大学的校训

-第六课 清华大学的校训

第七课 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第七课 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第七课 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第八课 佛者,觉也

-第八课 佛者,觉也

-第八课 佛者,觉也

第九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九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九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十课 复杂神奇的中医哲学

-第十课 复杂神奇的中医哲学

-第十课 复杂神奇的中医哲学

第十一课 中国画的空灵

-第十一课 中国画的空灵

-第十一课 中国画的空灵

第十二课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十二课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十二课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十三课 中国的地域文化

-第十三课 中国的地域文化

-第十三课 中国的地域文化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1)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第十五课 道家文化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十五课 道家文化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十五课 道家文化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十六课 诗教传统与文以载道

-第十六课 诗教传统与文以载道

-第十六课 诗教传统与文以载道

第十七课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差别

-第十七课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差别

-第十七课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差别

第十八课 为什么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呢?

-第十八课 为什么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的青铜和玉石文化

-第十九课 为什么中国古代少见巨石建筑呢?

-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的青铜和玉石文化

第九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