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qn-next.xuetangx.com/15705179581715.png)
《工程燃烧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着重讲解燃烧的概念、燃料特性、燃烧物理基础、燃烧的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基础理论、着火、灭火机理及特性、燃烧火焰及传播特性、气体、液体、固体燃料燃烧特性、燃烧污染物生成及控制技术、燃烧新技术及发展等内容。
开设学校:重庆大学;学科:理学、
《工程燃烧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着重讲解燃烧的概念、燃料特性、燃烧物理基础、燃烧的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基础理论、着火、灭火机理及特性、燃烧火焰及传播特性、气体、液体、固体燃料燃烧特性、燃烧污染物生成及控制技术、燃烧新技术及发展等内容。
-第一节 燃烧科学及技术发展
--1.1作业
-第二节 燃烧技术及发展
--燃烧技术及发展
--1.2作业
-第三节 前沿燃烧技术
--前沿燃烧技术
--1.3作业
-第一节 燃料概念及其种类
-- 燃料概念及其种类
--2.1作业
-第二节 燃料的成分分析与发热量
--2.2作业
-第三节 煤的主要分类及特性
--2.3作业
-第四节 煤灰的熔融及结渣特性
--2.4作业
-第一节 射流的定义
--射流的定义
--3.1作业
-第二节 直流射流及特性
--直流射流及特性
--3.2作业
-第三节 有利于强化稳燃的射流
--3.3作业
-第四节 电站锅炉冷炉气流模化试验方法
--3.4作业
-第一节 燃烧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
--4.1作业
-第二节 化学热力学系统与定律
--4.2作业
-第三节 燃烧化学动力学基本概念
--4.3作业
-第四节 质量作用定律与反应分类
--4.4作业
-第五节 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4.5作业
-第六节 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
--4.6作业
-第一节 着火机理与着火方式
--5.1作业
-第二节 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
--5.2作业
-第三节 影响热着火的因素
--影响热着火的因素
--5.3作业
-第四节 热自燃界限
--热自燃界限
--5.4作业
-第五节 强迫着火
--强迫着火
--5.5作业
-第六节 灭火机理与灭火方式
--5.6作业
-第一节 火焰概念及结构
--火焰概念及结构
--6.1作业
-第二节 火焰的传播特性
--火焰的传播特性
--6.2作业
-第三节 火焰传播速度影响因素
--6.3作业
-第四节 层流火焰
--层流火焰
--6.4作业
-第五节 湍流火焰
--湍流火焰
--6.5作业
-第六节 火焰稳定条件
--火焰稳定条件
--6.6作业
-第七节 工程湍流燃烧火焰稳定方法
--6.7作业
-第八节 燃烧反应控制区
--燃烧反应控制区
--6.8作业
-第一节 气体燃料燃烧方式
--气体燃料燃烧方式
--7.1作业
-第二节 气体燃料燃烧器
--气体燃料燃烧器
--7.2作业
-第一节 液体燃料燃烧特性
--液体燃料燃烧特性
--8.1作业
-第二节 液体燃料的雾化过程
--8.2作业
-第三节 液体燃料雾化性能指标
--8.3作业
-第四节 燃料液滴的蒸发
--燃料液滴的蒸发
--8.4作业
-第五节 燃料液滴的燃烧
--燃料液滴的燃烧
--8.5作业
-第一节 固体燃料燃烧过程
--固体燃料燃烧过程
--9.1作业
-第二节 煤的热解及挥发分燃烧
--9.2作业
-第三节 煤的着火过程
--煤的着火过程
--9.3作业
-第四节 碳粒燃烧的二次反应
--9.4作业
-第五节 固体碳粒的燃烧
--固体碳粒的燃烧
--9.5作业
-第六节 碳粒表面燃烧的分区
--9.6作业
-第七节 煤粉燃烧及装置
--煤粉燃烧及装置
--9.7作业
-第一节 一氧化氮及碳黑的形成与防治
--10.1作业
-第二节 硫氧化物的形成与防治
--10.2作业
-第三节 氮氧化物的形成与防治
--10.3作业
冉景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市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制冷学会副理事长。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是电站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及多相流)专委会委员;重庆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十大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专家,燃烧学及节能减排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是国家工信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及重庆市创新团队“低品位能源清洁高效转换与利用技术”负责人、重庆市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群”领头人;《Advances in Energy Research(ERi)》等国际期刊编委。 澳大利亚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访问学者,美国Rice University,高级研究学者。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重点(含面上)项目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中国专利32项(发明专利14项),实现转化5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6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三五”规划教材3部;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150余篇。
杨仲卿,教授,重庆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重庆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12年度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从事能源利用与转换、系统节能、燃烧污染物控制,催化燃烧、多相流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教育中心评审专家,重庆市经信委、四川省经信委厅项目评审专家。《Applied Energy》、《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 & Fuels》、《工程热物理学报》、《燃料化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SCI/EI期刊评审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
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Australia)博士学位。加拿大自然资源部CanmetENERGY能源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CO2捕集与利用、甲烷/生物质制氢、化学链燃烧及气化等能源的低碳与清洁转化技术,在气-固/固-固反应过程、高效吸附/催化剂合成、颗粒成型与磨损、流态化反应器等方面进行实验与模拟工作。 在Environ. Sci. Technol.,Appl. Energy,Chem. Eng. J.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中科院一、二区SCI论文20余篇(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7篇影响因子>8),论文引用近1100次,H因子2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重庆市留创计划(重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等系列国家/省部级项目;主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专项等
副教授/博导。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14年取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受国家公派赴美国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联合培养。2014年6月进入重庆大学工作。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重点课题多项,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30余篇,论文被引用超过700次,H-index为17。曾受邀在环境催化及燃烧领域重要国内外会议上做报告十余次。受邀担任国内外期刊Fuel、Applied Catalysis A/B、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审稿人,受重庆市环保局邀请担任重庆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评审人。曾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高廷耀环保基金会全国优秀青年博士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南方电网科技进步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