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环境污染分析,融合仪器分析技术,追踪分析技术进展,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开设学校:北京工商大学;学科:工学、
面向环境污染分析,融合仪器分析技术,追踪分析技术进展,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1.1 绪论
--1.1绪论
--1.1 绪论
--1.1 作业
-2.1 环境重金属污染与样品采集技术
--2.1作业
-2.2 环境重金属样品的消解前处理技术
--2.2作业
-2.3 环境重金属样品的形态分析前处理技术
--2.3作业
-2.4 原子光谱法的概述
--2.4作业
-2.5 原子吸收光谱原理
--2.5作业
-2.6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2.6作业
-2.7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2.7作业
-2.8 原子荧光光谱与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2.8作业
-2.9 X射线荧光光谱与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2.9作业
-2.10 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与激发光源
--2.10作业
-2.11 原子发射光谱的仪器构成与应用
--2.11作业
-2.12 原子质谱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2.12作业
-2.13 金属元素分析技术的比较与选用
--2.13作业
-3.1 分子光谱法的概述
--3.1作业
-3.2 分子光谱法的理论基础
--3.2作业
-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原理
--3.3作业
-3.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
--3.4作业
-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5作业
-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
--3.6作业
--3.6讨论
-3.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污水化学需氧量测定中的应用
--3.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污水化学需氧量测定中的应用
--3.7作业
--3.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污水化学需氧量测定中的应用
-3.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大气氮氧化物测定中的应用
--3.8作业
-3.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土壤氰化物测定中的应用
--3.9作业
-3.10 红外光谱法的分析原理
--3.10作业
-3.11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3.11作业
-3.1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3.12作业
--3.12讨论
-3.13 红外光谱的分析方法
--3.13作业
-3.14 红外光谱在水中油类物质测定中的应用
--3.14作业
-3.15 分子发光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3.15作业
-4.1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概述
--4.1 作业
-4.2 环境有机分析的样品采集技术
--4.2 作业
-4.3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概述
--4.3 作业
-4.4 水样中有机物提取技术
--4.4 作业
-4.5 固体样品中有机物提取技术
--4.5 作业
-4.6 环境样品中有机物的净化
--4.6 作业
-4.7 色谱分析
--4.7 色谱分析
--4.7 作业
-4.8 色谱法的定性定量方法
--4.8 作业
-4.9 气相色谱法
--4.9 作业
-4.10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4.10 作业
-4.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4.11 作业
-4.12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4.12 作业
-4.13 离子色谱法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4.13作业
-4.14 质谱分析法
--4.14 作业
-4.15 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4.15 作业
-4.16 环境有机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4.16 作业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工业清洁生产原理与方法》和本科生《环境评价》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轻工行业废水及污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与绿色工厂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项目、生态环境部项目10余项。主编及参编著作4部,制定并发布环境部标准2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01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2019年科学技术一等奖。
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7月至今就职于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讲环境专业研究生必修课《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和本科生必修课《环境监测》、《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痕量分析、环境行为和健康效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校企合作项目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在本在线课程中,主要负责讲解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分析与色质谱法。
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2012年-2015年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后。2015年至今就职于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讲本科生课程《仪器分析》、研究生课程《现代环境分析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长期围绕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能源化方向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科研任务10余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 1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项;完成地方技术规范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