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奇石爱好者,对宝玉石的知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普及我国历史悠久的石文化与玉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我们推出了《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课程。通过课程学习,科普岩石学、矿物学和观赏石鉴赏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奇石及玉器的基本判断、辨别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开设学校:山东科技大学;学科:工学、
石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奇石爱好者,对宝玉石的知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普及我国历史悠久的石文化与玉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我们推出了《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课程。通过课程学习,科普岩石学、矿物学和观赏石鉴赏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奇石及玉器的基本判断、辨别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1.1 石文化的定义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作业
-1.2 赏石文化的启蒙期
--第一章第二节作业
-1.3 赏石文化的成熟期
--第一章第三节作业
-1.4 赏石文化的繁荣期
--第一章第四节作业
-1.5 现当代赏石文化
--第一章第五节作业
-2.1 奇石的产地、流派
--第二章第一节作业
-2.2 奇石的采集、收藏
--第二章第二节作业
-2.3 奇石的保养、配座
--第二章第三节作业
-2.4 奇石的命名、摄影
--第二章第四节作业
-2.5 奇石的价值、价格
--第二章第五节作业
-2.6 奇石的作假
--第二章第六节作业
-3.1 瘦漏透皱与古石鉴赏I
--第三章第一节作业
-3.2 瘦漏透皱与古石鉴赏Ⅱ
--第三章第二节作业
-3.3 质形色文与现代赏石
--第三章第三节作业
-3.4 像稀术文与理性赏石Ⅰ
--第三章第四节作业
-3.5 像稀术文与理性赏石Ⅱ
--第三章第五节作业
-4.1 奇石地质概论
--第四章第一节作业
-4.2 岩浆岩基础
--第四章第二节作业
-4.3 沉积岩基础
--第四章第三节作业
-4.4 变质岩基础
--第四章第四节作业
-4.5 喀斯特型成因
--第四章第五节作业
-4.6 江河冲击型成因
--第四章第六节作业
-4.7 风山海火山成因
--第四章第七节作业
-4.8 埋藏蒸发成因
--第四章第八节作业
-4.9 特殊成因及特殊性质I
--第四章第九节作业
-4.10 特殊成因及特殊性质II
--第四章第十节作业
-5.1 奇石的崇拜
--5.1奇石的崇拜
--第五章第一节作业
-5.2 泰山与泰山传说
--第五章第二节作业
-5.3 泰山石敢当
--第五章第三节作业
-6.1形态石I
--6.1形态石I
--第六章第一节作业
-6.2 形态石II
--第六章第二节作业
-6.3形态石(组合)III
--第六章第三节作业
-6.4 图纹石I
--6.4 图纹石I
--第六章第四节作业
-6.5 图纹石II
--第六章第五节作业
-6.6 质色石
--6.6 质色石
--第六章第六节作业
-6.7 文房石
--6.7 文房石
--第六章第七节作业
-6.8事件纪念特异石
--第六章第八节作业
-6.9 工艺石I
--6.9 工艺石I
--第六章第九节作业
-6.10 工艺石II
--第六章第十节作业
-7.1 玉文化的历史渊源
--第七章第一节作业
-7.2 玉文化的历史渊源
--第七章第二节作业
-7.3 玉文化内涵
--第七章第三节作业
-7.4 餐丹食玉文化
--第七章第四节作业
-7.5 四大名玉I-岫岩玉
--第七章第五节作业
-7.6 四大名玉II-蓝田玉
--第七章第六节作业
-7.7四大名玉III-和田玉
--第七章第七节作业
-7.8 四大名玉IV-独山玉
--第七章第八节作业
-7.9 翡翠I
--7.9 翡翠I
--第七章第九节作业
-7.10 翡翠II
--第七章第十节作业
-7.11 二氧化硅类玉石I
--第七章第十一节作业
-7.12 二氧化硅类玉石II
--第七章第十二节作业
-7.13 二氧化硅类玉石III
--第七章第十三节作业
-7.14 其他材料玉器I
--第七章第十四节作业
-7.15 其他材料玉器II
--第七章第十五节作业
-7.16 夜明珠
--7.16 夜明珠
--第七章第十六节作业
-7.17 玉石的琢磨
--第七章第十七节作业
-期末考试
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资源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35项。
王金凤,博士, 讲师,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于2013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访学。讲授《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生态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等多门课程,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发表SCI、EI收录等文章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多项纵横项科研课题,并获得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奖励。
高宇,女,1984年12月,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海洋溢油污染生物修复、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蓝藻及其代谢产物产生机理及抑制途径、污废水生物脱氮。 参与科研项目:主持山东省中美环境与健康技术合作研究中心资助项目1项、山东科技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作为课题研究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1项;主持完成企业委托课题1项。 荣誉与奖励:山东省第五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山东科技大学第十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16年化工学院讲课比赛二等奖。作为主要参与人荣获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成功获批。 研究成果:担任“Environmental Pollution”、“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EnvironmentalTechnology”等多家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审稿人。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 教学工作:主要担任环境工程微生物、给水工程、污染生态学、环境工程概论(留学生)、水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教学工作。
李琳,女,博士,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各类纵向项目四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一项。获山东省第七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青年中国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环境类科技竞赛,并获得各类奖励数项。
吴慧峤,女,1990年出生,2020年毕业于日本神户大学土壤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盐碱土改良和治理以及新型土壤改良材料制备等研究工作。参与多项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费助成事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