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 >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走近学习者 >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返回《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在线视频

下一节: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返回《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理论

语言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从上一讲第三章的学习中

我们已经知道语言对比分析

是语言学本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意思的是

语言对比分析研究

还引发了对语言学习难度

及其成因的研究兴趣

成为二语习得研究开始的前奏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使用行为主义理论

进行语言训练的一个高峰期

到了50年代中后期

人们开始对这种机械的

刺激-反应模式产生了疑问

希望探索语言获得的更深层的机制

那么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这个术语

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这个时期人们第一次开始

系统重视语言本身

以及语言学习背后的心理机制

这时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

从语言对比的角度

提出了语言学习难度的假说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拉多的对比分析假说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CAH的核心

是基于第一语言

和第二语言对比的学习难度假说

拉多1957年

在他跨文化语言学的

专著里提出学习外语时

会发现有些外语的特征特别容易

而另一些则特别难

那些与母语相似的特别容易

与母语不同的特别难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二语学习的基本假设

母语迁移假设

并且假定其产生的机制是母语迁移

引发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他提出为了更好的教

需要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因此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请看图

在这个图中呢

学习的难度

等于获得二语模式的难度

等于目标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

细心一些的同学们就可以发现

难度的英语单词是Difficulty

而差异的英语是Difference

于是就这样Difficulty

就转化成为了Difference

两个D之间就建立了联系

拉多的贡献是

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这样的学习难度假设

推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在上世纪60年代

研究者们用这样的假设

对欧洲语言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分析

在上世纪60年代达到了全盛期

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那么在此我们值得注意

和值得学习的呢是对比分析的方法

对比分析的方法

Contrastive Analysis

同学们应该不陌生

在上一章中

我们已经学到

它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从19世纪中叶

到20世纪中叶风靡一百多年

在语言本体研究领域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二语学习领域呢

研究者们又对其步骤

进行了精确的操作定义

提出了对比分析的四步骤说

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是

描写选择比较预测

描写是对两种语言系统进行系统地描写

选择是通过学生的偏误

找到学生的困难

将其作为比较的语言项目

比较呢是对该项目在两种语言中的表现

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比

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

预测是在对比的基础之上

预测错误的出现率

由此判断学习的难度

那么同学们

你们想一想

在这四个步骤中

哪一个格外地重要呢

也许同学们会说都很重要啊

是的确实都很重要

因为它们是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

缺一不可

缺哪一个都不可能完成对比分析的任务

不过呢作为学习难度假说的对比分析

当然与单纯的以语言本体研究为目的的

对比分析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通过这个提示

细心的同学们应该有答案了吗

对最后一个环节预测

最为重要

因为前三个步骤

都是为这一个步骤而服务的

没有这个步骤

那么我们进行的是语言学的研究

而非二语学习的研究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预测

有了难度假说

前面的对比分析才有了方向性的意义

使其变得可以检测和测量

可以证伪成为一个二语学习的理论

因此它是四个步骤中间的点睛之笔

是四个步骤中的精华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呢

有一些人认为

拉多是二语习得研究的开山鼻祖

这一点是非常有道理的

了解了语言特征习得的方向之后

更吸引人的是其背后的机制

为什么难为什么易

这就涉及到了拉多对迁移机制的认识

拉多认为母语影响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迁移的影响

因此迁移在对比分析理论中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解释母语对二语学习影响的根本机制

迁移本身是一个心理现象

指的是一种知识和技能

能从A领域运用到B领域

虽然以前行为主义的语言教学理论

也会偶尔提到迁移

但是拉多理论的核心假设

是基于对比分析的学习难度假设

因此其中迁移的作用就格外重要

几乎是其解释所有二语学习现象的出发点

通过大量的研究学者发现

迁移可以表现为两个方向

一种是干扰interference

很多情况下研究者会

将其也称之为负迁移

另一种则是促进facilitation

干扰的外在表现是出现的错误

而促进的表现则是错误比较少

学习的速度会更快

值得指出的是

对于迁移的影响

人们的认识经历了有趣的三部曲

早期呢人们是言必称迁移

人们对迁移高度推崇

认为它是一切二语学习的

出发点和根本的机制

到后来人们发现

迁移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提出或许有其他的原因更为重要

那么近年来

随着人们从认知神经机制的高度

从认知模式的高度再次认识迁移的作用

可以说迁移实现了一次新的涅槃

人们现在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迁移的影响

根据自己的具体研究内容

采取或者是强势的迁移说

或者是弱势的迁移说

同学们在阅读文献时

看到迁移影响的文献时

需要结合具体的背景进行合理的判断

由于对比分析理论有明确的理论假设

研究步骤

因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最精华的部分

是学习难度等级表的建立

众多研究者在拉多研究的基础上

将学习难度的等级具体化

并且加以检验

我们来看这个英语和汉语的

基于对比分析的难度等级表

按照上述难度等级

对等关系的难度最低

其次是合并关系

然后是缺省变化

增添最难的是一对多

细心的同学或许已经发现

其实这样的难度等级

已经与我们刚才介绍的

对比分析假设的基本理论有一些不一样了

增添在这并不是最难的

而一对多是最难的

其实这个难度等级也不是绝对的

它在预测语法学习方面

与实际的拟合度非常好

而在语音学习方面就不一定对了

在语音学习方面

增添往往是最难的

例如由于母语音位中缺乏某些音

学习者学习一些外语中的外来音时特别困难

最著名的例子是

外国学生学习我们汉语中的

声调是非常难的

中国学生学习德语

和西班牙语中的小舌音

以及日本学生学习声母r

发日本的“日”的这个音都有很大的困难

同学们可以看到对比分析假说

最吸引人的就是学习难度假说

它清晰而可验证

因此其成果加深了人们

对二语学习过程的认识

经过60年代大量研究者的实证研究

人们逐渐意识到

对比分析虽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开始对对比分析思路下的学习难度

假说进行反思

首先人们开始思考

错误都来源于迁移吗

除了迁移以外

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的错误吗

例如泛化、教学方法导致的错误

学生自己的创造等等

这些错误也是很常见的

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灵机一动

自己会创造一些既不属于母语

也不属于目的语的语言

其次我们会看到

如前所述差异也不完全等同于难度

有些增添是非常难的

有些增添则并不太难

那么在这个小框里面

声调、小舌音、r是比较难的

而由visit

分化为参观、访问、看望三个词汇并不太难

只需要增加语境的差异和限定性就可以

那么我们看到右边

在这个右边的方框里

有一些类似

而有细微差异的语言点是比较难的

例如英语和汉语里都有被动语态

但两者有一定差异

英语中只有一种必须使用be

加动词过去式的形态

汉语中则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必须用被字的句子

一种是作业做完了

杯子打破了这样的

没有被字的意义被动句

而且呢在汉语里两种分布中

这种意义被动句的分布会更广泛

因此英语母语学习者

在学习汉语的被动语态时

理解起来很容易

产出就容易出错了

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用被

什么时候不用被

离合词也是这样

英语中也有put it on

这样的动词短语中夹杂宾语的形式

汉语中有洗个澡这样的形式

但是具体到每种语言中时

每一个动词的用法都有可能有差异

需要一个一个地学

因此是比较难的

总之由于错误的性质的多样化

促使人们思考错误与偏误的关系

同时还开始思考

学生的语言与母语系统

和目的语系统之间的关系

于是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

新型的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开始了

这就是偏误分析研究和中介语理论

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列表:

第一讲 应用语言学综论

-1.1 课程介绍

--1.1 课程介绍

-1.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关系

--1.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关系

-1.3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1(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2(汉语教学与汉字汉语拼音的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

-第一讲测验题

-第一讲作业题

第二讲 语言与语言学习

-2.1语言本质与语言学习

--2.1.1 如何认识语言的本质

--2.1.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1.3人类语言获得的研究与二语教学

-2.2语言学习的目标

--2.2.1儿童语言发展与人类语言学习

--2.2.2母语者语言水平与二语者水平

--2.2.3如何为二语者制定学习目标

-第二讲测验题

-第二讲作业题

第三讲 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3.1第三讲内容简介

-- 3.1.1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为什么需要学习语言学理论 3.1.2 第三讲主要内容——不同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3.2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1

--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述

-3.3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2

--第二语言教学对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

-3.4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结构主义说略

-3.5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3.6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发展

-3.7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3.8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3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影响与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3.9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系统功能语法与语言教学

-3.10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语篇理论与语言教学

-3.11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3.12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理论的互动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的互相

-第三讲测验题

-第三讲作业题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走近学习者

-4.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4.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4.4 中介语理论

--4.4 中介语理论

-4.5 习得顺序研究

--4.5 习得顺序研究

-4.6 语言共性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6 语言共性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7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

--4.7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讲测验题

-第四讲作业题

第五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选择与应用

-5.1 教学法概述

--5.1.1 教学法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5.1.2 语法翻译法的价值

--5.1.3 直接法的意义

--5.1.4 苏联的主要教学法流派

-5.2偏语言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5.2.1 情景法、听说法和视听法

--5.2.2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5.3 偏重心理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5.3.1 认知法

--5.3.2 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5.3.3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方向

-第五讲测验题

-第五讲作业题

第六讲 汉语二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6.1 二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6.1 二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6.2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6.2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六讲测验题

-第六讲作业题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