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 >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走近学习者 >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返回《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在线视频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下一节: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返回《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角度

提到社会文化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我们就会想起一些耳熟能详的术语

比如洋泾浜

文化适应

社会距离文化休克

工具型学习动机等等

其实关于洋泾浜的提法出现得很早

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就出现了

那时社会学家就已经关注到了

语言融合区的这种混合与现象

将其命名为洋泾浜或者皮钦语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

研究者又开始从二语习得的角度

来分析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它背后的原因

舒曼曾经对六位移民到美国的

西班牙人进行跟踪研究

结果发现其中的一个被试

33岁的Alberto

在几年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提高和进步

这引起了舒曼的兴趣

为什么其他移民都有进步

只有阿尔波特保持了洋泾浜的语言特点

没有任何进步

通过对比阿尔波特与其他五位移民的不同

他提出了多种可能性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社会距离

和心理距离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他认为文化适应的程度

决定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

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为文化适应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社会距离的影响

在社会距离方面有八个影响因素

在社会文化的主导模式方面

多文化平等的地位

有利于语言学习

而处于主导从属文化关系中

则不利于习得

在个体的融合策略方面

采取同化或适应策略的有利于习得

采取保留策略的

不利于习得

其次在团体的封闭程度方面

处于封闭团体的不利于习得

处于开放团体的有利于习得

在个体所处的少数族裔团体的凝聚程度方面

凝聚程度高不利于习得

凝聚程度低有利于习得

群体大不利于习得

群体小有利于习得

群体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相似性高

有利于习得

相似性低不利于习得

最后个体的态度是否正面

个体拟居住的时间的长短

也都会对语言习得产生影响

我们再来看心理距离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舒曼认为心理距离

对二语学习的影响不如社会距离的大 但是心理距离的影响

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在社会距离的影响偏中性的时候

个体的心理距离的影响就非常大了

在心理距离方面有四个影响因素

其中语言休克指的是

对使用第二语言的一种恐惧感

害怕或者怕错

没有信心这样的状态

这些都是语言休克的表现

语言休克的程度越高

对二语学习的影响越不利

文化休克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cultural shock

说的是学习者进入

目的语环境时的一种焦虑状态

进入一个新的语言和社会环境中之后

很多人会产生思维方式

文化适应等等方面的一种彻底的恐惧

会有很深的颠覆感无助感

文化休克程度越高

越不利于二语学习

那么在学习动机方面

融合型动机的学习效果

要优于工具型学习动机的效果

在语言疆界方面

可塑性强

渗透性强的学习者

学习效果会更好

如果达到一定水平之后

形成语言疆界

学习者心中就会出现一道无形的学习屏障

阻碍学习者的进一步提高

最初舒曼的理论更多用于解释

移民群体的语言学习现象

后来有一些研究发现

普通语言学习者也有类似的现象

于是文化适用理论得到了

更大程度的认同和应用

当然后来更为细致的研究发现

其实舒曼的有些理论

是需要调整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的

例如融合型学习动机的学习效果

是否一定就优于工具型的动机呢

文化休克的影响

是否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和

是否具有个体差异的影响呢

这些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因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很大

每个人的影响都可能不一样

但总的来看

社会文化

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

文化适应理论的贡献非常显著

它使得我们把二语习得

置入一个有效的社会文化总的生态之中

而非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的封闭过程来看待

它使我们对二语习得的认识更加立体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列表:

第一讲 应用语言学综论

-1.1 课程介绍

--1.1 课程介绍

-1.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关系

--1.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关系

-1.3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1(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2(汉语教学与汉字汉语拼音的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

-第一讲测验题

-第一讲作业题

第二讲 语言与语言学习

-2.1语言本质与语言学习

--2.1.1 如何认识语言的本质

--2.1.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1.3人类语言获得的研究与二语教学

-2.2语言学习的目标

--2.2.1儿童语言发展与人类语言学习

--2.2.2母语者语言水平与二语者水平

--2.2.3如何为二语者制定学习目标

-第二讲测验题

-第二讲作业题

第三讲 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3.1第三讲内容简介

-- 3.1.1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为什么需要学习语言学理论 3.1.2 第三讲主要内容——不同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3.2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1

--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述

-3.3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2

--第二语言教学对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

-3.4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结构主义说略

-3.5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3.6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发展

-3.7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3.8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3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影响与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3.9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系统功能语法与语言教学

-3.10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语篇理论与语言教学

-3.11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3.12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理论的互动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的互相

-第三讲测验题

-第三讲作业题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走近学习者

-4.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4.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4.4 中介语理论

--4.4 中介语理论

-4.5 习得顺序研究

--4.5 习得顺序研究

-4.6 语言共性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6 语言共性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7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

--4.7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讲测验题

-第四讲作业题

第五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选择与应用

-5.1 教学法概述

--5.1.1 教学法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5.1.2 语法翻译法的价值

--5.1.3 直接法的意义

--5.1.4 苏联的主要教学法流派

-5.2偏语言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5.2.1 情景法、听说法和视听法

--5.2.2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5.3 偏重心理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5.3.1 认知法

--5.3.2 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5.3.3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方向

-第五讲测验题

-第五讲作业题

第六讲 汉语二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6.1 二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6.1 二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6.2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6.2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六讲测验题

-第六讲作业题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