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汽车行走的艺术 >  第一章 绪论 >  1.2 王者之车---指南车 >  1.2.1 王者之车---指南车

返回《汽车行走的艺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2.1 王者之车---指南车在线视频

下一节:2.1.1 轮的发明

返回《汽车行走的艺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2.1 王者之车---指南车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很久很久以前

在神州大地涌现出了多个部落

其中九黎族首领蚩尤

以善于制作兵器闻名

他巨人夸父部族与三苗一部

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

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

即古代的九州

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

遂向黄帝族求援

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

答应了炎帝族的请求

于是双方在涿鹿之野大战

这个地方据说在

现代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附近

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

在力量上占据优势

所以双方开战后

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

武器优良等条件

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

黄帝族则率领自己的部下及盟军

迎战蚩尤族 并让应龙高水

即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

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

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

战争爆发后

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

这很适合来自

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

所以在初战阶段

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

黄帝族处境并非常窘困

据说曾经九战而九败

遇上大雾后 黄帝十分着急

数次马上召集部下商讨对策

五虎将应龙 常先 大鸿 力牧 风后等人

向来是历次会议的积极参加者与发言者

但在一次紧急军事会议召开之际

人们发现向来参会最积极的风后

竟然没有出现

难道他被蚩尤部落俘虏了

被蚩尤派人暗杀了

黄帝立即带人四下寻找

最终在一辆废弃的战车中找到了他

他正抱着头 仰面躺在车厢中

眼睛还闭着 莫非受伤了

不像啊 没有血迹 也有没伤口

黄帝正打算叫唤他

只见他忽的站了起来

说了声有了

把大家吓了一跳

他很兴奋地向黄帝报告了他的发现

他说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

斗转而柄不转呢

我听人说过 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

发现过一种叫磁石的物体

能将铁吸住

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

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装置

有了这种装置

我们在战场中

就不会因迷失方向而被动挨打了

黄帝一听笑着说

原来你躺在这里就是想的这个问题

黄帝把风后的这个想法告诉其他部下

大家议论了一番

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于是就由风后设计 大家动手制作

经过几天几夜的设计与奋战

终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装置

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

车上安装了一个木人

伸手指指向南方

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

只要一看木人指引的方向

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这就是被后人称颂的千古名车 指南车

指南车的发明

给炎黄部落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

某次战斗中

利用特殊有利的天气 狂风大作尘沙漫天

炎黄部落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

吹起号角 击打鼙鼓

乘蚩尤族部众迷乱 震慑之际

以指南车指示方向

驱众向蚩尤族进攻

终于一举击败敌人

并在冀州之野擒杀其首领蚩尤

涿鹿之战终于

以炎黄部落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

从此开启了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据记载 东汉时期的张衡

三国时期魏国的马钧

刘宋时期的祖冲之等

曾经制造过指南车

被誉为指南三杰

张衡 字平子

在文学 天文 数学 地理 绘画

机械制造等方面均有建树

他曾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

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

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

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

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

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

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浑天仪

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

还制造出了指南车 记里鼓车

飞行数里的木鸟等机械装置

共著有科学 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

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

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 令人景仰

马钧 字德衡 扶风人

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

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出身贫寒 有口吃的毛病

不善言谈 但极富观察思索能力

魏明帝时 将织机改为十二蹑

大大提高了功效

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 名叫翻车

它利用流水作动力

可连续自动提水

操作方便 效率大增

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

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

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

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

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

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 构思十分巧妙

由于他在机械制造方面造诣颇深

在当时被誉为天下名巧

祖冲之 南北朝时期一位

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

祖父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

掌管土木工程

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

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

主要成就在数学

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

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

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 千里船

定时器等等

此外祖冲之精通音律

擅长下棋 还写有小说《述异记》

祖冲之著述很多

但可惜大多都已失传

此外 后赵的魏猛 解飞

北魏的马岳 后秦的令狐生

南齐的索驭鳞 隋朝的耿询

唐朝的金公立

以及北宋时期的燕肃

及吴德仁等人均制造过指南车

特别要提一下北魏的马岳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命郭善明制造指南车

经过很多年都没有制成

扶风人马岳来帮他制造

快要完成时

郭善明因为嫉妒用毒酒杀害了马岳

在历史留下了卑鄙的记录

指南车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

一直存在争议

有磁动说和机动说等

虽然历代曾几度重制

但均未留下设计资料

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

见宋史卷一百四十九舆服志

和岳珂所著愧郯录

从中可以看出指南车

并不是利用磁石

即指南针来进行方向辨别的

而是利用一种称为机械差动机构

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

它利用齿轮传动系统

根据车轮的转动

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

不论车子转向何方

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

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燕肃的指南车是一辆双轮独辕车

车上立一小木人 伸臂指南

车中 除两个沿地面滚动的足轮外即车轮外

尚有大小不同的7个车轮

宋史舆服志分别记载了

这些齿轮的直径或周长

以及其中一些齿轮的齿距与齿数

由齿数 转动数 并保证木人指南的目的

可见古人掌握了关于齿轮匹配的力学知识

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

其后 吴德仁鉴于燕肃所制的指南车不能转大弯

否则指向就失灵这一大缺点

重新设计制作指南车

他的车分上下两层

上层除木人指南外

绕木人还有二只龟四只鹤和四个童子

上层13个相互啮合的齿轮

就是为它们设计的

下层的齿轮装置与结构如前所述

是他发明了绳轮离合装置

以保证车转大弯也不影响木人指向

可惜的是 靖康二年 1127年

北宋为金所灭

宫廷中的两台指南车被金朝守将作为战利品

与徽宗 钦宗父子一道 准备押回黄龙府

献给金朝皇帝 但在途中莫名失踪

王者之车竟化作亡者之车

由此可见没有国家的兴盛

没有实力的支撑

技术的探索将无从谈起

车是人类最伟大 最重要

也是非常古老的发明之一

古车这个天工人代的人公务

是集中反映人类文化发展水平即文明程度的标志物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

自然有着悠久的古车文化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

根据文献记载

夏朝使用的车辆已渐成规模

并设有管交通的专职行政人员

牧正和车正两类官职

其中牧正主管马牛等力畜的牧养驯育与使用

车正主管战车 运输车的制造 保管和使用

其中最出名的

当属被称为中国古车之父的奚仲

严格说来他并不是第一个造出车的人

但他与他的儿子吉光共同完成了对车车轮的改造

从而使中国古车技术迈上新台阶

遗憾的是 夏朝车的实物尚没有考古证据

商代经济进一步发展

古车也的得到快速发展

一方面是因为征战较为频繁

在当时 战车时战争中最为厉害的装置

它利用牛马等畜力的暴发力 冲击力和持久的耐力

可以快速进入和脱离敌方阵地

加上箱体提供某种装甲保护

手持攻击性武器的甲士可以居高临下攻击步兵 大大提高攻击威力和防御效果

另一方面是引文经济发展 商品运输的需要

在我国古代有相土改进马车

和王亥改进牛车的传说

其中相土和王亥都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祖先

特别是王亥(商部落第七代首领)

非常善于进行对外贸易

而他的故乡叫商丘

所以后人称从事贸易为商业

从事贸易的人称为商人

可以说车与商朝王公贵族

和平名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战争和经济的需求极大促进了战车的结构改进

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出土文物表明在商代我国已能够造相当精美的两轮车了

商代车的设计颇具中国特色

干栏式式车舆 向前弯翘的辕

平直或两端上翘的衡

无一不脱胎于古代木作构件的造型

用以驾双马的轭的形状结构以及轭与衡的联结

都有独到的构思

既将马与车紧密联系在一起

又给马行走的宽松条件

利于马拖曳和奔跑

充分体现商代人的聪明和才智

周武王灭商后大封诸侯

又接受周公的建议 修建洛邑 开凿道路

制造车辆 发展交通

诗经小雅有云

周道如砥 其直如矢

专门负责道路的官员

负责筹办京城500里内所有馆舍的车马粮草

交通物资

要保证道路畅通 宾客安全

要安排白天值班和夜间巡逻之人

还要及时组织检修车辆平整道路等。

根据记载 周道层次分明

城市道路 分经 纬 环 野四种

南北之道为经 东西之道为纬

皆宽9轨 约14.4米

城中有九经九纬呈棋盘状

围城为环(宽7轨,约11.2米)

出城为野(宽5轨,约8米)

郊外道路 分路(宽3轨) 道(宽2轨)

涂(宽1轨) 畛(可走牛车) 径(可走马)五级

有这么好的路 自然有相应的车制

根据古代文献

商代最多有三匹马拉的车 谓之骖

周人则增加了一匹 谓之驷

所谓大丈夫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河南浚县辛村周墓出土车12辆

马骨竟为72架

说明已有六匹马拉的车

说明车辆制造业已有相当的高度与繁荣

王度记曰

天子驾六 诸侯驾五 卿驾四

大夫三 士二 庶人一

周朝对车的外形也进行了相关的改进

比如为减少颠簸而将车径减小

为均匀承重而将辐条增多且缩短

并在轴与轸之间设伏兔

为扩大乘员活动空间而将车舆宽度加大

为便于牛马拖曳而将辕前端渐趋上翘

并将辕 衡变长

使车辆结构更趋合理

此外 铜质器件使用增多 马具也有革新

系驾方式更为科学

周时曾有六艺之说

所谓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其中的第四艺御

是指驾驶马车的技术

周礼中记载了周代

考驾照的五条规则

一 鸣和鸾

行车时马颈下的铃和车轼上的铃鸣声要协调

马稳车平 是逐水曲

马车沿曲折的水边驰驱而不颠坠

三 过君表

奔驰的马车从仅容车身的门洞里冲出而不碰撞

四 舞交衢

车马奔驰至交叉道上

能根据突发情况左旋右转 回环自如

五 逐禽左 驱车追赶野兽时

要绕到野兽左方 便于射杀

由此可见

周代对驾车技术的要求有多么的高超

其他五艺分别如下

礼 礼节教育

类似今日德育教育

包括五礼 即吉礼 凶礼 宾礼 军礼和嘉礼乐

音乐教育 如云门 大咸 大韶 大夏 大镬

大武等古乐。

射 射箭教育

包括五种射技

白矢 参连 剡注 襄尺 井仪

白矢是指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

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是指前放一矢

后三矢连续而去

矢矢相属 若连珠之相衔

剡注是指谓矢发之疾 瞄时短促

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是指臣与君射

臣与君并立 让君一尺而退

井仪是指四矢连贯 皆正中目标书

文学或书法 如书写 识字 作文等

数 理数 气数

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当然也包括算术等数学知识

在这个历史时期

还诞生了一部设计手册考工记

包括轮人篇(主要包括车轮设计与制造)

舆人篇(主要包括车身设计与制造)

辀人篇(主要包括底盘设计与制造)

车人篇(主要包括整车设计与制造)等内容

详细记载了一系列造车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手段

例如用规校准车轮是否圆正

再用平整圆盘检验车轮是否平正

还用悬线验证辐条是否笔直

然后又将车轮放在水中视其浮沉情况

确定其各部分是否均衡等

此外中对车轴

车辕等各个部件均有深入的研究

体现了我国先民在很久远的年代

已完全掌握了车辆的设计技术与制造工艺

先秦时代的车

总的说来分为小车大车两大类

驾马 车箱小的叫小车

也叫轻车或戎车

驾牛 车箱大的叫大车

小车除贵族出行乘坐外

主要用于战争

战国时 由于车战的发达

战车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从而产生了所谓千乘之国 万乘之国 的说法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

统一中华 实行了车同轨的制度

对车辆制造的技术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车同轨

是指将车轮距统一成6秦尺约1.386米

而闻名西方的罗马战车标准轮距

是4英尺8.5英寸 约1.435米

这就是当前火车轨道的标准宽度

可见两者还是比较接近的

秦始皇五次大规模巡游

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

秦代人对马车似乎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

至今我们还可以从秦朝留下的兵马俑中看到当时的战车 辇车等实物

看到与真人真物几乎等高的人物与马匹形象

1980年出土了两辆大型彩绘铜车马

其大小为真车真马的1/2

一号车为立车 即立乘之前导车

长为2.25米 高为1.52米

单辕双轭 套驾四马 即两骖两服

车舆呈长方形 车上置一圆形铜伞

伞下立一御马官俑,双手执辔舆

内有铜方壶 弓 驽 镞 盾等

四匹铜马均饰金银络头

鞍具上有编号文字29处

共49字 均小篆体

二号车为安车

即坐乘之轿形车

车身全长为3.28米 高1.04米

车厢分前后两室

前室为驾驶室

内有一跽坐的御马官俑

腰际佩剑 执辔前视

后室为乘主坐席

车厢上有椭圆形车盖

车亦单辕双轮

前驾四匹铜马

这些珍贵文物

完全模拟实物制成

是前所未有的考古发现

反映了我国2000多年前马车制造的精湛技艺

到了汉朝

车辆种类和数量都有巨大发展

出现了轺车 辎车 高车 安车和软轮车(蒲轮)

以及四轮车和独轮车等

单辕车逐渐减少

双辕车有了大发展

且主要用于载人装货

而不再是战车了

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车马仪仗图

图中描绘一组用于祭祀仪仗的独辀马车

御者立乘 驾驷

汉朝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车 记里鼓车

虽然汽车诞生于西方

但中国人关于轮子的运用却是超前的

计里鼓车发明于西汉初年

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辆

又称司里车 大章车

计里鼓车上有两个木人

车行一里也就是

如今的500米其中一个木人就击一次鼓车行十里 另一木人就击一次镯

计里鼓车的秘密

藏在一组与轮轴相连的减速齿轮上

两个木人被各自的中平轮控制

转一周动一次 很像汽车上的里程表

计里鼓车是近代里程表 减速器的先驱

是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汉朝以后的典型古车

三国时代的木牛流马较为著名

蜀国诸葛亮曾造木牛流马来运送粮草

但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

自古以来 莫衷一是

又过了200多年

南北朝时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又再造了木牛流马

但同样也未留下只字片图的资料

给三国志作注的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

引用了现在已经失传的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一段记载

对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绘

木牛者方腹曲头 一脚四足

头入颔中 舌著於腹 载多而行少

宜可大用 不可小使

特行者数十里

群行者二十里也

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

横者为牛领 转者为牛足

覆者为牛背 方者为牛腹

垂者为牛舌 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 立者为牛角

细者为牛鞅 摄者为牛秋轴

牛仰双辕 人行六尺 牛行四步

载一岁粮 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此外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也作了记载

可见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

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

先有木牛 后有流马

流马估计是木牛的改进版

魏晋南北朝时朝

各种新型和巨型车辆陆续出现

比如北魏皇帝出巡时乘坐过

用十二头牛拉的大楼辇

梁朝侯景出于战争目的

制造了楼车 登城 阶道车等作战车辆

均高达数丈 甚至装有20个车轮

唐朝高级车辆构造精密

梦溪笔谈记载

大驾玉辂 唐高宗时造 至今进御

自唐至今 凡三至泰山登封

其他巡幸 莫记其数 至今完壮

乘之安若山岳

以措杯水其上而不摇

五代时林知元造有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三轮车

九国志有云 林知元所居有茂林修竹

为山石之娱 尝驾三轮车 命僮牵之 随意所止玩赏

到了宋朝

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渐渐兴盛起来

这时高级车辆的制作和改进得不到重视

制车技术的重点

也逐渐由乘人的车转到载货的车

宋朝的大车叫太平车

用五至七头牛拖拉

这时的独轮车前后两人把驾

旁边两人扶拐 前用驴拉

叫作串车

官方和民间有识之士

还对各种战车进行了研究

如望楼车 巢车 炮楼车

使用比较出名的有狄青等将帅

元朝薛景石梓人遗制记录了五明坐车子

并详细图示各部件的尺寸

梓人指木工

所谓五明 又名五明处

指的是佛教传教中要求教徒需要拿握的各种学问

即声明 工巧明 医方明 因明和内明

明代工部尚书毛伯温主持天寿山工程时

设计并制成八轮车运输石料

同时还出现了前用驴拉

后以人推的双缱独轮车

可以视为最早的混合动力车

清朝出现了在车上加帆

利用风力助车的帆车

也是一种混合动力车

此外还有四轮铁甲车

轮的直径约一尺

车厢包以铁皮 以保安全

还有轿车 是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

外形如轿 用马和骡拉挽

徐扬的乾隆南巡图中就画有这类轿车

回顾中国古车的历史

基本遵循从简单到复杂

从粗糙到精美 从军事到民用的发展历程

它不仅是承运物质的交通运输工具

也是折射中华先民的语言 心智技能技巧 风俗习惯 规则制度 伦理规范

观念形态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精神载体

车所承载不仅是物流

它也是精神信息流的载体

从某种角度来看正是由于古车的发展

中华文明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

灿烂璀璨

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许许多多让人想不到的事情

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场合中

让人们最想不到的是这样一部机器的诞生

而改变了世界 这就是汽车

我国古代汉字中有汽字

有车字 却无汽车之词

一般认为汽车这个词

是由日语汽車(きしゃ)假借而来

众所周知 从19世纪中期开始

强国富民的日本成为中国精英们的学习对象

日语假借词便通过访日游记

学生留日活动 日书翻译 日语教材翻译

词典引进等方式大量涌入汉语常见的有邮政

幼稚园 共和 国会等

不过 日语汽車(きしゃ)

其本义是指火车

而把汽车称为自動車(じどうしゃ)

所以在民国期间多用自动车表示汽车

如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

就提出要发展自动车工业

现在能见到其出处的最早文字资料

是孙兆熊在格致书院课艺第13册中所言火车本唐一行水激铜轮自转之法

今则火蒸汽运 名曰汽车

这是记录汽车名词的最早中文文献

从该文献可见此词的本义是指火车

不过在我国后来的文化传播中

逐渐脱离了本义 专指现在的汽车了

文中所提水激铜轮自转之法

是一行和尚所设计水运浑天仪的动力驱动方法它不仅能表演天象

而且能用木人来报时

每刻钟自动击鼓

每天早晨还能自动撞钟

这里我们认识一下

我国唐朝著名科学家和佛学家一行(683~727)

他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地球子午线测量

二次不等距插值法

给出了最早的正切函数表(0~80°)

还创造革新了多种天文与测量工具

他还有层有趣的身份

他的曾祖父是张公谨

在传奇小说隋唐演义中可是位有名人物

是贾柳楼结义四十六友之一

排名第十一 在历史现实中

更是玄武门九将之一

被列为凌烟阁功臣之一(18/24)

一行和尚有称绝的记忆

某次一行见玄宗 问有何能

答曰 略能记览 他无所长

玄宗便叫宦官拿出一本宫女名册

一行浏览一过 便能掩卷背诵

无一遗漏

去世后谥为大慧禅师

唐玄宗亲撰碑文 长无暇日 日诵万文深道极阴阳之妙

属辞尽春秋之美

而上面所提到的格致书院

是中国近代著名书院之一

也是我国晚清时期传播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基地

由傅兰雅(John Fryer)和徐寿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格致书院中国教育史上

第一座专门研习格致之学的教育机构

其主旨是 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

工艺之法 制造之理

而学生在书院中掌握了

格致机器 象纬舆图 制造建筑

电气化学等科学技术便能够有益十时有用于世

达到为国家预储人才 以备将来驱策的目的

该书院学制十年

其中预科1年 初级3年 高级6年

分英语 华文两部

主要学习六类专业课程

矿务 电学 测绘 工程 汽机 制造

该书院还有一个特色传统

就是每季由教师命题令学生作文

再由教师评奖部分学生优秀作文汇编成格致书院课艺

创始人傅兰雅是位英国传教士 著名翻译家

他从孩提时代起就十分向往中国并把他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中国

单独翻译或与人合译西方书籍129部(大多为科学技术类)

是在华外国人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

他曾说 半生心血 惟望中国多兴西法

推广格致 自强自富

另一位创始人徐寿 字雪邨 号生元

是我国清末数学家 翻译家和教育家他热心学习近代科学知识

涉及科学 律吕(即音乐) 几何 重学(即力学)

矿产 汽机 医学 光学 电学等诸多领域

先后在安庆南京军械

所主持蒸汽轮船的设计研制成绩显著

清同治六年(1867年)受曾国藩派遣

襄办江南机器制造局

从事蒸汽轮船研制

积极倡议等设翻译馆

同治七年正式成立翻译馆

在与他人合作下

翻译出版科技著作13部

其中西方近代化学著作6部63卷

将西方近代化学知识系统介绍进中国

所创造的钠 钙 镍 锌 锰 钴 镁等中文译名

一直沿用至今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是汽车呢

这个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

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解读

正所谓 一百人中有一百个哈默雷特

有人说 汽车啊 四个轮子一张盖

说的非常形象 而且有很强的隐喻

将车与古代轿子相提并论

体现汽车的身份与高贵

也有人说

汽车是1台发动机+4个车轮+2排沙发

在体现动力 行走的同时突出了汽车的舒适性

这些说法都很形象

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好像还不那么完整

据不完全统计

汽车大约有一万多个零件

可见它是非常复杂的机械组合物要想三言两语说清其含义

好像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让我们来寻求权威资料的帮助

辞海中说 汽车是一种能自行驱动

主要供运输用的无轨车辆

原称自动车 因多装用汽油机

故简称汽车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

汽车是用内燃机做动力

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

用来运载人或货

更专业的技术标准中对汽车的描述是这样的

在美国汽车标准SAEJ 687C 中

汽车是指由本身动力驱动

装有驾驶装置

能在固定轨道以外的道路或地域上运送客

货或牵引车辆的车辆

在日本汽车标准JISK 0101 中

汽车是指自身装有发动机和操纵装置

不依靠固定轨道和架线能在陆上行驶的车辆

而我国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

汽车是由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

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车辆

主要用于:

一载运人员和或货物

二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

三特殊用途

本术语还包括

与电力线相连的车辆 如无轨电车

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的三轮车辆

按照这个定义

最伤心的不是三轮车

而是变形金刚中的汽车人该伤心啦

它可就不属于汽车啦

由上述描述

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汽车的三个典型特征

动力 车轮 载运 其中动力是汽车的核心

是行走的依靠者

车轮是汽车的腿脚

是行走的执行者

载运是汽车的主题 是行走的实现者

现在 让我们揭开序幕

正式开启汽车行走的艺术的学习之旅

汽车行走的艺术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从“车”谈起

--1.1.1 从“车”谈起

-1.2 王者之车---指南车

--1.2.1 王者之车---指南车

-第一章测试 绪论

第二章 鸿蒙初辟

-2.1 察车自轮始

--2.1.1 轮的发明

--2.1.2 轮的发展

--2.1.3 轮的结构1

--2.1.4 轮的结构2

-2.2 人力车概述

--2.2.1 人力车变迁

--2.2.2 黄包车

-第二章测试 鸿蒙初辟

第三章 畜力往事

-3.1 马与马车

--3.1.1 马的驯服

--3.1.2 马车基本结构

-3.2 车马礼仪

--3.2.1 车马礼仪概述

--3.2.2 公务用车

-3.3 其它

--3.3.1 其他畜力车

--3.3.2 畜力时代“路怒”现象

-章节测试--作业

第四章 蒸汽时代

-4.1 蒸汽机萌芽

--4.1.1 早期的探索1

--4.1.2 早期的探索2

-4.2 蒸汽机诞生

--4.2.1 巴本

--4.2.2 塞维利

--4.2.3 纽科门

-4.3 蒸汽机变革

--4.3.1 瓦特变革1

--4.3.2 瓦特变革2

--4.3.3 瓦特变革3

--4.3.4 瓦特变革4

-4.4 蒸汽汽车

--4.4.1 尝试与诞生

--4.4.2 走向成熟

-章节测试--作业

第五章 内燃江湖

-5.1 探索与问世

--5.1.1 早期探索

--5.1.2 新的突破

--5.1.3 汽油机和柴油机诞生

-5.2 内燃机原理

--5.2.1 基本结构

--5.2.2 工作过程

-5.3 内燃机汽车

--5.3.1 诞生与发展

--5.3.2 行驶原理

--5.3.3 结构综述

--5.3.4 传动部件

--5.3.5 悬架

--5.3.6 转向和制动

-章节测试--作业

第六章 电动风云

-6.1 电池篇

--6.1.1 起电机

--6.1.2 莱顿瓶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6.1.3 伽伐尼的蛙腿生物电和伏特电堆

--6.1.4 铅酸蓄电池

--6.1.5 镍氢蓄电池

--5.1.6 锂电池

-6.2 电机篇

--6.2.1 电磁学奠基

--6.2.2 电磁大师法拉第

--6.2.3 直流电机的诞生与发展

--6.2.4 交流电机的诞生与发展

--6.2.5 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6.3 整车篇

--6.3.1 尝试与探索

--6.3.2 黄金时代

--6.3.3 沉寂与复苏

--6.3.4 基本结构

-章节测试--作业

1.2.1 王者之车---指南车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