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汽车行走的艺术 >  第二章 鸿蒙初辟 >  2.2 人力车概述 >  2.2.2 黄包车

返回《汽车行走的艺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2.2 黄包车在线视频

下一节:3.1.1 马的驯服

返回《汽车行走的艺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2.2 黄包车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随着来城市人口的

不断增加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大

以步行为主要方式的传统交通模式

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清朝末年的中国上海

出现一种称为黄包车的半机械化

人力公共交通工具

并很快在中国各大中城市风靡而来

直至解放初期才陆续淘汰

黄包车 据传于1867年

由一美国牧师发明于日本东京

本来的用途是用于体育锻炼

1874年即同治十三年

一位叫米拉的法国侨民

将这一新式交通工具最早带入中国上海

并于该年3 4月间由法租界和公共租界许可

开始作为一营业性载人交通工具

而在两租界正式营运

因来自日本 当时称其为东洋车

1913年上海租界工部局下令

所有该种车辆漆上黄色

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此称为黄包车

风行上海滩

人力车在引入上海以后

为更好地适应上海各种交通状况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

最初的黄包车结构

车身由几块木板钉构成

车柄是两根长竹杆

车盘是木制的

并且在上面有几块金属片

滚动时还会发出叮叮响响的声音

这与旧时交通工具轿子等相比

黄包车不仅轻便 速度快

而且价格便宜

因此黄包车很快受到上海市民欢迎

随着应用的发展

在1879年

黄包车进行了第一次结构的改良

从原来的两人座变成一人座

且车轮距不超过 14 英寸

车座背高不超过 40 英寸

这样一来

黄包车夫的工作量大大减轻

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

因黄包车的铁皮车轮容易损坏马路

人们对黄包车进行了第二次改良

将铁皮车轮改为木头车轮

之后又陆续改良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使用钢珠轴承

并在车轮与车厢之间加置钢板弹簧等

持续的改良

在使乘坐更加舒适稳当

而拉车也更为省力

这使得人力车的活动范围较之此前大为扩大

它既能同其他车轮轻并且宽的车辆

如自行车或汽车一样

行驶在改造后的碎石路上

同时又能在未经改造的旧式道路上来回驱驰

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它能够实现门对门的服务

从而大大方便了乘坐者

1890年的《申报》中就写道

即出门 一里二里之地 往往坐东洋车

若在他处虽十里八里不过安步当车尔

随着技术 经验的逐渐积累和新材料

新技术的出现

大约在1905到1906年之间

以钢丝车轮代替原来的木制车轮

车轮外缘以橡皮轮胎

初为实心 后又改进为空心轮胎

代替了原来的钢圈

这是黄包车的第三次改良

当时有诗赞曰

近来最妙黄包车 任你磕碰难得倒

车轮一对更坚牢 中贯天心好铁条

做副橡皮轮惬意 寂无声息任飞跑

伴随着近代以来

城市道路的不断改善和人力车自身的结构改进

1910年以后

人力车开始在近代上海公共交通中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国内各商埠 都会 以至各城镇

几莫不赖以为交通之利器

而上海旧有的交通工具轿子也因而被淘汰

1929年上海的最后

一辆轿子退出了历史舞台

经过这三次技术改良的黄包车

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统计1874年上海黄包车约有300辆

1878年猛增至2000辆

到19世纪末已达1万多辆

1937年车辆达到顶峰8万多辆

与之相应的

人力车公司也在发生变化

原先经营者都是外国人

但由于他们与中国的语言

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

使得人力车夫很难找

以致他们只得雇佣中国人来代理

来经营人力车行

而这一时期的车夫生活却异常困难

这些车行老板往往为了取悦工友

表示只要愿意替他们拉车

就给白米饭吃 有清洁的地方住

但事与愿违 当时人力车夫的生活艰苦

经济收入微薄

还经常受到车行老板的剥削

且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

与粪工 清道夫和苦力的地位相差无几

20世纪20年代前后

即有人指出黄包车的这种弊端

关注人力车夫的生计

要求废除人力车

胡适曾说过

东西方文明的界线

只是人力车文明与摩托车文明的界线

人力车文明即是

用人作牛马的文明

把人作牛马看待

无论如何 够不上叫做精神文明

因人力车问题社会影响面的广大

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

他们对各地人力车状况进行调查

并提出各种改良建议

同时 出现了大量有关的文学作品

称之为 洋车夫文学

代表作是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

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

塑造了祥子这个老实黄包车夫的悲惨生活

使人们思索悲剧背后的缘由

从20世纪30年代始

自行车 电车及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

便逐步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交通工具之路

但尔后却因抗日战争爆发

汽车油价上涨等客观因素

使得中国交通工具的现代化之路

变得曲折 坎坷

这样一来

此一时期我国交通工具陷于两难境地

在这种情景下

人力车不得不进行第四次改良

将其与自行车相结合

成为新型的人力车 三轮车

是一种人力踩踏的三轮交通工具

大大减小了车夫的劳动量

三轮车与黄包车相比

有着不少明显的优点

例如 乘客坐得舒服

车夫可以省力等等

正是这样

三轮车与黄包车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

至1946年10月

时任上海市市长吴国桢公开宣布

将淘汰的黄包车改装为三轮车

从而彻底的淘汰落后的象征 黄包车

但是由于当时黄包车众多

车夫居住得也比较分散

使得淘汰工作相当之艰难

但更重要的是

当时的国民政府未能妥善安排车夫转业

以致激起了他们的不满和愤怒

因此黄包车未能在解放前彻底淘汰

虽然这次工作的确淘汰了一些黄包车

但还是留下了相当一部分车辆和车夫

到1949年解放前夕

上海黄包车还有3659辆

三轮车 29898辆

至此 淘汰人力车的重任

落在新中国政府身上了

上海解放初期

人力车的淘汰工作

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由于社会经济处于恢复期

且交通状况也比较混乱

要想发展现代交通工具不太现实

因此当时人力车

仍是市民出行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为人民的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

起着重要作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

至1949年底 黄包车仍然有3743辆

三轮车有26277辆

也就是说较49年5月增加了122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人力车逐渐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它的淘汰工作也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再加上当时上海人口膨胀

于是上海政府对人力车行业提出了

加紧管理 停止发展 逐步转业 的方针

至1956年3月1日

最后两辆黄包车送进上海博物馆

结束了它82年的历史使命

汽车行走的艺术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从“车”谈起

--1.1.1 从“车”谈起

-1.2 王者之车---指南车

--1.2.1 王者之车---指南车

-第一章测试 绪论

第二章 鸿蒙初辟

-2.1 察车自轮始

--2.1.1 轮的发明

--2.1.2 轮的发展

--2.1.3 轮的结构1

--2.1.4 轮的结构2

-2.2 人力车概述

--2.2.1 人力车变迁

--2.2.2 黄包车

-第二章测试 鸿蒙初辟

第三章 畜力往事

-3.1 马与马车

--3.1.1 马的驯服

--3.1.2 马车基本结构

-3.2 车马礼仪

--3.2.1 车马礼仪概述

--3.2.2 公务用车

-3.3 其它

--3.3.1 其他畜力车

--3.3.2 畜力时代“路怒”现象

-章节测试--作业

第四章 蒸汽时代

-4.1 蒸汽机萌芽

--4.1.1 早期的探索1

--4.1.2 早期的探索2

-4.2 蒸汽机诞生

--4.2.1 巴本

--4.2.2 塞维利

--4.2.3 纽科门

-4.3 蒸汽机变革

--4.3.1 瓦特变革1

--4.3.2 瓦特变革2

--4.3.3 瓦特变革3

--4.3.4 瓦特变革4

-4.4 蒸汽汽车

--4.4.1 尝试与诞生

--4.4.2 走向成熟

-章节测试--作业

第五章 内燃江湖

-5.1 探索与问世

--5.1.1 早期探索

--5.1.2 新的突破

--5.1.3 汽油机和柴油机诞生

-5.2 内燃机原理

--5.2.1 基本结构

--5.2.2 工作过程

-5.3 内燃机汽车

--5.3.1 诞生与发展

--5.3.2 行驶原理

--5.3.3 结构综述

--5.3.4 传动部件

--5.3.5 悬架

--5.3.6 转向和制动

-章节测试--作业

第六章 电动风云

-6.1 电池篇

--6.1.1 起电机

--6.1.2 莱顿瓶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6.1.3 伽伐尼的蛙腿生物电和伏特电堆

--6.1.4 铅酸蓄电池

--6.1.5 镍氢蓄电池

--5.1.6 锂电池

-6.2 电机篇

--6.2.1 电磁学奠基

--6.2.2 电磁大师法拉第

--6.2.3 直流电机的诞生与发展

--6.2.4 交流电机的诞生与发展

--6.2.5 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6.3 整车篇

--6.3.1 尝试与探索

--6.3.2 黄金时代

--6.3.3 沉寂与复苏

--6.3.4 基本结构

-章节测试--作业

2.2.2 黄包车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