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基础笔译 >  第十章 文体风格的翻译 >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返回《基础笔译》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下)在线视频

下一节:10.2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

返回《基础笔译》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是否已经掌握了

翻译汉语典籍中的语句的方法了呢

大家可以应用本节学到的翻译方法

尝试着翻译一下资料中的翻译练习

其中划线部分涉及到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

这里重点讲解两处

第1段第2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第2段第2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练习(1)中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出自《古今贤文(合作篇)》

《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

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

这本书选编了很多有韵的谚语

和富含哲理的佳句

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从礼仪道德、

典章制度,

到天文地理、

风物典故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

宝贵精神财富的结晶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其书中的语句经过了千锤百炼

合辙压韵,便于记忆

又富含人生哲理,警世喻人

即使在互联网发达的现代社会

书中的很多语句仍然为人们所熟知

例如: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等都出自于此

练习(1)所在的原文为:

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根竹竿容易弯,

三根麻绳难扯断。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因为典籍中的原话通俗易懂

这里不再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段话通过多个设喻来说明一个道理

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要靠大家的力量,我们要团结

人多力量大,孤立的人干不成大事

同学们也不难体会到

这段话的文体特点

用词简洁 、

句式整齐、

合辙压韵、

便于记忆

理解了典籍中这段话的意思

我们来分析一下翻译方法

在翻译这段话时

首先要分析一下

与原典的意思相比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的意思在现代是否发生了变化

因为古时的语境不一定

与现代的语境相同

这句话讲述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一

在中国大一统的传统思想影响之下

中国文化历来崇尚集体主义

认为万物相互依赖

如果个人都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

将有助于集体的和谐发展

而西方文化更加崇尚个人主义

强调个人的个性和独立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

西方读者能够理解这句强调

集体主义思想的句子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

同学们在内心深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才能想出恰当的译文

这句话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的确与西方人的有一定差异

所以译文在开头加了一个从句

“As we often say in China”

这有两个作用

一是减轻西方读者的心理障碍

让他们体会到

下面的观点是中国人总结出来的智慧

与他们的哲学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不同

但很实用

因为中国人“经常(often)”

把这种智慧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这样就不会让西方读者在心理上

对后面的译文所表达的观点产生排斥

二是让西方读者自然而然地

接受中国的文化

这个观点放在当前的语境下比较恰当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相互依存

哪个国家想要独善其身

罔故其他国家的利益

都不可能得到好的发展

这种观点早已渗透在

中国文化的古老智慧之中

从增加的这段译文我们可以看出

翻译不仅是一种文字方面的工作

还要了解读者的心理

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我们知道

这句话在当前语境的意思与

这句话在典籍中的意思差别不大

在译成英语时除了上面讲到的

为了让西方读者在心理上

更能接受这句典籍所表达的观点

在句首加了一句

“As we often say in China”之外

原句的意思在译文中

可以不必做太大的改动

这句话以“一枝花”与“百花齐放”作对比

又有当前世界互联互通

相互依存做语言内语境

相信大多数西方读者能够

读懂这句译文的意思

除了意思之外

译文的句子结构也下了一番功夫

主从句的主语“a single flower”

与“one hundred flowers”单复数形成对比

谓语部分“does not make spring”

与“bring spring”构成对比

句式也比较整齐,便于记忆

练习(2)中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出自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

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的意思是:

大海之所以能容纳许多江河

是因为它的容量很大

这句话是在告诫居上位的人

要有容人之量

要心胸广大

也符合林则徐把这句话

题成堂联的初衷

下面我们来进行翻译典籍

最重要的一步

分析古今意思是否存在差别

两个本体“海”与“川”的意思

在古代和现代的意思基本没有变化

只是这句话的比喻义

在现代与古代有所不同

这句话在典籍中是告诫上位的人

要有宽大的胸怀

而在当前的语境下

并不是要告诫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

在对待其他国家时要有宽大的胸怀

而是说每个国家都要包容

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

为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译文没有使用虚拟语气

也没有使用情态动词去告诫

各个国家应该怎么做

而是使用了一般现在时

让读者感受到包容

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国的差异性

是一种通常状态

在选词方面

“海”与“川”的形象是世界通用的

译文予以保留

在句式结构方面

原文没有使用对称句式

译文也没有刻意去选择对称结构

这一句的英语译文浅显易懂

与其他部分融合在了一起天衣无缝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范例和练习

大家是否都已经掌握了本节课

所讲解的笔译方法了呢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本节学到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解了翻译汉语典籍中的

语句时所采用的翻译方法

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要

分析语句在典籍中和在现代的语境中

是否存在意义上的差别

好的译文既要在文章中

突显自己的重要地位

又要与文章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

此外还需要同学们注意一点

翻译典籍中的语句

既要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能力

做到通俗易懂

又要向西方读者传播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

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

蕴藏了广博的人生智慧

中国的领导人也喜欢引经据典

典籍语句的翻译已经逐渐成为了

汉译英的一个亮点

希望同学们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厚积薄发

各位同学本节的讲解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继续学习下一节的内容

基础笔译课程列表:

第一章 语义的理解与表达

-1.1 抽象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上)

--1.1 抽象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上)

-1.1 抽象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下)

--1.1 抽象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下)

-1.2 时空关系的理解与表达(上)

--1.2 时空关系的理解与表达(上)

-1.2 时空关系的理解与表达(下)

--1.2 时空关系的理解与表达(下)

-第一章第一节-习题

-第一章第二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二章 词汇的翻译

-2-1词汇的翻译(上)

--2-1词汇的翻译(上)

-2-1词汇的翻译(下)

--2-1词汇的翻译(下)

-2-2根据原文逻辑确定词义(上)

--2-2根据原文逻辑确定词义(上)

-2-2根据原文逻辑确定词义(下)

--2-2根据原文逻辑确定词义(下)

-2-3根据文体确定词义(上)

--2-3根据文体确定词义(上)

-2-3根据文体确定词义(下)

--2-3根据文体确定词义(下)

-2-4抽象名词避虚就实(上)

--2-4抽象名词避虚就实(上)

-2-4抽象名词避虚就实(下)

--2-4抽象名词避虚就实(下)

-第二章-第二节-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习题

-第二章-第四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三章 句子的翻译

-3.1 特殊句式的翻译

--3.1 特殊句式的翻译

-3.2 拆分重组句式

--3.2 拆分重组句式

-3.3 平行结构的翻译(上)

--3.3 平行结构的翻译(上)

-3.3 插入语的翻译(下)

--3.3 插入语的翻译(下)

-第三章第一节--习题

-第三章第二节--习题

-第三章第三节--习题1

-第三章第三节--习题2

-本章课件

第四章 篇章的翻译

-4.1 复现并列结构的处理(上)

--4.1 复现并列结构的处理(上)

-4.1 复现信息结构的处理(下)

--4.1 复现信息结构的处理(下)

-4.2 逻辑重组

--4.2 逻辑重组

-第四章第一节--习题1

-第四章第一节--习题2

-第四章第二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五章 文体风格的翻译

-5.1 强调语气的传达(上)

--5.1 强调语气的传达(上)

-5.1 强调语气的翻译(下)

--5.1 强调语气的翻译(下)

-5.2 非正式口语体的翻译(上)

--5.2 非正式口语体的翻译(上)

-5.2 非正式口语体的翻译(下)

--5.2 非正式口语体的翻译(下)

-5.3 文学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5.3 文学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5.3 文学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5.3 文学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5.4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5.4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5.4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5.4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第五章第一节-习题

-第五章第二节-习题

-第五章第三节-习题

-第五章第四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六章 语义逻辑的理解与表达

-6.1 单词间的逻辑语义分析

--6.1 单词间的逻辑语义分析

-6.2 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分析(上)

--6.2 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分析(上)

-6.2 小句间的语义逻辑的理解(下)

--6.2 小句间的语义逻辑的理解(下)

-第六章第一节-习题

-第六章第二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七章 词汇的翻译

-7-1词汇的翻译(上)

--7-1词汇的翻译(上)

-7-1词汇的翻译(下)

--7-1词汇的翻译(下)

-7-2人称的转换(上)

--7-2人称的转换(上)

-7-2人称的转换(下)

--7-2人称的转换(下)

-7-3主题词汇的翻译(上)

--7-3主题词汇的翻译(上)

-7-3主题词汇的翻译(下)

--7-3主题词汇的翻译(下)

-7-4动词的处理(上)

--7-4动词的处理(上)

-7-4动词的处理(下)

--7-4动词的处理(下)

-7-5词汇的严谨性(上)

--7-5词汇的严谨性(上)

-7-5词汇的严谨性(下)

--7-5词汇的严谨性(下)

-7-6近义词的多样性(上)

--7-6近义词的多样性(上)

-7-6近义词的多样性(下)

--7-6近义词的多样性(下)

-第七章-第一节-习题

-第七章-第二节-习题

-第七章-第四节-习题

-第七章-第五节-习题

-第七章-第六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八章 句子的翻译

-8.1 并列成分巧处理

--8.1 并列成分巧处理

-8.2 状语的灵活处理

--8.2 状语的灵活处理

-8.3 分清主次

--8.3 分清主次

-8.4 长句的切分与合并

--8.4 长句的切分与合并

-第八章第一节-习题

-第八章第二节-习题

-第八章第三节--习题

-第八章第四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九章 篇章的翻译

-第九章 篇章的翻译

--9 篇章的翻译

-第九章--练习题

-本章课件

第十章 文体风格的翻译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10.2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

--10.2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

-第十章第一节-习题

-第十章第二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十一章 文化信息的翻译

-第十一章 文化信息的翻译

--11 文化信息的翻译

-第十一章-习题

-本章课件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