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四章 宋诗(下) >  4.3 乌台诗案 >  4.3乌台诗案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3乌台诗案在线视频

4.3乌台诗案

下一节:4.4《初到黄州》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3乌台诗案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讲《初到黄州》这首诗

《初到黄州》是苏轼被贬为

黄州团练副史 初到黄州所写

在这个之前

我们回避不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就是 乌台诗案

因为再后面

我们讲苏轼的两首词

还要讲到他在黄州写的

一个是《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个是《临江仙》 夜归临皋

这两首都是写在黄州的

在讲黄州的诗词之前

我们有必要对乌台诗案的情况

做一个解读

首先说一说什么叫乌台

乌台就是御史台

因为御史台的院门朝北

院中多柏 较阴森

所以又叫柏台 又叫乌台

乌就是暗的意思

因为制造这些冤案的官员

都是御史

又因为它又是由诗而引起

所以称为乌台诗案

事情是这样的

元丰二年的七月

御史中丞李定说苏轼 罪有四可废

也就是有四条可以杀头的罪名

另外一个御史舒亶说

苏轼进谢上表

颇有讥切时事之言

当时 苏轼从徐州调离到

浙江的湖州 担任知州

当时给皇帝送上一个谢上表

感谢皇帝的表文

这个表文我们下面再看

另外一个御史叫何正臣说苏轼

愚弄朝廷 妄自尊大

诏知谏院张璪

御史中丞李定推治以闻

何正臣说的主语

应该是当时的宋神宗

宋神宗命令张璪和御史中丞

李定 去审讯苏轼

那么首先派人去把苏轼抓来

这个谢上表 也确实有授人以把柄

下面我们看苏轼这首写的谢上表

我们把全文都录在课件上

以便同学可以完整地看

因为时间关系

我们只把其中拉红的部分念一念

谢上表里就有这样的话

风俗阜安 在东南号为无事

山水清远 本朝廷所以优贤

这是几句客套话

写湖州这个地方很富庶

风俗很好 本来也就没有多少事

所以呢 往往是朝廷优待一些官员

让你到这个地方去做官

伏念臣性资顽鄙 名迹堙微

议论阔疏 文学浅陋

凡人必有一得 而臣独无寸长

荷先帝之误恩 擢置三馆

蒙陛下之过听 付以两州

这两句写的含有某些牢骚

说我这个人很愚笨

别人都有一样长处

我却什么都没有

这句话显然是言不由衷的

前面我们还说道

苏轼有多方面才能

在诗 词 赋 书 画

许多领域里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而在除了绘画之外

他的成就都是在

两宋三百一十年间

最优秀的 无人能比

都是第一流的

即使个别方面

像有些方面 有人与他相近似

像散文 欧阳修水平可以和他近似

像这样多方面才能的人

他却凡人必有一得 而臣独无寸长

显然有点言不由衷

这里是有牢骚的

后面讲 知其愚不适时

难以追陪新进

察其老不生事 或能收养小民

这样的话很能刺痛当时的统治者

自称自己愚不适时 难以追陪新进

所谓新进就是现在

在朝廷里当权的那些人

我不能迎合他们

所以让我到一个小地方去

做做州官 去管管地方的小老百姓

这句话 牢骚非常明显

而且很容易把对方刺痛

就皇帝看了也不会高兴

所以这一首 在湖州的《谢上表》

确实受人以把柄

授人以口实

要说苏轼一肚皮不合时宜

像写的这种《谢上表》

确实不合时宜的

也给自己招来了飞来横祸

关于苏轼

乌台诗案涉及到的一些诗

比如这里的山村五首 就是

这一首也是 这一首也是

另外像《秋日牡丹》

《寄子由》《和刘攽韵》等等

《独乐园》这些诗

这里列举到的《留题风水洞》

这些诗都是带有讽刺性的

苏轼 他的诗能揭穿事实

直贬时事

是他的优点

但是对他个人却是带来不幸

当时御史台就做出决定

七月二十八日

派台吏皇甫遵乘驿追摄

去逮捕苏轼

八月八日苏轼被押赴台狱勘问

传说 逮捕有个过程

当时 皇帝的一个姐夫听到

朝廷要去逮捕苏轼

赶紧派人到河南的商丘

商丘因为离首都汴京不远

去告诉苏轼的弟弟

这里要派人去抓你的哥哥

叫苏辙想办法去通知苏轼

结果皇甫遵那次去逮捕苏轼的时候

在路上经过镇江 当时叫润州

经过镇江的时候

他把小儿子带去了

儿子生了半天病

当然不是什么多大的病

就在路上晚了半天 休息了半天

结果让苏辙派的人赶过去 超过去

提前到了湖州

告诉苏轼 朝廷已经派人来抓你

苏轼似乎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但是还是很紧张

就问通判

你看朝廷来人

我是穿官服还是穿便服

那个通判说 你还是应该穿官服

你如果穿便服

说明你早就得到风声

你还是要装作不知道

所以穿着官服 很快把官服一脱

把他捆绑起来

就押解 从太湖坐船北上

经过太湖

到了太湖边上的时候

他曾经在那儿过夜

他想跳到太湖里去自杀

他知道这一去凶多吉少

自己未必能够有好下场

如果去被人羞辱一番 最后而死

还不如自己跳到太湖里淹死

但又想到自己兄弟感情极好

我如果死了

我的弟弟肯定也会伤心欲绝

甚至也活不成

我们两个人如果都活不成

全家老小就没有依靠了

所以只好硬着头皮 去了京城

当时的京城是汴京

七月二十八日从京城出发逮捕他

八月八日就把他抓到京城

总共才有十来天工夫

古代交通是很不方便的

坐车 坐船 甚至有的地方

骑马 步行

这个时候就抓到京城

抓到京城立即就开始审问

审问大概辱骂

住在他隔壁牢房里的一个叫苏颂

也做过知州的

他大概也是犯罪的官员

关在隔壁

他就写下两句诗句叫

遥怜北户吴兴守 诟辱通宵不忍闻

吴兴就是湖州

吴兴守就是湖州的知州

在这里就是指苏轼

可惜啊 关在我北面监牢的

苏东坡是湖州知州

被人诟辱 通宵不忍闻

一夜骂到天亮 训斥到天亮

就是审判 责骂

苏轼啊

以至于担心自己活不出来了

他去的时候带着他的儿子

跟着他一起去

他儿子为他送牢饭 到牢里送饭

他事前和偷偷地和儿子约定

你送什么都可以

但千万不要送鱼

哪一天知道朝廷要杀我了

你就送鱼

结果到了汴京之后一段时间

带来的钱用完了

他的儿子要出去借钱

就叫一个亲戚 帮他送一天饭

结果这个亲戚好意买了点鱼

给苏轼送去

苏轼一看到送来的是鱼

以为朝廷马上要杀死自己

就写了两首诗

托这个看监牢的一个叫梁成的

狱卒转给自己的弟弟

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人间未了因

从这里一方面

可以看出他们兄弟感情极好

第二呢 另一首中也写道

梦绕云山心似鹿 魂飞汤火命如鸡

写到自己像山上的野鹿

被人追赶 逃跑的样子

又像是快要被下到

开水锅里烫的鸡一样

那是随时命运朝不保夕的

凄凉景象

当然 苏轼一被关之后

在朝廷上下引起了纷纷的议论

有幸灾乐祸的

也有很多为他不平的

当时的老宰相张方平

范镇就上疏给皇帝救苏轼

其实特别是张方平

他给皇帝上的表文被退回来

他又让儿子去朝廷门口去击鼓

要求皇帝来收他的表文

他的弟弟苏辙

也愿意交纳自己的官职

削职为民来保自己的哥哥

当时在任的宰相吴充 章惇

和老宰相王安石都上书营救他

王安石这个时候已经被罢官

住在江宁 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也一直不过问朝政

但是苏轼的事情一出

他就破例给皇帝上表文

说哪有朝廷

贤明的君主杀文士的道理

要他保苏轼

当时的宰相吴充 章惇 也保

章惇这个人很奇怪

在乌台诗案中 他是保苏轼的

但是后来他自己当了

正宰相的时候

却把苏轼贬到海南岛去了

打击得更重

当时尤其要提到一个太皇太后

慈圣光献太后 当时生了大病

大病初愈之后 皇帝决定大赦天下

他就说 不要赦那些杀人放火的犯人

把苏东坡放了就行了

不须赦天下凶恶 但放了苏轼足矣

可见得朝廷上下都在保苏轼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

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有人说 王老师是不是老糊涂了

这个时候 苏轼之时

哪还有赵匡胤在

但是确实是赵匡胤

赵匡胤在世的时候 重视文人

曾经提出不以言罪人

在家庙里立碑

写着凡杀读书人

和谏官者不得入此家庙

就是不准杀读书人

不准杀谏官 给皇帝提意见的人 不得杀

所以这一次苏轼虽然坐了牢

也吃够了苦头

在经历了一百三十天之后

并没有掉脑袋 还是放出来了

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获释出狱

皇帝任命的诏书是这样说的

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黄州团练副使

本州安置 不得签书公事

让他担任黄州检校水部员外郎

黄州团练副使

检校水部员外郎

是这个干部的级别

黄州团练副使是实职

但又加一句 不得签书公事

实际上

他就名义上是黄州团练副使

也没有团练副使的权

不得签书公事

派御史台押解到黄州去

但是他一出牢房又写诗

却对酒杯浑是梦 试拈诗笔已如神

他也意识到 平生文字为吾累

此去声名不厌低

他明明知道自己是写诗

写文章 带来的祸

可是仍然改不了这个坏脾气

出来之后 照样写诗

试拈诗笔已如神

又恢复旧态复萌

可见得一个人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当然我们说苏轼的本性

是诗人之性

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却使他遭受了无尽的打击

正月初一 就离开京师

一直到二月初一才到了黄州贬所

一直在黄州呆了四年零三个月

实际上是元丰二年(三年)二月初一到黄州

一直到元丰七年三月

朝廷才来诏书

苏轼移汝州团练副使

本州安置 不得签书公事

一直到元丰七年的四月

才离开黄州

前后在黄州四年零三个月

但是 习惯称黄州六年

这是怎么算的呢

从元丰二年当年(下诏书)

加上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一直到七年 才离开黄州

搭头搭尾都算

而且把他被贬 决定贬黄州也算

实际上 他当时还没有到黄州

所以这样算成是六年

(南)宋孝宗后来终于为他平反

其中《苏文忠公赠太师制》中就说

经纶不究于生前

议论常公于身后

后来还追封他为太师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4.3乌台诗案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