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四章 宋诗(下) >  4.4《初到黄州》 >  4.4《初到黄州》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4《初到黄州》在线视频

4.4《初到黄州》

下一节:4.5黄庭坚与其诗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4《初到黄州》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来分析

《初到黄州》这首诗

先听我念一下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这首诗 并不难懂 很好理解

但是 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苏轼被贬黄州初期的这种心态

苏轼的人格远远高于

我们许多古人

甚至也高于

我们当代的许多读书者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这种旷达的胸襟在这首诗里面

达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下面 我们要讲的苏轼

在黄州写的几首词

也是如此

表现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下面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苏轼写于黄州

有一封《致李公择》的信

他说 吾侪虽老且穷

而道理贯心肝 忠义填骨髓

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 若见仆困穷

便尔相怜

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

这一点 苏轼一直是挺直腰杆做人

即使遭到乌台诗案

被下狱一百三十天

又被贬到黄州 腰杆仍然挺直

他不希望别人可怜自己

也不希望别人同情自己

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苏轼就是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

若见仆困穷 便尔相怜

他不欢迎这种可怜

这一点 我跟苏轼也有相似的经历

我被关押三百零九天

放出来的时候

我也最不愿意看到别人怜悯的眼光

可怜我 可怜我的人并不了解我

我希望你尊重我的人格

人应该是大写的

苏轼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苏轼被贬黄州

前后先是定居在定惠院

随着和尚蔬食

这首诗就作为《初到黄州》

大概就暂时住在定惠院时所作

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

却深刻揭示了苏轼初到黄州时

复杂矛盾的心情

和高尚的人格

我们下面来串讲这首诗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这两句带有自嘲的口吻

跟自己调侃的

以自嘲口吻开头

语意双关

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

又指为谋生糊口

呼应下文的 鱼美 和 笋香

自笑平生为口忙

这个口有两个作用

一是说话 一是吃饭

因为说话 因为写诗

得罪了统治者

所以自己招来飞来横祸

再一个 为口忙 是为了糊口

自己之所以不能归隐田园

是为生计逼迫

一家老小要靠我的工资生活

所以为口忙

为自己的口 也为全家老小糊口

老来事业转荒唐

老来事业转荒唐

写自己

当时尽管作者才四十多一点

岁数并不大 但是自称老来

因为他在密州的时候

写的那首《江城子》

就自称 老夫聊发少年狂

就自称是老夫了

老来 当时诗人才四十五岁

这个年龄在古人也已经算不小了

因为古代的人寿命

比现代的人短得多

苏轼 他的事业转荒唐

是指乌台诗案这件事

屈沉下僚尚可忍耐

无端的牢狱之灾

更使他检点自己的人生态度

荒唐 二字看似轻松

实是诗人无奈道出

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

却也不乏几分牢骚

这个时候 说实话

很多势利小人

给你往往传来的是白眼

但是我们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

所以说这个 荒唐

只能说是一种调侃

一种自嘲

诗人马上就笔锋一转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由绕城的长江

联想到江中的鱼美

由连山的竹林 想到 笋香

把诗人的乐观 豁达 跃然而出

黄州在武汉的斜对面

在江的北面

我 1999年

到武汉去开中华诗词研讨会

会议上组织我们到会的代表

到黄州去参观东坡赤壁

就去过

黄州 在长江的北岸

靠近长江

因为长江绕着这个黄州城

就想到鱼美

我的家乡也在长江边上

在长江下游的 靠近镇江的

江中间的一个小岛

称为扬中 就是扬子江当中

我们知道靠近江边

在当年江水没有什么污染的时候

江里的鱼虾是多得不得了的

最近这几年有所好转

开始也有一些鱼虾了

还有许多人工养殖的鱼虾

长江绕郭知鱼美

靠近长江 作者首先想到的

不是自己被打击

被贬谪到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来

他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的好处

黄州靠近长江就会有鱼吃

长江的鱼很多

像我的家乡那里就有河豚

鲥鱼 刀鱼

被称为长江三鲜

是全国 恐怕特别是长江流域

鱼最鲜美的地方

湖北里产的鱼 像武昌鱼

也就产在黄州附近

到那里又靠近长江 也有鱼吃

好竹连山觉笋香

大家仔细推敲

他到黄州的时候是阴历二月初一

二月初一 竹笋还没有出

正常的竹笋还没有出

个别地方可能有一点冒头的

我家自己原来有一亩多的竹园

江南有的竹子 我们家都有

我知道出的最早的叫燕竹

燕竹出的最早

二月初一也还没有出竹笋

作者并没有看见竹笋

但是看见好竹连山

到处长的竹子

就想到有竹笋吃

它也正像看见黄州

靠近长江 长江绕郭

并没有已经吃到黄州的鱼

却想到这里鱼美

看见到处长的竹子

就想到有竹笋香

同志们 难得 难得

这里既扣住初到的景象

又首先让诗人想到这里的好处

这里的优点

不像许多换一个人写

就自己贬谪来到这个荒芜之地

自己的地位也低 生活的环境也差

临时只好住在一个庙里

跟着和尚一起吃素斋

大家都知道 和尚一般不吃荤腥的

对于和尚就已经很艰苦了

更何况

他原来是一个有地位的官员

做过许多州的知州

湖州也好 杭州也好

都是中国很富庶的地方

现在说浙江省都是很富庶的地方

现在跟着和尚一起吃一些素食

但是他往好处想

这才是真正的大写的乐观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的豁达

底下又有称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逐客 贬逐之人 贬谪之人

不妨员外置

这里 员外是定额以外的官员

他所担任的检校官

就属于此类

检校水部员外郎

本来是可设可不设的官员

更何况他又

不签书公事

本来是可有可无的

诗人例作水曹郎

写对自己这个官职的调侃

水曹郎 隶属水部的郎官

这句说

诗人总是要做做水部的郎官的

梁代何逊 唐代张藉

宋代孟宾于等诗人

均曾任过水部郎官职

作者责授水部员外郎

自己也是故作达观的调侃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自己对朝廷不可能有什么贡献

还要叫朝廷供养给我

经常要发酒给我吃

他自己加注

对这首诗加以一个小注

说 检校官例折支

多得退酒袋

唐(宋)朝的这些下层官员

发的工资 一部分是发钱

还有一部分是发实物

包括发一点酒

这个酒 是用酒囊分给你之后

你自己去拿酒囊倒下来

把公家的酒囊还要收回去

下次再发酒 再用那个酒囊去装

自己对朝廷没有贡献

却要让国家经常发酒囊给我

这里也是一种调侃

他不是不能对国家有很大贡献

可以

但命运却安排他什么也做不成

一贬到黄州

担任的官卑职微

只担任一个检校水部员外郎

黄州团练副使

还规定他不得签书公事

你想做什么也做不成

苏轼这一点也很清醒

只惭无补丝毫事

他知道自己什么也做不成

在黄州的四年零三个月中

苏轼作为官员

是不可能有任何政绩的

但是作为文学家的苏轼

却取得了极丰硕的成果

他的词在黄州时期推向了最高峰

他写的

像我们马上要讲到的《定风波》

《临江仙》

还有像那个《水龙吟》

《和章质夫杨花词》等等

许多都是写于黄州时期

特别还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个千古绝唱

他的文或者叫赋

写过《前后赤壁赋》

也在黄州时期

还写下许多壮美的诗篇

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在

黄州是大丰收的几年

他东方不亮 西方亮

黑了南方 有北方

这里作为官员的苏轼

不能有所作为的时候

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却大有作为

后四句虽是自嘲

只惭 句有几分无奈

但诗人又能以超旷的胸襟对之

一反古代诗人在遭受打击时

鸣冤叫屈 叹老嗟悲的惯例

大家注意

多数人都做不到他这一点

这正是苏轼人格高出我们的地方

面对逆境

苏轼以平静 旷达的态度对待之

初到黄州 正月刚过

又寄居僧舍 寺庙里

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

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

因黄州多竹

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

苏轼这种 能从黄连

中嚼出甜味来的

精神是最应令人钦敬的

这种豁达 乐观的精神

尤其值得我们钦佩

能从黄连里嚼出甜味来

是我给他总结出来的

黄连是最苦的一种中药

同学们设想

如果在黄连里面都能嚼出甜味来

还有什么苦不能吃

黄连比菜根更要无味 更苦

过去有嚼得菜根的说法

菜根淡而无味

但并不苦涩

黄连是苦的

而在苦味中还能嚼出甜味来

这是苏轼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正因为有这种精神

他在黄州的五年

政治上的低谷时期

才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

我们借用鲁迅的一句话

就是苏轼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说到这里 我觉得

后人有评论

少年下笔已如神

文到黄州更绝尘

我宋人才盛元祐

玉堂人是雪堂人

这是王十朋写的

再闰黄州正坐诗

诗因迁谪更瑰奇

读公《赤壁》词并赋

如见周郎破贼时

这是后来稍晚于苏轼的

王十朋写的

《游东坡十一绝》中的两首

对苏轼的黄州的创作给予肯定

方回的《瀛奎律髓》也说

东坡元丰二年己未冬

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黄州团练副使

本州安置

明年二月到郡

何逊 张籍 孟宾于三诗人皆水部

查慎行又说他 通首似韦左司

韦左司是韦应物 我们前面讲过

韦应物的诗

韦应物这个人也是思想境界

很高的人

因江而知鱼美

见竹而觉笋香

确是初到情景

员外 水曹则新授头衔也

末句承腹联说下

亦是初任事之词

李庆甲

瀛奎律髓汇评引到冯班的话

此何以似白公

有谓坡公不如谷者

我不信也

此后诗不必工

多故事可用

第六用白公语

纪晓岚也说 东坡诗多伤激切

此虽不免兀傲

而尚不甚碍和平之音

苏轼后来晚年的时候

自嘲说 问汝一生功业

黄州 惠州 儋州

他是先被贬到黄州

后来等到宋哲宗年间

又被贬到惠州和儋州

儋州 就是海南岛

我开玩笑说

当时宋朝人不知道

我们还有南海诸岛

还有南沙群岛

还有一个曾母暗沙

没有把苏轼贬到曾母暗沙去

那一年 我到海南去开会

到五公祠里拜见了苏轼的塑像

但可惜因为在海南

我停留的时间很短

就没有能到儋州

但苏轼被贬的地方去敬拜一下

我对苏轼的人品是极为尊崇的

后代人尊崇苏轼的人品

尊崇他这种豁达的精神

有个金安清写的一首长联悼苏轼

一生与宰相无缘

始进时魏公误抑之

中岁时荆公力扼之

即论免役 温公亦深厌其言

贤奸虽殊 同怅军门违万里

下联是 到处有西湖作伴

通判日杭州得诗名

出守日颍州以政名

垂老投荒 惠州更寄情于佛

江山何幸 但经宦辙便千秋

我特别欣赏他最后两句话

江山何幸 但经宦辙便千秋

同志们想想

我国古代被贬官的人也不少

像被贬到柳州

柳宗元自己的不幸

却是柳州人民的大幸

韩愈被贬到潮州

是他自己的不幸

却是潮州人民的大幸

现在潮州人民

对韩愈还是非常崇敬

把山命名为韩山 把江命名为韩江

把他们的师范学院命名为

韩江师范学院

念念不忘

但这些人都与苏轼没办法比

苏轼到哪里 人们都记挂着他

现在还有什么东坡肉 这些食物

东坡的古迹

遍于我国许多地方

从南到北

但经宦辙便千秋

无人能匹敌

尽管像李白 杜甫

文学成就也很高

但是他们在文化史上的影响

没有苏轼大

所以后人就说

东坡死后 统治者

让他从祀孔庙 称 十哲 之一

沙门扯他做妙喜老人

道家说他是奎宿

明代人戏曰

大苏死后忙不彻 三教九流都扯拽

宋代文士之争事东坡

天下争趣之

如诸侯王之求封于西楚

到这种程度

我写过一首《临江仙·自嘲》

是初到清华的时候写的

有这样几句

怕见熟人冷面

懒与官宦逢迎

时宜不合醉难醒

半生多坎坷 百折尚孤行

常以东坡为镜

伶俜吾辈相形

不求腾达度兹生

但能终坦荡

无悔亦无名

我是以苏轼作为我崇敬的榜样的

现在人们习惯用 粉丝 这个词

我是苏轼的铁杆粉丝

通过读这首《初到黄州》

和他在黄州写的一些词

我总结出几条人生的感悟

第一 就是我前面提到过

要能从黄连里面

嚼出甜味来

苦味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第二 不要以自己的创伤

去搏得别人的怜悯

怜悯的眼光后面

难保没有几分鄙夷

就像在地铁上 有些残疾人

或者叫花子

跟你伸手要钱的时候

你朝他的小盒子里

扔一元钱的钢镚儿

你扔的时候 既有同情 也有可怜

甚至也有几分瞧不起

第三 落魄者的尊严

只能靠重新崛起

不是靠人可怜

第四 要做生活中的强者

要尊重 不要同情

被同情的永远是弱者

第五 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第六点

一个人不在于其曾经做过什么

而在于其曾经做好过什么

能达到自己最好水平的

可以称为 无悔

能达到时代最好水平

和历史最好水平的叫 不朽

苏轼没有做过宰相 副宰相

也没有做过枢密使 副枢密使

没有做过多高的高官

但是他在中国诗坛和文坛上

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他被贬到黄州

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

同时又只担任团练副使

还不能签书公事

在这种情况下

他也没有无所作为

照样在诗歌创作

词的创作

赋的创作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果

最后一条

是从俞敏洪的微博得到的

他讲到 一个叫褚时健的人

过去是云南红塔山卷烟厂的老总

因为被私分了一百多万元

被判处无期徒刑

后来提前释放

他曾经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

他在担任卷烟厂厂长

把一个濒于破产的卷烟厂

达到一年上交给政府的

税收达到两百亿元以上

大家注意

这还是一二十年前的数字

一二十年前 两百亿是什么概念

差不读相当于

云南省全部税收的一半左右

七十岁的时候

他女儿自杀身亡

七十一岁 自己被判无期徒刑

七十四岁 保外就医

七十五岁 承包了两千亩荒山创业

八十四岁的时候

他的果园年产橙子八千吨

利润超过三千万元

有个企业家王石评论说

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

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

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褚时健这个人

虽然他以前也犯过错误

受过刑事处分

但是他这种敢于

在跌到低谷的时候还能反弹

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自己也总结出这样的体会

每次人生的低谷都能重新跃起

每一个沉重打击

都变成进步的阶梯

在顺境中多工作 在逆境中多学习

我在文革年间也几度

阿被打成反革命

也坐过三百零九天的牢

这个比苏轼坐的时间还长

苏轼只关了一百三十天

我甚至在一次民兵试验中被炸伤

呼吸和心跳都停止

人生坎坎坷坷

但是每次读苏轼的作品

总能使我受到许多启迪和帮助

觉得人生要旷达

要像苏轼这样乐观

要从黄连里面也能嚼出甜味来

好 关于苏轼的诗 我就讲到这里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4.4《初到黄州》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