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五章 北宋词(三) >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在线视频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下一节: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看他的两首《江城子》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岗

刚才我们讲到

苏东坡把各种诗歌写作的题材

都用到词里面去

使得词无事不可言

那么这一首

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本来写悼亡

就是悼念死去的妻子或情人的

这样的内容只有诗歌里有

从来没有人用词来表现它

苏东坡这首词就是首创

这首词 写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是一首情感深挚的悼亡词

当时他在当密州知州 密州知州

密州就是现在的

山东诸城这个地方

前面有一段小序

叫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乙卯就是熙宁八年

名义上题为记梦

实际上是通过写梦来抒写

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下面在这个之前 我简单的说说

什么叫悼亡诗 什么叫悼亡词

这个概念人们经常容易搞错

有人以为只要是悼念死者的

就是悼亡诗词了

错的

悼亡诗它有出处

它最早是西晋的叫潘岳

写了《悼亡三首》

悼念他死去的妻子

后来呢人们都写

也写过不少这一类的悼亡诗词

比如元稹的《遣悲怀三首》等等

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悼念与被悼念者有一个夫妻关系

而且只能是

男子悼念死去的妻子或情人

被悼者一定要是女子

而且一定要有

夫妻关系或情人关系

倒过来也不行

妻子悼念丈夫也不叫悼亡

所以悼亡这个词啊

它的使用的范围是很狭窄的

并不能任意的悼念死人

都说成是悼亡

那就错了

这是一首悼亡词

是悼念苏轼的原来的妻子

诗人十九岁娶了王弗为妻

王弗通晓诗书

二人恩爱和睦 感情笃厚

王弗随着苏轼在京城做官

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五月亡故

先葬于汴京的西郊

后来归葬于故乡四川

眉州的东北之彭山县的安镇乡

到这一年整整去世十年

即使亡妻王弗逝去十年了

仍让东坡耿耿不能忘怀

常常思念很深

这首词啊就是这样的怀念之作

全词感情深挚 充满着凄婉哀伤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串讲一下这首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上片啊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长久郁积于心的深长的悲叹

从首句就从心底迸发而出

为全词定下主调 凄哀至极

王弗的死 是死于宋英宗治平年间

到这一年倒是整整十年

古人诗词里提到的十年

常常并不一定实指十年 十整年

有的时候可以少一点

也有的时候可以多一点

但是呢 王弗的死到苏轼写这首词

倒是正好整整十年

整整十年 这是

十年生死殊途 阴阳两隔

两相渺茫 互不相知

这里用到的 两茫茫

既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情切

也暗示出他的妻子爱诗人的情深

不然 就不会有此设想了

茫茫 两个字

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

空寂凄清之感

十年生死两茫茫

后面两句啊 不思量 自难忘

有的是超出于常情的

写出了诗人对亡妻的感情的深挚

怀念的殷切

达到了一种不由自主的程度

不思量 用不着特别去想她

就自然难忘

即使不去想 心中也忘不掉

哀思万缕 盘结于心

这一点啊 诗人用最平常的语言

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刚才这里写的有一点

出乎人们的想象

偏偏不用苦苦的思量

却写 不思量 自难忘

这两句写出乎常情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前面我们交代了苏轼的妻子

死了之后

最初临时安葬在汴京的郊区

也就是开封的郊区

后来呢 又运回故乡

四川眉山县的安镇乡去安葬

四川到诗人写这首词的

山东的诸城县

或说是当时的密州

远不止千里之遥

古代有近万里之遥的样子

古代交通又不是很方便

要回去一趟谈何容易

所以称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妻子安葬在千里之外

要想遇到自己

想跟她说说心里的话

自从妻子死后

自己一直遭遇不是很好

他先是在汴京呆不下去

被外放到杭州担任通判

在杭州做官几年 又调任密州知州

自己有许多话要想跟妻子讲

在王安石变法的夹缝里

苏轼自己也被搞得焦头烂额

有许多话要想跟妻子讲

这里就是词中所说的 凄凉

有许多伤心欲绝的内容要说

但是他 无处话凄凉

无处 话 的又是 凄凉

就是伤心上面又加更为伤心

因为妻子的坟在千里之外

这里写出了这种凄清

孤独的感情

千里 也是跟

上文的 十年 相呼应的

十年 就相对时间来说

相思十年 可见时间漫长的苦况

千里 是就空间来说

生死相隔千里

足见其思念而无从得见的渺茫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到这里 就是非常凄怆欲绝

无处话凄凉 也可以解释为

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 潦倒失意

产生的满怀愁情愁绪

无法向千里之外的

长眠地下的爱妻去诉说

但这种解释又还不够

此句从 千里孤坟 而来

应该也包括亡妻也无法向

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的凄凉在内

这两句直承开首 两茫茫 的句意

同样是将无知作有知写

概括作者作为生者和死者两方面

这一点 说到我的导师

唐圭璋先生

他跟他的妻子啊感情也非常深挚

唐先生三十七岁的时候

师母就去世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之后

唐老从此之后

一直活到九十一岁没有再娶

他后来自己也一生跌宕坎坷

遇到伤心的事情

好在后来抗战胜利之后

他回到南京

遇到伤心的时候

就带上一支小竹笛

他知道妻子很愿意听自己吹笛子

生前很喜欢听他吹笛

他就到妻子的坟边上吹上一段笛

然后唱上一段昆曲

诉说一番思念之情

在坟边上呆上两三个钟头

然后才回来

一直到九十多岁他去世之后

他的家人和我们这些学生

一起把师母和他合葬在

南京的普觉寺公墓

像许多老一辈的学者

从苏东坡到唐圭璋

很多人对爱情都是这种忠贞不渝

对死去的妻子也一往情深

唐老也留下一些悼亡的词作

可惜我这里没有把它做到课件上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上片的这个结尾的这几句

是通过设想之词

夜里做梦梦见妻子

现在设想纵使她现在见到我

大概也认不出来了

原因 这几年自己的遭遇不好

尘满面 鬓如霜

写出自己晦气重重的样子

灰尘满面 鬓发如霜

十年间 作者才三十几岁

却已经鬓发斑驳 像霜一样

头发像霜打过的似的

而且灰尘满面

尘满面 鬓如霜

写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

写自己的遭遇坎坷

所以妻子 纵使相逢应不识

即使看到我 大概也认不出来了

认不出来了

这是词的上片 为下片记梦作铺垫

实际上这首词题为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上片并没有写到 记梦

下片才开始铺叙 写 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岗

上片写相思之苦 下片转入写梦

下片是诗人思极入梦

和梦中的情形

夜来幽梦忽还乡

提起下面的梦境

突然做梦梦见回到家乡去

小轩窗 正梳妆

这是梦的内容

开始写梦的内容

写妻子啊 自己做梦回到老家

妻子正在小窗子下面梳妆

忽还乡 写出作者突然而来

本来充满着几分喜悦

而音容笑貌也跃然纸上

小轩窗 正梳妆

这是写梦境 是记实

这是恩爱夫妻的平居的普通生活

早晨起来妻子在窗口

窗口 古代的人

一般家里的窗子都很小

屋子里当时也没电灯

早晨既然天亮了 就在窗口的

小窗子口梳妆打扮

古代人防止一些强盗贼子之类

过去人家的房子 窗子都是很小的

而且用铁的一个栅栏把它隔住

防止有强盗或者贼子 小偷进来

古人经常都这样

一直到我们五六十年代盖的房子

这个窗子一般还很小 一般很小

这是符合当时的生活习惯的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这点也有点超乎常情

原因是十年不见

有多少话要跟自己心爱的人所讲

但是偏偏 陡然一见面 梦中见面

却无话可说

相顾无言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惟有泪千行

惟有泪千行

正是像《琵琶行》中白居易所说

此处无声胜有声

尽管十年不见

有很多话要跟妻子说

很多东西 地方要告诉她

也希望听取妻子诉说衷肠

但是此处讲任何一句

都是显得无力的

惟有泪千行

泪 是无言胜过有言

这个泪水很能表达此时的情境

也表达有诉说不清 诉说不尽的

这样的感情

这个 惟 字加强了语气

显示了除此之外 别无他途

抽象的悲愁在这里以具体的泪水

形象的传达出来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岗

这三句总束全词

是感情发展的高潮

前面记梦 记梦就那么几句

这里几句呢 实际上是梦醒之后

回忆在梦中与妻子短暂的一见

甚至只看到她在小轩窗下

梳妆打扮

见到面却无话 却一句话都没有说

只是泪千行

一醒之后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岗

这里总束全词

短松冈 那个矮小松树的山冈

就是妻子千里之外的孤坟

指亡妻的坟墓

悼亡诗词当中

常常有写到坟的内容

因为坟是妻子死后所在地

自己日思夜想难以忘怀的

就是这里

就像后面我们也要讲到

贺铸的一首《鹧鸪天》

就有 旧栖新垅两依依

这样的句子

旧栖 旧居的房子

过去曾经跟妻子几年相守在这里

新垅 就是新坟

当时贺铸的妻子还刚刚去世不久

他就要离开苏州了

离开苏州最割舍不下的

是旧栖和新垅

旧的房子和妻子的新坟

而这里呢

是妻子埋葬了将近十年的地方

长满松树的短松岗

这首词写的凄婉哀伤 出语悲苦

可以说是一字一泪

以情动人的力量十分巨大

这首词以虚映实 虚中见实

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

显著特色

这里真正实写记梦的地方并不多

梦是虚幻缥缈的

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是真挚深沉

而且是实实在在的

下面我也写过一首记梦的诗

所不同的是这是一首小诗

梦与官争 盛怒 夜捶床而伤手

这是题目

有一天的晚上

我梦见跟一个做大官的吵架

吵架之后我朝他拍台子

一拍呢 因为睡在床上

没有拍在桌子上 却拍在床栏杆上

把这两根手指头拍得血淋淋的

当时我就随即口占写了

这样一首诗

下心抑志几春秋

坎壈半生今白头

尚得梦中存浩气

横眉拍案向公侯

公侯是大官的意思

就是因为我的前半生

也经常遭遇政治迫害

多次被打成反革命 也坐过牢

所以后来想起文革年间

那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的时候

自己甚至在做梦中也想着

跟当官的吵架

这一首尽管当时

是脱口而出写成的

文字上也没有细细去雕琢

但事后我一直对这首诗

表现得比较满意

它写出了我当时在

落魄潦倒年月的

真实的感情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