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  17.3《廉耻》赏析 >  17.3《廉耻》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7.3《廉耻》赏析在线视频

17.3《廉耻》赏析

下一节:17.4 方苞及其散文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7.3《廉耻》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来看顾炎武的

《廉耻》这篇文章

《廉耻》啊

我们有一段录音

但是是用广东话念的

大家不容易听得懂

这里我自己来念一下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

礼义谦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

礼义治人之大法

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

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况为大臣

而无所不取

无所不为

则天下其有不乱

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

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

行己有耻

孟子曰

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 无耻矣

又曰

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 无所耻焉

所以然者

人之不廉

而至于悖礼犯义

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 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

世衰道微

弃礼义

捐廉耻

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

彼昏之日

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顷读《颜氏家训》 有云

齐朝一士夫

尝谓吾曰

吾有一儿

年已十七

颇晓书疏

教其鲜卑语

及弹琵琶

稍欲通解

以此伏事公卿

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业

自致卿相

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

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犹为此言

尚有《小宛》诗人之意

彼阉然媚于世者

能无媿哉

这篇文章不是很长

但是却非常精辟

至今为止我们对知识分子

对我们的干部

来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

这是个必读的一篇文字

《荀子·修身》就说

偷儒惮事 无廉耻而嗜乎饮食

则可谓恶少者矣

《淮南子·泰族训》里也说

民无廉耻 不可治也

非修礼义 廉耻不立

廉耻关乎国家的存亡

其中 耻尤为要

世道衰微之际

尤应行己有耻

这几句啊

实际上是从这篇文章里面

提炼出来最精要的内容

下面 我们来串讲这篇文章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

礼义谦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

礼义治人之大法

廉耻立人之大节

下面我们先来讲前几句

这里啊说到《五代史·冯道传》

论曰

礼义谦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这是《五代史》

给《冯道传》加的一段评语

礼义谦耻 是四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所谓冯道者

这个人叫 字可道

自号长乐老

汉族 五代瀛州景城人

历仕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四朝的十个君主

拜相二十余年

人称官场的 不倒翁

中国大规模

但是他也是

中国大规模儒家刻经的创始人

这个人呢

后代颇有批评

批评他的道理就是

这个人没有多少气节

跟哪个朝代

你怎么改朝换代

他都还是宰相

他当了二十多年宰相

历经有十个皇帝四个朝代

他亲眼看到前代的君主被处死

自己依然还作他的宰相

这种忠君也好 爱国也好

什么都谈不上

所以对他这样的人

后代历来把他当作一种

没有气节的知识分子的一种榜样

当然呢

如今人们也客观的分析

他在传播儒家经典刻经

这些方面还是有所贡献的

这一段论《五代史·冯道传》的

论词当中就说

礼义谦耻是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维 本来是系车篷的绳子

引申为纲纪

纲纪是国家的

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根道德准绳

如果不实行这四维

也就是没有礼义廉耻

不发扬 不施行礼义廉耻

这个国家就要灭亡

国家就没有一个道德的基础

没有道德的基础

所以一开头就提出礼义廉耻

也实际上把廉耻

作为一个中心议题提出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

礼义治人之大法

廉耻立人之大节

《管子·牧民篇》有这样的话

廉 不蔽恶

耻 不从枉

不蔽恶则行自全

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不隐瞒那些丑恶的东西

不崇枉 那些邪道的东西

不跟着去做

这也是一种廉耻

这是管子提出的

管子呢 又叫管仲

是齐国的宰相

同时呢

《管子》又是一部书名

《管子》是中国春秋时期

齐国的政治家 思想家

管仲和管仲学派的言行记录

《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

也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

《管子》共有76篇 分为 8类

在这里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 的

重点是讲的管子的个人

当然

也可能是收在

《管子》这本书里头的

能言就是善于立论

管子的话就是

礼义治人之大法 廉耻立人之大节

是靠礼义来治理国家

要靠廉耻来树立士大夫的节操

要懂得做人的准绳

做人 为人要讲究廉耻

第二小段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

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况为大臣

而无所不取 无所不为

则天下其有不乱

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这里进一步分析廉耻

从不廉

不耻的角度来说明廉耻的意义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

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不廉就无所不取

不耻就无所不为

换句话说

要有所不取 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

人而如此

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如果人不讲廉耻

无所不取 无所不为的话

就自然导致祸乱或败亡

他进一步引申说

何况作为大臣

如果也无所不取 无所不为

天下就会大乱

国家就会灭亡

同志们 联系我们党十八大以来

开展的反腐败斗争

像徐才厚 周永康之流的

谷俊山之流的

据国家和军队的高位

却无所不取 无所不为

根据他们现在

已经揭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都令人触目惊心

当然 党中央现在把这些人抓起来

清除腐败

我们国家才能够避免不乱不亡

这一点

然而四者之中

耻尤为要

也就是在礼义廉耻四者之中

故夫子之论士曰

行己有耻

孟子曰

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 无耻矣

又曰

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

无所耻焉

所以然者

人之不廉

而至于悖礼犯义

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

是谓国耻

下面我们来串讲这一段

四者之中 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

行己有耻

这四者中

礼义廉耻这四者中

耻 就是有羞耻之心

是最重要的

所以孔夫子论说士大夫

知识分子 行己有耻

自己的胸中有羞耻之心

换句话说

也就是有所不取 有所不为

孟子就说

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 无耻矣

这段话好像绕口令似的

颠过来说 倒过来说

这三句话是这样的意思

人不能无羞耻之心

如果能将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

则必能终身远离羞耻的事

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

一定要有羞耻之心

把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

人一生会遭遇各种挫折

也会贫穷

可以衣衫褴褛 食不果腹

但是不可做无耻之事

要有所不为 有所不取

像我国历史上的

嗟来之食 这些

不吃嗟来之食 不饮盗泉之水

也就是有所不取 有所不为

无耻之耻

即耻无耻的意思

语见《孟子·尽心篇上》

耻之于人大矣

羞耻之心对于人太重要了

人要有羞耻之心

这个羞耻之心 不耻穷而耻贪腐

穷一点

衣服穿旧一点 破一点不可耻

如果偷的来的 贪污来的 受贿来的

即使穿的再好 吃得再好

住的房子再好

那是值得羞耻的

所以然者

人之不廉

而至于悖礼犯义

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

是谓国耻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人不廉

以至于悖礼犯义

悖礼犯义就是违背礼义

侵害道义 不行正道

它的原因皆生于无耻

就是由于没有羞耻之心

而士大夫的无耻是国家的耻辱

所以从陈云同志开始

就提出腐败如果不治理

我们就会亡党 亡国

因为如果官员

这些士大夫

就是今天

相对于今天而言

政府的一些官员

一些有影响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如果没有羞耻之心

也无所不取 无所不为

就是国家的耻辱

国家的耻辱也就导致国家的灭亡

这里提出了

故士大夫之无耻 是谓国耻

下面

又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吾观三代以下

世衰道微

弃礼义 捐廉耻

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

彼昏之日

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顷读《颜氏家训》 有云

齐朝一士夫

尝谓吾曰

吾有一儿

年已十七

颇晓书疏

教其鲜卑语

及弹琵琶

稍欲通解

以此伏事公卿

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业

自致卿相

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

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犹为此言

尚有《小宛》诗人之意

彼阉然媚于世者

能无媿哉

这一段我们来分开解读一下

开头一小节

吾观三代以下

世衰道微

弃礼义 捐廉耻

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

彼昏之日

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三代是夏 商 周三代

世衰道微

三代以下

就是世风败坏 道德衰微

放弃礼义和廉耻

不是一朝一夕了

然而

松柏后凋于岁寒

松柏后凋于岁寒

就是岁寒之松柏

直到最冷的天

别的树都草木凋零

但是这个松树 柏树

照样青青的

看出他的品格

鸡鸣不已于风雨

纵使天将亮 风雨不停

鸡照样会打鸣

比如君子处乱世

不改他的节操

见之于《诗经 郑风 风雨》篇

彼昏之日

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就是世事很混乱的时候

仍然有独醒之人

这就是屈原所说的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就这样的意思

下面引到《颜氏家训》

一段小故事

《颜氏家训》当中

说齐朝有一个士大夫对我说

他有一个儿子 已经十七岁了

儿子懂得写书疏

又教他会说鲜卑语 又会弹琵琶

他想以这个来伏事

就是来迎合那些公卿们

所以都会得到宠爱

当时《颜氏家训》的作者就说

我当时俯而不答

这种人教训自己的儿子

就是如果像他这样

就是儿子做到卿相这样的高官

我也不愿汝曹为之

《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

记述个人经历 思想

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由颜之推撰

有7卷20篇文字

颜之推 字介

颜氏原籍琅琊临沂人

先世随东晋渡江

寓居建康

侯景之乱

梁元帝自立于江陵

之推任散骑侍郎

承圣三年

他被俘西去

被西魏破江陵

为了回到江南

他乘黄河水涨

从弘农偷渡

经砥柱之险

先后逃奔北齐

但南方陈王朝代替了梁王朝

南归之愿未遂

就留居在北齐

也做到黄门侍郎

后来齐亡之后

又进入周朝

隋代之周后

又仕于隋

家训这本书是隋灭陈之后完成的

《颜氏家训》在我国的家训中

是影响颇大的

嗟乎

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犹为此言

尚有《小宛》诗人之意

彼阉然媚于世者

能无媿哉

《小宛》诗人之意

《小宛》是《诗经 小雅》

里的篇名

周幽王时 政教失常

大夫作诗讽刺

并诫慎自勉

说明颜之推尽管生于乱世

还能节晚自勉

看不起在北齐当士大夫的那种

连自己的儿子也讨好那些公卿

也就是阉然媚于世者

用这些不光明的行为

曲意迎合那些高官 达官贵人

去取得世俗的欢心

炎武的这篇文章载于

《日知录》

也有愤世嫉俗之言

为世传诵者

可以《廉耻》为例

炎武此文

专讲 行己有耻

是有为而言的

此文之外

还有《与友人论学书》

也曾反复言之

且谓 士而不先言耻

则为无本之人

认为 圣人之道 关键就在

博学于文 和 行己有耻

这里特举齐朝一士夫教子之例

是对现实有感而发的

顾炎武到了晚年

对于某些遗民晚节不终者

感到甚为惋惜

在《广宋遗民录序》里面

有慨于

沧海横流 风雨如晦之日

难得始终如一的 自好之士

纵有 一二自好之士

亦或 改行于中道 失身于暮年

这样的人

也正是此文所称 阉然媚于世者

是士大夫之中的 无耻 者

这篇文字呢

写的文字质朴 气脉流畅

开宗明义

论点很鲜明

引经据典

恰如其分

《宋史》我们还引到顾炎武的

其他一些文字

因为今天时间关系

我们就不多说了

顾炎武的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也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和处世的格言

顾炎武有一段话我们倒是要记住

有亡国 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已

这段话就是人们后来把它加以浓缩

叫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这里的 天下 不是一国的

军权或是一国的政权

而是指老百姓的民生和天下

他说如果人人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就是视为亡天下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17.3《廉耻》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