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  18.1《单刀会》赏析 >  18.1《单刀会》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8.1《单刀会》赏析在线视频

18.1《单刀会》赏析

下一节:18.2《牡丹亭》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8.1《单刀会》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大学国文下的古典戏曲单元

主要有两篇文章

一篇是《单刀会》

另外一篇是《游园》

那么在古代戏曲单元

我们主要要学习的内容有

第一是中国戏曲的流变

第二是关于元代杂剧它的兴盛的原因

第三点

关于元代杂剧它这样体制是什么

第四点

关于关汉卿他这个人的个性

和他的戏曲

第五点

就是对单刀会

课本当中所选的第四折精讲

第六点我们分析一下

关汉卿戏曲特点及影响

其中单刀会部分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那么中国戏曲的流变

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么在中国戏曲的流变的过程当中

从先秦的歌舞

魏晋的百戏

一直到唐宋的戏弄

到宋金的诸宫调

一直到元代杂剧

那么再往后发展

由元代的杂剧到明代的传奇

再到清代的地方声曲的兴盛

那么它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中国戏曲的流变过程当中

杂剧跟南戏是中国戏曲流变过程当中

一个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由杂剧到南戏

这个戏曲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我们要掌握它

然后呢才能对于

中国戏曲的流变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那么杂剧和南戏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篇幅长短不一样

杂剧非常短南戏呢非常地长

那么短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杂剧短有的时候就是个独幕戏

而这个南戏呢

长长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可能有四五十出

需要连天搭夜地这样一个演出

一天看不完

要好几个星期才能看完

所以篇幅长短不一样

那么第二个是

歌唱形式不一样

那么什么叫歌唱形式

因为中国古代的戏曲

主要以唱为主

那么怎么样唱

是一个人唱还是两个人唱

是一个人主唱到底还是两个人对唱

还是轮流唱

那么西方的芭蕾舞剧讲究这个轮流唱

那么杂剧跟南戏它歌唱形式不同

表现在

杂剧它是由一个人主唱到底

而南戏呢是大家一起唱

轮流唱

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个人唱累了

其他角色呢依旧可以接着唱

那么这样呢

对于表现人物复杂的情绪

表现不同人物

那么它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

这是第二点

歌唱形式不一样

那么第三点

主要是语言跟用韵不一样

那么语言

杂剧是它是北方流传到南方的

所以它的歌唱的语言是用北方的方言

而南戏是长期流传在东南沿海这一带

以浙江温州为中心

又称温州杂剧

所以它是南方的声腔

那么南方语言跟北方语言

它的差别在戏曲当中

就表现得就非常清晰

另外一点呢

就是从用韵来看

杂剧呢它严格地讲究对仗

讲究宫调

在一出戏当中

杂剧不叫一出戏

叫一折戏

在一折戏他当中只能用一个宫调

南戏呢却不这样

南戏在一出当中可以用多个宫调

可以换调

可以换韵

这个呢它是跟南戏啊跟杂剧不同的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说

伴奏器乐伴奏器乐不一样

北方的音乐

像这个杂剧

它讲究用弦乐来伴奏

三弦哪那个弹拨乐器来伴奏

南方的这个温州杂剧南戏呢

它讲究的是什么

讲究是鼓和板

讲究这个点

按照鼓这个点声来演唱

好这个是伴奏乐器

还有一点是

杂剧的和南戏的题材各有偏重

你比如说杂剧

杂剧呢它是北方的声调

北方的声调

北方的大汉他一般是声音

非常的高亢

而南方呢

那么南方的吴语

南方的靡靡之音啊

这样呢

就是从北方的声音非常高亢来看

它非常适合表现一些英雄的题材

而南方

它是声音非常地柔

非常地柔美

那么它适合于表现什么样的题材呢

那就是婚姻啊家庭戏啊

那么这个呢南方戏曲适合表现

这个是取材各有偏重

那么杂剧和南戏还有一点

就是概括全局内容大意的方法不一样

那么杂剧呢

通常采用那么题目和正名这种发法

来概括全剧大意

你比如说《窦娥冤》

《窦娥冤》观众在看

看完了一个时辰把它看完了

看完最后我们看到屏幕上打出了

各位今天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剧本呢

题目 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 感天动地窦娥冤

哦我们今天看的是

秉鉴持衡廉访法这个探案的

能够秉鉴持衡把这个案子办下来

叫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是什么呢

感天动地窦娥冤

哦我们看的是窦娥冤的故事

这是杂剧

在最后我们才知道

我们今天看的我们这个剧啊

它的中心思想它的这个题目是什么

再比如说

我们下面要讲的《单刀会》

《单刀会》呢它是用两句比较对称的

来概括他这个全剧的大意

比如说《单刀会》的题目是

孙仲谋独占江东地

请乔公言定三条计

正名是

鲁子敬设宴索荆州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来概括单刀会

那么这个是杂剧的概括全剧大意的方法

通常采用的是题目和正名

题目和正名呢

采用排比的对偶的来概括全剧的大意

在南戏呢

在南戏当中呢

那么这个

概括全剧的大意方法就不一样了

它不是到最后才概括全剧的大意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什么

是在全剧的一开始

有一个副末开场

什么叫副末开场呢

就是副是次要的

末是一个男演员

有一个次要的男演员走向舞台

然后收拳抱掌

今天我们各位要看的是什么

要看的是《琵琶记》

《琵琶记》是干什么呢

《琵琶记》是教人子孝与妻贤的

教你如何做孝子

教一个妻子如何变成一个贤妻

各位看到的戏曲有很多

可是呢教人做贤妻孝子的不多

那都是一些言情的

言情的呢只能会败坏社会风气

所以我们今天各位要看到的《琵琶记》

那是万马当先

是天下独步

这个是南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

就是概括全剧大意的方法

杂剧通常题目正名当中把它概括出来

而在南戏当中呢

通常是在一开始

用一个副末开场这种方法

把它概括出来

好这个是杂剧跟南戏之间的区别

那么杂剧在元代比较兴盛

到元代的后期

南戏也开始兴盛起来

南戏弥补了杂剧的不足

南戏发展到明代

形成两大块

两大声腔

一个是昆山腔

一个是弋阳腔

这个昆山腔啊

各位同学可能都晓得

我们今天所看的昆曲

就是由昆山腔演变而来

昆山腔是流行在我们江苏

昆山这一带的一种声腔

经过当时很多的音乐家

一些演艺人进行改编

其中有一个叫魏良甫的这样一个人

这样一个人经过他加工这个昆山腔

把昆山腔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一种境界

就形成了我们后来的

我们称之为昆曲的这种戏曲样式

而昆曲在大盛的时候呢

那么有两大流派

一个是叫临川派

一个是吴江派

临川派他的主要的代表人物

就是我们今天在传奇当中

要学的这个汤显祖

他是江西临川人

所以称它为临川派

吴江派那么

主要代表人物是沈璟

好这个是昆腔和昆曲的这个演变

我们刚刚已经说到

与昆腔这个相提并列的

长期的流传的基层的那么这个草根的

这样一个文化的代表

那就是弋阳腔

弋阳腔

它走的是一条什么样路线呢

它走的是一种下层的路线

昆山腔经过文人的改编

发展得非常地精致

那么因为它太精致了

老百姓很难理解

上层有文化的这个阶层

它能容易理解

那么老百姓喜欢看的腔是什么腔呢

就是弋阳腔

弋阳腔

占据了下层老百姓的这样一个市场

昆山腔呢

占据了上层精英文人的这样一个市场

那么这个是昆山腔和弋阳腔

明代的两大主要的声腔

那么这个戏曲进入到清代以后

那么长期占据剧坛主流的

昆山腔以及昆曲

受到了挑战

那么地方戏兴起

地方戏兴起

那么对占主流的昆山腔就是昆曲

那么产生了这样一个挑战

那么使昆曲产生了一个危机

形成了花部和雅部之争

我们引用清代文人李斗在

《扬州画舫录》当中的这样一句话

说雅部

什么叫雅部

雅部就是昆山腔也就是昆曲

各位都知道《诗经》当中有风雅颂

和赋比兴

什么叫风雅颂

风就是地方音乐

雅就是中央的声音

雅是代表主流的声音

那么雅部实际上

就是当时占据主流的戏曲

就是昆山腔

就是昆曲

而这花部是什么呢

花部就是地方声腔

你比如说京腔啊

比如说秦腔啊

比如说弋阳腔

梆子腔啊 罗罗腔啊 二簧调啊

这些都是花部

那么这些呢又称之为乱弹

乱弹花部都是指地方戏曲

那么花部和雅部之争

实际上就是地方戏跟当时占据主流的

那么昆曲之间的这样一个相争

这两者之间的相争啊

使昆曲发生这样一个变化

因为昆曲一统天下这样一个局面

那么受到了冲击

尤其在乾隆的后期

以公元1790年之后

那么徽州的四大徽班进京

以三庆班 那么四喜班

和这个春台班 和春班

四大徽班进京以后啊

那么四大徽班这个在北京城

占据了主流

那么因此呢这个雅部的这个昆曲啊

开始走下坡路

其实从中国戏曲的发展的演变来看

那么清代乾隆年间发生的这种变化

一直发展到今天

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京剧啊

那么秦腔啊

以及各个地方戏

那么开始兴盛啊

所以这是

中国戏曲发展的这样的一个流变

一直到

公元1912年那么五四运动前后

才开始出现西方的文明戏

也就是现代的所谓的话剧

那么西方文明戏和话剧

与这个地方声腔

与这个地方戏

一直成为我们今天剧坛的这样一个

两大主流啊

刚刚我们回顾了中国戏曲发展的

这样一个流变

其中杂剧跟南戏

昆山腔跟弋阳腔

那么昆曲的两大流派

临川派跟沈璟为代表的这个吴江派

以及后来的花部和雅部之争

实际上都是我们要应当了解和掌握的

因为这个基本上

可以涵盖中国戏曲流变的

这样的一个基本的这样的发展脉络

我们下面进入下面一个环节

也就是我们要想一想

在欧洲

戏剧实际上是他们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

在古罗马的时候

那么他们的戏剧就非常地兴盛

古罗马的老百姓喜欢看戏

比如说俄狄浦斯王啊这些戏剧

一直到今天

还具有生命力

但是中国古代为什么

一开始是诗经和楚辞的天下

一直到元代

戏曲突然繁荣起来了

那么其实呢

这个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是有关系的

那么元曲兴盛的原因啊

各个教科书上都有不同的阐释方法

我一般呢按照三点来讲

那么第一点是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

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

是促成戏剧成熟与兴盛的一个必要基础

也就是说看戏这样一个休闲的方式

这种娱乐的方式啊

你说我肚子没有吃饱

我过来看戏

这可能性不是太大

只有在这个市场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

非常繁荣的前提下

大家才有闲性和雅性

来欣赏这个戏曲

那么元代那么城市经济

它繁荣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

它的艺术表演

它的社会化和商业化

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印证

首先我们说城市经济吧

我们说我们自己中国人的记载

我们说有溢美之私

那我们可以不看他

但是当时的元代

有一个欧洲人

来自威尼斯的

这样一个商人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

后来他写成了

《马可波罗行记》这样一书

不仅在中国

在西方大陆西欧大陆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来掀起了所谓西方的

新航线这样一个

探海的这样一个运动

一直发现美洲大陆

导致了地球文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马可波罗在他的

《马可波罗行记》当中

他所看到的北京城

是一个怎样地北京城呢

哎有一天早晨

马克波罗可能到北京城去逛一逛

哎发现从外国输入到北京城的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

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世界任何一个城市没有能够超过

北京的大都的

百物输入之众

有如川流之不息

仅运到北京的丝 丝绸丝这一项

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

哎这个马可波罗可能闲着没事

在城门那就数一数

哎今天运到北京城的丝有多少

哦有千余车

一天进人北京城的车有一千多车

可以看出北京城

是一个消费型的大都市

他洋溢着消费性大都市的流金溢彩

当时全世界的老百姓

对于中国北京也就是大都的向往

不亚于今天全世界老百姓

对于那么欧洲啊美国这些著名城市的

这样一个向往

好这个是经济上

说明当时城市经济是非常繁荣的

另外呢我们从关汉卿的戏曲

《金线池》当中

《金线池》当中演员演着演着

突然转过头来

跟着我们观众说了一句话

说我们今天的社会分工啊

有一百二十行

我们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关汉卿《金线池》当中

这样一个宾白说

社会分工有一百二十行

说明什么呢

社会分工是非常的繁杂的

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

说明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

也是非常繁荣的

好我们再看商业化

元代艺术表演商业化

哎就是这样的

元代有一个著名的散曲家叫杜仁杰

他描写到

他有一个散曲叫《庄家不认识勾栏》

他描写了一个乡下老农

从来没有到过城市里面

哎这一天他来到城市里面看一看

来到了叫一个勾栏的这个地方

《庄家不识勾栏》

勾栏是什么地方

戏曲演出的这样一个地方啊

杜仁杰就写了这样一个散曲说

要了二百钱放过咱

庄稼汉他过来以后他不知道

怎么坐啊

哦首先买一张门票两百钱

两百个铜钱

好上来了放过咱

然后入个门

上个土坡 上个木坡

哎木坡上来了

见层层叠叠团栾坐

哎一进来以后哟人山人海

层层叠叠

大家在那坐下来

服务员高声的叫请请

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

快二楼雅座

那么这就说明什么呢

一个庄稼汉到城市里面来

他要看戏

首先要了两百钱放过咱

那么他是收了门票的

一个人收两百钱

层层叠叠团栾坐

要收多少钱呢

这就是说艺术表演开始商业化

那么艺术表演商业化

他带来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好处呢

就是作家演员他有很高的收入啊

作家和演员他有一个很高的收入

他有一个时间和精力

就有一个动力

来写剧本来排戏啊

所以高质量的剧本

高质量的这个舞台的演出

开始出现

另外我们说今天当代社会

演员社会影响非常大啦

经常有文艺的一些新闻

大家都追踪

演员到哪都签名留念

在元代这个演员

他就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从山西这个地方

因为山西在中国古代

他是戏曲非常兴盛的一个地方

在山西这个地方还保留了很多古戏台

我们通过田野作业

在山西发现了一些古戏台

在这些古戏台上

都记载了著名演员

到此演出的这样一些碑文

比如说山西有一个地方有一个戏台上

就写着

尧都大行散乐人张德好在此作场

有一个叫

张德好的这样一个戏曲演员啊

在这地方摆场子

那么张德好很明显是

一个对当地老百姓很有诱惑力

很有吸引力的这样一个演员

那么

在元代山西这个万荣县还有一个壁画

这个壁画上面有一行字

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

有一个叫忠都秀这样一个演员

在我们山西万荣县在此摆场子

戏曲演出

这就说明演员当时的社会影响啊

是相当大的

好这是第一点

我们再看第二点

除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艺术表扬的社会化商业化

还有一个就是说

蒙古族啊他的特别的爱好

我们知道蒙古族他是马背上的民族

他喜欢的是实用

啊比如说成吉思汗这些人

忽必烈这些人

他喜欢的是什么人

工匠 艺人

蒙古族自己就喜欢歌舞嘛

所以他进入这个城市以后

南下进入中原以后

虽然说他的游牧的一些习气

那么受汉民族的农业文化的

这样一个影响

开始同化

但他蒙古族对于歌舞的爱好

对于实用技术的向往还是一以贯之的

比如说在元代

最受社会重用的是什么呢

工匠和艺人

你说知识分子有没有用呢

知识分子在元代基本上就没有用了

我们从南宋到了元代的

这个文人叫郑思肖

南宋遗老郑思肖

他这个笔记当中就发现

哦在元代有所谓的八娼九儒十丐之说

就是说在元代我们说有十种职业

十种职业那么

处社会上第八位的是什么呢

是娼妓业

那么第九业是什么呢

知识分子

第十是洪七公为代表的乞丐帮的帮主

是乞丐

八娼九儒十丐

知识分子有所谓的臭老九之说

也就是元朝开始的

因为你知识分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元朝废除了科举考试

所以知识分子没有额外的收入

他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来维生啊

知识分子有什么劳动力可以出卖呢

一方面可以授馆嘛

就是可以带一些

学生做私塾做家庭教师

还有就是我写剧本写剧本啊

那么这一点就是说

蒙古族他对歌舞的爱好

是促成戏曲繁荣与兴盛的

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你比如说当时著名的一些演艺人

你比如说

有一个叫珠帘秀的这样一个艺人

号称元代的这样一个影后啊

朱娘娘人称朱娘娘

她所培养的一批演员

大多数跟她有师承关系

就是带什么什么秀

刚刚所讲的忠都秀

还有顺时秀

都是什么什么秀

这里面就是珠帘秀

培养的这样一批学生

珠帘秀跟当时的

蒙古族的贵族上层人士

关系非常的密切

关系非常的密切

因此说贵族上层人士啊

对于这个戏剧的这样一个爱好

他的提倡与戏曲的繁荣

也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最后一点是什么呢

我们说戏曲演出

他固然与演员他的演技密切相关

但是它毕竟是按本来排戏的

一场高质量的演出

它必然需要那么

高质量的这样一个剧本出现

而高质量剧本的出现

必然要有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

他参与写作

因为这样一批

高质量高水平的剧作家的参与

那么所以呢

在元代专业作家就开始形成

你比如说是关汉卿

他在大都城成立了所谓的御金书社

这个御金书社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大致相当于我们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所谓的

王朔工作室这样一个东西

就是说关汉卿

他有一个自己的一个写作班子

那么他跟朱娘娘进行合作

我这边写出剧本

你那边排演

排演好了以后门票

要了两百钱放过咱

咱收门票收门票以后

会计清理一下然后大家分一分嘛

从中得到一点福利嘛

这样就调动了各方的一个积极性

那么元代戏曲才开始繁荣

好下面我们讲下一个知识点

就是元代杂剧

他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

我们刚也就谈到

元代杂剧跟后来的南戏

和明清的传奇不一样

那么其中最主要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

那就是元代杂剧啊他体制非常的短小

我们刚刚已经谈到

短小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有独幕戏

就是一处戏啊一折戏

演员就散了

那么标准的元代的杂剧

有一个公式

有一个模式

这个模式是什么呢

那就是四折 一楔子

什么叫四折 一楔子

折就是种音乐的单元

四唱戏叫四折

我们只要排四场戏就可以了标准的

一楔子楔子相当于什么

这个楔子它的本意

哎它是一块小木片

一边比较细一边比较粗

然后呢这个我这个

家具啊或者什么地方啊

有缝隙

我拿个锤子啊

把这个楔子啊

往里钉一钉

敲一敲

使这个家具啊更加牢靠

而楔子呢相当于一个过场戏

或者一个序幕

通常用在一个剧本的前面

或者是两场之间

起到一种使结构之间

更加吻合的这样一个作用

所以借用了楔子这样一种说法

楔子呢有的时候

我刚刚谈了

相当于序幕

有的时候是折与折之间

相当于过场戏

那么一折当中呢

可以写一场戏

可以有一个场景

比如说关汉卿《金线池》当中

只有一个背景

就是杜家妓院

是一个场景

在《窦娥冤》当中

在第一折当中实际上有三个场景

一个是赛卢医的药铺

还有一个荒僻的所在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什么

那么就是窦娥冤窦娥的家

写了三个场景

舞台背景要不断地换

好这个是体制

我们各位同学

脑海当中应该有这样一个印象

我们传统元杂剧

就是标准的四折加一楔子

有四场戏加一个序幕

很标准的

至于说

刚刚老师所讲你不是有独幕戏嘛

独幕戏是在四折一楔子的基础上

他的一种变种

发生的一种变异

剧作家的一些独特的改编

我们说你违背了四折一楔子

那就是你的独创了

但是元代的戏杂剧

一般都是遵循的四折一楔子

这样一个固定的公式

这是第一点这是体制

第二点我们再看演唱和唱词的特点

元杂剧四折一楔子

一折一个宫调

那么四折实际上就是四个宫调

你说我一折当中再换一个宫

行不行

不可以

比如说正宫端正好

是《窦娥冤》一开始第一折当中的

那么正宫调

我说你再换一个换一个其他调

不行

正宫端正好正宫什么

都是正宫系列

这是一折当中只有一个宫调

那么唱词呢

我们刚刚已经谈到

就是由一个人主唱到底

所以各位同学应当明白

一场戏有一个人从头到尾唱到底

四折就是四场戏

四场戏当中由一个人从头唱到尾

这个主要演员啊是非常非常地累

啊那么在元代的杂剧当中呢

有所谓的旦本戏和末本戏

什么叫旦本戏啊

以旦为本啊

什么叫旦

旦就是一个女演员嘛

有一个女演员从头一个人唱到尾的

那就是什么叫旦本戏

末本戏有一个主要的

男演员从头唱到尾的

那叫末本戏

这是演唱的特点

一个人主唱到底

有的同学

老师我能不能轮流唱啊

轮流唱那你就不是

地道的元代杂剧的特点

那你就变成南戏和后来传奇的特点了

好这个是第二点唱词和演唱的特点

第三点是宾白

除了唱之外

还有个两个人和一个演员之间的对话

这个对话就叫宾白

那么明朝有一个文人叫徐渭

他是一个著名的

一个杂剧家

那么他的《南词叙录》

当中有这样一句话

唱为主 白为宾 故曰宾白

就是说在杂剧和传奇当中

一般是以唱为主

主要是靠演员唱呢做一些动作

然后呢再加上宾白

一个人自己说话

当今社会分工啊

有一百二十行

这个就是面向观众所讲的

这叫什么这叫白

那两人对说

你一句我一句

这叫什么呢

这叫宾

合起来就叫宾白

那么宾白呢

这个种类又分为好多

有的是用韵文进行宾白

进行对话的

韵文啊

那就叫韵白

有的是用散文进行宾白的

那就叫什么

这个叫散白

这个种类非常非常地多

我们今天就不一一细细讲了

下面一个就是元杂剧

除了唱

除了这个宾白之外

还有一个动作

这个动作就叫科范

唱和白以外的动作

你比如说

《昭君出塞》关汉卿的

《昭君出塞》这个杂剧

这个杂剧当中

汉元帝啊跟王昭君要告别了

哎剧本呢剧本的要求是什么

要汉元帝这个演员跟王昭君这个演员

要什么做一个

与旦大悲科

与这个女子啊

抱在一块

做分别的很痛苦的样子

与旦大悲科

就是一种科范

再比如说

在剧场上

几员大将在一起交战

要做一些舞台的动作

叫调阵子

这个调阵子一科那就是什么意思呢

几员大将在那边要做一些动作

我们像交战一样的这样一个动作

这个就是剧本当中对动作的要求

叫做科范

这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种就是

元杂剧的基本的体制

他的角色是什么

就是旦 末 净 杂

旦就是女演员

末就是男演员

那么其中旦呢又可以分为正旦

外旦 贴旦 搽旦

末又可以分为正末 外末

副末 冲末

这个区别非常非常地多

那么其中呢

王国维他是这么看的

说正末副末之外又有所谓的冲末小末

小末又名二末

而正旦之外又有老旦 大旦

小旦 色旦 搽旦 外旦这些

还有什么

冲旦 外末 还有贴旦

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王国维说正色之外

又有加某角色以充之也

就是次要的演员

这是王国维的说法

当然了当代学术界对正末之外

这个副末冲末

还有细微的一些不同的一些看法

好 下面呢

我们来看一下关汉卿的个性

和剧作的分类

关汉卿和世界上和中国历史上

最著名的文学家一样

这些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生平啊

往往是一个不解之谜

你比如说曹雪芹

那么有一种说法

曹雪芹

压根就没有这个人

他就是一个叫抄写勤的

这样的一个人的谐音

至少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说法

而关汉卿呢

是有这么一个人的

字汉卿 号已斋叟

但是关汉卿他的生平事迹究竟是什么

学术界至今还是迷

我们只能看到一些零星的记载

说你比如说钟嗣成

元朝的一个文人叫钟嗣成

元朝人来记载关汉卿的事迹

比较可信

因为他本朝的嘛

生活在一起嘛

钟嗣成写了一个著名的书叫《录鬼簿》

就是对这些杂剧作者

已经去世的人

他的生平事迹把他记录下来

叫《录鬼簿》

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说关汉卿 大都人 太医院尹

号已斋叟

什么意思呢

关汉卿这个人啊

大都人 北京人啊

太医院尹他是太医院的一个负责人

跟皇帝看病嘛

皇家的一个医生

号已斋叟

他的号呢叫已斋叟

关于太医院尹这个尹字啊

因为中国古代呢

他是竖排版的

这个尹字看不清楚

又有人把他解读作太医院护

说他呢家世就是一个医家

出生的这样一个作家

好这是钟嗣成《录鬼簿》

当中的这样一个记载

那他的生卒年呢

我们学术界至今没有搞清楚

只能说大约地推测

他生活出生在1220年左右

那么《录鬼簿》呢把关汉卿

称为前辈已死名公

《录鬼簿》的作者钟嗣成说

余生也晚

不得预几席之末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比关汉卿要晚好多了

我想拜见拜见他

向他学习学习

但是没有机会见不到了

说明关汉卿已死啊

他的卒年也大约在1300年前后

元代的大德年间

好那么关汉卿的

生平事迹我们不太熟悉

文献的记载也非常有限

但是关汉卿的

这个人的个性是什么呢

我们也可以通过

一些的记载来做一个推测

那么元末有一个文人叫熊自得

他的《析津志》当中

是这么记载关汉卿的

说关汉卿这个人啊生而倜傥

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

蕴藉风流 为一时之冠

熊自得他是元末人

他印象中的关汉卿就是这样一个人

啊生而倜傥嘛

好明初有一个这个文人叫臧晋叔

臧懋循字晋叔

臧懋循在《元曲选·序》当中

他说关汉卿这个人啊

躬践排场 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 偶倡优而不辞

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呢

说关汉卿啊亲自来到演出的现场

要参与彩排嘛

躬践排场 还面敷粉墨

哎关汉卿也在那涂脂弄粉的

演个演员哎做个演员

以为我家生活

这就是关汉卿的生活啊

偶倡优而不辞

跟这些演员一天到晚泡在一块

不辞辛劳

觉得很开心

哦臧懋循是这么记载关汉卿的

原来他是一个演员亲自参加了

戏曲排演的现场的这样一个演出

并且跟这些演员在一块

他感到很开心

感觉到实现了自我价值

哎我们想起了

英国有一个惠泽人类的

这样一个戏剧家

叫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一开始

他并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

他一开始也是一个跑龙套的

跟人家在一起

演几个角色

演着演着他开始自己写了

一不留神写成了一个伟大的戏剧家

关汉卿他一开始也是这样的

开始也是一个演员

在演出的过程当中

哎他也开始写戏了

这就说明啊戏剧家

戏曲演出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好那么关汉卿自己呢

那么在介绍自己的时候

他是有著名的一支散曲叫《南吕·一枝花》

南吕调《一枝花》这样一个散曲

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在尾声当中他是这么说的

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 捶不扁

炒不爆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就是说关汉卿以铜豌豆精神而自居

我也会围棋 会蹴踘 会打围

会插科 会歌舞

会吹弹 会嚥作等等等等

会吟诗 会双陆

这个打围 蹴踘 围棋 歌舞 吹弹 嚥作

都是一些戏曲演员做的一些事情

踢踢球啊蹴鞠嘛

歌舞嘛吹弹嘛

嚥作嘛吟诗嘛

围围棋嘛

还有会吟诗会双陆

双陆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一种赌博的

这样的一个器具

啊双陆

因为关汉卿嘛他也有时间也玩玩赌博

因为赌博业博彩业嘛

他跟游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个关汉卿

你不能用一种角色来概括他

你说他是一个著名的剧作家

我们说

那个剧作家可能是一个副产品啊

生活造就了他

你便是落了我牙

歪了我嘴

瘸了我腿

折了我手

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

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

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好我们刚刚从两位

一位是臧懋循

一位是钟嗣成

那么钟嗣成 熊自得 臧懋循

那么他对于关汉卿的记载

以及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

当中这样一个说白

我们可以说关汉卿啊

他应当具有这样一些个性

首先关汉卿是非常倔强的这样一个人

我就喜欢跟下层的这些演员在一块

你要让我改变我的习性

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另外呢他非常的狂放

也是幽默多智的

刚刚熊自得讲说他滑稽多智啊

滑稽非常幽默啊

一个剧作家

从一线演出现场走出来的

这样一个剧作家

没有一种幽默

一种表演的财富

那么他怎么能成为一个剧作家呢

另外呢我们看到他

热爱自由

他说我会双陆我会弹琴我会歌舞

这些在中国古代都是一些下层的

不入流的一些人

那些下里巴人他喜欢做的事情

也就是关汉卿呢

对这个封建正统啊是不满的

他身上洋溢着一种叛逆的精神

所以往往是生活

他的遭遇造就了一个人

第二点我们看关汉卿这个人

也是一个主张及时行乐的这样一个人

他的散曲《双调·乔牌儿·无题》

当中是这么讲的

到头来这一身

难逃那一日

受用了一朝

一朝便宜

他是主张及时行乐的

你说关汉卿

我们今天来想象中的关汉卿

我们会把很多溢美之词加给他

我说我们不要把这些溢美之词加给他

他就是这样一个

身上沾满了

下层老百姓特点的这样一个人

有的它不是一个优点

有的它可能是

我们今天看来是一个弱点

是一个缺点

而正是这些不足

造就了关汉卿

另外呢关汉卿还有一个特点

强烈地关注现实

同情弱小者

因为关汉卿出自于下层

从下层一线演员当中走出来

所以他关注现实

同情弱小者

对于弱小的生活当中微不足道的

你像窦娥这样一个人

被社会所遗弃的这样一个人

他对她寄寓了深切的这样一个同情

关汉卿呢是一个高产的

这样一个剧作家

那么从文献记载来看

关汉卿一生啊创作的剧本

多达六十七个

这是今天的文献所能看到的

可能统计还不是完整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

完完整整保留下来的剧本

一共有十八种

那么对关汉卿现存的剧本进行分类

我们大致把它分为三类

一个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揭露社会的黑暗

和统治者的残暴

反映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

我们知道

元代他是

实行种族统治这样的一个时代

它把元代社会人的种类分为四种

色目人 蒙古人汉人南人

这四种在社会上他地位是不一样的

所以元代的社会压迫比较严重

关汉卿就抓住了时代的声音

写了很多反抗的作品

你比如说《窦娥冤》

第二呢

关汉卿善于

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

关汉卿跟下层的演员关系非常好啊

所以这些下层演员的这些生活经历

他可能非常熟悉

所以他善于描写

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

在他的作品当中

对这些下层女子予以讴歌和赞美

第三个就是说他的英雄剧

就是歌颂历史英雄

其中以《单刀会》为代表

另外一个代表是《西蜀梦》

《单刀会》这个

犹为突出

历来为读者

评论者所称道

这是关汉卿剧本的三个分类

好下面我们进行下面一个环节

对《单刀会》做一个解读

《单刀会》这个剧本我们读下来

有一个鲜明的这样一个特点

就是他结构的安排不一样

与其他剧本不一样

我们说

元杂剧有所谓的旦本戏和末本戏

《单刀会》

毫无疑问是一个末本戏

从这个第四折他的结构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赴宴前

单刀赴会前

第二部分是宴会斗争

第三部分宴会结束之后

拜拜就这这三个部分

我们先看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个关羽赴宴的途中

一开始先来了一个宾白

我们看第四折一上场的不是关云长

是鲁肃上

收拳抱掌他来了一个台词

欢来不似今朝

喜来那逢今日

小官鲁子敬是也

然后他说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

欣喜许今日赴会

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

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

令人江上相候

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

鲁肃上来以后有这么一段台词

这段台词实际上是一个引子

鲁肃一上来

他用了一个

欢来不似今朝

喜来那逢今日

我们看欢来跟喜来

是一个意思

欢来不似今朝

喜来那逢今日

今朝和今日又是一个意思

所以呢鲁肃这个人啊

在关汉卿的这个《单刀会》当中啊

他喜欢用互文句式

在第四折当中

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互文句式

一方面说明鲁肃这个人文辞是有限的

欢来不似今朝

喜来那逢今日

一个迂儒的形象

那么第二点呢就是说

只有当鲁肃非常开心的时候

他觉得今天关汉卿肯定要中计的

那他这么开心

欢来不似今朝嘛

所以他才用互文这样一个句式

哎你看再看中间

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

说明鲁肃啊非常的阴险

他已经设计了三条诡计啊

那么只要这个关羽过来

必然中计

早有安排

同时鲁肃呢

也是胸有成竹的

他做事情非常地周到

非常地细心

为单刀会鲁肃已经谋划了不止一个版本

至少有三个版本

跟多位江湖大佬

比如说司马徽啊

比如说乔国老啊

都进行交流过

只等关汉卿过来引君入瓮

这是这个引子

引子他暗示关云长这个是非常危险的

而鲁肃这个安排又是非常周到的

好然后呢正末关公引周仓上

周仓 到哪里也

周云 到大江中流也

正末云 看了这大江 是一派好水

然后关云长接着唱了两只曲子

《双调》《新水令》和《驻马听》

我们看《驻马听》前面

《双调》这个调不再标识了

那就说明《驻马听》和《新水令》

这个曲牌名他用的调子就是《双调》

我们说一折当中只有一个宫调

这样一个固定的模式

在《单刀会》第四折中也有所体现

《双调》《新水令》和

《双调》《驻马听》

历来为读者所称颂

大江东去浪千叠

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

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别

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然后云好一派江景也

然后是《驻马听》

水涌山叠

年少周郎何处也

不觉的灰飞烟灭

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

鏖兵的江水犹然热

好教我情惨切

带云这也不是江水

唱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好我刚刚和同学们把《双调》

《新水令》和《驻马听》

过了一下

《双调》《新水令》

大江东去浪千叠

大江波涛汹涌

一望无际

我今天坐着一叶小舟

来单刀赴会

我们看在这一幅画面中

大江东去

波澜壮阔

一叶扁舟在惊涛当中挣扎

这样呢就让我们产生一种危机感

这种危机感一方面

是大江这样一个永恒

而小舟又是非常的渺小

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隐喻

大江东去暗示着自然界的伟大

一叶扁舟是人类的渺小

人类人生百年

你能跟自然界相比么

岁月年年自相似啊

一百年过后大江还在

大山还在

人类是非常地渺小的

那么一叶扁舟和大江形成一个对比

我们看大江当中

一叶扁舟在波涛当中挣扎

也就说关汉卿

单刀赴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前途是充满了凶险

另外关汉卿说

这不是龙凤阙

这是虎狼穴啊

那么尽管是虎狼穴

我感觉就像看村戏一样

小菜一碟

表现出关汉卿豪迈的气概

和阔达的心胸啊

那么下面是一个《驻马听》

《驻马听》由有江水的奔流不回

与时光的流逝

使得关汉卿开始缅怀那些峥嵘岁月

因为自然界那么它是永恒的

人类呢是非常地渺小的

我们如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呢

关汉卿开始让主角回忆历史英雄人物

回忆赤壁之战

恍惚就在昨天

赤壁之战虽然已经消歇多时

一代风云人物

周瑜啊黄盖啊

都已经飞灰烟灭

逝者如斯夫

但江水依旧奔腾

所以在关云长的面前

出现了生命出现了死亡

出现了鲜血出现了英雄

交替出现

所以最后一句话

好教我情惨切

生命死亡鲜血英雄

在关羽面前交替出现

那么最后呢

关羽用了一句

好教我情惨切

也就是说英雄人物

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英名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

只要能有太平

只要能够控制住这个暴政

为什么一定要采用战争呢

所以英雄在这里是自我反思

那么这不是江水

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英雄他的生命也是宝贵的

那么这个从《双调》《驻马听》和

《双调》《新水令》从风格对比来看

《双调》《新水令》他是格调高啊

虽然是龙潭虎穴

但是我呢明知山有虎我偏向虎山行

洋溢着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但是《驻马听》呢

却是低沉激越

好叫我情惨切

散逸着一种哀伤的情调

也就是这样一种英雄啊

他也希望和平

苟能制倾凌

岂在多杀伤

这个就是关云长的这样一个想法

那么总之《双调》《新水令》

和《双调》《驻马听》

以江水为描写中心,

创造出一个非常雄奇的阔大的意境

使大自然的雄浑

历史事件的悲壮

以及关云长单刀赴会的

大无畏的精神融为一体

这里面衬托出关羽博大的胸怀

当我们没有安全感的时候

当一个人在黑夜当中一个人独自行走

他感到孤独的时候

他会吹起口哨

给自己壮胆

那么关汉卿驾着一叶扁舟

在大江大浪当中去探龙潭虎穴的时候

我们也会产生出这样一种危机感

吹口哨给自己壮胆

但是关云长没有

关羽那么他的胸襟

超越了大江超越了天空

我们有一句俗语说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

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我们的胸怀

这句话用在关汉卿的关云长身上

那是再贴切不过了

那么关汉卿正是想通过关羽

这个历史人物

来塑造出这样一个英雄形象

挽狂澜于既倒

我们后来在正史当中

在《二十四史》的正史当中

以及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当中

看到的关羽形象

也是一个功高华夏的这样一个历史英雄

华夏的民族为之震撼

好这是第一部分

下面我们看第二部分

宴席争锋

宴席争锋实际上是戏剧的一个重点

关羽和鲁肃辩论的交锋

是双方斗智斗勇的这样一个交锋

前面也有一段宾白

这个宾白啊也蛮有意思

开始寒暄

鲁肃准备了一点小酒

酒非洞里之长春

乐乃尘世之薄艺

为劳君侯屈高就下

你过来了嘛

然后喝酒了

正末说想古今咱这人过日月好疾也

关云长说什么呢

过日子太快了

岁月如梭

鲁肃说过日月真是好快呀

光阴似骏马加鞭

浮世似落花流水

这是鲁肃的这样一个台词

我们说图穷而匕首现

匕首现之前要一番图画

要寒暄

欲扬先抑

见面寒暄

关云长和鲁肃二人

在感慨时光消逝一面找到共同点

白驹过隙

那么关云长感慨的时光消逝

那么是一个儒将面对历史

面对这个英雄曾经走过的岁月

他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

而鲁肃一方面是为了寒暄

因为关羽这么说

所以他也跟着附会

同时他也说岁月真的是过得太快啦

他的隐含的意思是

刘备你借我们荆州已经好多好多年

一眨眼过去了这么多年

是不是该还了

也就是为下文埋下了这样一个伏笔

下面是关汉卿

唱的一个曲子《胡十八》

那么关汉卿

让关云长来唱这个《胡十八》

他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从这个唱词来看

那里也舜五人汉三杰

舜五人汉三杰都是历史风云人物

关羽心目当中的一个楷模

那么两朝

也是西汉和东汉

在两朝当中出现了

张良萧何韩信这些历史英雄人物

其中韩信是

关羽可以类比的这样一个英雄

但是韩信不得善终

这里面关汉卿让关云长说这句台词

其实可能也是有一些用意的

那就是关羽可能要感慨一点

自己的这样一个人生的处境

但是我们的戏剧到这戛然为止

开始转入了下面一个话题

正是这些历史英雄人物

才引出下面关云长的一个宾白

你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吗

用恩德报答别人的恩德

用公正来报答别人的怨恨

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是关云长列举的那么多

汉三杰那么舜五人

所遵循的一个做人的

一个基本准则

也是关汉卿那么所遵循的

这样一个准则

那么你关云长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好然后就对话

那么鲁肃说

你既然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那什么叫怨呢

借物不还者谓之怨

那么你借物不还

你就失信嘛

那我如何失信

鲁肃说不是你失信

是你的哥哥刘备失信

那我哥哥是如何失信的

鲁肃又一番引经据典

这么说

你是请我吃酒席

还是索荆州

鲁肃说没没没

我是说孙刘结亲

以为唇齿

两国正好和谐

各位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我们刚刚说了是汉三杰也是关云长

心目当中做人的这样一个准则

但是没想到这个做人的准则

关云长还没有说下去

哎鲁肃一下子接过来

鲁肃的逻辑借物不还为之怨

然后说你关云长你仁义礼智信

基本上都具备了

但是唯独缺一个信字

那么什么叫信呢

你把我们荆州借了过去

以为养军之资你不还

这不是失信么

所以鲁肃啊是以退为进

先来了一番溢美之词

然后说你应该把荆州还我了吧

但是关云长早有准备

他做了一个选择题

让你鲁肃来选择

你是请我吃酒呢

还是来要荆州

哎鲁肃他的反应

每当接触到关键问题的时候

鲁肃他的反应就有点紧张

鲁肃说没没没

连说三个没

他是有点紧张啊

鲁肃就说孙刘结亲

以为唇齿

两国和谐正好

一方面他要把荆州给索要回来

另一方面他又想维持这个安定团结的

孙刘联盟这样一个局面

实际上呢

在《三国志》这个正史当中

甚至《三国演义》这样的章回小说当中

鲁肃对于关云长都是正义凛然的

是斥责关云长你荆州为何还不还

关云长有点木讷

很被动

在正史当中

羽操刀起谓曰皆国家事那么士人何知

这是国家的事情

我们是为国效劳而已

但是在我们单刀会当中

关汉卿做了一个改编

下面是关汉卿的反驳

关汉卿的反驳

你既然索要荆州

你就破坏了孙刘联盟

你让我还你荆州

那孙刘联盟还存在吗

鲁肃你说我缺信

关云长说我看你还没有资格数落我

不讲信义啊

鲁肃的宾白

鲁肃也是非常聪明的

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啊

他抓住了关汉卿的

这样一个失信

咄咄逼人

说信义嘛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你关云长全无仁义之心

枉做英雄之辈

的确是大义凛然

那么等到鲁肃说

关云长你全无仁义之心

这个时候呢已经

话已经说到这个程度了

你要干什么

荆州是什么地方

荆州是我东吴的

哎关汉卿不跟他讲理

关汉卿(关云长)转移话题

鲁子敬你听的这剑戒么

你有没有听到我剑发出的声音

你知道我的剑有一个光荣的历史

头一遭诛了文丑

第二遭斩了蔡阳

第三遭是不是轮到你鲁肃啦

所以这样呢鲁肃有点紧张

有点结巴

没没没我则这般道来

以为孙刘结亲

以为唇齿

两国正好和谐

就是说关汉卿抓住了鲁肃的矛盾之处

既要索取荆州

又要维持孙刘同盟

你要索取荆州

孙刘联盟就不存在了

你要硬要我交荆州

那我的宝剑不答应啊

这是关汉卿的这样一个逻辑

好下面一曲是《沉醉东风》

沉醉东风是关云长对鲁肃的一个反驳

在《沉醉东风》当中那么有几句唱词

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

汉光武秉正除邪

汉王允将董卓诛

汉皇叔把温侯灭

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

这个也是关云长的这样一个精神支柱

我是继承了汉室的这样一个正统

汉室的这样一个正统

那么就是说刘邦他开创了基业

刘备他也不亚于这个

汉皇室的历代的各位帝王

因此呢

他来继承汉家帝业

那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就是说他是一种阶级正统的思想

哎你这个孙权跟我这个汉朝有什么关系

所以正统思想是关云长的

这样一个精神支柱

所以他临危不惧胸有成竹

他对正统思想非常地自豪

再三强调汉家节

汉家的气节汉家的基业

以及汉家邦汉家大邦啊

这个汉家节汉家基业汉家邦

都是指刘邦所创造的这个汉王朝

强调正统

实际上

这个关汉卿也有一种微词在里面

可能表达了对

元蒙统治者那么这样一个不满

在这一段唱词当中

鲁肃的弱点进一步暴露

他甚至产生了一种幻听

是什么声音响

鲁肃听关云长刚刚说罢

我的剑第三次会不会遭到你啊

所以他心中有一种恐惧

他深深地恐惧于关云长的这个神威

所以他因为心中恐惧

他就突然听到了响声

是不是关云长要先动手啊

我的埋下的甲士就不起作用了

至于说这个你关云长

列举汉室中兴如何如何

可能鲁肃都没有听到

他精神恍惚

只听到哎

宝剑发出的声音

这里面实际上

关汉卿对鲁肃这样

一个官员

他也是露出一种讥讽之意

然后呢关云长抓住了

鲁肃的这样一个幻听

进一步夸大神剑的功能

我的剑

藏之如何如何

出之如何如何

喜则如何如何

怒则如何如何

鲁肃的幻听啊也印证出关云长

我这剑果有神威不可挡

写剑实际上是写人

突出了关云长的一种尚武精神

下面是《雁儿落》和《得胜令》

《雁儿落》和《得胜令》呢

那么以及下面鲁肃的宾白

鲁肃的宾白

《雁儿落》和《得胜令》呢

实际上也是继续渲染

这个剑戒的声威

这个剑它不仅恩仇分明

而且威力无比

那么唱这个剑

赞美这个剑

实际上那么剑他是有双重功能的

一把宝剑放在一个懦弱人的面前

他驾驭不了它

只有具有神威的人

才能够驾驭这把宝剑

那么因此剑的神威

恰好衬托了主人关云长的神威

由于关云长再三地称赞了这个剑

产生了一种震慑作用

使得鲁肃迟迟不敢下手

所以关云长安慰鲁肃

你心内心内休乔怯

什么意思呢

你内心的胆怯

没没没

我说是孙刘联盟

两好和亲啊

正好说明你心中有鬼

我今天已经喝醉了

我要是失手控制不住这把剑

那也难说啊

所以这样一来呢

那么使得鲁肃

心中不敢那么采取措施

然后是臧宫奏乐

臧宫奏乐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信号已经发出

埋伏的甲士拥了上来

那么关云长一看

有人要蠢蠢欲动

那怎么办

一把抓住了鲁肃

然后震怒把案桌击碎

桌子被砍断了

鲁肃云你击碎菱花

正云我特来破镜

菱花是什么意思

菱花就是一个镜子啊

破镜镜是谐音鲁子敬

我今天就是要来破你鲁子敬的

破镜镜还是一个谐音

破镜嘛一个境地嘛

隐喻了我今天孙刘联盟是不是要决裂

你既然索要荆州

既然布置了埋伏

你要干什么

所以那么正是在危急的时候

那么这个关云长

那么以剑的神威

那么控制了这个鲁肃

然后押了鲁肃

然后走出了这个厅堂

埋伏的甲士也不敢采取动作

下面就是第三部分

胜利返航

胜利返航

那么主要呢是情绪

从紧张到欢乐和轻松

结尾呢又再次点出本戏的主题

好那么这个关云长击碎案桌之后

那么他开始怒吼

你们不要阻拦

有哪个敢阻拦

我着他剑下身亡目前流血

这个声炸如雷啊

射出光焰

鲁肃被震住了

关平等将领开始过来迎接的

那么关云长开始踏上回归之程

之后就像风停云散恢复了平静

关云长以轻俏的口吻对鲁肃说

鲁肃 休惜殿后

麻烦你在背后保护我感谢你

然后唱了一个《离亭宴带歇指煞》

那么这段唱词当中呢

采用了这个叠字唱词这种方法

待会呢我们还会要讲

单刀会上关云长以自己的豪气

胆气和勇气压倒了对手

以机智威武和正义慑服了鲁肃

从而保护了蜀汉的利益

在这一场特殊的战斗当中

关云长赢得了胜利

全剧最后一支曲子《离亭燕》

就充分地表现了

他获得胜利之后的喜悦心情

把自作聪明一意孤行的鲁大夫

狠狠地但又并非恶意地嘲弄了一番

这个就是整个的《单刀会》

第四折的这样一个结构

赴会前赴会中和赴会后

其中赴会后呢略为简略一些

但是他的艺术表现手法却是丰富的

下面我们看下面一个内容

单刀会的戏剧艺术特点

首先是剧情结构

剧情结构呢

刚刚一开始就谈到

作为主角关云长一直到

第三折才上场

其中第一折第二折

都是用铺垫

那么鲁肃在经营

设置种种方案

并且征询过乔玄乔国老

以及司马徽这样一个建议

使得他的计划进一步进一步落实

进一步丰富

进一步周全

只等得关汉卿关云长这个引君入瓮啊

这个剧情结构

剧情结构第一折第二折

采用烘托

第三折关云长才正面上场

关云长上场

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剧情的回顾

我们发现

关云长跟鲁肃啊

他的斗争

一方面

鲁肃先指出关于你借荆州不还

是失信

仁义礼智信你缺一个信字

关羽的反驳是什么

我没有失信

我是为了孙刘联盟

你要索荆州

孙刘联盟就破了

那么第二点就是鲁肃说

你这个关汉卿刚愎自用

傲物轻信

你怎么能这样呢

那么关汉卿说

我的关云长他就是要匡扶汉室

实际上关汉卿就是关云长的一个代言人

所以他列举了这个汉室

历史上的这个汉室

我刘备就是能够接受这个正统啊

所以强调了这个正统思想

而正统思想

关云长心目当中这种正统思想

恰恰是关汉卿借他人之酒杯

浇自己之块垒

抒发了对元蒙统治者这样的一个不满

然后快要决裂了

咱们文斗不行

那就来武斗吧

所以关云长三次

称赞自己的宝剑

抒发宝剑的历史

渲染宝剑的绚丽

最后呢以宝剑击柱

击碎菱花

那么当这个埋伏的士兵

甲士拥上的时候

千钧一发之际

关云长拔剑击案

怒叱道

若有埋伏

一剑击之两段

所以鲁肃非常地惊恐

你击碎菱花

云长说我特来破镜

菱花就是镜子嘛

你要动我先把你鲁肃杀了

我着他剑下身亡目前流血

你便有姜瑜口蒯通舌

休哪里躲闪遮蔽啊

所以就把鲁肃给震慑住了

正当鲁肃不知所措的时候

关云长以剑威逼丧魂落魄的鲁肃

好生送我到船上者

我和你慢慢地道别

东吴伏兵他是没有办法的

他不敢动手

怕伤了鲁肃啊

鲁肃倒是最后说了一句话

你去了倒是一场伶俐

所以鲁肃由一开始

欢来不似今日

喜来哪胜今朝

这个非常得意到最后

你去了倒是一场伶俐

前后形成一个对比

在这对比当中完成了关云长

这样一个形象的塑造

好这是关云长的形象

艺术特点之三呢

谈一下这个文辞特色

就是刚刚所谈到的

数字句式和叠字句式

所谓数字句式

就是在这个

《单刀会》当中出现了很多数字

五星五岳五德五音

对比当中显示出行文的这样一个

跌宕多姿

你比如说臧官上奏乐

臧宫来了一段台词天有五星

地攒五岳人有五德乐拨五音

五星者 五岳者 五德者

那么五音者

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个数字句式的使用

还有一个是叠字句式

所谓叠字句式就是重叠

把同一字或单音节的字

没有间隔地

重叠的方式把它铺陈在一块

我们刚刚说的《离亭燕》

最后一个那个曲子

却怎生闹吵吵军兵列

上来的休遮当莫拦截

昏惨惨晚霞收

冷飕飕江风起

急飐飐云帆扯

这些都是把当时的情景

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

叠字的使用和数字句式的使用

另外一个呢就是借代和双关

什么叫借代

两个事物之间不相似

但是又有密切的关系

利用这种密切的关系

把两个事物互换就叫借代

双关就是说表面上一个意思

暗中又隐藏另外一个意思

指桑骂槐啊

鲁肃说你击碎菱花

正末说我将来破镜

我特来破镜

菱花就是镜子上的一个图案

古代称它为镜子

所以关云长说我来破镜啊

鲁子敬子敬就是鲁肃的字嘛

敬和镜是谐音

关羽点明单刀赴会

就是来破你鲁子敬这个阴谋的

好这个是它艺术上我谈了三点特色

第一是结构

第二是人物

第三是它的修辞

关于关羽崇拜啊

那么各位同学在课后可以看一下

我这里面只想谈一谈这个关云长

在《三国演义》这个章回小说

当中他这样一个结局

我们知道关云长呢最后被东吴的

吕蒙啊设计擒获

被孙权所斩杀

所以关云长

这样一个历史英雄

威震华夏

这样一个在中国历史上

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一个英雄

最后被孙权所斩杀

最后关云长

在《三国演义》当中这样描写的

说他心有不甘

在天上大叫

还我头来

你把我的头砍了下了

你把我的头还给我

还我头来

来到了玉泉山下

正好被一个叫普净长老

一个出家人叫普净长老

一看是云长

哎哎哎云长过来过来

我跟你聊一聊

一聊哎呀

云长说你看我这样一个人

就被吕蒙给我头给砍下来了

我怎么能心甘情愿呢

也是我不小心败走麦城

普净就跟他讲

哎呀将军啊

你想你过五关斩六将

诛颜良文丑

那么水淹七军

那么斩杀庞德

这些人他们的头谁还给他呢

一语啊把关羽点化了

原来自己也曾经杀了那么多人

自己他们都像自己一样

那我的头 我还找我的头干什么呢

于是呢

他就在玉泉山这地方啊显圣

保护当地一带的老百姓

那这是

《三国演义》当中这样一个描写

这个描写实际上也可以

给我们人生提供诸多的启发

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现在我们来简要地回顾一下

我们在戏曲的《单刀会》这个部分

我们重点谈到

一个是戏曲的流变

那么谈到了杂剧跟南戏的区别

谈到了弋阳腔和昆山腔

也谈到了这个花部和雅部之争

其次我们谈了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我们分为三点来谈

各位同学课后也可以再补充一下

另外我们还谈了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他究竟

是什么样一个文学的体制

他特点是什么

另外我们分析了

《单刀会》当中关羽的形象

赴宴前

赴宴中和赴宴后

另外呢

我们也回顾了关云长跟鲁肃的辩论

在这场辩论当中

各位同学可以反思一下

我觉得鲁肃倒是依理来反驳关羽

但是关云长呢

他并不是

完全按照理来跟鲁肃辩论的

关云长一方面他是按我没有失信

我是为了孙刘联盟

我不还你荆州

因为我是为了汉室

汉室天下

但是当鲁肃硬要取荆州的时候啊

那么关云长以武力相威胁

所以我觉得关云长这样一个人物

更多的有点像西方尼采

所讲的酒神精神这样一个人物

不是一个用理性和情感单独所涵盖的

所以这一点各位同学

也可以在课后思考一下

另外就是

《单刀会》当中这个汉家气节

正统思想

各位同学课后也可以再进一步地思考

好 这个是《单刀会》单元

《单刀会》这个单元

我们就到这结束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18.1《单刀会》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