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在线视频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下一节:19.6《圆圆曲》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看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

锺山如龙独西上

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

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

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

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

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

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

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

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

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

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

不用长江限南北

这首诗啊

有的地方是押入声韵的

用普通话来念呢

有的入声是读不出来的

我们下面串讲的时候

我来念一念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是高启的代表作之一

对其感情基调的体会分析

每多歧解纷呈

也有的说它是歌颂

也有说它有讥讽的意思

因为诗无达诂啊

这首诗的第一段写景

这开头八句以刚健的笔调

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金陵山川

形胜天下的雄奇景观

境界阔大

气势雄伟

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

锺山如龙独西上

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

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

佳气葱葱至今王

大家注意

这里的八句却换了一次韵

前面呢押东韵

中东风都押东韵

后面呢

押平声韵后面改押仄声韵

锺山山势是由东而西的

而长江呢是由西而东的

似乎它们有着相对抗的意思

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

写出大江由西而东磅礴而来

锺山如龙独西上

欲破巨浪乘长风

锺山就是我们南京的紫金山

锺山是它的原名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蒋山

后来呢到东晋之后

又改名为紫金山

南京的山的名字啊

基本都是山西人改的

现在在南京的这些山

都一一能在山西找到相应的名字

山西人把南京山的名字改过之后

原名字基本都没有保留下来

独独锺山的名字保留下来了

现在锺山的名字甚至

比紫金山的名字还要出名

紫金山呢就是山西人改的

山西就有一个紫金山

山西人啊来到南京之后

怀念自己的家乡

用家乡的山的名字

像什么五台山啦

九华山啦等等这个

什么覆舟山啦等等

这些山的名字一一都可以

在山西对应地找到

锺山啊这里

欲破巨浪乘长风

是用了《南史》当中的句子

欲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意思

相雄不相让

是互相争胜

写锺山跟长江互相争胜

因此形胜争夸天下壮

南京有大江

有名山

南京的名山就是锺山啊

成为江南的名山

跟茅山跟南岳的衡山(及庐山)

称为中国南方的(四大)名山

正因为这里地势很好

地势形胜

所以历来成为

这个有帝王之气

秦皇空此瘗黄金

佳气葱葱至今王

秦皇瘗黄金

据《丹阳记》记载

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之气

故曰金陵

也有书上记载呢

这个压住金陵帝王之气的

最早的是楚威王

楚威王看到南京有帝王之气

古代呢

他都城不定在南京的时候

不希望另外的地方有帝王之气

那么自己的江山就不稳固了

据说楚威王曾经在南京埋金

所以南京又称金陵

陵是陵墓的意思

把金子埋在这里

也有人说是秦始皇干的

记载不同

高启取秦始皇这一说

秦皇空此瘗黄金

但是佳气葱葱至今王

如果说这首诗是歌颂的

称歌颂南京有帝王之气

在南京虽然做过前后七个

前面做过六代

实际上是七代的都城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加上还有一个小朝廷南唐

也曾经以南京作为都城

但是到明代定都南京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大一统的朝代定都在南京

在此之前啊六朝

都是割据政权

南唐也是

都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小朝廷

不是大一统的朝代

而明朝第一次

把大一统的都城定在南京

所以称它佳气葱葱至今王

这是第一段

第二段怀古

这中间一段

十二句是全诗的重心

回顾自秦朝以来

群雄争霸金陵的历史

怀古之情沉雄而又不感伤

大家注意

在高启之前啊

每一个写到南京

金陵怀古的诗词

很少有例外

因为直到六朝的末年

就是陈

陈后主被隋炀帝俘虏走了

隋炀帝当时还只是太子(还未立为太子)

奉隋文帝的命令

打下南京

最后把陈后主他们俘虏北上

大家还知道在胭脂井的那个故事

把陈后主的两个妃子

张丽华她们都杀了

最后把陈后主俘虏北上

俘虏北上

从此之后把南京城也平毁掉

只留下很少

一点地方作为一个县城

所以在唐诗宋词里

写到南京的时候

都有个共同的主题

叫今不如昔

像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都是这样

但是如今它已成了大一统的王朝

所以在高启的笔下

写怀古的时候就没有那种

过于感伤的笔调

我怀郁塞何由开

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

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

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

铁锁横江未为固

这几句啊

这里又是八句

我怀郁塞何由开

由郁塞写豪情壮志

酒酣走上城南台

这城南台是指雨花台

雨花台相传梁武帝时候

云光法师在此讲经

天雨花如雪片

天上花片就像下雨似的

所以称雨花台

雨花台呢

近代倒成了南京的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

本来呢那里

六十年代初期

我1964年到南京读大学的时候

当时到雨花台去

星期天到雨花台去

除了看烈士陵园之外

它背面是几万座坟

罗列起来

一眼看过去几乎看不到边的

坟接坟 坟接坟

到处都是

如今呢

那些坟大概都埋起来了

除掉留下烈士陵园

那一块地方之外

那些荒冢都除掉了

除掉了

而且现在都

盖了许多居民小区

坐觉苍茫万古意

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这一句是作者一下子

勾起对历史的回忆

有苍茫万古之意

由苍烟落日想到历史的变迁

石头城下涛声怒

武骑千群谁敢渡

这一句就开始写到东吴

东吴啊当时在石头城这边

南京成为历史上的

南京成为十朝故都

最早是东吴定都南京

孙权把都城从镇江迁到建邺

就是南京

当时呢把皇宫建在我们

东南大学的四牌楼校区

那一块地方

所以我们很骄傲地说

我们东大是全中国唯一

建在皇宫里的大学

我们的校区

四牌楼校区所在地

就是六朝的皇宫

石头城下涛声怒

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

铁锁横江未为固

这里用到东吴的

最后一个皇帝孙晧

我在前面

引到孙晧这个名字的时候

曾经讲过

按照《三国志》上

孙晧的这个晧字是日旁

但这个日旁的这个晧字很难写

一般的字库里都没有

所以通常人们都写成

白旁的这个皓

大家习惯也就这么用了

大家注意

我觉得孙晧因为他是皇帝

尽管是割据一方的皇帝

但毕竟是皇帝

用日旁的晧似乎更大的可能

黄旗入洛这件事情啊

倒是孙晧听信谎言

说入洛阳之后就可以得天下

于是带着全家老小

还有一些大臣都向洛阳进发

结果在半路上无功而返

这是一段丑闻

丑闻啊

好在孙晧不久之后

就被西晋灭掉了

之后肉坦负荆来出降

铁锁横江未为固

是用王濬的典故

也是关于东吴的典故

《晋书·王濬传》上记载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

并以铁索横截之

又作铁锥

长丈余

暗置江中

以逆拒船

先是 羊祜获吴间谍

具知情状

濬乃作大筏数十

亦方百余步

缚草为人

披甲持杖

令善水者以筏先行

筏遇铁锥

锥辄著筏去

又作火炬

长十余丈

大数十围

灌以麻油

在船前

遇锁 燃炬烧之

须臾 融液断绝

于是船无所碍

铁索横江历来是这么用的

刘禹锡啊在《西塞山怀古》

里面也用到这个典故

我认为是靠不住的

第一要造一个横江的铁链

我家就住在江当中

我知道江面那么开阔

古代这个铁链不可能

像女同志戴的这个什么

围脖上的那个小链子那么细

那么长的链子不可能

也没有横江的作用

要能挡住大船

这个铁链子要很粗

在古代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

人工也不容易造出这个铁链

也不容易把这个铁链布在

挡在江上

也做不到

第二点

他是用麻油

用草来把这个铁链烧断

同学们知道麻油是植物油

植物油产生不了过于的高温

植物油燃烧

发出二三百度的高温

温度是可以的

像有些低熔点的金属

像锡啊什么东西

容易化掉

但是铁的熔点是较高的

你麻油产生不到

能把铁链烧化的这种温度

这一点又是靠不住的

所以啊尽管我们把他

在文学作品来运用

因为这里是用典

可以引经据典

可以引《晋书·王濬传》

的这种说法

《晋书》应该说是二十四史

还是正史啦

但是这段写法

我们从逻辑上想是靠不住的

这是第二段

第三段寄兴

这是最后四句咏今

表达了对国家统一

四海升平的期盼之情

前三国 后六朝

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

几度战血流寒潮

也有人把这四句呢归于前面

归于前面

也是对历史的回顾

前面有三国

后面有六朝

实际上六朝跟三国有重合的

三国当中

这里强调重点的三国魏蜀吴

重点强调的是东吴

东吴呢又跟东晋

宋齐梁陈又合称六朝

前三国 后六朝

这两句时间上是有交叉的

东吴就已经是六朝的一朝

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

几度战血流寒潮

如今啊都是荒草一堆

后来呢倒是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

这句一转折

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

不用长江限南北

圣人在这里尊称皇帝为圣人

起南国

朱元璋是锺离人

也就是今天凤阳人

他跟从郭子兴起兵于濠州

所以起南国

如今四海永为家

出自《史记 高祖本纪》

天子以四海为家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当中也有

从今四海为家日

跟这里从今四海永为家

立意是相似的

不用长江限南北

历史上以南京为都城的

都是一些割据的小朝廷

他们看中的南京

可以有长江的天堑

可以固守南方一隅

一隅之地

无论是东吴

还是东晋宋齐梁陈

当时他们的一些地盘

啊主要在江南

都要在江南

依据长江的天险

而现在南京成为全国的都城

不用长江限南北

大家注意

这里的国息北

都是入声字

入声字

最后结尾啊以入声收尾

给人一个更加峭拔的感觉

用平声收尾就较为舒缓

用国息北就有

给人一个峭拔的感情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

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

不用长江限南北

但是用入声收尾呢

是否这首诗还有点

余味未尽的感觉

余味未尽的感觉

金陵怀古啊

有了这首诗之后

又多了一个绝唱

这首诗感情超迈

波澜壮阔

四句一换韵

音韵铿锵

七言为主

间杂长短句

偶尔有不是七言的句子

风格豪迈

气势跌宕

神似太白

逼近唐人

最后我觉得以入声收尾

峭拔整齐

又余味无穷

所以这首诗啊

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作品

古代啊写南京的

这样的怀古诗很不少

我们这里列举了一些

大家可以看

刚才这两首诗高启的

除此之外历史上

像庾信 李白 卢纶

这个刘禹锡 李贺

李商隐 温庭筠

杜牧 许浑 韦庄

王安石 范成大等

都有一些诗和词

还有像周邦彦 萨都剌

龚贤 吴伟业 侯方域

诸可宝 孔尚任

都有一些跟南京有关的

诗词曲乃至于戏剧

把南京的这样历史的积淀

揭示的非常的可歌可泣

这是一首

具有历史价值的代表作品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