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  19.6《圆圆曲》 >  19.6《圆圆曲》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9.6《圆圆曲》在线视频

19.6《圆圆曲》

下一节:20.1 金及元好问词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9.6《圆圆曲》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开始讲清代诗歌

清代的诗歌虽然拟古主义

和形式主义盛行

但是仍有一些反映社会矛盾

暴露现实黑暗的作品

现实主义的传统在一些具有

进步思想和民族意识的

作家的作品中

仍有继承和发展

清初的 遗民 诗人的作品

大都敢于正视现实

反映那个时代的民族斗争

表现了不忘故国的思想感情

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

扬长补短

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

但是清代文字狱很厉害

使得有些诗人畏惧政治的迫害

同时又迷惑于表面的承平

冲淡了对社会矛盾的

深入观察和揭露

限制了清诗获得更高的成就

清代诗的数量之多

超出我们普通人的想像

据说有一个钱仲联先生的

一个博士生

曾经有想编全清诗的打算

我估计编不起来

量太多了

太多了

根本编不起来

编起来这本书也没有人买

因为肯定部头大得不得了

一间房子大概也放不下

那谁买呢

谁去看呢

大概至少在目前

信息发展到今天这个时候

出的可能还不顶大

但是今后随着这个电脑事业

的进一步发展

今后编成一个全清诗的电子版

倒是有可能

因为我们也装得下

大概一个U盘就可以装下来了

用不着一间房子

而且呢他检索也方便

那倒是有它的存在的必要

需要有人去做这样的工作

今后因为清诗毕竟从一个侧面

去反映了清朝社会的历史

也是中国文学遗产的

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但总的看来

清代诗人不满足于元诗的绮弱

不满足于明诗的复古和轻浅

狭窄的毛病

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

不断地追求创新

并在不同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流派纷呈

风格多样

其成就远远超过元明两代

足以下启近代

而成为中国诗歌的后劲

我们如今

一般地看清诗

也应该包括近代

包括近代

清代的诗坛上一些代表人物

看课件当中

初期呢有黄宗羲 钱谦益

吴伟业等人

黄宗羲是刚才我们讲

这个清代散文的时候

也提到他

他是清初的三个大学者之一

钱谦益和吴伟业

是 江左三大家 中的两家

再加稍后于他们的王士祯

再接着是

沈德潜 郑板桥 张问陶

这些

再加乾隆三大家的

袁枚 蒋士铨 赵翼

再加晚清的时候

近代的龚自珍 魏源 黄遵宪等人

我们江苏的苏州大学

有个钱仲联教授

他是专门的

对清诗研究

是造诣最高的

我跟钱老也比较熟悉

不但过去跟他约过稿

也拜访过钱先生

钱先生啊

编的《清诗纪事》

《清诗三百首》

以及《清诗精华录》等

对清代的诗歌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我个人认为

清代是比明代

特别是远远超过元代明代

两个朝代的

可以跟宋诗在某些地方相比

跟唐代是远远不及的

远远不及的

下面我们讲诗人吴伟业

吴伟业呢就是清初的

三大诗人之一

吴伟业字骏公

号梅村

所以经常大家称他吴梅村

江苏太仓人

是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

吴伟业先世居在昆山

祖父始迁于太仓

少时笃好《史》《汉》

为文不趋俗

受张溥的赏识

张溥就是那个

编先秦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的

那个张溥收为学生

崇祯四年中进士

授翰林院编修

后任东宫讲读官

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

南明福王的时候

拜为少詹事

因与马士英 阮大铖不合

仅任职两个月便辞官归里

清朝顺治十年

被迫赴京出仕

初授秘书院侍讲

后升国子监祭酒

三年后奔母丧南归

从此隐居故里直到去世

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

他仇视当时的李自成的农民军

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

他屈节仕清

一直认为是 误尽平生 的憾事

在诗文中多有表露

吴伟业今存诗1000多首

他和钱谦益 龚鼎孳

并称 江左三大家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他

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

吐纳风流

有藻思绮合

清丽芊眠之致

及乎遭逢丧乱

阅历兴亡

激楚苍凉

风骨弥为遒上

这段话颇能概括他的诗的特色

和他前后的变化

他的诗歌多写哀时伤事的题材

特别是他后期

富有时代之感

这是吴伟业的一幅照片

啊画像

这也是一幅

圆圆曲

清 吴梅村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

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

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

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

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

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

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

此时只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

明眸晧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

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

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

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

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

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

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

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

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壮士全师胜

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

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

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

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

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

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

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

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

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

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

关山飘泊腰支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

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

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

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

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

馆娃初起鸳鸯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

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

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

汉水东南日夜流

这首《圆圆曲》啊

是带有叙事体风格的这个作品

有点类似于

《琵琶行》和《长恨歌》

特别是类似于《长恨歌》

它写的故事是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

是历史题材

这首诗呢跟《长恨歌》

有所不同

对它的这个主导主题啊

有人是有争议的

它写出了明末清初世事巨变

引出男女主人公

由吴三桂和陈圆圆

由初相识到几经离合

就陈圆圆家乡同伴好友的反映

写出她不寻常的身世

对吴 陈二人的故事加以评议

这首诗呢历来认为是

梅村体 的代表作

也是吴伟业著名的长篇歌行

这首史诗般的叙事诗

以陈圆圆

和吴三桂悲欢离合的故事

反映明清易代的历史风云

这首诗啊我们都知道

它的主旨是讽刺

讽刺了吴三桂重色卖国

冲冠一怒为红颜 的可耻的行径

也有人说这是歌颂爱情

我看因为当中对吴三桂

这样一个卖国贼是

不值得歌颂的

因为他直接导致了

明王朝的灭亡

最后使中国流于

异族的统治之下

当然原来呢因为毕竟这个

满清王朝毕竟原来是这个

当然现在我们也是中华民族的

一个部分了

严迪昌先生说

主旨应该是为陈圆圆立传

一代红妆照汗青

是这首诗的诗眼

对陈圆圆

作者还是深表同情的

因为时间关系

对这首诗啊

我们就不深入地讲了

这首诗啊一会儿顺叙一会儿倒叙

打破了时空

时而夹叙夹议

倍增精警

言情隽永

叙事也很精巧

用典频繁而贴切

引人联想

耐人寻味

丽藻铺陈

蝉联转韵

所以胡薇元《梦痕馆诗话》就说

此诗用春秋笔法

作金石刻画

千古妙文

长庆诸老

无此深微高妙

一字千金

情韵俱胜

认为这首诗甚至

比《长恨歌》写得还要好

黄天骥先生评价这首诗是

继白居易《长恨歌》以后

最值得注意的歌行体长诗

黄天骥教授

是中山大学的一个老教授

我们有一些间接的交往

《圆圆传》的作者

清代的陆次云也说

梅村效《琵琶》《长恨》体

作《圆圆曲》

以刺三桂

曰 冲冠一怒为红颜

盖实录也

三桂赍重币求去此诗

吴勿许

当其盛时

祭酒能显斥其非

却其赂遗而不顾

于甲寅之乱似早有以见其微者

呜呼

梅村非诗史之董狐也哉

据说吴三桂啊听说

吴梅村写了这首诗之后

就用重金想来买这个

他晓得不希望这首诗广为流传

广为流传是讽刺他的

所以但是

吴梅村坚持不干

尽管吴伟业本人呢

也做了清代人的官

他把这件事情作为

自己的终身遗憾

大家看一下他写的这首

贺新郎·病中有感

万事催华髮

论龚生 天年竟夭

高名难没

吾病难将医药治

耿耿胸中热血

待洒向 西风残月

剖却心肝今置地

问华陀解我肠千结

追往恨

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

为当年

沉吟不断

草间偷活

艾炙眉头瓜喷鼻

今日须难诀绝

早患苦

重来千叠

脱屣妻孥非易事

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人世事

几完缺

这首词啊

通篇押入声韵

写得很悲凉凄怆

对自己早年

投降清朝而做了清朝人的官

深表忏悔

有的人呢说

病中有感

因为这首诗呢是吴伟业的绝笔

我就不细细分析这首词啊

但是告诉大家

这首词啊

被选入了吴伟业的朋友

谈迁写的《北行录》这本书里

谈迁比吴伟业早去世十六年

我的前辈学者

冯其庸教授跟他的一个学生

一起编过一个吴梅村年谱

我担任

我在江苏古籍出版社

做编辑的时候

担任过这本书的责任编辑

从里面结识了这个材料

所以使我也牢固地记得

这首诗不是吴伟业的绝笔

但是却是对了解吴伟业的

人生经历

是很重要的一首作品

所以吴伟业虽然投降了清朝

做了清朝人的官

一般后代学者

对吴伟业的人品都

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

因为吴伟业自己

深深地忏悔这件事情

认识到自己的失节

所以对吴伟业这个人

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对我们理解

《圆圆曲》这首诗

为什么他深刻地去批判吴三桂

也能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了

好关于清代的诗

我们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谢谢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19.6《圆圆曲》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