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在线视频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下一节: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

《在酒楼上》这篇小说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

《在酒楼上》这篇小说

它的一个大的背景

那下面我们看一下

对于鲁迅而言

他写作这篇文章

时间背景和情感背景

会是什么样的呢

那《在酒楼上》这篇小说

写作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的时期

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这一别 怕有十年了罢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断出

故事中的 我 和吕纬甫

都是经历过辛亥革命时期的

那小说描写的其实就是

经历过辛亥革命高潮

他们在热血沸腾的革命中

去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热血

把自己的昂扬斗志都展现出来

但是呢

他们不得不面对辛亥革命的失败

那在这个过程里面

知识分子慢慢的开始动摇

开始怀疑 开始彷徨

那就是这样的一种

精神逐渐崩溃的悲剧

在这篇小说里面

鲁迅有一个非常深沉的叙写

那在这篇小说还有一个

比较深刻的情感背景

就是在个人体验上

鲁迅这个时候正经历着他

生命里面的第二次绝望

对于鲁迅而言

我们不得不认为

鲁迅他的创作的起点

是来自于他对生命的绝望

而对鲁迅而言呢

他的创作早期有过两次绝望

第一次是在绍兴会馆

也是在鲁迅的文章里面

屡屡提到的S会馆

那他曾经有过幼年的沉默

这个时候他从日本归国

他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每天只能在抄古碑

然后在读古书

他在等待着机会

这个时候钱玄同劝说他

为《新青年》写稿

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但是很快《新青年》的

同人就四分五裂

1920年的时候团体解散

那接下来鲁迅又经历了

1923年整整一年的沉默

在这个沉默的时候

鲁迅的心灵

他在承受着什么样的痛苦

我们无从所知

但是1924年

他开始写作《在酒楼上》

1925年写作了

《孤独者》和《伤逝》

我们在这几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到

他的这种绝望其实正是他

对中国命运的思考

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那这段绝望的空白

并不是无

而闪现着一种具有魅惑的色彩

他将带给我们一种新的有的世界

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第二点

那鲁迅在写作《在酒楼上》的时候

他不仅仅遭受了来自社会

来自文学来自他思想上的

这样的一种斗争

那同时呢他还受到了

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

那第二点我们要讲到的是

对已逝得的兄弟情谊的深深眷顾

和对妻子朱安情感的梳理

那《在酒楼上》写作于1924年

在1924年之前的1923年

是鲁迅非常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 在鲁迅的个人生活里面

发生了有决定性影响的两件事

在7月的时候他的弟弟周作人

亲手送来了一封绝交信

那两个人曾经誓言永不分离

这个时候却突然失和

那同时呢 鲁迅又受聘为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的学校讲师

那如果说兄弟二人的分裂

让鲁迅和他前妻的家庭生活

告于一个段落

那么接受了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聘书

因为涉及到女师大事件

以及其后的和许广平的感情

那鲁迅又拉开了他以后人生的

新的大幕

而这个时期呢

他对兄弟关系的反思

也表现在他在《在酒楼上》

那对于兄弟之情 给小兄弟迁坟

这样的一个段落的描写上面

那鲁迅在经历了这样的一种

情感的挫折之后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经历了从生活到事业

一重又一重的绝望之后呢

鲁迅终于走了出来

1924年2月他开始写作《彷徨》的

第一篇小说《祝福》

接下来他就一发不可收拾

写作了大量的反映他当时内心世界

和情感探索的小说

那在接下来会给大家讲到

《在酒楼上》具体的内容分析

那在这一部分呢

主要从两方面给大家讲授

首先呢 是解题的部分

《在酒楼上》

鲁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名字

其次呢我会给大家梳理一下

整个小说作品的叙事线索

那首先我们来进入解题的部分

那这篇小说它的题目叫《在酒楼上》

这个

鲁迅先生在写作这篇小说的时候

其实是中国的小说写作

基本上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时候

那在之前我们都是古代小说

那从鲁迅先生开始

他开始用白话文来写作

那这样的一个题目

其实是非常的具有先锋性和前卫性的

在之前很少有人看到

会以这样的一个介词短语来命题

而同时呢

酒楼它其实就是一个公共空间

那为什么选择一个公共空间

来作为小说的命题呢

那鲁迅先生他其实他希望

通过这样一个地点

来把吕纬甫和 我 放在一个公共的

可以敞开自己胸怀的一个地方

那同时呢

酒楼这样的一个地方

它对于所有的人都是空开的

所以它具有某种舞台性

在这样一个舞台空间里面

我 和吕纬甫 我们坐在一起对话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就像在一个话剧舞台上一样

一张桌子 两个人

他们在对话 在描述着自己的心里

那在周围可以看到有很多

看客走来走去

他们并不是故事的前景

他们是背景

在背景里面他们反而凸显了

一个看客和知识分子

他们这样的一种

看 和 被看 的关系

那同时呢

鲁迅先生选择的公共空间

它并不是公园

那它也不是一个旅店

这些私密的地方

它也不是一个休闲的地方

他选择的酒楼

那酒楼里面

它有一个很重要的

关键词就是 酒

那大家知道酒对于中国文人来说

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那在这首诗里面就表达出来

当文人遇到失落的时候

具有忧患的时候

他们往往通过喝酒的方式

来舒缓自己内心的情感

那也同样在喝酒的时候

才能使得他们对于这种社会的关怀

他们对于个人身世的感怀

可以更加毫无阻碍的

去把它倾泻出来

所以酒它其实具有一种放松性

同时呢它也具有一种情感的催化功能

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标题的统领下

我们多少可以想象出来

在这篇小说里面我们可以读到的

是两个人他们情感的内心的独白

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作品的叙事线索

那在酒楼上这样这样的一个空间里面

我们将要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这个故事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大家看过以后可能就会明白

很多同学甚至用今天的

写小说的眼光来看

就觉得鲁迅先生

他在写这个小说的时候

他的线索非常的单一

那首先他有一条主线

这个主线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吕纬甫

那吕纬甫还乡

从他还乡开始

那他在还乡的时候在酒楼上偶遇

了他的同乡 我

也就是鲁迅这样的一个叙事者

那他和鲁迅开始交谈

他们交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那一个是吕纬甫给自己的小兄弟迁坟

还有一个呢

是给他的一个小姑娘

顺姑去买红色的绒花

那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小事情

它在背后又揭示了什么呢

鲁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篇幅

去写作这两件看起来似乎是

非常的微不足道

非常的细小的事情呢

在接下来呢

我们就会给大家做一个具体的揭示

那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

吕纬甫还乡

这个也是整个作品

它的一个主要的叙事线索

那在吕纬甫还乡后面我给大家

加了一个标注

就是显性的

就是我们在这里面看到的似乎小说的

主角是吕纬甫

小说最明显的表征是在写作

吕纬甫他的还乡的故事

但事实上呢

有一个隐性的

就是他在讲述的

同时也就是 我 的故事

那首先我们看一下

他还乡的主角是什么

那首先主角就是潦倒文人

这里的文人就不仅仅是指

我 同时还有吕纬甫

大家在小说里面可以看到

那 我 和吕纬甫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 同样也是在经历了漫长的

游历之后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故乡

这个地方

那在这里 我 正在百无聊赖之中

忽然见到了自己之前的一个同乡

那也就是吕纬甫

那我们一起回到故乡

在这里面它其实是有一个隐喻的

这个隐喻是什么呢

我 和吕纬甫都曾经是革命青年

我们都是在激情满怀的时候

离开了自己的故土

然后希望去北方区找寻自己的理想

去能够做到一些救世济民的大业

但是呢

他们的这些大业失败了

他们的梦想也破灭了

所以他们又重新回到了故乡

就像在小说里面

他用了一个比喻

就像苍蝇一样飞了一圈

又回到了原处

所以在小说里面

北方 故乡和废园他并不是以一种

单纯的公共空间的方式来存在的

北方它其实象征了

他们去追求理想的

这样的一个理想的空间

那故乡代表了他们摆脱不掉的

他们的出生地

他们又回到了这样一个

抚慰自己情感的地方

而他们相见的地方就是这个废园

那废园这个词看起来

它就是非常的具有颓废之气

那在这个具有颓废之气的地方

他们如何展开自己对于灵魂的追问呢

那这是整篇小说它的一个显性的结构

但是呢

在这个显性的结构之外

它其实有一种隐性的结构

就是

这篇小说表面上它是在写吕纬甫

实际上它写的是 我

也就是鲁迅本人

大家可以看

在小说里面有几句重要的话

首先 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

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

那这句话其实表明了

我 这样一个漂泊者的身份

我 到北方去奋斗

但北方并不是我的旧乡

我 又回来了

南方是 我 的故乡

但 我 再次回来的时候

我 在这里也只能算是一个过客

在这里面其实是

有一种非常悲凉的情怀

那接下来在小说里面他这样写道

他说 可惜辣酱太淡薄

本来S城人事不懂得吃辣的

那很多人都会忽略到这句话

但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呢

我 出门在外多年

我 本来也是和S城人一样

我们的饮食习惯都是一样的

但是当 我 在回来之后

我 竟然觉得辣酱已经太为淡薄了

我 已经不在属于这个地方了

那同样一种漂泊者的情怀

漂泊者的无根之感

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那接下来 他又讲到

没有钱 没有功夫

当时是什么办法也没有

那为什么要把这句话单独注明呢

因为他告诉我们

我 和吕纬甫回到故乡

我们并不会衣锦还乡

而是我们没有钱

没有时间什么也没有

我们又回到这里

是以一种失败者的身份

所以呢他回到故乡的心情

是非常矛盾的

他这样写道

不到两个时辰

我 的意兴早已索然

颇悔次来为多事了

我 看着废园 渐渐地感到孤独

文中他讲到他其实抱着一种

失败的心情 他希望回到故乡

去得到一种情感的抚慰

但是回到故乡以后他发现

物是人非

这里已经不再是他记忆的故乡

那在这个时候他感觉到

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并不是因为

他的故乡已经失落了

而是他渐渐的发现

自己其实是一个孤独的战斗在

这样的一个革命的战线上的孤独者

没有同行人

那当 我 看到吕纬甫的时候

我 和吕纬甫在一开始的交流

其实也是非常的尴尬

而且甚至是无法打通自己的内心

我们都是 似笑非笑

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把自己的真心

去敞开来

所以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是隔膜的

那跟吕纬甫和看客

跟周围所有的一切

我们都是充满着一种

深深的隔膜遗忘

那接下来呢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

就是小兄弟迁坟

那小兄弟迁坟是

吕纬甫讲给 我 的一个故事

这也是小说的主干情节

他用了很多篇幅去描写

那在小兄弟迁坟

这样的一个故事里面

他讲到的是 我 有一个小兄弟

他早早的就过世了

那他的母亲希望吕纬甫回来

给他去迁个坟

然后他就真的去给他迁了

但是他把那个坟掘开之后

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

那最后吕纬甫才发现

自己所作的这样一件事情

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那接下来呢

吕纬甫又讲述了另外的一个故事

给顺姑送剪绒花

那顺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小说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

说她 后来她也长得并不好看

不过是平常的瘦瘦的瓜子脸

黄脸皮 独有眼睛非常大

睫毛也很长

眼白又青得如夜的晴天

这段描写写的非常好

那它是一种白描的手法

而他突出了顺姑

她的眼白白的像晴天一样

而且是北方的无风的晴天

那她凸显的是

顺姑这样一个女子

她的纯洁 他的善良

那她非常的白净

非常的纯洁

在她的心底里面

她没有受到世事的

任何污染

但是呢

这样一个非常纯洁的女孩子

她象征了鲁迅的理想

她也象征了吕纬甫的理想

她象征了他们所有的青春的梦想

这样的一个女孩

她却生病了

那她得的病是肺炎

肺炎这个病在五四时期的小说里面

是经常被书写的

所以它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疾病的隐喻

它隐喻的是什么呢

肺炎这种病是会让人慢慢的折磨

在情感上把你折磨致死

而我们知道鲁迅本人他也是有肺炎的

所以鲁迅在他的小说里面

屡次写道他具有同情的对象的时候

往往讲到他是患有肺炎

那这样一个美好的形象

美好的女孩子 她得了肺炎

她非常的绝望

她只能默默的死去

那最后

她也真的就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

她默默的死去了

她的死去之后是一种无望的悲凉

鲁迅如同在《坟》里面一样

我们去掘小兄弟的坟

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希望

一点点头发都没有

一点点衣服的残躯都没有

那阿顺也一样

她得了病 不给她一点生还的希望

她一切都走向了绝望

当我们的心情被这篇小说

被这样一种沉重的描述

看到这个时候 你会觉得非常绝望

非常的低落

那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小说的结尾

结尾他是这样写的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

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

就在门口分别了

我 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

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

倒觉得很爽快

见天色已是黄昏

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

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那他最后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

我 离开了酒店

我 和吕纬甫在酒店门口

分道扬镳

那它就像一个白描一样

刚才我们可能就有这样的一个画面

在一个酒楼这样的舞台上

我 和吕纬甫面对面

我们促膝而谈

在结束之后呢

我们两一个向左走

一个向右走

我们就这样分开了

这种分开可以认为这是鲁迅

对于吕纬甫的告别

对于绝望的告别

对于过去的告别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一点就是

他说 天色已是黄昏

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

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我 走来走去

依然还是在罗网里

我们并没有看到前途有任何的光明

那这个时候

希望还是如此的渺茫

而同时呢

他又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

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

他让我们想到了

在《水浒传》里面

在林冲

林冲在他的生命遇到绝境的时候

当他走出门的时候

同样也是下了一阵大雪

雪片一阵紧似一阵

那如此相似的场景

而鲁迅先生他也曾经讲过

他在看到《水浒传》

这一情节的时候

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感念之深

这个时候他有可能

把同样的这样一种情怀

放在了这个地方

我们刚才讲到《在酒楼上》

他表现的这样一种彷徨无助的情怀

他并没有找到出路

接下来 在1925年

鲁迅写作了《在酒楼上》的姐妹篇

《孤独者》

那这篇小说我们刚才讲到

一篇是他的绝望的崩溃的

这样的一个过程

另外一篇是他崩溃的一个心境

那在《孤独者》里面

他同样结尾是以离开

作为一个结局

但是呢

我们看到就完全不同

我 的心就轻松起来

坦然的走在潮湿的石路上

在月光地下

那这个时候

那种压抑的密雪一样的彷徨无助

就已经消失了

我 似乎找到了自己新的出路

那同样是这样一种令人清醒的

凌冽的气氛之中

《在酒楼上》 我 和

颓唐落寞的吕纬甫

分道扬镳

但是这种分道扬镳用鲁迅先生

一个重要的他的哲学观点来讲

可以说是反抗绝望

他是一种反抗绝望

但是这种绝望依然在这个时候

像大山一样横亘在他的面前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