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在线视频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下一节: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我们现在开始进入

小说第二部分的文本分析

在前面第一部分呢

给大家介绍了

郁达夫这个作家的成长过程

同时呢我们也了解了它的写作背景

下面我们就从小说的文本的命名

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几个层次

介绍一下整个小说它的叙事特征

那我们首先看一下小说的标题

《春风沉醉的晚上》

那这个标题

就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抒情的感受

那春风它其实标明了

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那说明这个故事

是发生在春天的时候

在小说里面呢

在不同的位置

它都有对于小说的时间地点的说明

在一开始小说里讲到

春天的即景已经快晚了的

五点钟的时候

春天的即景他讲到春天的转瞬即逝

然后他讲到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在乱昏昏的上海租界里住着

那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大都市

所以他在和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的

生存方式是不太一样的

那所以

四季的变迁和日子的过去

是不容易觉得的

我搬到邓脱路的贫民窟之后

只觉得身上穿在那里的那件

破的棉袍子一天一天的重了起来

重了起来的这种感受呢

其实说明了是天一天一天热了起来

所以他越来越觉得

这个棉袍子穿不住了

那接下来

在另一段

他又讲到

天好像变了

为什么变了呢

他好像觉得越来越热了

那这个时候这种春夏之交的气候

让我越来越有一点疯狂了

那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呢

他又讲到

有一天午后到邮局去取了钱

在太阳晒着的大街上走了一会

就觉得身上淋出了很多汗来

然后我发现原来在我的身上

只有我才是穿这么厚这么重的袍子

所以呢我颈子上和头上的汗珠

像盛雨一样的

一颗一颗的钻出来了

那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看到他在对环境描写的同时

他其实贯穿了整个春天

从初春到暮春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而同时他用了一个道具

来说明了整个春天天气的变化

这个道具是什么呢

就是我身上的那个棉袍子

那这个棉袍子又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我的生活非常地困苦

这个棉袍子从冬天穿到了春天

从早春穿到了暮春

一直到不得不脱的时候

那所以春天他不仅说明了

故事生长的季节

那同时呢

它在整个故事的进展过程里面

它其实也起到了

非常重要的叙事的作用

它使得我这样的一个失意的文人

在整个春天的这样的一种生存的危机

凸显得更加地清晰和深刻

那春风在这个小说的题目里面

一方面表明了故事发生的季节

万物生长

但又有些春寒料峭的季节

这个季节就像作者的心情一样

他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但是呢又夹杂着伤感

同时呢整个小说他其实最主要的是

在春末夏初这样的

一个暮春的这样的一个时节

如果你对郁达夫的小说

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了解的话

就会发现

郁达夫是对自然环境非常地在意

然后描述非常地细腻和精确的

一个小说家

甚至是一个散文家

他的小说都是当成散文去写的

那郁达夫他的散文的成就

也是非常地高

那郁达夫有大量的散文

都是在描写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风光

所以按照郁达夫一般地写作的方式

他会用更加精确的一个词来表达

对于季节的认识

但是他在这篇文章里面

他是强调了春风

而并没有用暮春这样的一个词

其实某种意义上也表明了作者

他希望能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

去开始他的这样的一个故事

那其次呢在这个题目里面

还有了另外的一个词

充满了抒情的意味

也充满了诗意

就是沉醉

沉醉是什么呢

是一种沉湎也是一种陶醉

那这个词里面

我们也能感到一种

非常强烈的抒情的意味

那沉醉的是什么呢

是一种情怀

这种情怀在整个小说里面

我们可以慢慢地体会得到

那在小说的标题里面

他用到这样的

一个沉醉的这样的一个词

可以表明整个叙述的一个诗意

一个抒情性

那同时呢

沉醉在春风里

那其实他是对春风的一种强化

又回到刚才对于春风

这样的一个解读

我们看到

小说它其实把故事放在了

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所以整个小说他是充满了亮色

充满了希望的

拿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小说的整个情节

如果说我们对这个情节

进行一个界定的话

我们就会发现

郁达夫的确是非常的善于写作

才子佳人小说的一个作家

那他的这样一个写作

现代的一个文人

和一个女工之间的故事

却有一点像现代版的《琵琶行》

那我给大家梳理了一下

情节的线索

那我们会看到

这个小说呢

有两个主人公

一个是我

一个是一个烟厂女工陈二妹

我们在一个阁楼上相遇

那这是在上海

他们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

他们只能共同租住在

一个房东家里面

那两个人都是居住在阁楼上

那郁达夫他所住的房间是一个过道

陈二妹每天回家他要经过这个过道

才能回到自己的房间

所以他们不得不相遇

那相遇就意味着故事的开始

那接下来呢

我们就会发现

每次我回家的时候

陈二妹上完夜班回家的时候

她都要经过我的房间

我就必须要让路

那陈二妹往往就感觉到过意不去

那她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过意不去

自己的不好意思呢

她就会向我相赠一些食物

给我带一些香蕉带一些巧克力

那在之后我们就慢慢地熟悉起来

那在之后我在写作的过程里面

遇到一些困难

那作为一个文人

经常夜出散步去寻找灵感

但是陈二妹对我的生活

非常地不了解

他以为我夜出的时候

可能是去干一些

偷盗抢劫这样的勾当

然后他对此非常地不理解

非常地惋惜

所以她就来规劝我

那她非常地善良

希望我能够走上正道

那当然最后

我向她解释了我的一切行为

误会消除

然后小说进入了高潮

那如果说我们对整个小说

它的情节线索做一个梳理的话

就会发现

它其实是非常典型的

中国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

起承转合

那这个写作模式呢

和我们看到的

白居易的《琵琶行》

非常地类似

而巧合的是

白居易的《琵琶行》他同样也是

文人和一个琵琶女之间的故事

所以我们就可以借用

这样的一首古诗

来看一下我和陈二妹之间的

情感历程

他们是怎样地起承转合

首先我们看一下文章的起势

在《琵琶行》里面

那我和琵琶女

见面是如何见面的呢

那我们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当我刚刚见到琵琶女的时候

她还是非常地羞涩

拨弦转轴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那琵琶女开始对他

倾诉衷肠

还没有弹出什么音调

但是这种情意

就已经满满地流淌出来

那我和陈二妹也非常地类似

在小说里面写到

我住的楼上那间房间是矮小的不堪

所以它制造了一种客观的环境

使得我和陈二妹必须要相遇

那陈二妹她和琵琶女不同的是

她是一个现代女性

所以当她在接触到我的时候

她并没有那种羞涩

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

她只是

放着一双漆黑的大眼

对我深深地看了一眼

就走上她的门口开了锁

进房去了

那因为这样的瞬间多了

所以一个星期之后

我们就开始对话

她问我呆坐在那里

是要干什么

但是她也不讲话

依然是用一双漆黑的大眼

对我深深地看一眼

这是他们的相遇

那从起势之后呢

我们就看到故事情节在继续地发展

那就是一种承接

那在承接里面呢

我们可以看到《琵琶行》里面

它讲到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那在这里面

它其实强调了一种

不平等的诉说

不平等的诉说是指什么呢

这是这个琵琶女

向我倾诉她的身世

而我其实并没有平等地

向她去袒露自己

那同样也是

我和陈二妹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呢

陈二妹看我并不是一个坏人

她始终是在默默地观察我

然后她反过来就有了同情心

她买了面包给我吃

买了香蕉给我吃

然后开始了两个人的

似诉平生不得志

那陈二妹也把自己的身世

向我和盘托出

那她死去了爸爸

然后她如何在上海的烟厂去打工

然后她的工作如何地辛苦

她把她短短的半生

她所有的经历

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

那所有的小说它必须要有一个转折

这个转折是小说的高潮所在

也是小说的戏剧性所呈现的地方

那在《琵琶行》里面

这个转折出现在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那我在这个春风沉醉的晚上

我在干什么呢

因为我写作

然后白天非常地繁杂

没办法写下去

作为一个喜欢夜游的文人

天天晚上出去寻找灵感

但这个呢

引起了陈二妹的怀疑和戒备

她以为是我走投无路

和坏人合伙

这个时候她又开始

关闭了自己的心扉

她用她黑晶晶水汪汪的

眼睛深深地看着我

那她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责备我

那这个误会也是小说的高潮

我有口难辩

那如何让小说进一步进展

那他采取了依然还是

传统小说的模式

最后合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为什么他泣下最多

为什么他的青衫湿呢

因为他们误会消除

因为他们互诉衷肠

因为他们了解了对方

那正是因为陈二妹她不断地关心我

责备我

所以有一天我翻译的文章发表了

然后拿到了汇款单

然后我以这个作为证据

告诉了陈二妹

说我并不是去当坏人

我是用我的知识

我的文化

我去换来了金钱

换来了物质

那陈二妹也因为她当初对我的误会

而感觉到不好意思

那这个时候

他讲到

她的颊上突然起了两点红晕

把眼睛低下去看着桌子

好像是怕羞似的说

哎我错怪你了

我错怪你了

请你不要多心

那这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一个女性

那我们看到

她甚至说

你刚才说的那个叫什么东西

所谓这个什么东西

就是他当时翻译的那篇文章

能够卖五块钱

五块钱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

然后这个巨款可以说

可以够她一个月的生活费

然后陈二妹当然觉得

他能够有这样的一种能力

在她眼睛里

是非常地高高在上的

说这样如果你每天都写一个

是多么好呢

这应该说已经到了全文的中心点

也是全文的高潮之处

那如果说是《沉沦》时代的郁达夫

他会怎么写呢

在《沉沦》里面

郁达夫获得一个

美丽女子的同情赞赏

他们的误会消除

然后他对这个女子又深有好感

他在《沉沦》里面

可能就会接下来去写他

会如何地拥抱他

然后他们的友情如何升华成为爱情

但是在《春风沉醉的晚上》

他不再这样

他用理性克制了自己的情感

他克制了自己想要拥抱她的欲望

那他只是把这样一种情感

深深地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郁达夫他的努力

可以看到

他在写作上面

试图转型的希望

在这个里面

我们可以看到一种

克制的激情

那刚才我们

借用了《琵琶行》给大家分析整个

小说的线索结构

但是我们就会发现

这篇小说它还是和

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

有很大的不同

那这个相异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那我们传统的小说往往强调的是

这个才子和这个落难的佳人

他们之间的相知

就像在《琵琶行》一样

坐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因为他感觉到两个人的他们的遭遇

有相似之处

所以他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而这个眼泪也是两个人

相知这样的一种眼泪

但是呢在这篇小说里面

我们会看到

整篇小说

它只是一种单方面的

是陈二妹对我的倾诉

然后是陈二妹向我表达了

她的一切的过往

但是我从来没有对

陈二妹讲到我的过去

即使在最后

解释了误会

然后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呢

他也并没有去

把自己的身世

然后自己的一切

坦率地告诉她

所以在整个小说里面

它其实强调的是

我的身份和陈二妹一个女工的身份

两个人的相异之处

那他借用两个人误会的消除

其实表达的是什么

仅仅只是

主人公他在借助女性的眼光

在重新发现自己

重新确定自己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而到小说的结尾

他们也并没有因为误会的消除

而从友情发展成为爱情

他仅仅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消除

他获得了一种心灵的升华

那在《琵琶行》里面

他只强调的是一种

精神上的沟通

那最后当两个人都落下眼泪的时候

说明他们在他们的身世感怀上面

都有了共鸣

但是在传统的小说里面

我们是看不到欲望的

但是在《春风沉醉的晚上》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

他其实是有欲望的

只是克制了自己的欲望

而在最后

他把自己对于欲望的克制

认为这是他个人他的一种胜利

一种成功

是他知识分子身份的再一次的确认

和洗礼

所以接下来

我们就要讲到第三个部分的内容

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结构看起来是

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内核

但实际上呢

它并非是一个简单的

才子佳人的故事

它只是借用了

才子佳人的故事的模型

然后表达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

对自己身份的确认

然后表达了一个

现代知识分子他的情感的忏悔

和他情感的改造的过程

那我给大家列了一个图

通过这样一个图呢

你可以对这一点有一个更加清晰的

更加直观的认识

那首先我们看一下如何指认

在小说里面呢

有非常重要的一段

那这一段

就是在陈二妹对我产生误会之后

两个人他们有一次深谈

在这个深谈的过程里面

郁达夫他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

那我是什么人

我现在所处的是怎么一种境遇

我的心里还是悲还是喜

那其实这是一种指认

同时也是一种自问

一个人必须要通过这样的一个追问

才能寻找到自身

那在我们西方的身份

这样的一个定义里面

我们会看到

身份这样一个词

它既意味着自我认同

同时也意味着

与他者的一种镜像性的观照

一个人是不可能

仅仅通过对自我的认识

来认识自身的

他必须要通过

他人对自己的认识

他人对自己的镜像的

这样的一个观照

才能够强化对于自身的感觉

那在小说里面的

我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

他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失败

不断地颓唐

在颓废的生活里面

他已经失去了自我

然后他已经不再认识自己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

陈二妹的追问

使我重新又开始考量自己

开始重新追问自己

我陷入了一种

身份和自我认同的焦虑之中

那是如何促进了

我对于身份的认同呢

陈二妹对我的误认和疑惧

因为我的种种的行为

我看起来总是穷困潦倒

总是在夜晚出去散步

然后我的生活和别的人都不一样

在陈二妹在看来

所有的人都应该早上出去早出晚归

然后去工作

然后去讨生活

但是我似乎一整天都在发呆

然后在家里面在沉思

或者在外面四处游荡

这种和陈二妹的生活环境

和她的生存境遇完全不同的

一种表现

使得陈二妹对我产生了质疑

那也正是陈二妹的这种质疑

使我重新思考

自己的知识分子的身份

然后在陈二妹

对我的误读和辨认当中

我其实是逐渐确认

自己的知识分子的身份

然后也逐渐认识到

我的确是和陈二妹不同的

但更重要的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隔膜

那这个也是非常值得作者

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因为我们缺少沟通

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讲

一个启蒙者来讲

他脱离了群众

他就没有办法去谈

如何去启蒙群众

那其次呢

在这个小说里面

我们会看到

他不仅仅通过陈二妹

实现了他身份的指认

那同时呢

他也通过陈二妹

这样的一个女性的形象

去表达了一个浪子是如何回头

如何忏悔

如何实现了自己精神的净化的过程

在这篇小说里面

那陈二妹是一个正直的善良的形象

我们会看到她非常的单纯

然后对人非常的热情

非常地真实

那当她发现我的形迹可疑的时候

当她觉得我的行为模式

和周围人都不一样的时候

她立刻就质疑他

甚至质问他规劝他

正是在这样的

一个冰清玉洁的女性面前

然后我感觉到

我的灵魂里面有很多

黑暗的部分

那这种黑暗的部分

他不同于

鲁迅内心深处绝望的抗争

而是他把忏悔

作为一种抒情的手段

那这样的一种手段

这样的一种表现方式

和郁达夫在《沉沦》里面的

表现方式是完全一致的

他就是要通过这种忏悔

严苛的自我批判

自我忏悔

然后来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

同时借助这样的一个忏悔

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净化

而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看到每一个人

都有自己情感的黑暗面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

都有力量去面对

自己的黑暗面

所以鲁迅采取了一种方式

就是不断地

向自己灵魂的轨迹和独弃

去做绝望的抗争

那郁达夫采取的就是

他选择了用女性这样一个

非常永恒的玉洁冰清的

这样的一个形象去照到自己

通过这样一种镜像式的观照

来认识自身然后忏悔自身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