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  26.1《萧萧》作品导入 >  26.1《萧萧》作品导入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6.1《萧萧》作品导入在线视频

26.1《萧萧》作品导入

下一节: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6.1《萧萧》作品导入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各位同学大家好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大学国文下

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

沈从文的《萧萧》

那提到沈从文

大家都知道

他是从湘西走出来的一位作家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

围绕湘西而写作的

那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个《萧萧》

同样也是如此

那这篇小说《萧萧》

它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作品

它讲述的是一位乡村少女萧萧

她从12岁开始

一直到她长大成人

这段时间的一个历程

但是在这个小说里面

似乎并没有青春愉快地生长

在这篇小说里面

它讲述了萧萧和花狗

的爱情故事

但是呢它又不完全是一个爱情故事

在世俗的眼光里

她甚至是偷情

但是这样一个在世俗的眼光里

所不能容忍的

具有伦理问题的一个故事

但整篇小说里面

它却充满了牧歌的情调

那它是怎样的一个复杂的小说

它是怎样奇妙的

一段湘西故事呢

我们今天就先从沈从文开始

那首先我们先开始

作品导入的部分

在这部分会给大家介绍

三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生平

创作简介

和《萧萧》这部小说的

作品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沈从文

那关于沈从文

有一个非常恰当的评价

不折不从

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那这段评价呢

是沈从文去世之后

他妻子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

还有傅汉斯夫妇两人

从美国给他们发来了

这样的一个挽辞

一共这十六个字

但是呢这十六个字非常恰当地

写出了沈从文的个性特征

那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

他后来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

来赞颂沈从文

他如星斗一般的才气

他如赤子一般的情怀

那沈从文他是

如何成长为一个文学巨匠的呢

那沈从文原名叫沈岳焕

他是一个苗族人

生活在湖南凤凰

大家知道今天凤凰

已经因为沈从文

而成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

文化小镇

在14岁的时候

他就投身行伍

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到1924年的时候

开始文学创作

一直到抗战爆发以后

到西南联大任教

我们看到他的一生

既是文学家的一生

又是一个学者的一生

1946年的时候他

回到了北京大学任教

建国以后他把主要的精力

都投入到了学术上面去

那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工作

在晚年的时候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

那下面我给大家

列了一个图表

在这个图表上面呢

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

沈从文的成长历程

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从1917年到1922年

他漂流在湘西沅水流域

那这个是对于沈从文的一生

都至观重要的他童年的生长过程

那沈从文在一生的写作里面

一直都离不开湘西

这个跟他年少的经历

还有他传奇的祖父

他们的经历是有很大关系的

那沈从文的祖父早年

加入过曾国藩的湘军

而且呢他当时的职务非常高

达到了贵州提督

相当于是省军区的司令员

他的父亲呢

也参加过抗击八国联军的唐沽战役

后来还曾经在北京组织的

铁血团 密谋刺杀袁世凯

那他是这样的一个热血青年

所以呢沈从文他生活在

这样的一个家庭里面

从小他的血液里面

就流淌着这种军人的热血

那沈从文1923年他闯入了北京

1923年到1928年

在北京以写作谋生

这个在文学史上

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

他刚到北京的时候

生活非常的困苦

他不断地写稿

不断地投稿

但是呢不断地收到退稿信

所以他就给当时非常著名的

一位文学家写信

倾诉他的痛苦

没想到这封信

不但得到了回信

而且这位文学家也

亲自到他居住的寓所

来寻找他

跟他探讨青年如何生长的问题

后来这位文学家

还专门写作了一篇

《告青年书》

来书写这一代青年的苦恼

那这位文学家就是郁达夫

后来他们在文学上

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伙伴

那1928年到1930年

沈从文在上海中国公学

任讲师

同时呢兼任《大公报》

《益世报》等文艺副刊的主编

1931年到1933年

他到青岛大学任讲师

这段时间呢

他的都市生活越来越多

他也开始慢慢地写作

由湘西地区的写作

来转入了对于都市生活

对于大学教授生活的揭示

那1934年到1939年

他在北京主编

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

1939年到1947年

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那大家在这个表里面呢

可以看到

沈从文他在1929年的时候

我打了一个星号

那种这个时候呢也是沈从文

写作我们这个

《萧萧》这篇小说的时间

那到了1936年

他又对这篇小说的结尾

进行了改写

那《萧萧》这篇小说

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打磨

那沈从文对这个小说

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而沈从文在写作湘西的小说的时候

他一直是一个非常血性

非常刚烈的一个男子

那他的这种血性是有来历的

那和他的民族

和他的父亲

祖上的这样一种铁血

和他们这种荣光

有很大的关系

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

一段成长经历

沈从文把湘西供奉

在了永恒里

死对于沈从文不是一个

非常特别的记忆

那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

第二部分

对于沈从文的创作的简介

那沈从文他并不是一个

怀着淡然 平和的心情去写作的

一个作家

近年出版的《沈从文全集》

共有33卷之多

有一千万字之巨

那其中大多数是50岁之前写下的

仅仅从这个庞大的数字上

我们就可以看得到

他其实有一种争雄天下的抱负

1938年的时候

沈从文在云南写给大哥的信中

提到自己

当时他的生活可以

算得上是非常的寒酸

那他依然对写作

有一种坚持的热情

他自信地说

我这工作

在另外一时

是不会为历史所忽略

或者遗忘的

那在那个时候

沈从文虽然说

他一直都在文学的边缘

他一直没有进入过

中国的主流的文学史

但是他相信

我的作品在百年内

会对中国文学运动有影响的

那他为此而感觉到心里充满骄傲

心怀着宏愿和坚信

那的确如沈从文所

自己认为的这样

他的文学作品《边城》

《湘西》和《从文自传》

在国内外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译成

日本 美国 英国 前苏联等

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

并且被美国 日本

韩国 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

选进大学课本

而且呢沈从文还

两度被提名为

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知道

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第一人是莫言

事实上沈从文在

80年代的时候

他就已经被提名

而且后来诺贝尔奖

评委会的主席

他曾经这么讲过

他说如果不是

沈从文当年去世

那一年的诺贝尔奖

肯定就属于沈从文的

那么《沈从文全集》有

33卷之多

在这么浩瀚的一个

文学的宝库里面

沈从文给我们留下了

很多的瑰宝

而他的作品为全世界人民

所喜爱

也可以看得出来

沈从文在纸上

给我们建立出来了一个

非常美好的也宏大的

文学的王国

那沈从文不仅仅是

一位闻名的作家

而且他还是著名的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他在晚年出版了一部巨著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这本书填补了

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成为荒芜年代生长的一个奇葩

那沈从文他在

他一生的著作里面

大量地表现了都市生活

和乡村世界的对比

那他可以说是乡村世界

的一个主要表现者

和反思者

他认为美在生命

所以虽然他大部分时间

都生活在他所认为的

虚伪 自私和冷漠的都市里面

但他却一直醉心于表现

人性之美

那在他的《习作选集代序》里面

他这样说过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

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

那可不是我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

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 结实 对称

形体虽小而不纤巧

是我理想的建筑

这庙供奉的是 人性

沈从文在他的《边城》在《萧萧》

在他的湘西的作品里面

体现的都是这样的一种人性

那从总体上来讲

沈从文的创作都是

偏向于浪漫主义

他的小说就像牧歌一样

那他的小说充满了

诗意的效果

又充满了对于人生的隐忧

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就像他个人的那种实在

而又顽强的生命

给人教益和启示

那沈从文他讲过

他一生的宏愿

就是用一支写小说的笔

去孤立地对峙整个社会

换句话说

他就是要写出一个纸上的世界

同现实的世界相抗衡

而这个世界的主体

就是一个叫做湘西的地方

那在沈从文的主要的创作

我们刚才都看到了

他主要都集中在湘西生活

和都市生活两方面

那下面这个图表上呢

我也给大家列出了

那他湘西生活主要的

代表作像《边城》《萧萧》

都是非常著名的

表现湘西人民的生活的

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又具有牧歌气质

这样的一些作品

那像《八骏图》这样的

一些小说呢

则更多地偏向于

表现都市生活

还有大学教授

高级知识分子之间

他们的灵魂

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写作的

系列里面的一篇

也是很重要的作品《萧萧》

那《萧萧》最初完成于1929年

那1936年的时候

沈从文把它重新改写发表

为什么要写作《萧萧》呢

沈从文1923年离开湘西

一直到1934年回到湘西

他发现十多年后

湘西下层人民的生活

并没有得到改善

所以他在小说里面

增加了萧萧的儿子

牛儿娶童养媳 的情节

那这篇小说

藉此写出了湘西人民

就像萧萧一样

日复一日过着同样的日子

他也写出了整个乡土中国

所有的普普通通的民众

他们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千百年来

一直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那《萧萧》就是在

牧歌情调 的外衣下

贯穿了沈从文独特的乡土思考的

一个非常典型的文本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26.1《萧萧》作品导入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