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在线视频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下一节: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 那么现在我们看一下

第三个问题

那第三个问题我们主要探讨一下

在这个小说里面

值得我么思考的

一些重点问题

那我们主要会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个是如何去理解

小说中的 女学生 的意象

另外一个就是

如何去理解小说里面的

童养媳这一类的传统的

在我们看来却是很恶俗的

这样的一些民俗民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女学生

在沈从文在小说里面

他是如何叙述这些女学生的呢

非常引人注意的是

他在写到女学生的时候

突然就转换了叙述的视角

他在叙述萧萧的故事的时候

一直用的是第三人称的方式

然后他写到女学生的时候

他突然就采用了一种

人物内部聚焦的方式

用乡下人的眼睛看女学生

而且他写出来的

并不是女学生她们的进步

她们的自由

她们的热情向上

而是写出了她们的可笑

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如果让五四的乡土小说家

来叙述这个故事

可能他们采用的是

另外的一种视角

他们可能会以返乡的知识分子

这样的一个视角

写出童养媳这种习俗的野蛮

写出萧萧的不幸

或者说

如果是一个左派的作家的话

他可能会把花狗写成是一个

进步的知识分子

然后会把整个萧萧的故事

写成是一个

具有一点感伤气息的革命小说

但是沈从文却不太一样

他写到女学生的时候

他嘲笑女学生

他认为这些女学生

在乡下人看来

都是一些很奇怪的人

她们过着是另外的一种生活

而且她们都不知羞耻

那城市

代表着发展进步的文明

女学生代表着

获得知识和自由的城市女性

这个是中国女性发展的方向

这个也是

萧萧的梦的表层旨归

但是呢

我们从沈从文的叙述里面

却感觉到

沈从文对城市和女学生

采取的却是一种

讽刺的叙述的策略

乡村是萧萧特别希望

能够逃离的文化场

但是呢

沈从文在他的小说里面

却一再的表现了

对这个文化场的欣赏

那这个欣赏包括

沈从文特别的喜欢萧萧

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即使萧萧在文本里面

犯了大错

他依然给萧萧一个

非常稳妥的未来

给她一个非常好的

处理的方式

那这也体现了作者自身

他具有一种矛盾

这种矛盾来自于

沈从文他对于城市和乡村

它们的价值取向

其实本身就是迷惘的

那反而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处理方式

使得文本的深层喻韵

表现意蕴表现出一种多元性

那我们看一下

在文本里面

除了对女学生

他采用了一种讽刺的表现方法的话

我们看到

在文本里面

他也并没有直面

去描写女学生

反而采用了一种虚写的方式

女学生就像是小说的后景一样

在庄子里面

不断地过身

而过身是在小说里面

湘西的一种传统的口语的表达

就是她们不断地

从这个庄子经过

那农人看着她们

然后传说着她们种种

荒诞不经的传闻

他们对于女学生的情感

复杂而又有趣

夹杂着艳羡和轻蔑

对于这些

他们不了解的人

他们不了解的生活

保持着距离和好奇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

《阿Q正传》里面

阿Q从乡村来到城市

他看到城市里面的人

切葱不是把它切成一段一段

而是切成一丝一丝

他觉得

城市人怎么这么愚蠢可笑

那同样也是

像阿Q一样

他永远也是以乡村的支点

去看待城市

那以萧萧还有萧萧的族人为代表的

整个乡村的叙述

他都是站在一个乡村的支点

去看待城市

那这样的一个看待

这样的对于女学生的概念

其实正是代表了

沈从文他对于乡村和城市

他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

他一直认为乡村

它的这样的一种人性之美

才是解决人世

城市的人性之恶的

一个根本的良方

那在小说里面

他把女学生作为了一个

讽刺的对象

但事实上

沈从文对于女学生的态度

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

在小说里面

他不仅仅把女学生

作为了一个时代的背景

在结尾的时候

沈从文利用女学生

把她作为一种新的变数和希望

同时呢

她们也暗示着一种

对于制度的自觉的反省

和反抗的力量

好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第二个问题

如何来理解《萧萧》

这篇小说里面

它所呈现出来的

民俗和人情

那在《萧萧》里面

他描写的是童养媳制度

那这个也是在中国农村

非常独特的

然后被认为是

封建主义的残留的

一种所谓的陋俗

那在沈从文的小说里面

我们会看到

沈从文反而对这样的一些陋俗

抱有极大的热情

除了《萧萧》之外

他还有另外的一篇小说《丈夫》

在《丈夫》这篇小说里面

他写的是

在湘西有一种人

他们是船员

他们常年在外

他们的妻子

为了维持生计

就开始出去卖淫

在船上接客

那她们接客

会往往会跟和自己

常常在一起的客人产生感情

那当她们的丈夫

回来的时候

丈夫也并不觉得

她们做了什么丢人的事情

他们依然会说说笑笑的回家去

那这个跟我们传统看到的

对于贞洁观念

要求非常严格的

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

是截然不同的

那这些妇女

为了家庭的生计

而名正言顺的卖淫

像萧萧

她从小就当童养媳

她的丈夫比自己

小十几岁

所以她不可避免的

和自己同龄的男人有了一些

为世人所不齿的行为

这些在我们中国传统的

贞节观念里面

也认为是不可原谅的

但是在沈从文的笔下

我们却分明可以看到

他对于这样一批人的同情

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

沈从文这样写作的用意呢

首先

沈从文他之所以把

这样的一些陋俗写出来

其实也是想要

把我们这些生活在

整个民族的边缘

这样的一个群体

把他们的命运揭示出来

让我们达到一种反思的目的

沈从文的笔下

大部分都是苗族人

少数民族对于汉族来讲

他们一直是一种

边缘的文化

而他们的文化

和汉族的这样的一种

具有儒家传统价值的道德观

是有一点点差距的

那所以这样的一种差距

在沈从文看来

它里面有不合理的地方

但是也有很多

符合天然人性的地方

所以沈从文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

他想借助于这样的一种思考

去批判在我们的汉族里面

一直传递了几千年的

儒家的价值观念

那同时呢

沈从文在描写这些

存在于存在或是过去曾经存在

在民间的陋俗的时候

他并非是以

乡间愚民愚俗的冷酷的批判面对

他往往带着一种

温热的同情

我们在阅读他的文章的时候

经常会感觉到

从灵魂里面

升腾起来的一股暖意

沈从文他认为

这些人性是美好的

萧萧到了十三岁

当她的身体开始发育

当她的心里开始长草

当一个男子向她唱山歌的时候

她就应该愉快的

去享受她的青春

而并不是

在那边默默地等待

她的三岁的小丈夫

一起长大

那沈从文认为

自然的人性的召唤

对于自然人性的顺从

这一个是符合

人类对于生命的体验的

他认为这个也是

我们人性应该自由释放的

那同时呢

沈从文在描写这样的

一些风俗的时候

他带着一种科学家的观念

就像沈从文他讲到自己童年

曾经有过逃学的经历的时候

他觉得

虽然他四处逃学

但是他其实

是在随处阅读一部

生活的大书

在阅读这个

生活的大书的时候

它对于民间的风土人情的形成

有了另外的一层认知

所以沈从文

从来没有受到

书本里面观念的困扰

他从小就能够

以一种多元的视角

去审视一些

在我们看来是

负面的民风民俗的观念

那沈从文也非常地善于

去揭示一些

我们可能忽视的

我们看不到的

甚至在我们传统的观念

认为它是丑恶的

这样的一些表象下面

它其实具有的一些

真善美的面目

那这个其实就是

沈从文他的观念

跟我们所看到的

一般的道德观念

所相背离的一面

但是正是因为

有沈从文的这样的一个异端的存在

才使我们看得到

在我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事实背后

其实有很多

被我们忽视的真相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