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在线视频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下一节:31.4 关于梁实秋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那么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这篇文章而言

他是1923年8月

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的时候

然后两个人约好的

写的一篇同题散文

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

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

两个人呢同游秦淮河

然后各自回家写了一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所以在学朱自清的

这篇文章的同时呢

也建议各位同学回去

来把这个俞平伯的这个文章

同题的文章

作为延伸阅读呢

在课后完成这样一个工作

这样呢

有助于大家

解读朱自清这篇文章

因为我们告诉大家

现代文学当中

因为现代价值观的出现

尤其是五四

对于人的个性的那种强调

所以

同样面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感受

可能是不一样的

好了

具体到这篇文章而言呢

我们首先分析他的古典情怀

那么在文章的标题当中

我给大家解释过

现代散文中的民国风情

那么

民国风情呢

包括两点

一个是对古典的文人情怀的延续

另一个就是现代价值立场的出现

那么首先呢

我们分析的就是在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这篇文章当中

他在哪些方面能看到

古典文人情怀的延续

首先呢

我们从语言层面上来分析

在语言层面上我的概括是

古典诗词文的现代化用

由此形成了一种诗性的语言

那么

古典诗 词 文

我在这里面讲了三点

除了诗 词

还包括文

它的现代化用呢

在文章中的体现呢

就是用现代白话的语法和结构

去完成对古典诗 词 文的对接

这是我们看到

在语言文字的现代化过程当中

之前我给大家讲过

所有的现代诗歌也好

现代散文也好

我们的所有的阅读语境

都是放在文学的现代化

这样一个进程当中来了解的

那么

对于语言来说呢

现代文学不论是

小说 诗歌还是戏剧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路径

就是从古典

到现代转换的过程当中

有两个途径

一个呢是欧化

那么这个在鲁迅等

这一代人的文学作品当中呢

都能看到欧化的倾向

也就是用西方的一些语言的结构

包括句子成分的组建方式

然后呢来建构

现代白话文的一个表达方式

那么在表达的过程当中

他们往往还会沿用另外一个途径

就是用现代白话文的

语法结构

来承载古典诗词文的意境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用

化用的意思呢

跟引用是有差别的

因为它是要把它打散开在

融化在一个现代白话

符合一个现代白话文的

语法当中来使用

这是第一点

那么第二点呢

我们就会谈到他的诗性生活方式

这里面呢

我们讲到了之前提到过的

古典文人最喜欢做的

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当中

这种荡舟 访古 观水 散步 赏月

好 首先呢我们来看一下

这篇文章当中诗性语言的体现

那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这篇文章当中

大量地使用了

古典的诗词文当中的句子

然后呢

把它们打散开来

重新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来进行组接

由此呢形成了一个

新的白话文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当中

既有古典文学的情调

然后呢

又有现代汉语的质感

好了

我们下面看一下文中的一些例子

在文中其中有一段说

讲到游秦淮河的过程当中

一边游呢在仿古这些活动当中

他开始觉得这里面承载了很多梦

然后他说呢

只愁梦太多了

这些大小船如何载得起呀

那么这一个句子

我们稍微有点

古典诗词阅读经验的

都很容易从中识别出来

李清照《武陵春》当中有一句

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

另外有一句像

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

这很容易呢

大家在阅读庄子的

《逍遥游》的时候

记得里面有 列子御风而行

再比如说

有秦淮河的时候

听到各种声音

他写到

远近的杂沓 和乐器的嘈嘈切切

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

那么这种声音的嘈嘈切切

我们就想到

白居易的《琵琶行》当中写到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还有些呢是像比如

他写到月亮的时候

那晚月 她晚妆才罢

盈盈的上了柳梢头

这个呢

古典诗词的经验帮助我们

告诉我们

欧阳修曾经在一首叫

《生查子·元夕》中写到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还有像比如说他这里面写到那个

想不到弩末的游踪里

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

那么这个呢

就是文当中的

司马迁《史记》当中写的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那么在这个当中呢

我们就刚才所举的这个例子

从诗词文各个角度

都可以看出来

这篇文章的散文的语言当中

它是用了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但是容纳了大量的

古典诗词文的一些句子

包括它附带的一些意境

由此呢我们看到

这篇文章的语言层面上

它带有一种古典的情调

是古典诗词文的情调的一种延续

或者是现代转型

因为它已经有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重述了这样一种意境

好了

这是关于诗性语言的部分

第二点呢

在诗性语言的语言层面之后

我们重要的是关注

他的诗性的生活方式

以及这诗性的生活方式

在具体文章当中的体现

那前面我们给大家讲

现代散文的民国风情呢

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对古典时期

文人的这种审美取向

和生活情调的一种延续

那么

在这篇文章当中呢

我们要看一下

古人是怎么游览秦淮河的

那么 跟古人相比

我们现代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也就是说俞平伯和朱自清

大概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

他们在游览秦淮河那时候的

游览的方式

游览的限度

包括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情调

都跟现代呢

有很大的差别

那作为参考呢

我首先给大家看一下

现代秦淮河的一个游览的线路

和基本的情况

那我们可以看到呢

从一些旅游的资料当中可以看到

现代秦淮河的游览已经非常成熟

我们可以看到

它有几条非常具体的线路

每一条线路规定了它的起始点

和中间的途径的路线

那么这种规范化和城市化的同时

也让我们感觉到

它的商业气息是非常明显的

也就是它的所有的路线

都是既定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

没有个性化需求

就像流水线一样

那么 除此之外呢

我们还可以看到

现代有各种乘坐方式

包括它的票价

各种景点的介绍还有行程等等

有非常具体和清楚的

流水线式的规定

那么跟这个相比呢

我们会看到古人在游览过程当中

那种悠闲 那种慢的节奏

在我们今天呢

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也即是说

在今天的这种商业化 流水线

很清楚的这样一种背景下

我们再反观古人的游览方式

就看出我们看到

他们在游览过程当中的

文人情调所在

他节奏的缓慢

情调的优雅

这让我们很容易想起来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文章当中

提倡的一句话

叫 慢慢走 欣赏啊

那么我们在今天的旅游当中呢

已经很少再看到的情调

正因为如此呢

我们在现代的

快节奏生活方式当中

我们在重新回首阅读朱自清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时候

我们更能看出

他那时候的民国风情来

我们刚才说呢

跟古典时期的文人的

那种优雅和从容相比

我们现代的游览方式

更规范更具体

但是呢

也更缺少想象力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当下呢

我们回顾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当中

所存在的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情呢

就显得很有意义

那首先呢

我们看到的在这篇文章当中

写到的第一个诗性生活方式

就是荡舟

那么在这个荡舟当中

我们会想到

我们现代人在游览的时候

也会经常乘船

但是对于我们而言

荡舟的时候

尤其是我们不把它叫做荡舟

叫乘船的时候

更多是带有工具性的意义

我们想从一个地方

到另外一个地方

我们的目的呢

就是为了

交通实现身体的一个转移

那么很大程度上

这个过程是功利性的

是非常实际的

但是我们看这篇文章中

所写到的荡舟

它纯粹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那么首先呢

写到荡舟之前

他 作者用很缓慢的笔调

慢慢地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

这个舟本身的美感

那他讲秦淮河上呢有两种船

一个呢是大船

大船他讲到它边缘的大理石面

很漂亮的窗格

窗格里面的玻璃

玻璃上的精致花纹

他写得非常美

我刚才跟大家说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快节奏的

快节奏的生活呢

往往缺少了优雅和从容

什么叫优雅和从容

我们坐船的时候

往往会关心船什么时候开

什么时候到

我们把这个行程本身和目的性呢

设置地非常明确

但是我们缺少了这种审美的从容

很悠然地看看船漂不漂亮

窗格是什么样子的

玻璃上花纹是什么样子

他另外介绍了一种小的船呢

叫 七板子

他说 七板子 的规模

虽然不及大船

但是它有淡蓝色的栏杆

空敞的舱

然后呢除此之外还有

弧形的顶

疏疏的栏杆

里面还有躺着的藤椅

可以谈天

可以望远

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

那么这个当中我们就会看到

他坐一条船

船本身

他细细地欣赏了这个船本身

存在的美感

也就是说他坐船不是简单地为了

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看到审美活动在进行

那么在

除此之外呢

他还写到

船上的那种灯彩

写灯的明暗

流苏的精致

然后呢

写到这个

在船上当中写

朦胧的姻霭

黄黄的散光

黯黯的水波

缕缕的明漪

然后在薄霭和明漪当中

然后呢

听着一个悠然的间歇的桨声

大家在这些关键词当中呢

我们就可以看到

他整个节奏就是

非常的从容和缓慢

我们绝大多数乘船的时候

也许出于某种层次上的审美需求

会看看两岸的风景

也可能会看看

船上的某些细节

但是我们很少人在专注地听那些

悠然的 间歇性的桨声

划桨的声音

桨和水接触的时候的那种声音

这是要非常从容的

审美的心态

才会关注到日常生活当中

富有诗意的那个部分

那么除了荡舟之外呢

他第二个写到

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呢

是访古

就是作品当中

秦淮河呢

是一个非常有古意的

那么也有历史感的一个地方

在作品中写到秦淮河上荡舟之后

那么他同时想到了《桃花扇》

想到了《板桥杂记》当中

所写的种种的东西

那么他感觉到了

它的奇异的吸引力

也就是在一次旅行当中

在一次旅程当中

他把一个厚重的历史感

和当下的一个普通的景色呢

衔接起来

于是呢

这次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之行呢

就带有了很深的历史感

这是古人在游览过程当中

他的优雅和从容

能够使他用一种审美的心态

在欣赏呢一个很重要的体现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

大家看到

他甚至写了

桥砖的深褐色

写到呢桥两旁的房子

是什么样子的

房子的破旧和烟熏的痕迹

甚至增加了

这个审美对象的这样一种历史感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写到了访古

第三呢

写到观水

那观水也是一种

非常诗性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我们现代人

面对水的时候

很少产生一种强烈的审美冲动

那么即便是有审美需求

我们绝大多数也是

赞美水的清澈之类的

我们对于水的审美感受

就只剩下那么很单薄的

这样一些层面了

但是朱自清的这篇文章当中写水

他远不止这些

我们来看他写

秦淮河的水的颜色

是碧阴阴的

还写到它的质感

质感是看起来厚而不腻的

而这种厚而不腻马上就和

六朝的金粉联系在一起

然后他写我们初上船的时候

天色还没黑的时候

漾漾的柔波

然后呢

等到灯火明时

水变成

沉沉的 黯黯的水光

像梦一样

然后呢

偶然闪烁着的光芒

就是梦的眼睛

这是一个

非常具有想象力的一种联想

那么我刚才说

在我们现代人面对一滩水的时候

审美冲动的匮乏

然后在回望这篇文章

我们会看到

它即便是仅仅从简单的水当中

也能产生非常美好的审美情调

像梦一样

像梦的眼睛一样 这就是水

那么这就是这个观水

然后呢在这里面写

冷冷地绿着

最后呢在这个夜晚

水是冷冷的绿着

从这个温度到颜色

然后从各个角度

来写水给人带来的审美体验

这是这个观水

第四个我讲到他的诗性生活方式

古典的诗性生活方式呢是散步

当然我们大家

现在我们也说

我们也散步

但是我们散步时候的

我们整个的心境

和对外在世界的感受力

跟朱自清的散步一比呢

就很容易看出

我们的匮乏和苍白来

那么朱自清写散步

他写呢

在我刚才作为比较的

那个现代的游览流程当中大家看到

缺少

这种慢节奏的东西

是很城市化的

所有的人按照同一个节奏

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

连中间途径的点都是一样的

在每个点停留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那么这种节奏的一致性

就使人好像成为流水线上的一个

具体的一个环节一样

很少缺乏

很少具有

个体的独特的审美经验

但是在这篇文章当中

我们看到

他的散步也是审美的散步

下船后

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

然后呢

开始散步

觉得 身子也轻了

习习的清风呢

也能带来一些新凉

那么最有趣的是

我们看到下面这一段

他说出了大中桥

走不上半里路

船夫呢就将船划到一旁

然后任停了浆由它宕着

我们注意看他下面写船夫的反应

说船夫呢

想让我们多多鉴赏一会儿

所以他自己呢 静静的蹲着

那么我就觉得

这船夫本来在那儿默默地蹲着

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但是经朱自清审美的眼光一看

这个静静地蹲着当中

也带来一种非常宁静的

非常祥和的这种意境

而且这个蹲的动作当中

似乎也能感到诗意

就像吴敬梓的

《儒林外史》当中讲到的一样

两个挑粪的工人还会商量

挑完这挑粪之后

一起到雨花台去看落日

那么说六朝烟水间呢

是充满诗意的

所以

即便是写一个船夫

他简单地停下来静静地蹲着

也和整个的景物呢

非常的协调

这是第四个诗性的生活方式

我们讲到的是散步

那么第五个呢

是写赏月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那么在夜游秦淮的过程当中

赏月几乎是文人

都不愿意放弃的一个环节

而且赏月这个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非常有情调

关于月亮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文

那么赏月这个活动当中

更好地体现了古典式的文人情调

这篇作品呢尤其写得具体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

他一开始写到

从月和灯的关系来讲

灯是浑的

月是清的

那么在混沌的灯光中

渗入一缕清辉

那大家感觉到

即便是有灯在

灯和月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构成这种审美对象

接下来他从月和树的关系当中

又看到审美的另一个层面

他写到了在这个赏月的过程当中

月和树的关系

写到了当月亮盈盈地上了

柳梢之后呢

他写到了三株两株垂杨树的

淡淡的影子

在水里的摇曳

那么同样呢

还写到几株不知名的老树

光光的立着

像个精神矍铄的老人

也就是在月光之下

对树的审美

从那么多种对审美的感受来

我们看了三两株垂杨柳

和盈盈地上了柳梢头的月

还有这种不知名的老树

光光地立着

产生的那种矍铄感

这也是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

这在这个作品当中

赏月当中呢

我们也可以看到

不仅是说

像今天一样

我们看今天的月亮是阴晴圆缺

还是看大小

还是看亮不亮

而是从月和自然界的关系当中

生发出了非常丰富的审美层次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

为什么在朱自清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当中

同样是写游秦淮河

但是他却有我们现代人

所没有的那种优雅和从容

那种审美

就像木心的文章当中说的那样

从前慢

那种慢节奏的生活

就来审美当中的优雅和从容

优雅和从容呢

于是就成就了一种

非常古典的情调

那除此之外

他还写到月和云的关系

月和灯的关系

这个呢

我们就不仔细讲了

大家在课后的这篇文章的

反复的阅读当中

仔细地体会这种情调

那这是第一个部分

我们给大家分析了

作为富有民国风情的现代散文

它和古典衔接的部分

也就是它的古典情调

下面呢

我们分析呢

这篇文章的另一个部分

它的现代意识

也就是我说的

民国风情包含两点

既有古典情调

又有现代气质

那么这种现代气质呢

由现代的价值观和价值立场

以及自我审视的方式决定的

好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呢

我们很多人也会说

对自我的审视

似乎不是现代人所特有的

古人不是也经常自我审视吗

比如说我们在文章的当中

经常会这个这个

在古典的文学当中

从论语开始

我们就读到这样的句子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那么这个省就是一个

自我反省的意思

而且三是多次的

古人也自我反省

为什么我们说

这篇文章中的自我反省

就成了现代气质呢

我在这个地方

给大家一个清晰的解释

是这样的

那么反省本身

并不能区别古典还是现代

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点

人区别于其他生命

其他的物种

在于人会思考

人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

在反复的判断当中

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

这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

那么古典的自我反省

和现代的自我反省

根本的差别在哪里呢

我认为在于

反省时参照的价值标准不一样

也就是你根据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来对照自己的行为

来判断它是对还是错

那么在《论语》当中呢

我们可以看出来

曾子说三省吾身的时候

那么破折号后面是说

从哪些方面反省呢

他反省的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也就是它反省的都是

从古代的那种价值标准

为人做事情这个有没有尽忠

和朋友之间有没有守信

那么忠信这些都是非常古典的

一种价值取向

但是在朱自清的这篇文章当中呢

我们看到他的反省呢

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气质

就是现代人的反省

那么现代人的反省

它所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

以现代的价值体系作为参照

通过现代价值体系的逐条对照

我是否符合一个现代人的标准

那么

现代人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

他们怎么决定呢

那么这个人的觉醒呢

还同样来自于我们说的

五四时期人的觉醒

开始认识到作为一个具体的人

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应该实现怎样的

理性认知等等等等

所以我们看到

在这一部分当中

他的自我反省呢

是以现代价值作为标准来审视的

这一点

我们会在下面的分析当中

会给大家具体地来解读

那么在这个作品当中

他的自我审视体现在哪里呢

体现在一件在他的

荡舟 访古 观水 散步 赏月

这个过程当中

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在秦淮河上有一种

唱歌的船

用现在的话说呢

就是一种娱乐方式

有这个歌姬在唱歌

游人可以通过花钱点歌

这样的方式

享受这样的娱乐服务

那么在这个作品当中呢

朱自清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当中

很重要的一条思考的线路呢

就是讲到这个

带有歌姬的这样的船

到他旁边

建议他点歌的时候

他产生一个复杂的心理反应

首先呢

他承认他有听歌的愿望

作品当中说

我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

降服了

但是远远的这个歌如何

远远的歌声仿佛隔着重衣

瘙痒似的

越搔越搔不着痒处

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

在歌舫划来时

我的憧憬

更为盼望

我固执的盼望着

有如饥渴

他说我非常想听那个歌

但是他听了没有呢

如果说作为一个

如果以古典的价值标准

作为参照呢

对于古代文人而言

狎妓似乎并不是一个品德的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那个沈复写了那个

《浮生六记》的时候

他其中里面重要的一点就是写到

他在广州做生意的时候

然后看到那个 跟那个

那个那个妓女之间的那个交往

也就说在文人

古典的文人而言

狎妓是文人的一种

一种 就像跟文人的这种诗性生活

相关的这样一种

很重要的生活方式

他并不认为这里面

存在着道德问题

但是朱自清在这里面就不同了

朱自清因为他拥有现代人的观点

懂得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而且现代知识分子

认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于是呢

朱自清在这里面写到理性的力量

他说 在通俗的意义上

接近妓者总算是

一种不正当的行为

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

我们对于她们

应该有哀矜勿喜之心

不应赏玩去听她们的歌

这就是现代人和古人

在价值观念上的一个差别

那么在五四以来的

新的价值体系当中

对于人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所以胡适他们

哪怕是面对一个人力车夫

就是拉人力车的

他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坐在上面

享受他的服务

因为他有人和人之间平等的观念

他觉得对人的尊重呢

是现代人应该有的品质

所以这种理性是朱自清感觉到

接受歌姬的服务

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于是呢

在理性的突显之下呢

他就拒绝了

但是拒绝之后呢

这个作品当中写

他其实在拒绝之后

他内心呢

还是觉得很痛苦的

那么因为他觉得很不满足

然后他自己呢

进一步反省说

我受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力的压迫

拒绝了她们

心里似乎很抱歉

这所谓的抱歉

一面对于她们

一面对于我自己

她们于我虽然没有很奢的希望

但总有些希望的

我拒绝了她们

无论理由如何充足

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

这总有几分不做美

那么自己呢也是感觉怅怅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看到了

朱自清的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

在自我反省的过程当中

他使用的是现代人的价值观

而且呢

凸显了理性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不断地承认

首先呢

他承认人之为人的一个基本欲望

这一点呢

也和古代的传统文化当中的

那种理学

存天理 灭人性

这一点呢是有差别的

承认愿望

但是因为我呢 作为人呢

是有理性的力量的

所以作为现代人的理性的力量

可以制约我不去做哪些事情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

我们非常具体地看到了

一个现代文人的这种

对于自我反省的这种心理的历程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