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病理学 > 第八章 呼吸系统 > 第十四节 肺源性心脏病 > 第十四节 肺源性心脏病
下面我们来讲一个新的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从字面上来讲我们就知道它是一个心脏病
是肺引起的叫肺源性心脏病又简称肺心病
它主要是由于肺部胸廓
或者是肺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一个
肺循环阻力的增加
引起了肺动脉高压继而引起右心室的肥厚
扩大为主要的一种心脏病
这种病呢一般城市多于农村
男性多于女性 老年人多于年轻人
冬季呢多于其它的季节
这样的流行病的一个特征
那肺心病的一个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它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我们讲的COPD
那么引起的肺的弥漫性的广泛的纤维化
这些都会导致肺心病
第二个主要是由胸部的运动限制所引起
比如说胸椎的畸形
重症肌无力等等这些疾病引起胸部运动限制
那么呢它可能会诱发肺源性心脏病
第三个就是肺血管的病
原发性的肺动脉高压
肺的栓塞等血管的问题导致了一个肺心病
这张图呢是我们讲到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发病的一个机制图
这张图非常好的去把肺心病
整个发病机制概括进来了
我们大家看一下刚刚我们讲到了
肺心病它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气道阻塞
或者是弥漫性的间质的纤维化
第二个是胸廓疾病 第三个是血管的病
那么这些病呢它可以引起什么呢
我们讲的第一个肺的病
它可以引起肺气肿 肺纤维化
导致了小气道阻力的增加 毛细血管床的减少
引起通气不足换气不足
导致气血比例失调氧分压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肺小动脉痉挛引起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加
无肌性细动脉硬化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
最终导致的是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直接引起的就是右心肥大
引起的慢性肺心病
除此之外呢胸廓病 胸廓成形术等等
限制了通气障碍也会引起气血比例的失调
那么最终导致呢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肥大
第三个肺血管的疾病
肺血管的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的增加
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所以这张图大家一定要记住
它的引起肺心病的一个原因和它的机制
肺心病形态学的变化它分为两部分
我们讲的是肺源性心脏病
所以它肯定是有肺部的问题和心脏的问题
先来看一下肺 肺的病变 肺原发病的表现
我们前面也讲过了
COPD啊尘肺啊肺间质纤维化
这些大家都知道了
那么同时它还会引起什么呢
我们刚刚在机制当中讲过了
肺小血管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比如说肺小动脉出现弹力纤维的增生机化
肌型小动脉中膜平滑肌肥厚
可以出现毛细血管床减少或者是闭塞
也可以出现肺小动脉发生无肌性细动脉肌化
那什么是无肌性细动脉肌化呢
那么就是由于无肌型细动脉
因为肺动脉高压
出现中膜基层和内外弹力层的增加
我们看一下这张图
胎儿的时候整个血管它有内皮 内弹力膜
肌层和外弹力膜构成的
当他出生以后肌层就会慢慢的变薄
我们看到早期的肺动脉高压会引起肌层增厚
并且呢它还会激发内膜纤维化
那么就引起了一个无肌性的细动脉肌化
这就是肌性细动脉肌化的一个过程
这张图呢就是小动脉的一个肌化
那么小动脉平滑肌可以增生
引起的血管呢整个管腔闭塞
这张图呢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那么肺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肥厚非常的厉害
引起了整个肺动脉一个压力的增高
第二个呢就是心脏的变化
正常的心脏是250克左右
当它出现肺心病的时候心脏重量是增加的
可以增加到500到700克
可以出现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张心尖推向左后方
右心室的前臂动脉圆锥可以出现膨隆
乳头肌肉柱会增粗
在诊断上我们有一个诊断的标志
通常是以肺动脉瓣下2厘米处
心肌壁厚度超过5毫米
作为病理诊断肺心病的一个标准
那么这个诊断我们讲心肌是肥厚的
镜下的表现呢心肌细胞就出现肥大
这个前面我们讲过了肥大是怎么样的表现
核大深染部分呢可以看到灶性的肌溶性的变化
就是由于缺氧导致的
那么肌浆呢可以出现溶解横纹肌消失
间质纤维组织也可以出现增生
等等一系列的非特异性的变化
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时候
在临床上呢病人肯定出现的是右心衰竭
那么引起一个全身的淤血水肿的症状
出现下肢浮肿 心悸 气急 紫绀 肝肿大等等
那么甚至呢引起呢
呼吸功能不全右心衰竭甚至于肺性脑病
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引起脑血管扩张脑水肿 脑疝等等
最后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的一个障碍
这张图呢就是给大家比较一下
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肺心病的时候
整个心脏的不同
高血压引起的是左心的肥大
引起向心性和远心性的肥大
那么肺动脉高压的时候
肺心病引起的是右心的改变
所以这张图可以通过它的心脏的冠状面
我们来比较一下
左右心在两种不同疾病当中的不同
-第一节 绪论
--第一节 绪论
-第一章测试 绪论
-第一节 细胞适应性反应1
-第二节 细胞适应性反应2
-第三节 细胞适应性反应3
-第四节 细胞适应性反应4
-第五节 细胞变性-1变性定义及水样变
-第六节 细胞变性-2脂肪变
-第七节 细胞变性-3玻璃样变性
-第八节 细胞变性-4淀粉样变
-第九节 细胞的坏死-1坏死的定义
-第十节 细胞的坏死-2坏死的类型
-第十一节 细胞的坏死-3坏死的类型和结局
-第二章测试 细胞和组织损伤
-第一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1
-第二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2
-第三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3
-第四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4
-第五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5
-第六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6
-第七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7
-第八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8
-第九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9
-第三章测试 组织修复与愈合
-第一节 充血与淤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止血与血栓
-第四节 血栓形成(1)
-第五节 血栓形成(2)
-第六节 血栓形成(3)
-第七节 血栓形成(4)
-第八节 栓塞(1)
-第九节 栓塞(2)
-第十节 梗死(1)
-第十一节 梗死(2)
-第十二节 梗死(3)
-第四章测试 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炎症的定义
-第二节 炎症发生后的形态学变化(1)
-第三节 炎症发生后的形态学变化(2)
-第四节 白细胞的功能
-第五节 炎症介质
--第五节 炎症介质
-第六节 炎症反应的分类(1)
-第七节 炎症反应的分类(2)
-第八节 炎症反应的分类(3)
-第九节 炎症的结局
-第五章测试 炎症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第十节 常见肿瘤的举例
-第十一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十二节 肿瘤与遗传
-第十三节 肿瘤免疫
-第六章测试 肿瘤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三节 风湿病
--第三节 风湿病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五节 慢性心瓣膜病
-第六节 心肌病
--第六节 心肌病
-第七节 心肌炎
--第七节 心肌炎
-第七章测试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呼吸系统解剖结构1
-第二节 呼吸系统解剖结构2
-第三节 组织形态
--第三节 组织形态
-第四节 鼻炎
--第四节 鼻炎
-第五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六节 肺气肿1
--第六节 肺气肿1
-第七节 肺气肿2
--第七节 肺气肿2
-第八节 支气管扩张
-第九节 支气管哮喘
-第十节 肺炎1
--第十节 肺炎1
-第十一节 肺炎2
--第十一节 肺炎2
-第十二节 肺炎3
--第十二节 肺炎3
-第十三节 肺间质性疾病
-第十四节 肺源性心脏病
-第十五节 鼻咽癌
--第十五节 鼻咽癌
-第十六节 肺癌
--第十六节 肺癌
-第八章测试 呼吸系统
-第一节 食管炎
--第一节 食管炎
-第二节 胃炎
--第二节 胃炎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四节 阑尾炎
--第四节 阑尾炎
-第五节 炎症性肠病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第七节 肝硬化
--第七节 肝硬化
-第八节 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
-第九章测试 消化系统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第十章测试 泌尿系统
-第一节 乳腺癌
--第一节 乳腺癌
-第二节 宫颈癌
--第二节 宫颈癌
-第三节 子宫内膜癌
-第四节 卵巢上皮性肿瘤
-第五节 妊娠滋养叶细胞疾病
-第十一章测试 女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肿瘤
--第三节 肿瘤
-第十二章测试 神经系统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学
-第十三章测试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甲状腺肿
--第二节 甲状腺肿
-第三节 甲状腺肿瘤
-第十四章测试 甲状腺疾病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概论及结核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 结核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第三节 肺结核的分类及原发性的肺结核
-第四节 继发性的肺结核
-第五节 肺外结核病
-第六节 伤寒
--第六节 伤寒
-第七节 细菌性痢疾
-第八节 性传播疾病STD
-第九节 梅毒
--第九节 梅毒
-第十五章测试 传染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第二节 血吸虫病
--第二节 血吸虫病
-第十六章测试 寄生虫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霍奇金淋巴瘤
-第三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四节 髓系肿瘤
--第四节 髓系肿瘤
-第五节 组织树突细胞肿瘤
-第十七章测试 淋巴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