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5.《大学》《中庸》导读 >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同学们好
这一节我们在一起来了解的是
《中庸》的诚之
与慎独
《中庸》这样一篇文章它的后半部分
主要是由
一部分专门论
诚的
可以说是一部一篇论文
所构成的
过去在《子思子》
这一部书里面呢
它被称为诚明
现在都被合并到了《中庸》里面
那么所谓的诚之
所谓的慎独
当然是一种
修养的方法
或者我们可以说是
修养的工夫
那么这种工夫论呢它一般都有一种
理论上的根据
因此呢我们要说这个
诚之和慎独
就要
说清楚
《中庸》里面是怎么讲诚的
这个《中庸》里面明确的说
从这样一些讲法里面呢
我们看到
它把诚
看成是天之道
也就是
天运行的轨迹
而且呢 它是贯穿在
事物的自始至终的过程当中的
就因为这样一点
明末清初的
王夫之
也就是王船山
他曾经把诚的这样一个性格
看成是一种
具有物质
属性的一种存在
王夫之说
可见呢这个诚
他的的确确
就是一种
真实的存在
其实朱子
在他的《中庸章句注》里面呢
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诚者
真实无妄之谓也
天理之本然也
所以这个诚呢的的确确它就具有一种
真实存在的这样一种品格
但是
我们说《中庸》里面的诚
它并不仅仅是
等同于我们今天
哲学上所讲的那个物质的概念
它的的确确还具有道德的品格
道德的属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中庸》里面明确的说
物就是物质的物
当然在这里我们这个物
还不仅仅理解成是物啦
它也包括人 所以它后面接着说
诚己
仁也
诚物
知也
所以这个诚呢它不仅仅是自诚己而已
所谓自诚
我们可以理解为就是自我的完成
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个诚它不仅仅是
个人的自我完成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且应该是能够诚成人成物的
而且《中庸》里面呢还明确的有这样一个讲法
那么这一段话就明确的说明了
诚它的道德的品格
或者说道德的属性
所以只有至诚
才能够在
既尽
自己的性
的同时
也能够尽人之性
在尽人之性的同时
能够尽物之性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
那就是
真正的自诚是能够做到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
人之才
物之用
这就是人之性
物之性
能够做到自诚
就能够充分的
实现
人之才和物之性
能够实现人之才和物之性呢
就能够
赞天地之化育
这个赞
它的字就是这个称赞的赞
但是他的意思呢就是助
帮助的助
就是能够帮助天地化育万物
能够帮助天地化育万物
那就能够
与天地
并列
为叁
这个能够与天地并列为叁呢
这实际上是古代儒者的一种
可以说是最高的理想追求
在庄子看来呢
儒家的所谓君子就是要求名的
要求万古流芳
但是在儒家自己看来呢
他则是要
成就天地万物
实现天地万物
之本性
所以《中庸》就把这个诚
乃至至诚
都讲的很高
在《中庸》里面呢甚至还认为
这个诚跟中都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它说
也就是说真正能够做到诚
它就是毫无勉强
毫无做作
自然而然的
就符合天道
那么能够做到的呢
当然就是圣人
所以我们说
《中庸》里面的这个诚呐
它不仅仅是一个
表述
自然存在的那么一个
它不等于哲学上的物质那个概念
它真的是具有一种
道德属性道德属性 那么
有了这个诚的概念以后呢
才能衍生出一个什么呢
一个诚之的问题
因为这个诚它既具有道德属性
而道德讲的是什么
是应该怎么样
可是现实当中呢
却可能存在着
并不尽人意的方面
所以这就
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层次
那就是所谓的修养的工夫
所以围绕着这个诚呢
在《中庸》的后半部分里
实际上就讲了
诚之
和慎独这样两个方面
-周易的作者
-周易的人生观
-周易的道德观
-周易的对话
-1.《周易》导读--测试题
-老子其人
-《道德经》这本书
-上善若水
-反者道之动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庄子其人其书
-庄子的思想
-3.《庄子》导读--测试题
-《论语》与《对话录》
-孔子的历史形象
-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的学习之道
-4.《论语》导读--测试题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墨子、墨学与《墨经》
-《墨经》的逻辑学
-《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心经》解析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对理的疏解
-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王阳明其人
-心即是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说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