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6.《孙子兵法》导读 >  谋攻篇上 >  邓妙子第三节上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邓妙子第三节上在线视频

邓妙子第三节上

下一节:邓妙子第三节下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邓妙子第三节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今天讲一下《谋攻篇》

《谋攻篇》在《孙子兵法》当中它是居于第三篇

第三篇的《谋攻篇》和前两篇 它总体上

在内容上属于《孙子兵法》它的宏观战略思想

所以我们首先简单提一下前两篇它的主要内容

那么第一篇《始计篇》

孙子在开篇之后提出一个 慎战 的思想

慎 慎重的慎

要求一个国家

以及它的国君必须要慎重地对待战争

那么如何慎重对待

那么它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就是说

慎战之法 就相当于就说

提出一个客观的衡量框架

我们借照这个框架可以衡量我们国家

能否进行这场战争

以及有多大把握打赢这场战争

他这个框架称为

那么五事七计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谓的一个就说

宏观的分析框架

你通过这么一个宏观的分析框架可以进一步

对双方的综合国力作出一个客观的分析

然后做出分析时候 你依据双方的这个综合实力

你可以确定 这个战我是能进行还是不能进行

一旦进行有几成的胜算

这是《始计篇》它讲的主要内容

那么第二篇《作战篇》它讲了一个

篇名《作战篇》

那么古人用单字 这个作 它有创造 制造的含义

所以《作战篇》

它讲的主要内容就说 如何备战

所以它后面的具体内容就是在

在经济与战争的关系上

强调了战争它的巨大经济耗费

所以中心问题就在于 我既要打赢一场战争

那么如何又能把庞大的军费开支压缩下来

从而使我这场战争能够取得实质的有益效果

那么什么实质的有益效果 用他的话来说就叫做

兵胜而益强

也就是说

我不但把战争打赢了 而且通过打赢这场战争

我的国家因此变得更加强盛

这才是真正的好的

谋战之法

所以第三篇 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它的篇名《谋攻》

在前两篇的基础之上

来讲一个国家

如何来在宏观战略层面

制定好的谋攻战略

那么宏观战略方面为什么是

以攻为主 谋的是攻不是守

那么这涉及一个问题

就是第二篇刚才提出的一个观点

你要实现兵盛而益强的目标

那么你在战略层面上必须采取攻势

因为采取守势的话 你不能扩大你的既得利益

只能守住你目前的既得利益

只有采取谋攻的方式 攻出去

才能实现兵盛而益强这个最佳目标

所以战略层面上

孙子重攻 而不是守

那么如何谋攻 第一个观点

它的开篇第一点就提出来

那么换我们今天的话来说

就是说你在战略层面上谋攻的时候

必须要有足够的这个就说 雄心

或者说野心

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打算

灭对方全军 夺对方全城 甚至对方全国

所以他在这句话其实提出一个基本的观点

必须要善于谋求全胜

那么谋求全胜之后

那么孙子他紧接着加了一个附加条件

什么附加条件

这话我们非常熟悉

也就是说

我们在谋取全胜的方式

孙子加了一个限制条件

尽量以比较高明的方式或者策略来实现

那么什么策略 不战

就是说 我只是以重兵为后盾

为实力基础

然后再此基础上尽量采取其他更加高明的方式

来谋取全胜的目标

所以他的第一个观点我们综合起来的话就是说

尽量以不战的方式谋取全胜

那么这个标准应该说非常高 非常理想

但是我们了解《孙子兵法》的话

我们应该明白一点

就说《孙子兵法》之所以被后人评为

百世谈兵之祖

而且对今天仍然有现实的这个指导意义

主要问题就在于

孙子他把战争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

而且对每一方面 他都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就是说

绝对理想的层面

他问题整个想透了 最高目标提出来了

所以对我们而言剩下的就是什么

你在现实的实践层面上 你能做到哪一个层面

所以 不战而屈人之兵

然后 达成全胜的这个结果

这是战略层面谋胜的一个最理想的目标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邓妙子第三节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