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民族居住环境与传续设计 >  第四章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的方法 >  4.3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 >  4.3.1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

返回《民族居住环境与传续设计》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3.1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在线视频

下一节:4.4.1 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系统再生设计

返回《民族居住环境与传续设计》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3.1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的课程题目是《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

综合前面课程的讲述

今天的课程依托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

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大家都知道环境空间的塑造符合特定的时空耦合

在环境空间营造层面也具有特定的地域特点与文化含义

传统的中国建筑在赋予情感的基础上

是传统文化与意识的集中反映

那么地域空间营造所应表征出的

就不仅仅是符号作用下的表皮

对于可持续化的理解也不应仅仅是脱离地域环境的建造技术应用

首先

让我们来谈一下为什么要考虑地域性建筑的传统复归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的地域建筑

经文化的进化与发展演变

是一种基于地域性的生态行为

是世代传承文化的物化结果

这具有强烈的文化完整性与延续性

正如所处不同纬度的环境差异

使我国以黄河为界

南北方在具体的空间处理上呈现出对阳光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黄河以北的建筑以围合的开敞院落为主

以求最大限度的利用阳光所带来的能量

黄河以南的建筑由于温热气候的作用

大多以制造阴影

实现由热压差而导致的空气上下流通的天井

为主要的能量控制手段

从而以一种空间惯性的形式得以传承

这种在自然作用下的建筑

体现出文化地域的独特个性的同时

也展现出其文化的延续性

而随着科技发展带来更大程度上的技术自由

交通发展带来的能量转移摆脱了对本地资源的依赖

通过对空间舒适度的技术设备调节

使空间拥有了人们所必须的生活条件

这种基于20世纪初的建筑观

往往带有将建筑与地域关系剥离的倾向

在技术崇拜的过程中

将技术置于脱离自然的独立地位

这将势必导致对建筑行为的反作用

形成内心情感与自然的远离

造成了文化的混乱和不可持续

深层生态学理论认为

环境危害应从改变现存的价值观念及生产消费模式

用绿色文明取代工业的灰色文明

用节俭社会代替富裕社会

这是对于当前技术水平的客观认知状态下的纠错行为

这与建立在地域环境传统思维下的建筑营造意识

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

传统意识中的自然之道强调对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是一种自然的可持续以及对空间生态性的把握

对于现代建筑的地域性回归而言

不仅是一种地域和文脉的回归

也是对于未来建筑环境空间展示的启示

师法自然不仅是从宏观上遵循自然

也是延续地域文化

重回人与自然接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现代地域建筑的可持续设计架构由以下三部分内容来组成

建筑的地域性需要在普遍性与地方性之间把握动态的平衡

这是基于长期的环境及其所建立起来的文化层面上的自然选择

需要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综合的研究

对于地域环境的特质

把握城市的文脉及地域特征

更需要注重从整体层面塑造新的环境需求

首先要注重地域特征的延续

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探索和验证的地域建筑

其本质上是对当时社会性的集中体现

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多元的含义

对于当下我国建筑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而言

技术所带来的在建筑上的变革

不应成为日后我国建筑发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技术赋予权利的盲目崇拜

将会导致生态的混乱

以至于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

建筑的发展更应体现出一种对于尊重地域环境的自觉意识

正如哈桑·法赛在新古纳尔村的改进型土拱住宅实践中

经对传统材料以及构造方式的科学评价

理性的用灰泥夹杂稻草制成轻型砖

以扁斧砌拱顶和穹顶

这不仅是建筑师以最为质朴的手段

强调建筑在地域环境中的地位

也在创造性的强调文化的真实性

即只有根植于当地的地理

文化环境中的本土建筑才是社会建筑的真实表达

可见

在对于传统文化情感的传承过程中

防止文化系统的生态失调

建筑师更应以开放的姿态

在理解借鉴传统与自然环境相作用的经验与技术的同时

将地域建筑理解为功能、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而来诠释地域文化所表达的社会层面意义

生态学作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

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关系的科学

势必在环境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占据生态空间的同时

也成为了自然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

在竞争中求得共存与发展

中国的朴素文化哲学

基于世界的本体

道的概念就是高度概括的自然

自然规律

万物的生长都遵循于自然之道

因此

道意味着在道德伦理基础上对于万物的尊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部分

现代地域建筑在创作过程中

却往往忽视了对于自然的理解

导致地域建筑的片面符号化与形式主义泛滥

这本质上是对技术层面认知的模糊

片面强调了技术的权威而忽视对于环境与建筑关系的本源

即建筑是对于环境的有效反映

只有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才能真正的焕发地域建筑的生命活力

建立环境的和谐整体观与共生意识

提高建筑在生态系统中的综合效益

新加坡的杨经文先生

便是基于生态观念

将共生思想用在其雪兰莪州的IBM大厦项目

由于建筑处于炎热的气候带

因此建筑设置了大量的开口

将植物进行了建筑的表皮覆盖

对建筑的生态系统进行了调节

同时

绿化也充当了城市生态绿网的重要节点

减少了生物生存的障碍

这也是对生物友善的建筑意识的体现

共生是将建筑视为自然有机体的一部分

这不仅是地域建筑的要求所在

也是建筑师秉持对生态环境意识的原则操守

在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于建筑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与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

可见

在基于对自然万物的理解基础上

结合气候、文化、环境、材料的地域建筑

更应强调一种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认知自觉

也是一种对于传统自然意识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第三突出大众的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文化传承过程中

在建筑形成的空间里通过注入情感

形成地域性甚至是民族特征

随着技术与自然的相互的作用

传统建筑以法则以及文化特征的方式保持了惯性

人在环境中有意义的参与才使建筑赋予了真正的内涵

好的建筑的设计行为是建立在对人活动的高度理解基础之上

即建立在对大众的积极参与和认识的基础上

对使用者而言

室内的使用阶段占据了其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

因此

为了实现行为主体的意义与需求

更需要建筑师对行为主体

即空间的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考察与了解

以保证建筑对人产生意义

从而通过建筑实现人与环境的联系

在全球化与地域性

现代性与传统性交融的今天

建筑师更应转换设计思路

提高责任意识

通过与公众的对话

深挖地域环境的特质

使建筑师与公众形成优势互补

扩大建筑师的设计思路与视野

实现从建筑师狭隘的主观设计意识转变为

真正地为人而设计

为地域而设计

这也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所在

综上所述

基于环境要求

地域性的建筑设计才是建筑的本质体现

随着技术变革的不断深化

提供方便的同时

却疏远了最真的现实

现代建筑观只是针对当今资源危机

提高生活条件的紧急避难所

但是

生存并不意味着健康

对于资源的思考还涉及到技术伦理以及可持续问题

千百年来

反复的试错所孕育了建筑空间地域性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所需要解决的并非仅是遮蔽功能

还是一种文化多样性的反映

与为了更好的生存的生态空间的处理手段

因此

在现代地域建筑的可持续研究的同时

传统文化承载下的建筑设计

也是一种对自然可持续之道的新视角

好了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再见

民族居住环境与传续设计课程列表:

绪论

-课程介绍

第一章 民族居住环境概述

-1.1 民族居住环境相关概念

--1.1.1 民族居住环境相关概念

--第1.1节测试 民族居住环境相关概念

-1.2 云南民族居住环境总论

--1.2.1 云南民族居住环境总论(1)

--1.2.2 云南民族居住环境总论(2)

--第1.2节测试 云南民族居住环境总论

第二章 云南典型民族居住环境分析

-2.1 民族居住环境分析方法

--2.1.1 民族居住环境分析方法(1)

--2.1.2 民族居住环境分析方法(2)

--第2.1节测试 民族居住环境分析方法

-2.2 云南傣族居住环境分析

--2.2.1 傣族居住环境特有宏观背景概述

--2.2.2 居住环境对傣族民居形成的作用和影响

--2.2.3 傣族民居与其环境间的呼应关系表达与呈现(1)

--2.2.4 傣族民居与其环境间的呼应关系表达与呈现(2)

--第2.2节测试 云南傣族居住环境分析

-2.3 云南彝族居住环境分析

--2.3.1 彝族居住环境特有宏观背景概述

--2.3.2 居住环境对彝族民居形成的作用和影响

--2.3.3 彝族民居与其环境间的呼应关系表达与呈现(1)

--2.3.4 彝族民居与其环境间的呼应关系表达与呈现(2)

--第2.3节测试 云南彝族居住环境分析

-2.4 云南白族居住环境分析

--2.4.1 白族居住环境特有宏观背景概述

--2.4.2 居住环境对白族民居形成的作用和影响

--2.4.3 白族民居经典合院式建筑赏析

--2.4.4 白族合院式民居的构成要素及装饰艺术手法

--第2.4节测试 云南白族居住环境分析

-第二章 讨论题

第三章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的缘起及目的

-3.1 现状中的矛盾与困境

--3.1.1 现状中的矛盾与困境

--第3.1节测试 现状中的矛盾与困境

-3.2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的意义

--3.2.1 民族民居环境再生设计的意义

--第3.2节测试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的意义

-第三章 讨论题

第四章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的方法

-4.1 乡土特色的保护、利用与传续设计

--4.1.1 乡土特色的保护、利用与传续设计

--第4.1节测试 乡土特色的保护、利用与传续设计

-4.2 地域资源的可持续空间设计

--4.2.1 地域资源的可持续空间设计

--第4.2节测试 地域资源的可持续空间设计

-4.3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

--4.3.1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

--第4.3节测试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

-4.4 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系统再生设计

--4.4.1 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系统再生设计

--第4.4节测试 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系统再生设计

-4.5 地域文化与特色城镇创新设计

--4.5.1 地域文化与特色城镇创新设计

--第4.5节测试 地域文化与特色城镇创新设计

-4.6 乡村虚拟再现与数字化展示

--4.6.1 乡村虚拟再现与数字化展示

--第4.6节测试 乡村虚拟再现与数字化展示

-第四章 讨论题

第五章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专题实践

-5.1 听紫云文化度假酒店实践案例解析

--5.1.1 老宅听紫云

--5.1.2 听紫云文化度假酒店改造设计介绍

--5.1.3 听紫云文化度假酒店的发展与传承

--第5.1节测试 听紫云文化度假酒店实践案例解析

-5.2 乡村实践案例解析

--5.2.1 乡村实践案例解析(1)

--5.2.2 乡村实践案例解析(2)

--5.2.3 乡村实践案例解析(3)

--第5.2节测试 乡村实践案例解析

-5.3 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酒店案例解析

--5.3.1 阿者科哈尼族村落和项目起源

--5.3.2 哈尼族传统民居在当代的价值再现

--5.3.3 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酒店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第5.3节测试 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酒店案例解析

-5.4 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案例解析

--5.4.1 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专题实践背景梳理

--5.4.2 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专题实践理念提出、创作构思

--5.4.3 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专题实践成果展示

--第5.4节测试 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案例解析

-第五章 讨论题

思政讨论单元

-思政讨论题

4.3.1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