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民族居住环境与传续设计 >  第五章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专题实践 >  5.3 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酒店案例解析 >  5.3.2 哈尼族传统民居在当代的价值再现

返回《民族居住环境与传续设计》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3.2 哈尼族传统民居在当代的价值再现在线视频

下一节:5.3.3 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酒店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返回《民族居住环境与传续设计》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3.2 哈尼族传统民居在当代的价值再现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大家好

上一节课我给大家介绍了阿者科村的一些基本情况

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介绍

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酒店设计的一些思路

和方式方法

本节课着重就哈尼族传统民居

在当代的价值再现加以说明

也是对上一节课

最后提出的忒修斯之船的哲学问题中

如何保持传统建筑全生命周期

时空连续性的观念的解读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哈尼族的传统村落

影响元阳哈尼族聚落选址的因素很多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自然生态因素是指人所居住的自然环境

包括地理、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等

元阳哈尼定居区山高林密

哈尼族聚落多建在山腰

选址是否合适

取决于当地的种植用地

是否可以支撑村民的粮食需求

进一步综合考虑自然条件

形成了“山——村——田——水”的面阳背阴的整体形势

山用于蔽寒遮雨和山林生长

并滋生水源

元阳地区高山上 6400 多公顷的森林

至今仍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水源

灌溉着山岭之上的19万亩梯田

村提供了村民的居住生活空间

哈尼村寨的选址尤其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

由于全县土地全是山地

相对高差2795.6米

而最低的海拔仅为144米

气候炎热多雨

哈尼村寨的选址基本都在海拔800~1800米之间

气候潮湿温和

村落布局在视觉上形成了缠绕山体的带形村落布局

哈尼梯田不仅提供了生存条件和生存资料

又是个完美的农耕科学系统

可以调节气候

水土保持和山体滑坡防治

反映了适应当地条件的原则

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和合理利用

在充分了解自然的基础上

发明了严密公平的用水制度和高效环保的施肥方法

比如水木刻和冲肥法等

位于村落下方逐级下降的梯田内不同的经济植物的种植

对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分层过滤、降解

由此形成了多彩梯田的奇景

水用于浇田与饮用

山有多高水有多深

优良的高山植被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是哈尼梯田和聚落的起源

层层流淌而下的水流到山脚汇入河流

合理的“山——村——田——水”

形成了利于人生存居住的自然空间格局

由于地形限制

聚落的规模都不大

以大分散、小聚居为主

房屋占地小

正房、耳房不在同一地形标高上

院落中出现了较多的踏步

又因为晒场难以开辟

所以形成了稻谷收割后背回家晾晒的习惯

因此民居的土掌房平屋顶

封火土顶等成了不可缺少的晾晒场所设施

周围的水土环境对于村落选址非常重要

哈尼族村落周围都有清洁的水源

而且村寨周围的森林植被茂盛

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

第二个是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了人群和人群发展出来的社会组织

文化观念以及生活生产习俗等

聚落的选址主要受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群体的经济生活

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哈尼族是一个以山地稻作为主要生产生活来源的民族

哈尼族的文化观念、生产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

其梯田稻作可称为自然主义的水稻种植

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并形成了哈尼梯田稻作的自然社会基础

梯田稻作的成功使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从漫无边际的游耕

和无始无终的刀耕火种中定居下来

这样的生活习俗继承了下来

形成了一套适应其特点的住居文化

也对哈尼族民居的营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对山川草木皆有敬畏

因此不能随意地破坏周围的自然景物

哈尼族民居聚落选址

注意将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要素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现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协调

20世纪50年代

法国地理学家马克思·索尔

提出了地理条件决定生存模式的理论基础

聚落营建模式正是生存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主要的空间承载

自然而然地需要回应生存所必需的困难

元阳县阿者科村哈尼族山地聚落的营建过程

正是根植当地

适应自然、并巧妙地加以利用的过程

最终形成的山地聚落“四素同构”体系

整体空间格局是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繁衍为核心的需要

历经数十代人不断地摸索、营造、调适而形成

是哈尼民族最为朴素

最为牢固的大地空间观念的直接体现

也是生存压力下生存和繁衍的基本空间保障

考察元阳哈尼族传统山地聚落

“山——村——田——水”的整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可以提炼出当地民众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

形成的聚落空间营建智慧

表现出极度珍惜土地

温和谦卑地与自然相处

注重整体解决的理念

同时

村民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集体定居的行为准则

可称为聚居的生存伦理

山地少数民族在千年中形成了共同遵循的定居风格

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

必将为今天的美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的借鉴

当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以及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山地传统聚落内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正在发生改变

传统山地聚落及其建造理念正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生存压力不再是影响聚落的核心因素

由此形成的聚落整体营建思想面临崩溃的危险

外出务工的方式获得了生存保障

从而形成了村里的劳动力空心化

以往最为核心的田地因素

对农民而言已不复重要

因此整个聚落历经数百年形成的珍惜田地

保护山林的朴素的生存伦理正在受到侵蚀

群众在梯田景区的周边开挖烂采

砍伐森林

在梯田核心区内私搭乱建房屋

挖沙采石

不科学的化肥农药施放等现象时有发生

现代化的大尺度建筑不断取代了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

兵营式的布局代替了传统村落

传统民居建筑和工艺技术面临失传

其次

无序的城镇化有可能带来传统山地聚落的消亡

或者呈现出千村一面的可悲景象

近年中国处于高速城镇化进程之中

过快而无序的城市化扩张

一方面不断地侵占农村土地

部分的传统山地聚落正在被拆迁

从而变为城市

另一方面

城镇化进程正在对大众的认知施加巨大的影响

城市代表先进

农村代表落后这一观念也影响了部分民众

因而在当前的聚落建设中

建设性破坏现象层出不穷

不少传统的山地聚落的特色正在逐渐地消失

如果

连一个位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区的村落

都面临着人口空心化、传统断裂

村落凋敝、不可持续的危险

那么

中国乡村发展的路在何方

由此红米计划应运而生

以城市反哺乡村

保育乡村活力为出发点启动的红米计划

是一个致力于拯救日益消失的

云南元阳哈尼世遗村落的公益项目

其宗旨是搭建城乡双行线的联动平台

形成可复制的古村落复兴模式

通过世遗村落的保护

及发展旅游导入自主造血

通过民宿为支点撬动乡村建设和产业多元化

通过世遗梯田的物产打通城乡联动的渠道

由此作为红米计划中的重要组成环节

我们对原舍·阿者科民宿酒店

从调研、设计到运营全程参与

也有了一些心得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

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对山地传统村落的价值有所了解和掌握

对经过千年不断探索和验证的传统智慧加以体察

对现代与历史的碰撞有所体会

我们下次课再见

民族居住环境与传续设计课程列表:

绪论

-课程介绍

第一章 民族居住环境概述

-1.1 民族居住环境相关概念

--1.1.1 民族居住环境相关概念

--第1.1节测试 民族居住环境相关概念

-1.2 云南民族居住环境总论

--1.2.1 云南民族居住环境总论(1)

--1.2.2 云南民族居住环境总论(2)

--第1.2节测试 云南民族居住环境总论

第二章 云南典型民族居住环境分析

-2.1 民族居住环境分析方法

--2.1.1 民族居住环境分析方法(1)

--2.1.2 民族居住环境分析方法(2)

--第2.1节测试 民族居住环境分析方法

-2.2 云南傣族居住环境分析

--2.2.1 傣族居住环境特有宏观背景概述

--2.2.2 居住环境对傣族民居形成的作用和影响

--2.2.3 傣族民居与其环境间的呼应关系表达与呈现(1)

--2.2.4 傣族民居与其环境间的呼应关系表达与呈现(2)

--第2.2节测试 云南傣族居住环境分析

-2.3 云南彝族居住环境分析

--2.3.1 彝族居住环境特有宏观背景概述

--2.3.2 居住环境对彝族民居形成的作用和影响

--2.3.3 彝族民居与其环境间的呼应关系表达与呈现(1)

--2.3.4 彝族民居与其环境间的呼应关系表达与呈现(2)

--第2.3节测试 云南彝族居住环境分析

-2.4 云南白族居住环境分析

--2.4.1 白族居住环境特有宏观背景概述

--2.4.2 居住环境对白族民居形成的作用和影响

--2.4.3 白族民居经典合院式建筑赏析

--2.4.4 白族合院式民居的构成要素及装饰艺术手法

--第2.4节测试 云南白族居住环境分析

-第二章 讨论题

第三章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的缘起及目的

-3.1 现状中的矛盾与困境

--3.1.1 现状中的矛盾与困境

--第3.1节测试 现状中的矛盾与困境

-3.2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的意义

--3.2.1 民族民居环境再生设计的意义

--第3.2节测试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的意义

-第三章 讨论题

第四章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的方法

-4.1 乡土特色的保护、利用与传续设计

--4.1.1 乡土特色的保护、利用与传续设计

--第4.1节测试 乡土特色的保护、利用与传续设计

-4.2 地域资源的可持续空间设计

--4.2.1 地域资源的可持续空间设计

--第4.2节测试 地域资源的可持续空间设计

-4.3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

--4.3.1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

--第4.3节测试 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营造

-4.4 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系统再生设计

--4.4.1 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系统再生设计

--第4.4节测试 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系统再生设计

-4.5 地域文化与特色城镇创新设计

--4.5.1 地域文化与特色城镇创新设计

--第4.5节测试 地域文化与特色城镇创新设计

-4.6 乡村虚拟再现与数字化展示

--4.6.1 乡村虚拟再现与数字化展示

--第4.6节测试 乡村虚拟再现与数字化展示

-第四章 讨论题

第五章 民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专题实践

-5.1 听紫云文化度假酒店实践案例解析

--5.1.1 老宅听紫云

--5.1.2 听紫云文化度假酒店改造设计介绍

--5.1.3 听紫云文化度假酒店的发展与传承

--第5.1节测试 听紫云文化度假酒店实践案例解析

-5.2 乡村实践案例解析

--5.2.1 乡村实践案例解析(1)

--5.2.2 乡村实践案例解析(2)

--5.2.3 乡村实践案例解析(3)

--第5.2节测试 乡村实践案例解析

-5.3 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酒店案例解析

--5.3.1 阿者科哈尼族村落和项目起源

--5.3.2 哈尼族传统民居在当代的价值再现

--5.3.3 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酒店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第5.3节测试 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酒店案例解析

-5.4 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案例解析

--5.4.1 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专题实践背景梳理

--5.4.2 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专题实践理念提出、创作构思

--5.4.3 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专题实践成果展示

--第5.4节测试 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环境再生设计案例解析

-第五章 讨论题

思政讨论单元

-思政讨论题

5.3.2 哈尼族传统民居在当代的价值再现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