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自然辩证法概论 >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返回《自然辩证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在线视频

下一节: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返回《自然辩证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

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态势

提出了一系列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的科学技术观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形势下

提出了一系列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

形成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胡锦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立足于我国科学技术

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

发展的理论观点

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下面我将从科学技术的创新观

科学技术人才观

和科学技术发展观三方面

来讲授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一 科学技术创新观

科学技术创新观主要有以下六个观点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

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经济

发展的新趋势

概括了人类实践所提供的

新经验和新成果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命题

成为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核心

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和主要标志的重要论断

指明了科学技术

在先进生产力发展中的

关键地位和决定作用

第二个观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江泽民在深刻分析

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进程

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际的基础之上

发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的号召

“211工程”和“985工程”

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

重大举措

江泽民明确指出

科教兴国

就是全面落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就是坚持教育为本

把科技和教育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

以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第三个观点

科学技术创新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江泽民特别重视科技创新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强调科技创新

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

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不断的前进

要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和经济繁荣

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奠定雄厚的科技基础

1997年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

制定和实施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也就是我们知道的973计划

1998年

中国科学院还正式启动了知识创新工程

第四个观点

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法制建设

科技体制改革

是推进科技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邓小平为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

内容及任务指明了方向

他指出

“新的科技体制

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双管齐下

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这一时期

曾制定了两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1978-1985年

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986年到2000年

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提出“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的方针

确定了8个重点发展领域

和108个重点研究项目

1986年11月

在王大珩 王淦昌 陈芳允

杨嘉墀倡议下

中共中央国务院

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简称“863”计划

江泽民指出

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

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

就是如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体制和机制的保障

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迫切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

胡锦涛指出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

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加快科技成果向先进生产力的转化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五个观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面对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邓小平指出

要实现经济繁荣

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才能将祖国发展与安全的命运

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2006年1月9日

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在会上

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

他多次强调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超级稻研究再上新台阶

成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

正负电子对撞机发现新粒子

三峡大坝工程顺利建成

第六个观点

弘扬科学精神

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必须通过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来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

胡锦涛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文化的建设

他指出

创新文化与创新事业之间

存在着良性的相互促进关系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

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

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

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弘扬科学精神

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

科学技术人才观

其中包括三个观点

第一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高度重视知识和人才

对实现现代化的作用

倡导形成“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调要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重视科技和教育

造就一支宏大的

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把尽快培养出一批

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

作为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邓小平复出工作后

自告奋勇分管教育和科技

多次表示甘当后勤部长

恢复高考

恢复知识分子名誉

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邓小平多次关心和帮助陈景润

在邓小平的批示后

陈景润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

得到了巨大改善

第二

重视和关心科学技术人才

江泽民高度重视

科学技术人才在科学技术进步

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多次强调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江泽民指出

“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科技进步 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大批人才

实施人才战略

要从培养人才

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等方面入手

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

建立灵活的科学技术人才管理体制

2000年1月24日

江泽民专程到智力资源密集的中关村

科技园区考察

会见了留学归国科技人员的代表

勉励他们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祖国 为人民多作贡献

江泽民还非常关心科学家

多次看望为新中国科技事业

建立了卓著功勋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第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科技型人才队伍

胡锦涛指出

“人才直接关系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

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他还强调

要抓紧抓好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

“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

和科技领军人才”

2004年12月

胡锦涛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

听取了有关青藏铁路

冻土路基筑路关键技术的情况

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

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

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胡锦涛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还提出

“要始终把科学管理

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

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

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不断推进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最后我们来学习第三个问题

科学技术发展观

其中包括六个观点

第一

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

邓小平准确概括了

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明确指出

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

要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他强调

四个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

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

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

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第二

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民生科学技术

胡锦涛指出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

按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

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紧密结合起来

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

不断强化公共服务

改善民生环境

保障民生安全”

2011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

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

吴良镛获得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产业的合作单位

非常贴近民生

第三

重视科学技术和环境和谐发展

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1988年

胡锦涛选择贵州自然环境

最恶劣的毕节地区

提出建立“扶贫开发

生态建设 人口控制”

三位一体综合治理的试验区战略构想

这是新中国在贫困地区建立的

第一个以消除贫困

坚持可持续发展

为突出特点的农村改革试验区

胡锦涛重视建设生态文明

强调保护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

他指出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

要注重源头治理

发展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建立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

第四

高科技发展战略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要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必须要攀登科技制高点

邓小平指出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988年8月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

火炬计划开始实施

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

最具代表的就是中关村科技园

江泽民也特别重视科技创新

他认为

加强科技创新

不仅对搞好国有企业具有重大意义

而且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他强调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建设强大的民族高技术产业

江泽民参观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指出

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选准课题 不断创新

选择重点领域

实现跨越式发展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胡锦涛指出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选择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安全 人民生命健康

生态环境全局的若干领域

重点发展 重点突破

努力在关键领域

和若干技术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

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2011年8月

胡锦涛参观广州汽车集团时

鼓励企业积极打造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品牌

为提升我国汽车行业核心竞争力

贡献力量

第五

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

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任何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

别的国家的长处

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我国要扩大对外开放

增强国际交流

吸收先进的成果

追踪科学技术的前沿

填补科学技术空白

1979年1月31日

邓小平与卡特

签署两国政府间第一个正式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

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期间

还参观日产 松下等知名公司

乘坐日本新干线

邓小平特别重视华人中的杰出科学家

如李政道等人

邀请他们来华讲学

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

第六

科学技术伦理问题

是人类在二十一世纪

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科学技术进步

应服务于人类福祉的增加

服务于社会进步的原则立场出发

江泽民指出

“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问题

将越来越突出

核心问题是

科学技术进步应该服务于全人类

服务于世界和平

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

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

2000年

江泽民会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以及一位菲尔兹奖获得者时

概括了二十一世纪要解决三大伦理问题

即生态伦理问题

网络伦理问题和生命伦理问题

强调科学技术伦理原则

要通过相关政策加以落实

并提出

要重视对科学技术工作者的

科技伦理教育

这就是今天我给大家讲授的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谢谢大家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列表: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作业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作业

-绪论 阅读材料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四、系统自然观

--四、系统自然观

--四、系统自然观作业

-五、人工自然观

-- 五、人工自然观

--五、人工自然观作业

-六、生态自然观

--六、生态自然观

--六、生态自然观作业

-第一章讨论

-第一章 阅读材料

-第一章 教学案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作业

-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作业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三、 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作业

-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作业

-第二章讨论

-第二章 阅读材料

-第二章 教学案例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作业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作业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作业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作业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作业

-第三章讨论

-第三章 阅读材料

-第三章 教学案例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作业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作业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作业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作业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作业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作业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作业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作业

-第四章讨论

-第四章 阅读材料

-第四章 教学案例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作业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二、科学技术观作业1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作业

-第五章讨论

-第五章 阅读材料

-第五章 教学案例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