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实用中医儿科学 >  第五章 儿科学基础 ---儿科治疗方法 >  5.1 儿科治疗方法:内治法 >  5.1 儿科治疗方法:内治法

返回《实用中医儿科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1 儿科治疗方法:内治法在线视频

下一节:5.1 儿科治疗方法:内治法

返回《实用中医儿科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1 儿科治疗方法:内治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你知道如何给患病的小朋友

选择药物吗

你懂得如何喂服中药吗

你知道不用口服药

也可以退烧的方法吗

你了解小儿推拿吗

你知道捏脊疗法有哪些好处吗

这一节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儿科的

特色治疗方法

看看如何只是通过简单的

内服和外用的方法

就能够轻松治愈孩子的疾病

小儿在生理 病理 病因和病种上

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

所以在治疗方法 给药剂量

和给药途径等方面具备自己的特点

儿科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历史悠久

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加减运用

灵活方便

加上水剂吸收快速 方便喂服

因此最为常用

中成药或者中药颗粒剂服用方便

药物外治使用比较简便

容易为患儿所接受

此外 推拿 刮痧 艾灸 针刺

和拔火罐等治疗手段

都可以根据患儿的疾病

和自身的情况选用

第一部分我们来介绍内治法

内治法是使药物

直接进入体内的治疗方法 是儿科

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内治法的基本用药原则

一是治疗及时正确

由于小儿病理上具有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的特点 因此掌握好有利的时机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争取主动

就可以早期较快的控制病情

例如 小儿感冒初起只有发热咳嗽的表证

如果治疗不当

可以演变成为较为严重的肺炎喘嗽

如果小儿的泄泻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或者出现量大或者次数多 容易出现伤阴

就是脱水的变证

因此 当病邪在表的时候

要及时准确的因势利导

引导邪气从肌表而解

《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指出

“其用药也 稍呆则滞 稍重则伤

稍不对证 则莫知其乡

捉风捕影 转救转剧 转去转远”

充分说明了儿科用药

对时机要求较高 要求及时正确和审慎

二是治疗中病即止

小儿脏气清灵 随拨随应

因此在治疗时处方也应轻巧灵活

要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轻重

灵活运用

对于大苦 大寒 大辛 大热和

峻下毒烈之品要谨慎选择使用

当然针对临床具体情况

即祖国医学强调的

“有是证而用是药”

有这个证候必须使用这一类药物的话

也应该中病即止 不可过用

以免耗伤小儿正气

三是注意顾护脾胃

顾护脾胃对于小儿来说太重要了

因为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后天

脾胃化生精微之气来充养

疾病的恢复也必须依赖

脾胃正常运化水谷精微

先天不足的小儿

尤其需要后天脾胃来调补

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

临床用药处处顾及脾胃之气

千万不要损伤脾胃

许多家长在小儿患病后积极进补

瘦肉汤 鸡汤 海参应有尽有

他其实不知道

疾病恢复过程当中

脾胃功能也在逐渐恢复

一下子进补太多过于油腻的食物

生湿酿痰 不但影响脾胃运化

而且拖延了疾病的恢复时间

因此注重调理脾胃是儿科的重要治则

四是重视先证而治

由于小儿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

虚实寒热的变化较成人为快

因此医生在用药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病情变化

在相应的证候出现之前

就提前落实治疗的措施 叫做

先发治病 药先于证

在疾病还处于萌芽阶段

在病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

就积极地采取治疗和预防的措施

尤其是外感热病

内伤杂病即使是在补益的时候

也要注意兼以消导

避免出现腹胀呕吐等不消化的症状

在使用泻下剂的时候

要注意扶助小儿的正气

在用温热药的时候注意病情变化

而稍加点寒凉药

在用寒凉药的时候

要防止过于寒凉适当加一点温热药

这些都属于先证而治的例子

五是不可乱投补益

通常来说 补益之剂对体质虚弱的小儿

有增强机体功能 助长发育的作用

所以家长们特别喜欢

临床中经常被问到“医生您说吧

买点什么给我的孩子补一补

多贵都没事的”

家长们的爱心固然可贵

但是基本的知识也应该了解一下

要知道补益之药多有偏性

虫草 海马之类过于温热

燕窝 海参之类过于滋腻

绝对没有全面均衡的补药

正如朱丹溪所说

“虽参芪之辈 为性亦偏”

意思是说 即便是人参 黄芪

这些常用的补气药

它们的性质也是不均衡的

没有气虚症状的孩子也是不适合服用的

儿童长期服用这些补药

一方面过多过早的提高孩子的激素水平

有可能会引起性早熟

另一方面滋腻补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吃了也不吸收

尤其是感受外邪或者夹有痰湿食滞的时候

补药更是加重了脾胃的负担

所以小儿生机蓬勃

只要饮食 护理得当

自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

不是体质虚弱的小儿

千万不要滥用补益之品

六是掌握用药剂量

小儿用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 个体差异

病情轻重还有方剂的组合 药味的多少

以及医师的经验而不同

由于服药时常有浪费

所以中药的用量相对较大

但是对一些辛热有毒 苦寒攻伐

和药性猛烈的药物

使用时注意掌握好用药剂量

临床儿科用药需要采用以下比例用药

新生儿用成人的6分之1

婴儿用成人量的3分之1

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用成人的2分之1

学龄儿童用成人量的3分之2

或接近成人用量

一般情况下

可以按照上述比例取用药物剂量

但是病情急重的时候就不受此种限制

这就是常用的内治法原则 一共六条

对中医儿科的治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儿科常用的给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口服给药法

汤剂及各种口服中成药均可内服

初次接触中医的家长通常认为

儿童服用中药汤剂非常困难

其实不是这样的

做到以下几点 小朋友就会乖乖喝药了

下面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

一 加水不要太多

开始煮药之前 加水不必一定要五碗水

可以根据药材的多少

一般以没过药材面一个手指节为度

或者把手置于药材面之上

加水没过手面就好

二 药汁不宜太多

当汤剂煎煮的时候

可以适当的选择火势

例如感冒 咳嗽等外感疾病

应该大火快煎

滚开以后

大火再继续滚15到20分钟就足够了

例如厌食 遗尿等内伤疾病的汤剂应该

小火慢煎

滚开后转为小火

再继续30到40分钟就可以了

药汁如果太多的时候还可以开盖煎煮

这样蒸发掉一些水分 更加利于儿童吸收

婴儿用药一般以调羹为度量

一天两到三次 一次两到三调羹

幼儿用药一般以碗为度量

一天两次 一次小半碗

随年龄增长药量也逐渐增加

但是总量控制在一天200毫升

就足够了

三是药味要好

本身儿科中药方小药专 药味比较精当

有经验的儿科医生经常会选择一些

苦味不重的药物组合起来利于儿童口服

例如芦根 白茅根 淡竹叶等等

本身比较甘甜的中药

还有一些中药的药物是蜜炙过的

煮起来口感更好

所以家长们也要纠正这个认识误区

“吃中药好苦啊”

要知道儿科很多中药都不苦

第四 必要时可以加少许白糖来矫味

用药的目的是治愈疾病

如果个别孩子不能够接受中药的味道

可以在已经煎煮好的中药汤剂里面

加少许白糖

当然脾胃虚寒的孩子也可以加少许红糖

这样一方面易于为孩子们所接受

另一方面白糖和红糖

本身也是药食两用的中药

不过要记得是少许 不是大量

第五 最后不管你怎样努力

孩子还是不喝中药

怎么办 一个字 灌

喂药也要讲究方法

对抗拒服药的孩子 可以固定其头部

用小汤匙将药汁送到舌根部

使汤匙竖起 让药液缓慢自然吞下

也可以将汤匙放在口角的边缘

趁其哭闹的间歇送入口中 徐徐吞下

千万不要捏鼻子灌服 以防呛入气管

中成药中的丸剂和片剂可研成细末

加温水冲服

颗粒及浸膏可用温开水

溶解稀释后喂服

总之对小朋友和家长来说

喝药与喂药

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疾病的痊愈

所以家长们也要再接再厉

不断挑战自己了

二是直肠给药法

中药还可以通过直肠导入的方法来进行

具体方法是取导尿管常规消毒后

轻轻插入肛门直肠中

用针筒吸入药液缓缓注入直肠

再叮嘱患儿保留10到15分钟

稍后再排出

此法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

而且对于外感发热

顽固性便秘或者小儿水肿的重症

都有较好的疗效

三是注射给药法

选取供肌肉注射

或者静脉注射的中药制剂

按要求给予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

比如用清开灵注射液

加在10%的葡萄糖注射液当中

静脉点滴以治疗外感发热等等

但是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循环负荷太重

或者引起感染等等

不建议儿童长期使用

其他的治疗方法还有蒸气及气雾吸入法

鼻饲给药法和吹鼻法等等

都需要根据患儿体质特点和病情来

酌情选用

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实用中医儿科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

-1.1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胎儿期

--1.1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胎儿期

--1.1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胎儿期

-1.2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新生儿期

--1.2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新生儿期

--1.2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新生儿期

-1.3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婴儿期和幼儿期

--1.3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婴儿期和幼儿期

--1.3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婴儿期和幼儿期

-1.4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1.4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1.4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谈谈在没有接触本门课程前,你对儿科的认识

第二章 儿科学基础 ---生长发育

-2.1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体重和身高

--2.1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体重和身高

--2.1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体重和身高

-2.2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囟门、头围和胸围

--2.2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囟门、头围和胸围

--2.2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囟门、头围和胸围

-2.3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牙齿、呼吸、脉搏和血压

--2.3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牙齿、呼吸、脉搏和血压

--2.3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牙齿、呼吸、脉搏和血压

-2.4 生长发育之智能发育和变蒸学说

--2.4 生长发育之智能发育和变蒸学说

--2.4 生长发育之智能发育和变蒸学说

-不同年龄小儿的身高及体重应该如何计算?

第三章 儿科学基础 ---小儿的生理、病理和病因特点

-3.1 小儿的生理特点: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1 小儿的生理特点: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1 小儿的生理特点: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2 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3.2 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3.2 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3.3 小儿的病理特点

--3.3 小儿的病理特点

--3.3 小儿的病理特点

-3.4 小儿的病因特点

--3.4 小儿的病因特点

--3.4 小儿的病因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主要有哪些?

第四章 儿科学基础 ---儿科的诊断方法

-4.1 儿科的诊断方法:望诊之总体望诊

--4.1 儿科的诊断方法:望诊之总体望诊

--4.1 儿科的诊断方法:望诊之总体望诊

-4.2 儿科的诊断方法:望诊之分部望诊

--4.2 儿科的诊断方法:望诊之分部望诊

--4.2 儿科的诊断方法:望诊之分部望诊

-4.3 儿科的诊断方法之闻诊、问诊和切诊

--4.3 儿科的诊断方法之闻诊、问诊和切诊

--4.3 儿科的诊断方法之闻诊、问诊和切诊

-正常小儿的舌象是怎样的?

第五章 儿科学基础 ---儿科治疗方法

-5.1 儿科治疗方法:内治法

--5.1 儿科治疗方法:内治法

--5.1 儿科治疗方法:内治法

-5.2 儿科治疗方法:外治法

--5.2 儿科治疗方法:外治法

--5.2 儿科治疗方法:外治法

-中医儿科学常用内治、外治疗法有哪些?

第六章 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肺系疾病:哮喘

-6.1 肺系疾病:哮喘的概念和病因病机

--6.1 肺系疾病:哮喘的概念和病因病机

--6.1 肺系疾病:哮喘的概念和病因病机

-6.2 肺系疾病: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2 肺系疾病: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2 肺系疾病: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3 肺系疾病:哮喘的辨证论治

--6.3 肺系疾病:哮喘的辨证论治

--6.3 肺系疾病:哮喘的辨证论治

-怎样理解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的“夙根”?

第七章 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脾系疾病:泄泻

-7.1 脾系疾病:泄泻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诊断

--7.1 脾系疾病:泄泻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诊断

--7.1 脾系疾病:泄泻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诊断

-7.2 脾系疾病:泄泻的辨证要点和分证论治

--7.2 脾系疾病:泄泻的辨证要点和分证论治

--7.2 脾系疾病:泄泻的辨证要点和分证论治

-如何通过辨别病因来对泄泻进行辨证?

第八章 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肾系疾病:遗尿

-8.1 肾系疾病:遗尿的概述

--8.1 肾系疾病:遗尿的概述

--8.1 肾系疾病:遗尿的概述

-8.2 肾系疾病:遗尿的病因病机及诊断

--8.2 肾系疾病:遗尿的病因病机及诊断

--8.2 肾系疾病:遗尿的病因病机及诊断

-8.3 肾系疾病:遗尿的的辨证论治及调护

--8.3 肾系疾病:遗尿的的辨证论治及调护

--8.3 肾系疾病:遗尿的的辨证论治及调护

-试讨论该如何对遗尿患儿进行调护?

第九章 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心肝疾病:小儿抽动症

-9.1 心肝疾病:小儿抽动症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诊断

--9.1 心肝疾病:小儿抽动症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诊断

--9.1 心肝疾病:小儿抽动症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诊断

-9.2 心肝疾病:小儿抽动症的辨证论治

--9.2 心肝疾病:小儿抽动症的辨证论治

--9.2 心肝疾病:小儿抽动症的辨证论治

-如何理解小儿抽动症“平肝补脾泻心”治疗法则中“补脾”法的运用?

第十章 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新生儿疾病:胎黄 ---传染病:麻疹

-10.1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概述

--10.1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概述

--10.1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概述

-10.2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病因病机及诊断

--10.2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病因病机及诊断

--10.2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病因病机及诊断

-10.3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

--10.3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

--10.3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

-10.4 传染病:麻疹的发病情况、病因病机和诊断

--10.4 传染病:麻疹的发病情况、病因病机和诊断

--10.4 传染病:麻疹的发病情况、病因病机和诊断

-10.5 传染病:麻疹的辨证要点和分证论治

--10.5 传染病:麻疹的辨证要点和分证论治

--10.5 传染病:麻疹的辨证要点和分证论治

-论述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鉴别依据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5.1 儿科治疗方法:内治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