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华民族历史 >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  讨论 >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返回《中华民族历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在线视频

返回《中华民族历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我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陈鹏老师

今天由我给大家讲述中华民族历史

近现代时期(下)

大家知道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普及与传播

是与伟大的抗日战争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

在各民族共同抗战的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

我们中华民族一体化意识

进一步的增强

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显著的提升

中华民族复兴

实际上在抗战中迈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

除此之外

抗战时期的西迁运动

还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

有了更为直接和深入的交流交往

而中国共产党

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

逐渐探索出符合我们自身国情的民族理论和政策

那么首先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全民族共同抗战

与中华民族一体化意识的强化

大家知道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再到卢沟桥事变

日本对我们的残暴侵略是在逐渐加深的

而我们各民族同胞对于彼此的

共同命运

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休戚相关的那种深切的感受

中华民族这一表示

中国境内各民族是多元一体之

民族共同体的观念

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可以说

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

是在抗战中真正得到觉醒

具体来说

在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中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各民族同胞

纷纷投入抗战洪流之中

在东北达斡尔

鄂温克

赫哲等族群众

积极支持抗日联军

在内蒙古 蒙汉人民携手建立了抗日武装队伍

在湘西 苗族起义武装

以抗战大局为重

毅然接受改编 开赴抗战的前线

在西南和华南

白族 傣族 景颇族

佤族

阿昌族等族同胞

都纷纷踊跃加入抗战的队伍

可以说

在这个过程中

“中华民族”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身份象征和认同符号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实际上是有了新的一种呈现的形式

那么

伴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

中华民族一体化观念

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

得到进一步的播扬和普及

比如说1938年

爱国藏族人士

贡嘎呼图克图

格桑泽仁

就组织慰问前线的抗日将士

他们发布的一个宣言书

《康藏民众代表慰劳前线将士书》

《康藏民众代表慰劳前线将士书》

书里面就称

“中国是包括固有之二十八省

蒙古

西藏而成之整个国土”

“中华民族是由我汉 满 蒙 回 藏

及其他各民族结合而成的整个大国族”

这个宣言书可以讲

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精英人士

已经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除了这个之外

我们还可以举些例子

比如说以抗战为主题的

爱国主义歌曲

像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光未然作词

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

这些歌曲都将现代中华民族意识

传遍中华民族的每个角落

激起了国人强烈的时代共鸣

此外

在学术界

像著名的学者顾颉刚先生

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文章

在当时引起各方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体现出了在艰难的环境下

中国的

知识精英

希望构建中华民族一体化观念的一种特殊的努力

而最终抗日战争的胜利

也得益于不同阶级

不同党派

不同民族之间的

同仇敌忾与精诚合作

彰显了中华民族空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抗日战争也洗刷了

我们中华民族近代百年以来的耻辱

让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它也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从此之后

我们在国际事务中

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第二个问题

西迁运动

与各民族同胞间的交融交往

那么

在抗日战争这个期间

华北

华东

华南以及华中的很多政治

军事

文教

工商机构

及他们的人员为了躲避战火

保存实力

被迫内迁到多民族杂居的西南地区

这就使得西南地区一时成为了

我们中国抗战的大后方

也被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的基地

具体来讲

西迁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知识结构

还改变了西部的经济结构

价值体系乃至民族的观念

它促进了各民族同胞间的团结互助和交融

西迁运动首先

促使西南人民更加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人们的国家认识

和民族意识在这个期间显著的增强

比如说

1938年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师生

辗转迁移至云南

联合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他们的师生

通过歌咏

戏剧 讲演

壁报等形式宣传抗日主张

推动成立“云南妇女抗敌后援会”

“云南青年抗日先锋队”等组织

这使得昆明一时间成为

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

而云南各族人民也积极奔赴战场

奋勇杀敌

比如彝族将领张冲

白族将领王秉璋

回族将领马继武

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而滇军第一集团军第一第二路军

在滇南驻防期间

滇南各族人民也捐献粮食

帮助他们运送物资和伤员

那么

西迁运动第二个很重要的影响

就是它使得东西部之间的人民

有了更多彼此接触相互影响的机会

比如工业企业的重新布局

移民实边的这样一个政策的推进

道路交通体系的逐渐的完善

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

都使得东西部民族间的

这样一种经济文化的纽带显著的增强

根据四川大学何一民教授的研究就指出

在抗战时期

四川西昌大兴场的一个贸易街市上

这个当地

街市上的汉人

能说一口很好的彝话

而赶集市的这些彝族人

也大多能够说汉语

而且说的还很不错

就说汉族和彝族之间大家能够

语言上能够彼此沟通

彼此了解

相互尊重

感情很融洽

而在云南西部

芒市这个地方

地方政府还开办了一所公立的学校

这个学校采用的是

内地商务印书馆编辑的

《复兴国语教科书》《复兴常识教科书》

这说明这个地方政府和学校

非常重视培育当地少数民族儿童的

现代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

那么最后我们探讨第三个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实践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

就曾经赴内蒙古开展革命工作

他就非常注意

在蒙古族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

建立党组织

那么到了长征时期

大家知道红军途经湖南

贵州

云南

四川

西康

甘肃

青海

陕西等很多省份

而这些地区涉及到苗族

瑶族

壮族

侗族

土家族

白族

彝族

藏族

回族等

很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那么在长征过程中

那么在长征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

非常注重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中

去推行统一战线政策

非常有名的刘伯承

就同大凉山彝族上层人士

小叶丹歃血为盟

刘伯承向小叶丹宣讲

自己人不要打自己人

要团结一致对敌

那么他的这样一个行动

让红军赢得了抢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的宝贵时间

同时

红军非常注意

推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推行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当时的这个红军

每到一个地方

都非常注意向当地的群众

宣传党的革命理念和主张

赢得了他们极大的拥护和支持

各族群众为红军当向导

送粮食

搞运输

让红军胜利的完成了

这样一个伟大的战略大转移

那么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民族团结工作

制定一系列

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

经济

文化政策

也逐渐形成了

对于中华民族概念

较为成熟的认识

特别有代表性的

就是1939年毛泽东

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中

正式表达了对于中华民族具有模式意义的官方见解

非常清楚地揭示了

中华民族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

毛泽东在这本书中

是这样描述中华民族的

他说

“从很早的古代起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就劳动 生息 繁殖在

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

我们中国

现在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

十分之九以上是汉人

此外还有蒙人

回人

藏人

维吾尔人

苗人 彝人 壮人 仲家人

朝鲜人等

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

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

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

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

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

同时又是

酷爱自由

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到(1941)年

中国共产党又创办了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专门学校

延安民族学院

这也是我们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

延安民族学院为抗战的胜利

为新中国的建立

培养了大批各民族的优秀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又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突破点

初步构建了以民族平等团结

共同解放为核心的

民族政策理论体系

1947年

在内蒙古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

树立了全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

光辉的典范

中央民族大学的杨策教授这样认为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标志着一种新型的中国历史上

从未有过的民族关系的出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1950年代起

我们国家开始组织大规模的

民族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

民国时期的“五族”“宗族”

这样一些比较模糊

甚至是不正确的民族划分

被更改为了

法律上承认的56个民族

那么到1954年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明确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那么随后继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先后成立

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最后

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

著名的社会学家

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

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经典论述

中华民族

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是(近)百年来

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

则是几千年的

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

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

经过接触 混杂

联结和融合

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

形成一个你来我去

我来你去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确实如此

如果我们这门课程

用一句话来浓缩和概括的话

我想可以这样表达

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实际上也是一部

中国各民族不断团结凝聚

共同奋进的历史

到此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这门课程

就全部结束了

中华民族历史课程列表:

第一讲 导论:“中华民族历史”的特点

-第一讲 导论:“中华民族历史”的特点

-章节作业

-讨论

第二讲 先秦:政权的建设与“华夏”民族的整合

-第二讲 先秦:政权的建设与“华夏”民族的整合

-章节作业

-讨论

第三讲 秦汉:一统化的王朝与中华主体民族的形成

-第三讲 秦汉:一统化的王朝与中华主体民族的形成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胡汉多民族的融结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胡汉多民族的融结

-章节作业

-讨论

第五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上)

-第五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上)

-讨论

第六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下)

-第六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下)

-章节作业

-讨论

第七讲  辽宋金夏:多元民族文化碰撞交融

-第七讲  辽宋金夏:多元民族文化碰撞交融

-讨论

第八讲  元朝: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第八讲  元朝: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章节作业

-讨论

第九讲 明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第九讲 明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讨论

第十讲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十讲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一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上)

-第十一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上)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