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 >  第一讲 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返回《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返回《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大家好

在了解了科学和技术的含义之后

同学们可能很自然地会产生一个问题

既然科学和技术在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等等方面

都带有一定的类似性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讨论的主题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也是不同的

但人们一般都会认可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的

它们从最初的分离走向了融合

不过人们对它们在什么时候开始融合

又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

英国科学史家斯蒂芬·梅森的说法

科学主要有两个历史渊源

首先是技术传统

它将实际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来并不断发展

其次是精神传统

它将人类的理想和思想传下来并发扬光大

最初这两大传统是分离的

但到了中古晚期和近代初期

这两种传统的各个成分才开始靠拢和汇合起来

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传统 即科学的传统

从梅森的这段话可以看出

一方面他在科学和技术关系的理解中

对科学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他认为这两大传统最终融合于科学

另一方面 这种融合在近代早期就开始了

他所举的例子包括地理大发现中

所使用到的科学知识

如经纬度的测量 指南针等等

我们再来看一下另外一种更为流行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在以蒸汽动力的使用为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即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

科学和技术仍然是独立的

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都是技术工人完成的

正如科学史家卡德维尔这样说

机械论哲学也就是科学

只是泛泛地 间接地影响着纺织工业中的发明

不管出于怎样的考虑

这些发明只能划分到我们称之为

以经验和非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这一范畴中

这里的意思是说纺织工业中的许多技术成就

并非是科学应用的直接结果

一直到19世纪下半叶

科学和技术才开始结合起来

共同催生了以电力革命为特征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此以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其典型特征就是技术不再是一项技艺性

技能性的成就

重大技术成就的突破必须要以科学为基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当代思想家中

对科学和技术关系的两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 技术是一种应用科学

这种观念认为科学追求对自然的规律性认知

而技术作为科学的实用化工具

则力求将科学运用于自然

这一观点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培根所说的

知识就是力量的立场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一位科学家和一位哲学家的表述

万尼瓦尔·布什

是美国非常重要的一位科学家和工程师

他在二战期间组织成立了美国科学研发局

对原子弹的研究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经担任过罗斯福总统的科学顾问

二战结束前他向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报告

报告的名字叫做《科学:无止境的前沿》

这份报告实际上成为二战后

美国科技政策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在报告中他谈到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他是这样说的

基础研究将导致新的知识

它提供科学上的资本

它创造了这样一种储备

而知识的实际应用必须从中提取

今天基础研究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带路人

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由此可以看出

基础研究的任务是创造新知识

而技术的目标则是运用这些知识

为人类谋求现实利益

加拿大哲学家马里奥·邦格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他是这样表述的

科学方法和各种理论

一方面可以运用于增强我们的知识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我们的福利和力量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纯认知的

那么所获得的就是科学

如果目标主要是实践性的

那么所获得的就是应用科学

因此细胞学是纯科学的一个分支

而癌症研究则是应用科学的一部分

不过这种观点遭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

这种质疑首先来自于科学史

这是因为就如我们在第一部分所指出的

早期的很多技术成就与科学的关联性并不大

例如科学史家沃尔夫指出

把技术视为应用科学

这种事情有时会发生 但并不经常

肯定不是始终如此

在近代最初的几个世纪里

虽然科学进步有时会促进实际应用

但更经常的还是预先存在的技术方法

为科学发现提供了资料

也许最经常的情形是

技术发明和改进

是在没有纯粹科学帮助的情况下作出的

当然坚持技术是应用科学这一观点的人会说

我们这里所说的技术

一方面要把那种技能性的技术

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Technique 排除在外

比如说某人的电脑操作技术非常好

某人的实验技能非常强

这些排除在外

另一方面也要把19世纪

甚至20世纪之前的某些技术

如蒸汽机 机械钟等等排除在外

它所特指的是当代需要非常高深的理论基础

需要借助于非常复杂的科研仪器

而发展出来的技术

不过这样的观点仍然受到了某些学者的质疑

这种质疑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基础科学研究对技术的影响

并不是那么明显

哲学家西斯蒙多为此提供了一个例证

20世纪60年代中期

美国国防部曾经对一些重要的科研事项

进行了统计

这些项目最终发展出了20个重要的武器系统

在这些科研项目中

有91%是技术性的

有8.7%可以归属于应用科学

只有0.3%是基础科学

第二 也有学者指出

在很多情况下

技术和工程的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独立于科学的进展

技术似乎有着其相对独立的知识传统

例如技术哲学家文森蒂

在分析了航空器的历史之后指出

技术看上去好像不是来自于科学

而是作为一个自治的知识体

不仅如此

技术专家和工程师们甚至认为

与其说技术是应用科学

倒不如说技术对科学的影响更为巨大

在谈到这一点时

人们经常会引用美国生理学家 化学家

劳伦斯·约瑟夫·亨德森的话

他也是一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是这样说的

与蒸汽机欠科学的债相比

科学欠蒸汽机的债要更多

这一观点将我们引向了

科学技术关系的另外一种立场

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融合

近些年来

在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许多学术讨论中

有一个词的出现频率非常高

这个词就是 Technoscience

国内学者将之翻译为技性科学或者技科学

这个词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不过考虑到我们今天课程的主题

我们主要考察其中的两层内涵

首先这个词所要表明的是

今天的科学研究已经与古希腊时代的自然哲学

甚至近代早期的科学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传统自然哲学沉溺于对世界的沉思

希望通过一种静思达至对世界的本质性理解

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

判定科学与否的标准

已经不再是是否符合某种抽象的人类理性

也不再是与外部世界的直接的符合

因为我们凭借感官

是无法对大多数科学问题作出判断的

例如全球气候是否真的在变暖

我们无法凭借经验进行判定

因此科学判定的标准变成了实验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也讨论了

实验在近代科学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大家注意

实验是要依赖于实验仪器的

因此技性科学的第一层含义是指

科学研究的技术化维度

正是在此意义上

科学史家彼得·伽里森明确指出

科学进步源于实验

第二

今天的科学研究带有了很强的实用化导向

也就是说

科学研究开始从人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中

获取动力

这样 科学与技术的边界就在模糊

另一方面

靠单个科学家单打独斗

就能够进行科学研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今天的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大科学时代

这样一种科学

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力 物力 资源

需要学术界 产业界

政府等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美国学者埃兹科维茨将这种模式称为

大学 产业 政府之间的三螺旋关系

在我们国家

人们更多称之为产 学 研一体化

这些年来人们又将这三者的关系

拓展为政 产 学 研四者

甚至政 产 学 研 用这五者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领域

可能会有所差异

但总体而言 在当今时代

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融合是一个大趋势

就如同今天的生物技术 纳米技术

新材料科学等等

它们都已经超越了科学和技术的边界

正是在此意义上

国内学界也开始将这类研究领域称为新工科

或许就如美国技术史家托马斯·休斯所言

不管从情感层面还是理智层面来说

人们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

很少关心学科的边界

于是科学家也会从事技术发明 申请专利

技术专家也会提出新的理论 撰写论文

只要能够解决各自学科的问题

边界就不再是障碍

好 本讲的内容到此结束

从下一讲开始

我们将集中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 下次课见

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课程列表:

课程导学

-课程导学

-【测试】课程导学

第一讲 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为何要关注科学和技术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为何要关注科学和技术

--【§1.1讨论】谈谈你对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1)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1)

-第三节 历史上的科学(2)

--第三节 历史上的科学(2)

-【测试】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科学的当代内涵

--第四节 科学的当代内涵

-第五节 何为技术

--第五节 何为技术

--【§1.5讨论】谈谈你对人与技术关系的看法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测试】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四节~第六节)

第二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2.2讨论】谈谈你对“科学共同体”的看法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第五节 社会建构论的哲学审视

--第五节 社会建构论的哲学审视

-第六节 互构模型

--第六节 互构模型

-第七节 互构模型的哲学审视

--第七节 互构模型的哲学审视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节~第七节)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八节、第九节)

第三讲 科学技术与人文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科学”与人文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科学”与人文

--【§3.1讨论】你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

-第二节 走向分裂的两种文化

--第二节 走向分裂的两种文化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场争论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场争论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测试】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第六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2)

--第六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2)

-第七节 如何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第七节 如何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测试】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五节~第七节)

第四讲 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

-第一节 科学社团及其历史作用

--第一节 科学社团及其历史作用

-第二节 科学规范及其历史变迁

--第二节 科学规范及其历史变迁

-第三节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的形象

--第三节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的形象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4.4讨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测试】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讲 科学技术与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二节 生态伦理(1)

--第二节 生态伦理(1)

-第三节 生态伦理(2)

--第三节 生态伦理(2)

-【测试】科学技术与伦理(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气候伦理(1)

--第四节 气候伦理(1)

-第五节 气候伦理(2)

--第五节 气候伦理(2)

-第六节 工程伦理

--第六节 工程伦理

-第七节 人工智能伦理

--第七节 人工智能伦理

-第八节 负责任的技术创新

--第八节 负责任的技术创新

--【§5.8讨论】当代社会中“负责任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测试】科学技术与伦理(第四节~第八节)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