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 >  第二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返回《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返回《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在讨论完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后

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显然 与科学相比

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更加紧密的

荷兰技术社会学家比克 这样说

纯粹的社会关系只存在于社会学家的想象

或狒狒的群体中间

同样地 纯粹的技术关系

也只能存在于科幻小说的狂野之作中

大致而言

人们对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讨论存在三种立场

即技术决定论 社会决定论和技术—社会共生论

这三种立场

首先 我们来看一下技术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 是技术的自主性

即技术独立于社会且拥有自己独立的发展规律

第二 技术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变迁

技术自主性主张技术发展拥有自身内在的规律

技术与外部社会之间是二分的关系

且不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法国技术哲学家雅克·埃吕尔

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在埃吕尔看来 技术拥有自主性

这意味着 技术最终只会依存于自身

它能够勾画出自己的发展路线

它必须被视为一种倾向于拥有封闭界限的

自我决定的有机体

它以其自身为目标

技术决定论的更常见主题是

技术条件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怀特

对技术决定论的这层内涵作了最为经典的阐述

他认为 只要从技术这把“钥匙”入手

就能够打开文化之锁

怀特指出

我们可以将文化系统是为三个层面的系列

技术层面处于底层

哲学层面则在顶端

居中的是社会学的层面

这些地位也表达了

它们各自在文化进程中的作用

技术系统是最基本的 原初的系统

社会系统是技术的功能

而哲学则表达技术力量 反映社会制度

技术力量因而是文化系统整体的决定力量

它决定社会系统的形态

并与社会系统一起决定着哲学的内涵与取向

因此 在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所有力量中

技术的力量是最根本的

对技术力量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作用的强调

有时也会使得人们将某一类技术性成就

视为人类社会发展分析的标准

例如 人们根据生产工具的差异

将人类历史宏观上分为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

在对人类古代社会的研究中

同样也是根据技术的差异

对人类早期历史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区分

在技术决定论的基础上

如果进一步强调技术专家的作用

那么它可能会倒向技术专家治国论

这个概念翻译是英语Technocracy

一般翻译为技术专家治国论或技治主义

这一立场的基本内涵是

技术专家或科技精英

因为他们拥有更为专业化的知识

因此 他们应该在社会管理中处于支配性地位

或者说 他们应该成为

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掌控者

经济学家 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凡勃伦

主张建立技术人员的苏维埃

对社会进行管理

就是技术专家治国论的一个体现

如果将对技术的关注集中到某一类技术

例如媒介技术上

则可能产生媒介决定论

这种立场主张 媒介技术对人类的精神世界

社会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和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

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学者

在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第二种立场

是社会决定论

其基本意思是说技术或技术人工物

并没有稳定的本质

或者说 其本质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中被界定下来

例如说一把折扇

它可以是炎炎夏日中

给我们带来清凉的一种工具

也可以成为某些文人墨客展示自己的诗作

书画或画作的空间

在此基础上

它似乎又可以成为某件颇具收藏价值的

艺术品或者古董

人们甚至会用秋天之扇来指代被弃之人

就如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如此等等

可以看出 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

折扇似乎具有了不同的含义 不同的本质

这就是社会决定论的基本意思

社会决定论的主要代表性流派

是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在前面的课程中

我们曾经讲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英国开始出现对科学的社会建构的观点

到了80年代中期

这种立场开始扩展到技术上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立场

这项工作的主要代表性学者

是英国技术社会学家特雷弗·平奇

和荷兰的技术社会学家维贝·比克

与对科学的社会建构论分析一样

对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考察

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 选定某一项技术

然后分离出此项技术形成过程中

各种相关的社会群体

接着 强调这些相关群体

在此项技术上的解释差异

也就是说 面对同一个解释对象

人们的解释会有相当高的灵活性

最后 考察技术争论的终结机制

换句话说

尽管人们对这项技术争论不休

但最终仍然出现了至少在某一段时间内

被绝大多数社会群体所接受的一个结果

那么 这项结果的达成机制

也就是这一争论的终结机制是什么呢

显然 这种终结机制在他们看来是一个社会过程

平奇和比克以自行车的演变为例

对此进行了说明

在介绍这个案例之前

我们需要先明白一个问题

社会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历史案例研究

但是历史研究实际上

应该首先要有一个历史观的

这种工作历史学家们把它叫做编史学

意思也就是说 书写历史的原则

这个问题针对科学技术史来说同样重要

在科技史中有两种主要立场

一种叫做辉格史观

一种叫做反辉格史观

辉格史观或者说历史的辉格解释

这一概念是由英国历史学家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提出的

其基本意思是说

我们按照今天的标准审视过去

比如辉格史的科学技术史观

其方法就是以今天的科学技术作为标准

审视历史上的科学

而反辉格史观的基本要求则相反

即我们分析某一理论

应该以这一理论提出时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

对这进行反思

如果对象是技术

那也就是说

我们应该以技术的真实历史过程为基础

来考察该项技术的历史变迁

平奇和比克的工作实际上属于反辉格史

他们认为 我们在分析自行车的发展时

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 我们不能以今天的自行车结构为出发点

对自行车的历史进行一种事后的线性重构

例如 按照这种线性重构

那么历史可能是这个样子

从最初的被称作Boneshaker的自行车

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

这种自行车的避震性能太差

骨头都要被震碎了

到被称作Penny-Farthing的自行车

最后到1879年英国人罗森所发明的自行车

期间出现的其它自行车都被忽视掉

事实上 罗森自行车的很多结构

并不是完全顺着这条主线下来的

它吸收了很多其他自行车中的发明创造

例如刹车装置等等

因此 真实的自行车历史应该是这样的

第二 从Penny-Farthing自行车到罗森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是否是由自行车技术

本身内部发展的驱动所导致的呢

在这两位作者看来 不是的

相反 自行车发展的驱动力在于社会

其中包括 以运动为目的的骑行者

他们喜欢Penny-Farthing的设计

当时 骑自行车甚至成为了一项高贵的运动

但其他的人群可能会面临其它的问题

比如说女性骑行者要需要考虑的是着装问题

而最大的问题

也是不管是女性骑行者还是老年骑行者

甚至是骑车旅行之人

都需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

这些相关社会群体的需求

才是自行车发展的动力

当然生产商的利益也是非常关键的

这样自行车的发展就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而不是技术问题

或者说 技术问题背后才是真正的问题

也就是说社会问题

比如比克所说 机器能够运转

是因为相关社会群体认为它们能够运转

实际上 这两种决定论立场

各自看到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一个维度

技术决定论强调技术的独立性 自主性

并认为它凭借这种自主性能够影响社会运转

社会决定论强调

社会相对于技术的独立性 自足性

认为技术不过是社会关系的物质呈现

前者忽视了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

不仅技术变迁的动力

而且技术本身的结构和形式

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影响

而后者则无视技术的物质性维度

难以在技术与其他社会行为之间作出区分

也就是说 无法对技术及其技术制品的特殊性

也就是说有效性作出说明

鉴于两者所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者开始选择一种更为软化的立场

即弱技术决定论和弱社会决定论

前者将技术视为社会变迁的因素之一

后者将社会视为建构技术的因素之一

但不管什么立场

实际上他们都是在

技术和社会之间先划定一个分割

而后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比较

最好找出其中一者作为基础性因素

并将之视为另外一者得以建构的前提和基础

事实上 技术和社会是共同发展的

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或者说 就如科学和社会的关系一样

两者之间同样是一种互构互生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讨论的主题

好 这节课就到这里

同学们 下次课见

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课程列表:

课程导学

-课程导学

-【测试】课程导学

第一讲 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为何要关注科学和技术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为何要关注科学和技术

--【§1.1讨论】谈谈你对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1)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1)

-第三节 历史上的科学(2)

--第三节 历史上的科学(2)

-【测试】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科学的当代内涵

--第四节 科学的当代内涵

-第五节 何为技术

--第五节 何为技术

--【§1.5讨论】谈谈你对人与技术关系的看法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测试】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四节~第六节)

第二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2.2讨论】谈谈你对“科学共同体”的看法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第五节 社会建构论的哲学审视

--第五节 社会建构论的哲学审视

-第六节 互构模型

--第六节 互构模型

-第七节 互构模型的哲学审视

--第七节 互构模型的哲学审视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节~第七节)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八节、第九节)

第三讲 科学技术与人文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科学”与人文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科学”与人文

--【§3.1讨论】你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

-第二节 走向分裂的两种文化

--第二节 走向分裂的两种文化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场争论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场争论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测试】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第六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2)

--第六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2)

-第七节 如何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第七节 如何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测试】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五节~第七节)

第四讲 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

-第一节 科学社团及其历史作用

--第一节 科学社团及其历史作用

-第二节 科学规范及其历史变迁

--第二节 科学规范及其历史变迁

-第三节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的形象

--第三节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的形象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4.4讨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测试】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讲 科学技术与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二节 生态伦理(1)

--第二节 生态伦理(1)

-第三节 生态伦理(2)

--第三节 生态伦理(2)

-【测试】科学技术与伦理(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气候伦理(1)

--第四节 气候伦理(1)

-第五节 气候伦理(2)

--第五节 气候伦理(2)

-第六节 工程伦理

--第六节 工程伦理

-第七节 人工智能伦理

--第七节 人工智能伦理

-第八节 负责任的技术创新

--第八节 负责任的技术创新

--【§5.8讨论】当代社会中“负责任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测试】科学技术与伦理(第四节~第八节)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