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 >  第三讲 科学技术与人文 >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返回《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返回《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从前面几节的内容可以看出

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

实际上是几百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

但两种文化这一概念或者说这样一种说法

却是在1959年由一位名为斯诺的思想家

明确提出来的

所以这一问题也常被称作斯诺命题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 这里的斯诺并不是

中国人更为熟悉的那位美国人埃德加斯诺

而是一位英国人全名为查尔斯珀西斯诺

第二 两种文化的分裂并非在斯诺之前不存在

事实上我们前面几节一直都在讨论

斯诺之前两种文化的关系

而只不过是说斯诺在一个恰当的时机

提出了这一问题

也就是说在二战后人们对科学技术在战争中

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进行反思的时候

斯诺在世界著名学府剑桥大学

做了一场名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

正是在这场演讲中

他提出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的问题

自此斯诺命题开始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

斯诺是英国的科学家 小说家

同时在二战期间 以及战后

还在英国工党政府中担任了科学顾问

尽管出身低微

但却被英国王室册封了一个终身爵位

斯诺的这种独特经历

使得他能够有条件

也有资格提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分类的问题

斯诺指出人类的知识生活

正面临着两种文化的分裂

这里指的是人文文化以文学家为代表

与科学文化以物理学家为代表之间的分裂

这两种文化及其所在的两大群体之间

在认识论和价值观上不仅互相无知

而且彼此间存在着严重的误解

怀疑 对立 甚至敌视

具体而言这种分裂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在知识层面

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异

这表现在科学家群体和文学家群体

似乎使用着完全不同的语言

一方的语言对另一方而言

用斯诺的话来说

简直就像是无法理解的藏语

显然近代科学是从人类文化的母体

哲学中分离出来的

之所以能分离出来

就是因为他在语言方法

知识的评价标准等方面

与传统哲学有了彻底的不同

因此两种文化之间

在知识层面的差异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 在社会生活层面

文化的差异 以及彼此的隔阂

导致了两大群体之间相互的无知

例如人文学者不懂科学

他们不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什么

也不知道分子生物学是何物

对于一些重大的科学成就

如斯诺所提到的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

根本就不了解

而科学家也不懂得人文

在他们眼里不用说莎士比亚

就连狄更斯的小说都成为了晦涩的文学作品

这两大群体之间不仅彼此无知

而且还相互敌视

在人文学者眼中

科学家总是抱着浅薄的乐观主义

忽视了人的精神存在

他们总是会认为一切问题

至少在将来都是可以用科学解决的

而科学家则认为

人文学者总是在强调那些虚无缥缈的生命体验

精神领悟 灵魂升华

这无助于人类知识的进步

进而也就无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第三 在社会发展层面

斯诺强调文学知识分子似乎天生就是卢德分子

因此他们对工业革命采取了漠视的态度

斯诺举了一个例子

耶稣会的一位长老

在看到开往剑桥的火车时 这样说

这对上帝和我而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第四 在人类命运层面

斯诺认为工业化是解决世界范围的

贫富差距的最好途径

但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落后国家

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即便他们注意到了这一点

也没有能力完成工业化

因此斯诺说两个超级大国

苏联和美国应该为贫穷国家的发展

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而这些落后国家自己也要通过教育改革

加强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培养

从而实现工业化

斯诺命题提出之后

引发了广泛而又持久的争论

其中不乏批评性意见

例如斯诺对两种文化的定义并不准确

将文学知识分子等同于人文文化

将物理学家等同于科学文化

这种等同太过狭隘

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存在

同时斯诺本人带有强烈的科学主义立场

认为只有科学技术所代表的工业化

才是人类未来的方向

当然更多的批评性意见

并非仅仅针对斯诺本人的讨论

实际上也反映了

人们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一般性立场

这些批评性意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彼此知识的缺乏

并不代表两种文化发生了分裂

这是因为具体的知识性内容

仅仅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一部分

并不等同于全部

同时考虑到当前学科分化日益严重的现状

要求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对对方领域的知识

做到事无巨细的了解

这也是不现实的

甚至可以说科学家也并非能够全部知晓

热力学第二定律

而人文学者也并非全部都看过莎士比亚

实际上科学家和人文学者

作为彼此阵营的非专业人士

对对方的了解

与其说停留在知识层面

倒不如说应该推进到学科精神方面

就如一位科学家

即便他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修养

但并未认识到人文的精神境界

并未体会到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那么他仍然难以成为

一位拥有人文精神的科学家

而一位人文学者即便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但却无法认识到科学之求真精神

与科学之求实态度

那么他也很难称得上具有了科学精神

因此科学家和人文学者更重要的是

应该在彼此的学科精神层面上的对话

而不仅仅是知识层面

第二 人文知识分子天生就是卢德分子吗

斯诺认为人文知识分子

对人类社会的未来缺少信心

甚至毫不关心人类未来

进而可以说他们在政治上是愚蠢的

是不怀好意的

不过斯诺所说的这种知识分子

在历史上几乎并不存在

有的人文知识分子对科学持批评态度

但这并不是说他们的目的就是反科学

他们所反对的仅仅是以科学所塑造的抽象世界

取代人类经验的直观世界 这样的做法

因此他们认为 人类的未来并不全是科学

在科学之外仍然有更美好的价值值得追求

第三 斯诺的解决方案并不完整

例如 斯诺认为

解决两种文化问题的出路在于教育

但他所说的教育主要是科学教育

其目的在于培养未来人文学者的科学素养

但事实上科学家的人文素养同样重要

而且这种素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知识层面上

必须要上升到价值层面

再如 两种文化命题延伸出来的一个问题是

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

斯诺作为一个社会改良论证

将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寄托在原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上

这显然带有理想主义的情结 并不具有可行性

尽管斯诺的讨论遭到了各种批评

但主流声音还是认可斯诺所说的

两种文化的分裂的

这种分裂的根本原因在于

随着科学开始获得其独立性和自足性

它与人文之间开始呈现出某种根本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

第一 研究目标的差异

科学以求真为目标 其对应的是事实领域

其终极目标在于描绘自然界的真实运行过程

从而在这种描绘的基础之上转化为行动力量

从而改造自然 造福人类

而人文则以求善 求美为目标

其对应的是价值领域

目的在于认识 反思人类社会的善与美

从人性 文化 制度等层面

引导人们追求一种

更美好的生活和更完善的制度

第二 使用语言的差异

自然科学所使用的是形式化语言

原因在于这种语言具有高准确性

弱歧义性的特征

这使得自然科学

更能够胜任对自然进行说明的任务

同时自然科学的语言也具有非常强的人工特征

例如 物理学中某些概念

如力 能量等都具有其特殊含义

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力与能量

有着巨大的差异

H2O在化学中与生活中所说的水的含义

也有着天壤之别

这也就强化了自然科学的边界性

使得非专业人士非常难以进入其学科边界之内

而人文学科则通常使用自然语言

它与自然科学的数学语言或逻辑语言之间

有着巨大的差别

第三 研究对象的差异

科学以自然为研究对象

当然也包括作为自然对象而存在的人体

而且这种自然是被数学化的语言所抽象的自然

于是科学就成为了抽象的形式化自然

而人文的研究对象则集中于人类社会

更关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美等感性特征

即便当人们以人文视角看待自然时

人们所看到的也仅仅是直观的 经验的自然

而非数学化的抽象自然

第四 思维方式的差异

古希腊以来自然科学就以追求简单为目标

牛顿在其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讨论了哲学中的推理法则

其中第一条就是简单性原则

他说 为了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

哲学家们说自然不做徒劳的事

解释多了白费口舌 言简意赅才见真谛

因为自然喜欢简单性

爱因斯坦也坚持将数学的简单性

视为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

他说逻辑简单的东西

当然不一定就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

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

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

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

爱因斯坦终身追求的统一场论

可以说是这一形而上学原则的体现

而人文在很多时候则恰恰相反

人文研究往往会在简单中发现复杂

在人文特别是文学的世界中

世界被描述得非常细致 微妙而又多变

至于科学对外界世界的描述以求真为目的

是完全不一样的

可以看出科学和人文在简单性文体上的差别

主要来自于其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之间的差别

既然科学与人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那么如何融合这两种文化

就成为学者们所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科学知识社会学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但这种融合性的努力

却最终又导致了20世纪末的一次大论战

即科学大战

下节课我们将集中考察科学大战及其相关问题

同学们 下次课见

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课程列表:

课程导学

-课程导学

-【测试】课程导学

第一讲 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为何要关注科学和技术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为何要关注科学和技术

--【§1.1讨论】谈谈你对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1)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1)

-第三节 历史上的科学(2)

--第三节 历史上的科学(2)

-【测试】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科学的当代内涵

--第四节 科学的当代内涵

-第五节 何为技术

--第五节 何为技术

--【§1.5讨论】谈谈你对人与技术关系的看法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测试】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四节~第六节)

第二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2.2讨论】谈谈你对“科学共同体”的看法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第五节 社会建构论的哲学审视

--第五节 社会建构论的哲学审视

-第六节 互构模型

--第六节 互构模型

-第七节 互构模型的哲学审视

--第七节 互构模型的哲学审视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节~第七节)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八节、第九节)

第三讲 科学技术与人文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科学”与人文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科学”与人文

--【§3.1讨论】你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

-第二节 走向分裂的两种文化

--第二节 走向分裂的两种文化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场争论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场争论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测试】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第六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2)

--第六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2)

-第七节 如何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第七节 如何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测试】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五节~第七节)

第四讲 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

-第一节 科学社团及其历史作用

--第一节 科学社团及其历史作用

-第二节 科学规范及其历史变迁

--第二节 科学规范及其历史变迁

-第三节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的形象

--第三节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的形象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4.4讨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测试】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讲 科学技术与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二节 生态伦理(1)

--第二节 生态伦理(1)

-第三节 生态伦理(2)

--第三节 生态伦理(2)

-【测试】科学技术与伦理(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气候伦理(1)

--第四节 气候伦理(1)

-第五节 气候伦理(2)

--第五节 气候伦理(2)

-第六节 工程伦理

--第六节 工程伦理

-第七节 人工智能伦理

--第七节 人工智能伦理

-第八节 负责任的技术创新

--第八节 负责任的技术创新

--【§5.8讨论】当代社会中“负责任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测试】科学技术与伦理(第四节~第八节)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