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计算机控制导论 >  第七章 数字化设计方法 >  7.2 解析法 >  7.2.1 Ragazzini法

返回《计算机控制导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7.2.1 Ragazzini法在线视频

7.2.1 Ragazzini法

阅读材料: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技术

    ISBN: 978 703 055 8091


相关阅读:

    教材6.1节

下一节:7.2.2 基于LabVIEW的辅助设计

返回《计算机控制导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7.2.1 Ragazzini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看一下通过解析的方法来设计D(z)

我们以Ragazzini法为例

介绍一下怎么样在离散域里面求解差分方程来获得数字控制器

这一类的问题可以表示成这样一个单位负反馈系统

其中,广义被控对象Gd(z)是已知的

我们假设时域或者频域的性能指标已经给出

然后,我们可以在离散域里面,也就是在z域里面,直接获得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φ(z)

然后根据φ(z)和Gd(z)

就可以把D(z)解出来

具体求解步骤大致包括四步:

第一步是把提出的控制性能转化成量化的时域或者是频域的性能指标

接下来选定采样周期

必须是满足采样定理的

然后

利用选定的采样周期

把量化的性能指标映射到离散域里面

接下来

在z域里面

根据给定的性能约束条件构造φ(z)

最后

利用D(z)=[1/Gd(z)][φ(z)/φ1(z)]

然后来求解D(z)

这里面,怎么样构造φ(z)是最重要的

我们可以仿照连续系统的设计方法

从因果性、稳定性和精确性三个方面考虑φ(z)如何构造

首先看一下因果性的考虑

我们把D(z)表示成φ(z)的形式

由于D(z)是一个实际的物理设备

因此,它必须满足因果性的条件

否则在现实世界当中就不可能存在

也就是说

D(z)分子多项式的【阶次】一定是小于或者等于分母多项式的【阶次】

也就是说

D(z)分子多项式的阶次一定是小于或者等于分母多项式的阶次

这就表示

φ(z)在无穷远处的零点数目和Gd(z)在无穷远处的零点数目相等

或者可以换句话

说φ(z)包含了Gd(z)在无穷远处的时延

或者换句话说

φ(z)包含的时间延迟环节和Gd(z)所包含的时间延迟环节是一样多的

如果我们把Gd(z)表示成时间延迟部分和非时间延迟部分

那么,φ(z)就可以表示成z的-w乘以[a(z)/b(z)]这种形式

其中z的-w次幂表示的就是Gd(z)相对应的时间延迟环节

接下来,我们从稳定性方面来考虑D(z)的设计

作为控制器

D(z)本身一定是稳定的

所以下面我们看一下

φ(z)如何构造可以保证D(z)是稳定的

我们把D(z)用φ(z)和φe(z)的形式写出来

其中φe(z)等于1-φ(z)

是偏差的表示

要想让D(z)稳定

从这种表达形式可以看出来

φ(z)必须包含Gd(z)所有的不稳定的零点

φe(z)必须包含Gd(z)所有的不稳定的极点

这样

我们就可以把φ(z)和φe(z)写成Gd(z)不稳定零点、不稳定极点乘积的形式

其中F(z)和M(z)是待定的有理多项式

如果F(z)能够确定的话

那么φ(z)就可以确定下来

而F(z)这个分子

这个有理多项式的阶次

可以通过φ(z)的因果性来确定

它的系数可以通过求解方程φ(z)=1+φe(z)来确定

也就是说

如果M(z)可以确定的话

那么F(z)也可以确定

为了确定M(z)

我们需要考虑D(z),或者说是φ(z)在稳态的误差

为了确定M(z)

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精确性

也就是它的稳态误差

我们把稳态误差用φe(z)表示

这样把φe(z)代进去,就可以得到M(z)表示的偏差E(z)

我们可以求解系统的稳态误差

只要计算在z趋于1的时刻

1-z的-1次幂乘以E(z)的极限就可以

这个值就代表了M(z)

这样,我们获得M(z)之后

就可以由它确定F(z)

进而确定φ(z)

利用φ(z)就可以求解D(z)

计算机控制导论课程列表:

课程说明

-关于课程版本

-教材或阅读材料

-名人堂

-关于虚拟实验

-关于考核

-课程学习规范

-课程大纲测试

-线上学习建议

-学习合同

第一章 课程简介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1.1 什么是计算机控制

--1.1 什么是计算机控制

-1.2 为什么学习计算机控制

--1.2 为什么学习计算机控制

-1.3 怎样学习计算机控制

--1.3 怎样学习计算机控制

-【思政讨论】钱学森:我对系统学认识的历程

-第1周作业

-用户需求调查问卷

第二章 计算机控制基础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2.1 概述

--2.1 概述

-2.2 典型形式

--2.2.1 操作指导系统

--2.2.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2.2.3 监督控制系统

--2.2.4 分布式控制系统

--2.2.5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2.6 网络控制系统

-第2周思维导图

-【思政阅读】马少梅,范建文:回望历史——记录我国自动化仪表的成长与发展

-第2周作业

第三章 信号的采样与重构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3.1 信号采样

--3.1.1 信息与信号

--3.1.2 采样过程

--3.1.3 采样定理

-3.2 信号重构

--3.2.1 香农重构

--3.2.2 保持法重构

-第3周思维导图

-【思政讨论】连续和离散:从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解经典

-第3周作业

第四章 系统的数学描述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4.1 回顾:连续系统的数学描述

--4.1 回顾:连续系统的数学描述

-4.2 离散对象的数学描述

--4.2.1 离散对象的数学描述

--4.2.2 仿真实例:建立离散对象的模型

--4.2.3 仿真实例:获取离散对象的模型

-4.3 系统模型的运算

--4.3.1 系统模型的运算

--4.3.2 仿真实例:基于解析表示

--4.3.3 仿真实例:基于图形表示

-第4周思维导图

-【思政讨论】日记:我参与了第一台智能可编程序调节器的设计

-第4周作业

第五章 系统的性能分析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5.1 回顾:连续系统的性能分析

--5.1 回顾:连续系统的性能分析

-5.2 离散系统的指令响应

--5.2.1 离散系统的指令响应

--5.2.2 仿真实例:基于LabVIEW的指令响应

-5.3 离散系统的性能描述

--5.3.1 离散系统的性能描述

--5.3.2 稳定性

--5.3.3 鲁棒性

--5.3.4 仿真实例:基于LabVIEW的性能指标计算

-第5周思维导图

-第5周作业

-LabVIEW辅助设计(1)

-【思政讨论】谢旭凯和谢绪恺判据

第六章 模拟化设计方法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6.1 模拟化设计

--6.1 模拟化设计

-6.2 离散化方法

--6.2.1 离散化方法

--6.2.2 前向差分法

--6.2.3 后向差分法

--6.2.4 双线性变换法

--6.2.5 脉冲响应不变法

--6.2.6 阶跃响应不变法

--6.2.7 零极点匹配法

--6.2.8 仿真实例:离散化方法

-第6周思维导图

-第6周作业

-LabVIEW辅助设计(2)

-【思政讨论】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

第七章 数字化设计方法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7.1 数字化设计

--7.1.1 什么是数字化设计

--7.1.2 怎样进行数字化设计

-7.2 解析法

--7.2.1 Ragazzini法

--7.2.2 基于LabVIEW的辅助设计

-7.3 试探法

--7.3.1 频域设计法

--7.3.2 仿真实例:基于LabVIEW的频域设计

--7.3.3 根轨迹设计法

--7.3.4 仿真实例:基于LabVIEW的根轨迹设计

-第7周思维导图

-第7周作业

-LabVIEW辅助设计(3)

-【思政讨论】数控系统概述

第八章 从函数到算法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8.1 可控实现形式

--8.1 可控实现形式

-8.2 数值精度问题

--8.2 数值精度问题

-8.3 计算时延问题

--8.3.1 计算时延

--8.3.2 程序结构的影响

--8.3.3 对采样周期的影响

-第8周思维导图

-第8周作业

第九章 硬件约束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9.1 硬件约束的抽象化

--9.1 硬件约束的抽象化

-9.2 选择运算平台

--9.2 选择运算平台

-9.3 选择I/O设备接口

--9.3 选择I/O设备接口

-9.4 处理I/O接口数据

--9.4.1 数字滤波

--9.4.2 标度变换

-第9周思维导图

-第9周作业

第十章 工程实现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10.1 需求分析

--10.1 需求分析

-10.2 架构设计

--10.2 架构设计

-10.3 任务调度策略

--10.3 任务调度策略

-10.4 可靠设计模式

--10.4 可靠性设计模式

-第10周思维导图

-第10周作业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卷【互评】

7.2.1 Ragazzini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