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是全校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应用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在东北大学的理工科学生的化学能力培养和化学思维训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等原理,理解和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和应用,为本专业其他后继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课程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化学新知识的能力,阅读无机化学文献的能力和分析、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无机化学课程建设曾经获得:省级优秀课(2003年),校级精品课(2007),校级双语示范课(2008)。
开设学校:东北大学;学科:理学、
无机化学课程是全校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应用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在东北大学的理工科学生的化学能力培养和化学思维训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等原理,理解和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和应用,为本专业其他后继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课程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化学新知识的能力,阅读无机化学文献的能力和分析、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无机化学课程建设曾经获得:省级优秀课(2003年),校级精品课(2007),校级双语示范课(2008)。
-1.1 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分压定律
--第1.1节讨论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1.1节测试 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分压定律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1.2节讨论 为什么讨论稀溶液的依数性时将溶质限定为难挥发非电解质
--第1.2节测试 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1章测试 物质的聚集状态
-2.1 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
--第2.1节测试 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
-2.2 化学反应热效应
--第2.2节测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3 化学反应热效应计算
--第2.3节测试 化学反应热效应计算
-2.4 化学反应方向判据
--第2.4节测试 化学反应方向判据
-第2章测试 化学热力学基础
-3.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3.1节测试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2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第3.2节讨论 有人说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直接写出速率方程,这种说法对吗?
--第3.2节测试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3.3 化学平衡理论
--第3.3节测试 化学平衡理论
-3.4 化学平衡移动
--第3.4节测试 化学平衡移动
-第3章测试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
-4.1 酸碱理论
--第4.1节讨论 阿雷尼乌斯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4.1节测试 酸碱理论
-4.2 水的电离平衡
--第4.2节测试 水的电离平衡
-4.3 弱酸弱碱平衡
--第4.3节测试 弱酸弱碱平衡
-4.4 盐水解平衡
--第4.4节测试 盐水解平衡
-4.5 缓冲体系
--第4.5节讨论 人体血浆中有哪些缓冲系统,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第4.5节测试 缓冲体系
-第4章测试 酸碱平衡
-5.1 溶度积常数
--第5.1节测试 溶度积常数
-5.2 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换算关系
--第5.2节测试 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换算关系
-5.3 溶度积规则
--第5.3节测试 溶度积规则
-5.4 影响沉淀生成因素
--第5.4节测试 影响沉淀生成因素
-5.5 分步沉淀
--第5.5节测试 分步沉淀
-5.6 沉淀溶解
--第5.6节测试 沉淀溶解
-5.7 沉淀转化
--第5.7节测试 沉淀转化
-第5章测试 沉淀-溶解平衡
-6.1 原电池
--第6.1节测试 原电池
-6.2 电极电势
--第6.2节测试 标准电极电势
-6.3 Nernst方程
--第6.3节讨论 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有什么异同点?
--第6.3节测试 电极电势Nernst方程
-6.4 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6.4节讨论 怎么解释单质银不能从盐酸溶液中置换出氢气,但可从氢碘酸中置换出氢气
--第6.4节测试 电极电势应用
-6.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第6.5节测试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第6章测试 氧化还原平衡
-7.1 玻尔氢原子模型
--第7.1节测试 玻尔氢原子模型
-7.2 波粒二象性
--第7.2节测试 波粒二象性
-7.3 薛定谔方程
--第7.3节测试 薛定谔方程
-7.4 四个量子数
--第7.4节测试 四个量子数
-7.5 波函数角度分布图
--第7.5节测试 波函数角度分布图
-7.6 多电子原子结构
--第7.6节测试 多电子原子结构
-7.7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第7.7节讨论 说说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的变化趋势,其中有哪些特例
--第7.7节测试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第7章测试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8.1 现代价键理论
--第8.1节测试 现代价键理论
-8.2 杂化轨道理论
--第8.2节讨论 sp、sp2、sp3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的大小次序?
--第8.2节测试 杂化轨道理论
-8.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第8.3节测试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8.4 分子轨道理论
--第8.4节测试 分子轨道理论
-第8章讨论 为什么说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存在互补关系
-第8章测试 分子结构
-9.1 晶体结构
--第9.1节测试 晶体结构
-9.2 金属键理论与金属晶体
--第9.2节测试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9.3 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第9.3节测试 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9.4 离子极化理论
--第9.4节测试 离子极化理论
-9.5 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
--第9.5节测试 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
-9.6 氢键
--第9.6节测试 氢键
-第9章测试 晶体结构
-10.1 配位化合物组成及命名
--第10.1节测试 配位化合物组成和命名
-10.2 配合物解离平衡
--第10.2节测试 配合物解离平衡
-10.3 配合物解离平衡的移动
--第10.3节测试 配合物解离平衡移动
-10.4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第10.4节测试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10.5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第10.5节测试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第10章讨论 为什么大多数金属水合离子有颜色,但是锌离子、银离子无色
-第10章测试 配位化学基础
-第11章测试 氢和稀有气体
-第12章测试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13章测试 硼族、碳族和氮族元素
-第14章测试 氧族元素和卤素
-第15章测试 过渡元素
-动植物体中微量元素的检测
-趣味实验小视频
--糖球烧焦案.m
--指纹重现江湖
--紫甘蓝汁的传奇
张霞,教授。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硕士毕业到东北大学化学系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无机纳米功能材料、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以及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性能和机理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主题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基础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项,东北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等多项目研究工作。在Dalton Transaction,Crystal Growth & Design等国内外一级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在教学工作方面,组织了东北大学大学化学实验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曾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主编了《无机化学》第2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年),《无机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无机化学实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参编《大学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承担省级教改立项1项,校级教改立项3项。2006-2008年,被评为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08年,获得东北大学江河奖教金。先后两次获得东北大学我最喜爱教师提名奖。2017年,入选沈阳市科技拔尖创新人才。
孙挺,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教学名师。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东北工学院)化学专业,1986年获得分析化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有色冶金工学博士学位。主讲无机化学、配合物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化学等十余门课程。近10年来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近年来发表SCI检索论文近50余篇。
韩义德,男,副教授。2012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从2012年9月起,在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东北大学理学院教改项目1项。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
徐君莉,女,副教授。2001-2004年,在东北大学邱竹贤院士指导下完成惰性阳极低温铝电解的博士论文研究;2004-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福会首席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小组从事镁合金电化学储氢性能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201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英国剑桥大学D. J. Fray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进修了一年,开展在离子液体中电化学制备石墨烯的研究工作;2014.7-2015.10在挪威科技大学G. M. Haarberg 教授的科研团队中进修,进行液态金属熔盐电池的开发研究工作,并与这些国内外知名研究小组建立了良好的国内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目前,申请者作为负责人承担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项目,参与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发改委项目(电解铝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三项企业合作项目研究工作。已在Electrimica Acta、Journal of Power Source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文章60多篇,获已授权发明专利7项。
徐燕,女,副教授。2004年09至2008年07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09至2013年06,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硕博连读); 2013年07就任为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讲师;2015年05至2016年05赴美国西北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晋升为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课题是基于无机微纳米晶体和金属有机框架的多功能异质结构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到目前为止,在国际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norganic Chemistry,Dalton Transactions,RSC Advances,Microchim Acta等杂志上已发表相关SCI检索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一项(结题,主持)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在研,主持)。参编冶金工业出版社本科生《无机化学》教材一部。
桑晓光,女,讲师。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从2005年4月起,在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