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力发电厂》内容是重庆大学教师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讲授本门课程心得、体会以及热力发电等新技术发展的呈现,具体内容取材于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热力发电厂》(郑体宽主编),以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热力发电厂》(冉景煜主编)。 课程设计基于OBE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习者达到对热力发电厂主要热力设备及系统的组成、主要问题及分析,原则性热力系统、全面性热力系统的拟定方法、热经济性评价、优化运行及调整等知识掌握,培养具有在热力发电厂生产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创新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识别和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为高等院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热力发电厂》课程线上教学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可供其它相应专业及大型火力发电厂的有关人员学习。
开设学校:重庆大学;学科:工学、
《热力发电厂》内容是重庆大学教师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讲授本门课程心得、体会以及热力发电等新技术发展的呈现,具体内容取材于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热力发电厂》(郑体宽主编),以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热力发电厂》(冉景煜主编)。 课程设计基于OBE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习者达到对热力发电厂主要热力设备及系统的组成、主要问题及分析,原则性热力系统、全面性热力系统的拟定方法、热经济性评价、优化运行及调整等知识掌握,培养具有在热力发电厂生产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创新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识别和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为高等院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热力发电厂》课程线上教学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可供其它相应专业及大型火力发电厂的有关人员学习。
-1.1 热力发电厂发展及工艺流程
--热力发电厂发展及工艺流程
-1.2 热力发电厂基本动力循环
--热力发电厂基本动力循环
-2.1 评价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方法—热量法
--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评价方法-热量法
-2.2 评价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方法—做功能力法
--评价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方法—做功能力法
-2.3 凝气式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性指标
--凝气式发电厂主要热经济性指标
-2.4 热电厂总的热耗量分配方法
--热电联产总的热耗量分配方法
-2.5 热电厂的主要经济性指标
--热电厂的主要经济性指标
-3.1 热力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组成
--热力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组成
-3.2 热力发电厂主要热力设备及其选择原则
--热力发电厂主要热力设备及其选择原则
-3.3 热力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拟定方法
--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拟定方法
-4.1 提高蒸汽初参数对热经济性的影响及限制
--提高蒸汽初参数对热经济性的影响及限制
-4.2 蒸汽终参数对机组热效率的影响
--4.2作业
-4.3 再热及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
--再热及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
-5.1 回热循环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回热循环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5.2 回热抽汽做功不足的影响
--5.2回热抽汽做功不足的影响
-5.3 回热循环基本参数及其对回热循环热经济性的影响
--5.3回热循环基本参数及其对回热循环热经济性的影响
-5.4 回热加热器的类型和特点
--5.4 回热加热器的类型和特点
-5.5 面式加热器的型式及特征
--5.5 面式加热器的型式及特征
-5.6 面式加热器端差及对热经济性的影响
--5.6 面式加热器端差及对热经济性的影响
-5.7 抽气管道压降损失和优化确定
--5.7抽气管道压降损失和优化确定
-5.8 疏水收集方式及其热经济性分析
--5.8 疏水收集方式及其热经济性分析
-5.9 再热对回热经济性的影响
--5.9再热对回热经济性的影响
-6.1 给水回热除氧方式与原理
--6.1 给水回热除氧方式与原理
-6.2 除氧器特征——分类和结构
--6.2 除氧器特征——分类和结构
-6.3 除氧器原则性热力系及其热经济性
--6.3 除氧器原则性热力系及其热经济性
-7.1 主蒸汽与再热蒸汽系统
--7.1 主蒸汽与再热蒸汽系统
-7.2 机组旁路系统
--机组旁路系统
--7.2机组旁路系统
--机组旁路系统
-7.3 机组回热全面性热力系统的要求及其组成
-7.4 除氧给水系统
--除氧给水系统
--7.4除氧给水系统
--除氧给水系统
-7.5 回热抽气系统和疏水与放气系统
--7.5 回热抽气系统和疏水与放气系统
-7.6 抽真空系统
--抽真空系统
--7.6 抽真空系统
--抽真空系统
-7.7 主凝结水系统
--主凝结水系统
--7.7 主凝结水系统
--主凝结水系统
-7.8 汽轮机本体疏水系统
--7.8 汽轮机本体疏水系统
-8.1 除氧器运行与调整
--除氧器运行与调整
--8.1 除氧器运行与调整
-8.2 加热器运行与调整
--加热器运行与调整
--加热器运行与调整
-8.3 提高火电发电厂运行经济性的途径
--8.3 提高火电发电厂运行经济性的途径
-8.4 火力发电厂调峰经济运行方式
--8.4 火力发电厂调峰经济运行方式
-9.1 热力发电厂其他主要辅助系统
--9 热力发电厂其他主要辅助系统
冉景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市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制冷学会副理事长。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是电站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及多相流)专委会委员;重庆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十大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专家,燃烧学及节能减排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是国家工信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及重庆市创新团队“低品位能源清洁高效转换与利用技术”负责人、重庆市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群”领头人;《Advances in Energy Research(ERi)》等国际期刊编委。 澳大利亚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访问学者,美国Rice University,高级研究学者。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重点(含面上)项目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中国专利32项(发明专利14项),实现转化5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6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三五”规划教材3部;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150余篇。
丁林,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流固耦合动力学、流体诱发振动、计算流体力学、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重庆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联合培养博士,2013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改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作为主研参与教育部博士点重点基金、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等。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9项,授权12项。曾获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资助,获重庆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