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程面向无编程基础,并致力于编程的学生,使其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并培养其计算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最终能在这些方法和思想的指导下,使用C语言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
开设学校:吉林大学;学科:计算机、
本课程面向无编程基础,并致力于编程的学生,使其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并培养其计算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最终能在这些方法和思想的指导下,使用C语言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
-1.1 鸡兔同笼——计算
-1.2 算法
-1.3 程序
-1.4 C语言
-章节测试
-2.1 求绿化带宽度
-2.2 基本符号
-2.3 数据
-2.4 语句
-2.5 表达式
-2.6 顺序控制结构
-2.7 数据类型
-2.8 输入输出
-2.9 程序设计实例
-章节测试
-3.1 判断成绩是否及格——双分支程序设计
-3.2 成绩加上获奖信息——单分支程序设计
-3.3 布尔类型
-3.4 获奖分等级——多分支程序设计
-3.5 枚举类型
-章节测试
-4.1 计算平均成绩—循环程序设计
--讨论题4.1
-4.2 计算全班每人平均成绩——多重循环
-4.3 程序设计实例
-章节测试
-5.1 求给定三角形重心
-5.2 函数
-5.3 程序设计实例
-章节测试
-6.1 成绩统计——数组类型
-6.2 统计多科成绩——多维数组
-6.3 程序设计实例
-6.4 线性表——分类与检索
-6.5 带学号的成绩排序——数组初值
-6.6 表示姓名——字符串
-6.7 类型定义
-6.8 线性表——栈和队列
-章节测试
-7.1 指针与变量
-7.2 指针操作
-7.3 指针与数组
-7.4 指针与字符串
--7.4.2 指针与字符串关系(从字符串角度、指针角度).mp4
-章节测试
-8.1 成绩单管理
-8.2 保存成绩单——结构体
-8.3 程序设计实例
-章节测试
-9.1 作用域
-9.2 参数
-9.3 函数值
-章节测试
-10.1 递归程序设计
-10.2 程序设计实例
-10.3 间接递归
-章节测试
-11.1 户籍管理
-11.2 文件概述
-11.3 文件打开关闭
-11.4 文件IO操作
-11.5 文件定位
-11.6 程序设计实例
-章节测试
-12.1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12.2 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
-12.3 程序风格
-章节测试
-13.1 保存实数序列——动态数据结构
-13.2 动态变量
-13.3 链表
-13.4 程序设计实例
-章节测试
-期末考试
张长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5月出生、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原副院长,吉林大学优秀教学示范教师。 1972年初入吉林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1975年底毕业;1978年开始任吉林大学计算机系教师。1982年任讲师、1991年任副教授、1998年任教授、2002年被选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5年任吉林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主管本科生教学;2000年任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2005年任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兼吉林大学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末谢任。 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吉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曾任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作为吉林大学“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团队负责人,常年讲授本科生课程,主讲过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汇编语言、ALGOL60、FORTRAN、BASIC、PASCAL、C 等10余门本科生课程,决大部分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认真负责,经验丰富,方法灵活,效果优秀,深受学生的好评。目前正在讲授“程序设计基础”,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吉林大学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他领导的“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团队于2010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从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生20余人,其中10余人获得博士学位。 近年来撰写并出版教材8部,其中独撰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7部,包括1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九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程序设计基础”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承担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近10项;获省级、校级教学奖励近1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程序分析技术、程序理论、编译技术、程序转换技术、智能规划等,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科技开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
陈娟,女,1980年8月生,博士,副教授,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 1996年考入吉林大学少年班,2000年获计算机软件学士学位,2003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2007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学位。2011-2012年赴英国利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为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际负责人。主要承担“程序设计基础”、拔尖班“程序设计综合课I”、“编译原理”等理论和实践课程。先后主编教材7部, 包括2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1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教材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2项、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2项、吉林大学教学成果3项、吉林大学首届“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卓越奖。主持参与国家省级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 目前主要从事空间推理、不确定推理、数据挖掘等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责任作者发表SCI、EI检索科研论文10余篇;获省级奖励2项。
吕帅,男,汉族,1981年07月生,吉林省公主岭市人。200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07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06月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7年06月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2010年06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2010年07月任职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同时聘为讲师,2015年09月聘为副教授,2016年11月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19年11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形式化方法专业委员会首批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吉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吉林大学软件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软件学院分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推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0项,参加科研项目24项。在《Information Science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计算机学报》和《软件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15篇,其中:SCI和EI检索学术论文84篇。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 现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团队实践负责人,《人工智能基础》和《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课程的教学团队成员,主要承担《程序设计基础》(原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基础》、《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在《计算机教育》上发表教研论文5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