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大学(东吴大学)体育学科创建于1924年,作为国内第一所西制教育的大学,自体育学科始建之初就开设解剖生理课程;《运动生理学》单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始于1953年体育教育专科。本课程2007年获评为苏州大学精品课程;2010年获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18年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开设学校:苏州大学;学科:医药卫生、
苏州大学(东吴大学)体育学科创建于1924年,作为国内第一所西制教育的大学,自体育学科始建之初就开设解剖生理课程;《运动生理学》单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始于1953年体育教育专科。本课程2007年获评为苏州大学精品课程;2010年获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18年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第1节 运动生理学概述
--运动生理学概述
-本章测试
-第1节 细胞生物电现象
--细胞生物电现象
-第2节 肌肉的微细结构
--肌肉的微细结构
-第3节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原理(一)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第4节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原理(二)兴奋收缩偶联
-第5节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原理(三)收缩与舒张过程
-第6节 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
-第7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本章测试
-第1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直接能源ATP
-第2节 人体能量供给的三套供能系统
-本章测试
-第1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功能
-第2节 运动中本体感受器的生理学作用
-本章测试
-第1节 内分泌与激素作用
--内分泌与激素作用
-第2节 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本章测试
-第1节 免疫功能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本章测试
-第1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第2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本章测试
-第1节 肺通气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第2节 气体交换与运输
--气体交换与运输
-第3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本章测试
-第1节 心脏生理
--心脏生理
-第2节 血管生理
--血管生理
-第3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本章测试
-第1节 运动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本章测试
-第1节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
-第2节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
-第3节 无氧耐力素质
--无氧耐力素质
-第4节 有氧耐力素质
--有氧耐力素质
-本章测试
-第1节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第2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状态
-第3节 运动性疲劳特点
--运动性疲劳特点
-第4节 运动后恢复规律
--运动后恢复规律
-本章测试
-第1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基础
-第2节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本章测试
-第1节 冷热环境与运动
--冷热环境与运动
-第2节 水环境与运动
--水环境与运动
-第3节 高原环境与运动
--高原环境与运动
-第4节 生物节律与运动
--生物节律与运动
-本章测试
-第1节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第2节 女性与运动
--女性与运动
-第3节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本章测试
-第1节 肥胖与体重控制
--肥胖与体重控制
-第2节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
-本章测试
-第1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第2节 PWC170机能评定
-本章测试
-期末考试
张林,男,山东济南人,运动生理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学名师;江苏省特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 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 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课程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培育点负责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运动生理学》课程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运动生理学》课程负责人。 研究方向:运动骨代谢学、衰老与运动抵抗机制、智能健康健训系统。 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North America Medical Education Foundation常务理事、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运动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运动生理与生化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化学会委员、中国保健学会骨与关节病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学会理事;曾任国际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学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成果:主编或参与出版专著、教材2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89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软科学、自然科学基金、体育总局软科学、奥运攻关课题、中央教科所、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发展计划等课题26项,多次获省部级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并被评为教学名师、优秀研究生导师。
罗丽,女,临床医学学士,教育学博士,基础医学博士后,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斯波尔丁康复医院访问学者。苏州大学特聘教授(精英人才),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课题等10余项。发表SCI、SSCI、核心期刊论文等30余篇。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评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2018年获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1)。
张庆,男,山东莱芜人,法国里昂高师分子细胞生物学、华东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双博士。现为苏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运动生理学》课程主讲教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运动生理学》课程主讲教师。 研究方向:运动与适应、非医疗健康干预。 主要社会兼职:中华运动康复教育学院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运动促进健康学组成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主要成果:本人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杂志,该杂志为SCI一区权威期刊(IF:12.511);出版英文学术专著:Role of mTOR kinase activity in skeletal muscle integrity and physiology,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44-3096-2),近年来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苏州市民生科技课题各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
岳春林,男,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现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康复系教授,中国解剖学会运动解剖学分会常务委员。研究方向为衰老与运动抵抗,重点从行为、系统、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运动对脑功能的影响。教授的本科生课程为运动解剖学、认知神经科学、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等。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在SCI、SSCI、EI、Medline以及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专著一部;2007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