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市科学课程,核心关注科技与城市(TECH+CITY),既是新的“城市科学”,即方法层面利用新数据、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经典城市,也是“新城市”的科学,即认识层面研究受到颠覆性技术影响的“新”城市。本在线课程分为概述、技术、应用与展望篇四个模块共13次课系统地介绍新城市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开设学校:清华大学;学科:工学、
新城市科学课程,核心关注科技与城市(TECH+CITY),既是新的“城市科学”,即方法层面利用新数据、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经典城市,也是“新城市”的科学,即认识层面研究受到颠覆性技术影响的“新”城市。本在线课程分为概述、技术、应用与展望篇四个模块共13次课系统地介绍新城市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1.1 城市及城市科学的发展演变
--课程视频
-1.2 新城市科学的提出
--课程视频
-1.3 相关研究机构 、期刊和课程
--课程视频
-1.4 变化中的城市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后讨论
-课后练习1
-2.1 城市概念的定义
--课程视频
-2.2 城市正在发生的变化:驱动力
--课程视频
-2.3 城市正在发生的变化:产品/服务
--课程视频
-2.4 城市正在发生的变化:城市空间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外阅读
-课后讨论
-课后练习2
-3.1 为什么强调地理思维
--课程视频
-3.2 地理思维应用的基础
--课程视频
-3.3 如何应用地理思维
--课程视频
-3.4 课堂提问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外阅读
-课后讨论
-课后练习3
-4.1 我所理解的新城市科学
--课程视频
-4.2 新城市科学的机遇
--课程视频
-4.3 新城市科学下的规划治理
--课程视频
-4.4 新城市科学下的社区实践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外阅读
-课后讨论
-课后练习4
-5.1 从数字孪生到数字孪生城市
--课程视频
-5.2 数字孪生城市的系统认知
--课程视频
-5.3 数字孪生城市的实践突破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外阅读
-课后讨论
-课后练习5
-6.1 前言
--课程视频
-6.2 机器学习
--课程视频
-6.3 深度学习
--课程视频
-6.4 城市科学当中的应用
--课程视频
-6.5 课堂提问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外阅读
-课后讨论
-课后练习6
-7.1 前言
--课程视频
-7.2 物联网(1)
--课程视频
-7.3 物联网(2)
--课程视频
-7.4 基于物联网的相关案例
--课程视频
-7.5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相关案例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外阅读
-课后讨论
-课后练习7
-8.1 前言
--课程视频
-8.2 智慧城市:ICT技术驱动的空间变革
--课程视频
-8.3 智慧城市:从大脑到神经系统的改造之路
--课程视频
-8.4 城市数据:从问题洞察到管理与运营工具
--课程视频
-8.5 课堂提问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外阅读
-课后讨论
-课后练习8
-9.1 数据介绍
--课程视频
-9.2 商圈识别、分类与评价
--课程视频
-9.3 项目介绍与产品升级
--课程视频
-9.4 课堂提问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外阅读
-课后讨论
-课后练习9
-10.1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定义
--课程视频
-10.2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理论
--课程视频
-10.3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方法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外阅读
-课后讨论
-课后练习10
-11.1 大数据+城市科学
--课程视频
-11.2 计算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程视频
-11.3 计算社会科学:方法与议题
--课程视频
-11.4 计算社会科学:前沿应用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后讨论
-课外阅读
-课后练习11
-12.1 未来城市:空间干预与数字创新
--课程视频
-12.2 未来城市:认识论和方法论
--课程视频
-12.3 案例分享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课后讨论
-课外阅读
-课后练习12
-课程视频
-课后讨论
龙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城市科学(城乡规划技术科学),研究兴趣是城市空间测度、机理认知与效能提升。他是北京城市实验室(Beijing City Lab)创建人与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银行城市专家,SCOPUS收录eSCI国际期刊IRSPSD执行主编,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SSCI)、《城市发展研究》、《国际城市规划》和《上海城市规划》期刊编委,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网络与数据增强设计研究网络的共同发起人,剑桥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客座教授/研究员。出版Springer英文专著《Geospatial Analysis to Support Urban Planning in Beijing》、《Shrinking Cities in China》和《Data Augmented Design》以及住建部十三五教材《城市规划大数据理论与方法》(配有学堂在线和edX平台的MOOC课程),累计发表两百逾篇中英文学术论文,55篇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其中一篇热点论文、六篇ESI高被引和37篇一区),Google Scholar H-Index为31,受邀在多个国际国内刊物上作为客座主编组织专刊(如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获得并主持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能源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惠康基金会、世界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滴滴出行、美团以及多家规划设计机构的研究项目资助,并与多家互联网公司有广泛合作(如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百度、京东、摩拜、抖音和咕咚等),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城市规划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两次)、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两次)、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五次)、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四次)和首届最具影响力中国地理期刊优秀论文等。 他分别于2002年、2004年和2011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环境系)、硕士(环境系)和博士学位(建筑学院)。更多详见http://www.beijingcitylab.com/lo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