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重点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开设学校:云南大学;学科: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重点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
-第四节 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化史
-第一章 宏观经济理论的思想演化
-单元讨论
-第一节 什么是GDP
-第二节 GDP的核算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衡量
-单元讨论
-第一节 消费和储蓄
-第二节 凯恩斯交叉图
-第三节 乘数效应
--第三节 乘数效应
-第三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AE-NI模型
-单元讨论
-第一节 投资与利率
-第二节 IS曲线的推导
-第三节 LM曲线的推导
-第四节 IS-LM模型的发展与贡献
-第四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IS-LM模型
-单元讨论
-第一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内涵与贡献
-第二节 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第三节 总供给(AS)曲线的推导
-第四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第五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AD-AS模型
-单元讨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封闭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财政政策
-第三节 封闭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货币政策
-第六章 封闭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单元讨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溯源
-第二节 国际收支
--第二节 国际收支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七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单元讨论
-第一节 失业理论
--第一节 失业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单元讨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核算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四节 内生增长理论、增长政策与发展战略
-第五节 经济周期的特征
-第六节 新古典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第八节 其他经济周期理论
-第九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单元讨论
基本情况:马子红,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云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云南大学青年英才计划培养对象。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资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全国经济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省级、校级奖项近十项。 社会任职: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云南省委组织部干部选学培训特聘专家、云南省财政厅智库专家成员、云南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博硕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培训讲师。
郭平,男,1988年生,湖北洪湖人,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云南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现任云南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入选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讲授经济学理论前沿,理论经济学专题课程等硕士生课程,以及宏观经济学等本科生课程。致力于宏观政策与企业行为、制度环境与企业创新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2项省部级课题立项。在《财经科学》、《当代财经》、《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财经论丛》、《商业研究》、《产经评论》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经济学院外贸系讲师,目前从事经济类、外贸类及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东南亚经济与贸易、企业投融资、房地产经营、企业管理与治理。曾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负责人获得立项并结项,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杨孟禹(1987),男,彝族,云南省临沧市凤庆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区域政策、城市规模扩张和收缩、区域发展。2017年9月起任教于经济学系,承担宏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教学工作。 ——教育背景 本科 西南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电子商务 管理学学士 硕士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硕士 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博士 ——近期论文发表 1. 杨孟禹、梁双陆、蔡之兵.中国城市规模为何两极分化:一个空间竞争的经验解释[J].财贸经济,2018,39(08):141-154. 2. 杨孟禹、蔡之兵、王小华.城市规模衡量、变动类型识别与空间联系——基于卫星灯光数据[J].产经评论,2018,9(03):115-128. 3.杨孟禹、蔡之兵、张可云,中国城市规模的度量及其空间竞争的来源[J],财贸经济,2017(03)。 4.杨孟禹、张可云,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09)。 5.张可云、杨孟禹,城市空间错配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5(12)。 6.杨孟禹、张可云,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质量[J],财经论丛,2016(03)。 7. 杨孟禹、杨 芳, 城乡收入差距、要素流动与经济增长再研究[J],软科学,2015(08)。 8.杨孟禹、张可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外部效应[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03)。9.杨孟禹、张可云,中国土地财政与城乡关系的互动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10. 张可云、杨孟禹,财政金融政策对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及其分解[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05)。 11. 张可云、杨孟禹,国外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回顾、进展与述评[J],产经评论,2016(01)。 12. 杨孟禹、杨 芳,土地财政促进城市化发展了吗?[J],中国物价,2016(09)。
柴毅,男,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美国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访问学者。吉首大学管理学学士、云南大学经济学硕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城市经济与管理。 主持课题: 1.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家社科面上项目):先秦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思想研究,2017. 2.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经济思想来源研究,2017. 3.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传统渊源研究,2018. 4.国家民族事业委员会(国家民委民族课题青年项目):财税、移民与教育:西南边疆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路径研究,2019. 5.云南大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流动人口与产业集聚的关联机制研究,2015.(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