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环境规划管理与影响评价 > 第6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 >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最后的一部分
就是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一些方法
那么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采用适当的评价手段确定拟议的开发行动
或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对环境可能带来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并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
对策为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原则
对于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他有一个工作的程序
那么整个技术工作程序是包括四个阶段
首先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他的工作室了解工程设计 现场踏勘
熟悉法律法规与标准相关的规定
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和范围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大纲
以及进行初步的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
第二阶段的工作是现状监测阶段
需要详细的展开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
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
并且评价水环境的现状
第三部分工作是预测和评价阶段
它是预测拟议行动对水体的污染影响
并对其作出评价
研究相对应的污染预防措施
那么第四阶段就是报告书的编写
就是总结成果完成报告书
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来进行准备
那么在整个的技术工作阶段很多环节
比如说像熟悉法律法规标准
还有调查在我们本科的课程以及在像环境监测
这样课程当中都有一个大量的一个涉及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确定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划分评价工作等级
他的判据主要有两方面的判据
一方面是与建设项目排污有关的判据
主要是污水的排放量
还有污水的水质
那么第二方面是和地面水环境有关的判据
主要是受纳水体的规模
还有受纳水体它的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那么我们来分别来看一下这样几个要素
对于污水的污水废水排放量而言
我们可以将废水的排放量分成五个档次
第一个是排放量大于2万厘米每天
第二个是排放量在1万到2万之间
第三的是排放量在5000到1万之间
第四是排放量在1000到5000之间
第五个是排放量在200到1000之间
那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所涉及到的污水排放量
是不包括间接冷却水 循环水
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的
但是对于含热量非常大的冷却水的排放
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那么第二个要素是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那么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是按照污水中
拟预测污染物的类型
以及污染物的水质参数的多少
可以将其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种
那么我们用A来表征拟预测污染物的类型
用B来表征就是水质参数的多少
那么其中污染物的类型一共是分成四个大类
那么所谓的A就是看看污染物类型在四个大类
当中能占几类
那么这四类分别是持久性污染物
其中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
易长期累积的有毒物质
那么第二类是非持久性污染物
那么第三类就是酸和碱
这是以ph来进行表征的
第四类就是热污染以温度来进行表征
那么所谓的A就是四大类当中看看它能占几类
那么B就是需要预测的一些水质参数的指标
它是一些具体的指标
比如说像温度 ph这些是
比如说像COD 氨氮总氮
包括某一些像苯酚这样的单独的这种水质指标
它是这样一个参数
那么如何来根据A和B的数值
来判断水质的复杂程度
那么当水质为复杂的时候
如果A大于等于3
也就是说污染物的类型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时候
或者是A等于2且B大于等于10
也就是说污染类型有两类
但是需要预测的指标有十个以上的时候
我们认为污水的水质它是复杂的
那么如果A等于1且B小于7
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一个污染类型
而且需要预测的水质参数的指标小于7
那么污水的水质我们认为是简单的
那么在复杂和简单之间就是复杂程度为中等
他的情况是A等于2且B小于10
或者是A等于1且B大于等于7
这是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的一个规定
那么第三
我们就是考虑受纳水体的规模
对于河流而言
我们按照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的平均流量将
河流分成了大中小河
其中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
大于150立米每秒的是大河
那么平均流量是在15到150之间的是中河
平均流量小于15立米每秒的是我们作为小河
那么这是河流
那么对于湖泊来说
包括湖泊和水库
我们按照枯水期的平均水深与水面面积来划分
如果枯水期的平均水深是大于等于10米
那么湖面面积大于25千米的为大湖库
湖面面积在2.5到25千米之间是中湖库
那么面积小于2.5平方千米的是小湖库
那么如果水深是小于十米的
我们对应的这的湖库的划分它刚好是加倍
那么水深小于10平米
大湖库是大于等于50平方千米
中湖库它的水面面积是在5到50平方千米之间
那么小湖库是小于五平方千米的
那么第四个来进行这个等级评价的
所需要考虑的指标
就是受纳水体对水质的要求
那么这个对水质的要求是要参考国标3838
就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那么这个标准对地表水环境的划分成了五类
任意地面的受纳水体
它都有它所对应的一个分类
那么如果受纳水体它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
水质分类不一致的时候
可由当地环保部门对水质提出具体要求
可根据建设项目以及受纳水体的具体的情况
来适当的进行评价等级的一个调整
那么这是通过四个要素
来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那么我们具体的如何根据这样四个判据来确定
地表水环境影响
它的一个分类判据
我们依靠的是这样的一个大表
我们可以举例来说明一下
比如说这个建设项目的排污量大于2万立米每天
那么水质是复杂
那么如果受纳水体是这种大规模的水体的话
那么1到3类水质都需要进行一级评价
四五类水质需要进行二级评价
那么如果它的建设项目的排污量
是在200到1000之间
那么同时它的水质简单
那么对于它所对应的受纳水体为大型的时候
我们可以不进行评价
如果他的受纳水体为中小规模的话
那么对于1到4类我们进行三级评价
对于五类水质我们可以不进行评价
那么从这个表格当中它的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
污水排放量越大污染物越复杂
地面受纳水体规模越小
水质要求越高
我们对应的评价等级也就会越高
我们来看一下对于海湾环境影响评价
它的一个分类的判据和我们前面稍微有点不同
当然它也是和污水的排放量
复杂程度等等有关系的
那么对于海湾而言污水排放量是分成了四个级别
分别是大于2万 5千到2万
1千到5千和5百到1千
那么大于2万的时候污水是复杂的和中等的
对于各类海湾进行一级评价
那么如果水质是简单的
对于小型海湾进行一级评价
其他海湾是二级评价
那污水排放量是5千到2万之间呢水质复杂
对小型海湾进行一级评价
其他海湾是二级评价
那么如果水质是中等和简单的话
对于小型海湾是二级评价
其他海湾均进行三级评价
那么如果污水排放量是5百到1千
只有复杂的这个水质
对各类海湾均进行三级评价
那么如果水质是简单或者是中等的话
那么可以不进行相关的评价
通过前面的整个的这一部分就是评价等级的确定
那么评价等级的划分它的一个基本原则
我们前面也简单说过
就是污水排放量越大
水质越复杂
建设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也就越大
那么评价工作要求越高
评价等级也就越高
如果受纳水体规模小
水质要求高
那么它对外界环境的承受能力也就比较小
相应的评价工作等级要求比较高
这是评价等级划分一个基本的原则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
如何根据这样的模型的一些结果来进行评价
那么进行水质现状评价的时候
首先要对评价因子进行取值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次监测的平均值
但是如果某个水质参数它的变化比较大
经常会有一些异常的或者特别高的一个值的话
我们需要考虑突出高值的影响
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内梅罗平均值
或者是一些其他可以考虑高值影响的平均值
比如说像几何平均值
那么像算术平均值的方法非常简单
我这里不再赘述了
我这里向大家来说明一下
内梅罗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
那么内梅罗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就是对某个因子来说
它的污染物浓度的取值等于污染物浓度最高一点
它的平方加上平均的污染物浓度的平方除以二
之后再进行开方
那么这是内梅罗平均值的取值方法
那么几何平均值它的取值方法就是取得某一点的
评价因子的浓度等于最大点浓度乘以平均浓度
再进行开方
这是几何平均值它的取值方法
我们在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的时候
他的评价方法往往是有两大类
一类是对单个指数进行评价
那么使用的是单项指数法
一类是对多个指数进行评价
采用的是一个综合的指数法
那么对于单项指数法
我们一般都会采用标准指数法
那么在使用标准指数法的时候
会按照水质的因子分成
一般的水质因子和特殊的水质因子
那么所谓的一般水质因子
它的特点就是某种物质
它的浓度增加代表着水质偏差
比如说像BOD COD 氨氮总氮 总磷
包括特定的污染物重金属等等
它的特点就是这个物质浓度增加表明水质变差
那么对于这些一般的水质因子
它的标准指数法的计算
我们认为它的标准指数用Sij来表示
它等于这个评价因子
在这一点实测数据Cij除以
这个因子它的标准的现值Csi
这是对于一般性水因子的评价方法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计算Sij获得的值越高
说明这个水质它的污染越严重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特殊的水质因子
那么特殊水质因子最有代表性的
就是溶解氧和ph
那么这些水质因子它和水质之间的关系
并不是越高越好
也不是越低越好
而是有一个特定的一个范围
我们首先来看溶解氧
那么溶解氧而言
它的一个标准指数的一个计算有两个方向
那么第一个就是某一点测得的溶解氧浓度
大于这个评价的标准限值的时候
我们用上面的这个公式来计算
那么另外一个就是实测的浓度
小于标准限值的时候
我们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计算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公式
首先是SDO是表征了DO的一个标准指数
用DOF来表示某水温和其他条件下的
饱和的溶解氧浓度
那么DOj表示实测值 DOs表示标准限值
那么当实测值大于标准现值的时候
那么标准指数等于饱和溶解氧浓度
减去实测值取绝对值
再除以饱和溶解氧浓度减去评价标准的限值
那么如果实测值小于标准限值的时候
那么这时候的标准指数等于10减去9
乘以实测值除以标准限值
那么这是对于溶解氧来说
它的标准指数的两个方向的一个计算
那么对于ph同样它也有它的
一个标准的一个范围
并不是越高越好
也不是越低越好
那么当ph小于等于7.0的时候
也就是属于酸性条件下的时候
那么这个时候的标准指数
等于7减去ph的实测值
除以7减去标准限值的下限
那么如果ph实测值大于7.0
也就是碱性条件下的时候
那么标准指数等于实测值减去7.0
除以这个标准的上限减去7.0
那么如果我们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当中
那么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其实分别是9和6
那么我们使用标准指数法来评价水质状况的时候
标准指数越小代表我们的水质越好
如果标准指数大于1代表超标
水质不能够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它的要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
当我们会涉及到多参数水质综合评价的时候
我们需要使用多项水质参数的
一个综合评价的方法
那么第一种方法是幂指数法
那么幂指数法他是适用于水质参数标准
指数单元相差比较大的情况
那么具体来说它是对于某一个污染点位而言
它的不同的污染物都为他付定了一定的权重
设定为Wi所有因子
它的权重之和等于1
那么我们对于多项参数
它的标准指数等于任意单一标准指数
对它的权重来进行幂指数
然后我们将所有的标准指数的幂指数进行乘积
那么获得的就是幂指数法
所对应的综合评价的指标
那么第二种是加权评价法
我们同样对任意因子来给它一个权重
所有权重相加等于1
那么我们用加权评价法获得的多参数的综合指数
等于任意因子
它的指数乘以它的权重之后再进行加和
那么第三种方法是向量模法
那么向量模法可以突出
污染非常严重的一些水质参数的影响
那么用向量模法获得的综合指数
它等于所有单项指数乘方进行加和
然后除以评价因子的个数之后再进行开方
那么最后一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就是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计算得到的综合指数
等于所有单项指数来进行加和之后
除以评价因子的个数
那么这是对多参数的一个综合评价
所涉及到的四种方法
也包括这四种方法的一个应用的条件和范围
那么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对拟建项目的选址
还有生产工艺废水排放方案
进行评价的时候要给出各种方案的预测结果
而且要结合环境经济社会的多重因素
从水环境保护角度来推荐优选方案
那么方案的比较
可以使用专家咨询法和数学规划法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所涉及到的环保措施
这个措施就包括污染削减措施
也包括环境管理措施
那么措施选择的一般性的原则就是
对削减措施的建议
尽量做到具体可行
要评述削减措施的环境效益
或做一些简单的经济技术分析
那么对环境管理措施的建议是要包括环境监测
水土保持措施以及防止泄漏等事故发生的措施
那么还有需要对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给出相应的建议
那么我们可以在这里面
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常用的削减措施
常用削减测试包括首先就是清洁生产
这也是一个最根本的削减措施
那么推行节约用水和废水再用
对排放的废水采用时宜的处理措施
还有在项目建设期要用建雨水的拦蓄池
种植速生植物
对施用农用化学品的项目
要安排好化学品的施用时间施用率和施用范围
要采用生物化学管理文化和机械手段一体化的
综合的削减方法
那么对于一些非点源来说
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湿地来控制它的非点源污染
还可以通过排污交易来保持排污总量的不增长
这是我们所涉及到的常规的一些削减措施
那么这是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所涉及到的
一些方法的这一部分
那么到这本章的内容就到此结束
-1.1 环境规划概述
-1.2 环境规划理论发展
-1.3 环境规划技术方法
-1.4 环境规划的新发展
-第1章 作业
-2.1 环境管理的基本通识
-2.2 新环保法解读
-2.3 当前的环境保护态势与政策解读
-2.4 PPP模式与环保产业
-第2章 作业
-计分讨论:举例说明你所了解的一个环境政策是如何改善环境的?
-3.1 环境税
--3.1 环境税
-3.2 排污权交易
-3.3 练习题讲解
-第3章 作业
-计分讨论:从环境经济学角度说明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1 环境规划项目案例
-4.2 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范式
-4.3 环境政策研究实例分析
-第4章 作业
-计分讨论:查阅一篇环境规划管理类期刊文章,分析该文章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5.1 废水量的计算
-5.2 排污量的计算
-5.3 水体自净
--5.3 水体自净
-第5章 作业
-6.1 水质模型的分类
-6.2 河流中污染物的混合和衰减模型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
-第6章 作业
-计分讨论:请思考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