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资治通鉴》导读 > 第七课 楚汉之争(下) > 第七课04 楚汉之争(下):垓下之围 > default
下面的工作大家就知道了
那么项羽已经处在
非常被动的地位了 是吧
龙且的大军在山东一完
项羽去劝降 韩信拒绝
而你看看整个包围住了
南边彭越他们还断绝他粮草
粮草不及
这时候项羽就要求来讲和了
因为项羽手上还有五个人质呢
至少五个
刘邦的爸 刘邦的妈
刘邦的老婆 刘邦的哥哥
还有一个管家的 审食其
至少有五个人
所以就是说把这五个人放了
然后咱们就讲和
就是以汉界楚河
以鸿沟为界
东边西楚 西边大汉
这是什么时候
这是汉四年八月
公元前203年8月
楚军粮尽 被迫议和
9月 就一个月
项羽回去了
刘邦不踏实
说这个项羽将来
如果东山再起
还过魂来怎么办
所以他用张良陈平之计
突然在背面发动攻击
攻击项羽
项羽只有十万人
刘邦有四十万军队
约好了齐王韩信
魏相彭越一块来
联合攻
三方面的攻打
可是呢
这时候人家不来
齐王韩信不来
魏国相国彭越不来
刘邦四十万大军
被项羽打的落花流水
刘邦就打不过项羽
最后刘邦坚壁自守
跟张良讲 诸侯不来怎么办
奈何
张良跟他讲
你这个激励机制没兑现
这一仗打完你就一统江湖了
人家彭越和韩信
有什么
你看韩信当齐王
是他提出来的
他心里还不自信
彭越呢 梁地都是他搞定的
魏地这个地方搞定的
一开始就在那里造反
对吧
你让他当相国
是因为魏王豹
这魏王早死了
彭越还是个相国
他也想当王
你没早封
你这样
你封彭越为梁王
然后呢韩信需要他
把他家乡的地方封给他
淮阴封给他
你呢把他家乡先封给他
楚地封给他
这个条件讲清楚了
他们就来了
汉王明白了
汉王呢就说
按照张良的跟他们说
韩信彭越
都引兵来了
后面的垓下之战
就不需要刘邦出手了
所以在汉五年十二月
韩信 彭越 英布 刘贾等
各路大军一共六十万
将十万楚军团团的围在垓下
项羽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他仰天长叹
他说我自起兵至今八年矣
身经七十余战 未尝败北
没有打过败仗
现在呢却是这个下场
此天亡我也 非战之罪
是上天要亡我
不是我打仗不行
不相信 我跟诸君快战
今天固决一死战
三胜之 突围 斩将
拔旗 一胜二胜三胜
让你们知道不是我打仗不行
是天要亡我
我没有办法
你看项羽死都不知道
他怎么败的
后来项羽穷途末路
带了28骑
在乌江边上
他本来是可以过江的
因为有一个亭长
带着船在这
说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
也足以称王
现在只有我有船
汉军来了过不去
你赶紧上船
项羽说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
天要亡我
我过江还有什么用呢
我项籍与江东子弟
八千渡江而西
今天没有一个人还
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原谅我
我何面目见之
他们不说我难道不惭愧吗
所以他把他乘的马
送给了这个亭长
然后自刎于乌江
尸体被汉军分了
每个人拿一块去封侯
五个人封侯
好了
我们讲讲项羽的这种情况
项羽这番表白
是足以让人感慨的
什么呢
就是有英雄气概嘛
对吧
杀身成仁 是不是
其实项羽是在逃避
因为东山再起更困难
更复杂
项羽死的时候很年轻
你想他起兵
头尾加起来八年
其实七年多
现在满打满算
三十一 三十二岁
还正是干事的时候
现在的博士毕业
就这个年龄 对吧
正是干事刚开始出来工作的
他居然他说我没面目
去见江东父老
而且归之于天命
其实命是失败者的托词
讲命不好 运气不好
命不好
天命亡我
失败者的逃遁之词
你看刘邦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项羽一败他就起不来了
就自杀了
我想这格局(的不同)就在这里可以看出来
其实司马迁当初
就在这个问题上
做了评论
他说天 跟天没有关系啊
这是很荒谬啊
司马光也是何预天事
跟天没关系
司马迁司马光都总结项羽
他不懂政治
放逐义帝
自立为霸主 不懂政治
而且他在制度建设上
不借鉴前人的经验
奋其私智
因为项羽这套体制
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他也不是天子他是霸主
你看周分封
有天子然后诸侯
对吧
秦呢 皇帝郡县
他不是郡县是诸侯
诸侯上面没有天子
义帝被他杀了
他叫霸王
相当于春秋五霸有个霸王
但是周天子是没的
你看这制度
是一个没有古人的制度
就是不师古式
那么项羽如果使他这套制度
真的行了
中国是不是会像欧洲那样
会有好多国家
十几个国家
不会的
这有各方面原因
一个最重要原因我想
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就是说秦始皇
已经海内皆郡县了
要回去很难
我想也可以是其他原因
比方说中国的汉字
这个汉字呢
书同文 对吧
它不像欧洲语言
一国就讲一个语言
一种语言它就是一个国家
你看欧洲各个国家
都有自己的语言
除了奥地利 德国
是一个语言讲德语
那别的那个
哪国都有自己的语言
还有就是我想也有地理条件
也有权力结构
西方的皇权跟教权是分离的
中国是皇权之外
没有挑战
好了
刘邦的成功之路
其实可以做个分析
做个深度的分析
刘邦自己在公元前202年
6月他在洛阳
召开庆功大会的时候
他后来才迁都长安的
他就讲 我为什么赢了
项羽为什么输了
大家讲了很多理由
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他说实际上我不行
夫运筹帷幄之中
决定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
张良才是谋士 高人
镇国家 安百姓
给饷馈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
萧何才是治国能臣
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
韩信才是军事天才
三者皆人杰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所以他就败在我手里了
你发现没有
项羽把他的失败
归罪于命不好 天命所在
相反
刘邦说我这个成功
是我能用那些有本事的人
而我自己是不行的
我都比不上他们
但是我能用他所以就行了
一个领导知道自己不行
你就行了
因为领导不是干活的
是让别人干活的
自己干活能力是专业能力
让别人干活是领导能力
一个人要别人干活
首先要知道自己不行
你觉得你行
你看唐三藏如果觉得自己行
他还要孙悟空吗
就不要孙悟空了
对吧 他自己知道不行
所以他才用孙悟空
而且实际上
领导越大
权力越大
盲点越多
所以什么事领导
都可以说一句话
实际上只是他的权力在这
不是他的能力在这
所以我不行你才有这个谦卑
你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
才能集思广益兼听则明
对吧
如果你什么都觉得自己行
那么刚愎自用
就像我们前面讲的智伯那样
一定就听不进有益的建议
就一定出事
光自己行还不行
还得知道张三李四王五谁行
谁在哪方面行
所以刘邦说打仗我听韩信的
治国听萧何的
战略上我听张良的
所以他就行了
这个当初有人建议
迁都长安
那时候还不叫长安呢
迁都关中 建都关中
刘邦没有采纳
后来张良说
关中沃野千里 山河巩固
进攻退守 帝王之都
应该建都关中
刘邦马上指使萧何
赶紧上那筑城
筑了城呢他亲自命名
这个城叫长安
长治久安
同样一件事
为什么别人说了他不能拿主意
张良说了就行了呢
因为他知道张良
是有这种眼光的
所以领导不必行
但是你一定要知道
张三李四王五谁行
谁在哪方面行
然后你用他就行了
所以我们当领导的应该
听多数人意见
与少数人商量
听多数人意见集思广益
与少数人商量
你才能拿出主意
最后你还要拿自己的主意
就是你得有判断力 对吧
跟少数人商量以后
最后你要拿主意了要拍板了
对吧
在拿主意的时候
要轻个人之得失
刘邦的老家在苏北
在洛阳这个地方建都
离徐州很近
对吧
但是他却迁到了关中
他不熟悉那地方
江苏人到关中陕西去建都
他是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
后来的事还有
还能看出刘邦在这方面的格局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
曾提出领导力修炼的三条
一个是仁
一个是明
一个是武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第一卷里面有这么一段
他在治平四年跟宋神宗讲的
他这样讲 仁 明 武
仁是要懂政治
能增人心
用人成就人
明是判断力
武是决断力
你有这个你就行了
没有这个你国家就危险了
你看跟我们现在领导学是相契的
刘邦这三条都做得不错
他懂政治
他能争取人心
对吧
他有判断力他有决断力
刘邦对用人重点是这么几条
用得其所 用得其位 用得其心
韩信 对吧
刘邦用韩信
如果不能够从制度上驾驭他
因为韩信手下的那些将军们
都是刘邦的
灌婴 樊哙 曹参
对吧
还有周勃
主要周勃 曹参 樊哙这些人
所以韩信其实他不能乱动
我把它叫制度上的
韩信之用
但是刘邦还能够争取
韩信对他的心服
他能笼络其心
制度塑造一个人的行为
文化塑造一个人的心灵
所以韩信最后他不背叛刘邦
即使当时对我不好我也认了
他跟项羽使者
和他身边的谋士讲
不能背叛
再一个呢
用人不疑
陈平 对吧
用了就让他去
不求全责备
郦食其出过馊主意
但是郦食其也出过好主意
所以像这些方面
都是刘邦过人之处
当然刘邦还有一条
刘邦注意它的声誉
江湖声誉
什么是江湖声誉呢
仁者之师 达者之怀
能者之誉 神秘光环
这几个方面
就说这个人名声
仁者之师
刘邦处处做到这一点
对吧
从他往西进
他就要塑造他这个形象
达者之怀 宽厚
能者之誉 你看张良
觉得刘邦很行的
还有一些神秘光环 对吧
什么斩白蛇等等
-导论
--导论
-智伯的覆亡
--智伯的覆亡
-智伯悲剧的反思
--智伯的覆亡讨论
-第一课 导论与三家分晋--习题
-参考资料
--三家分晋原文
--西周分封图
-魏文侯治国
--魏文侯治国
--html
-吴起的悲剧
--吴起的悲剧
--html
-魏文侯治国讨论
--魏文侯治国讨论
-吴起的悲剧讨论
--吴起的悲剧讨论
-第二课 战国前期的政治--习题
-参考资料-战国诸侯形势图
-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原文
--html
--html
-背景
--背景
-过程
--过程
-商鞅之死
--商鞅之死
-评论与比较
--评论与比较
-商鞅变法讨论
--商鞅变法讨论
-第三课 商鞅变法--习题
-参考资料
--html
--html
--html
--html
-南取巴蜀
--南取巴蜀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逐客风波
--逐客风波
-破坏人才
--破坏人才
-秦国的外交讨论
--秦国的外交讨论
-第四课 秦国的外交--习题
-奇货可居(上)
--奇货可居(上)
-奇货可居(下)
--奇货可居(下)
-茅焦之谏
--茅焦之谏
-始皇功过
--始皇功过
-讨论:吕不韦
--讨论:吕不韦
-讨论:李斯
--讨论:李斯
-讨论:赢政
--讨论:赢政
-第五课 千古一帝--习题
-第六课 01楚汉争雄(上):高祖起兵
-第六课 02楚汉争雄(上):先入关中
-第六课 03楚汉争雄(上):鸿门宴
-第六课 楚汉争雄(上)三人行
-第六课 楚汉之争(上)--习题
-第七课01 楚汉之争(下):汉王拜将
--default
-第七课02 楚汉之争(下):陈平献计
-第七课03 楚汉之争(下):韩信将兵
-第七课04 楚汉之争(下):垓下之围
--default
-第七课 楚汉之争(下)--习题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
-第八课 02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兔死狗烹
-第八课 03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鸟尽弓藏
-第八课 04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诸吕之乱
-第八课 05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文景之治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三人行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习题
-第八课参考资料
--html
--html
--html
-第九课 01汉武大帝:金屋藏娇
-第九课 02汉武大帝:汉家故事
-第九课 03汉武大帝:武帝功过
-第九课 04汉武大帝:巫蛊之祸
-第九课 05汉武大帝:三人行
-第九课 汉武大帝--习题
-第十课 01昭宣中兴:霍光辅政
-第十课 02昭宣中兴:宣帝即位
-第十课 03昭宣中兴:霍光之死
-第十课 04昭宣中兴:祸萌骖乘
-第十课 昭宣中兴:三人行
-第十课 昭宣中兴--习题
-第十课参考资料
--html
--html
-第十一课 01王莽始末:纯儒起家
-第十一课 02王莽始末:万人拥戴
-第十一课 03王莽始末:新莽建国
-第十一课 04王莽始末:王莽末路
-第十一课 05王莽始末:三人行
-第十一课 王莽始末--习题
-第十二课 01光武中兴:少年大志
-第十二课 02光武中兴:榻中之对
-第十二课 03光武中兴:争雄天下
-第十二课 04光武中兴:刘秀治国
-第十二课 05光武中兴:光武之道
-第十二课 06光武中兴:三人行
-第十二课 光武中兴--习题
-第十三课 01曹魏国运:曹丕为帝
-第十三课 02曹魏国运:格局有别
-第十三课 03曹魏国运:曹魏之弊
-第十三课 04曹魏国运:明帝托孤
-第十三课 05曹魏国运:司马篡权
-第十三课 06曹魏国运:三人行
--三人行
-第十三课 曹魏国运--习题
-第十四课 01西晋风云:三分归晋
-第十四课 02西晋风云:继位风波
-第十四课 03西晋风云:八王之乱
-第十四课 三人行
--第十四课 三人行
-第十四课 西晋风云--习题
-第十五课 01隋唐霸业:北朝政局
-第十五课 02隋唐霸业:杨隋代周
-第十五课 03隋唐霸业:罢黜高熲
-第十五课 04隋唐霸业:废勇立广
-第十五课 05隋唐霸业:二李得失
-第十五课 06隋唐霸业:天下归唐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三人行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