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慧汉语——中国文化概论 >  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的青铜和玉石文化 >  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的青铜和玉石文化 >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

返回《智慧汉语——中国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在线视频

返回《智慧汉语——中国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刚才我们谈了儒家文化

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家的第一个影响

是以道自任的情怀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

对中国文学作家的第二个影响

是追求个人人格的圆满

儒家曾经说过一句话

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是孟子里边的一句话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在有条件的时候

要追求外在的功业

没有条件的时候

则要专注于自己内在的修养

人格的圆满

其中蕴含这种深沉的人生理念

什么呢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绝不屈服

还是孟子说的

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这个地方有人说是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在威逼和利诱面前要舍生取义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道义在儒家的心目中高于生命

精神的超越高于物质的实体

这种人生的理念

构成了古代文人士大夫主流性的

人生和价值取向

并且扩展成了一种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性格

使中华文明历经内忧外患

而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

类似的呢在西方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说法

说知识分子死了

所谓的死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

并非指的是他们生理意义上死亡

而是概括了知识分子

在当代物质社会中精神的沦丧和道德的失范

现在知识分子面临着

以世俗化功利化为主导价值观念的

社会中如何为自己定位的重大课题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彷徨会迷惘

自我失落 自我选择

归宿的困惑 人格的分裂

都成为困扰知识分子的大问题

他们苦苦寻求却找不到答案

此外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一方面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的丰富

但是同时也加剧了对人的异化

社会道德的滑坡

传统价值观念在现代生活面前的解构

为人的现实存在寻找一个精神家园

为人的信仰确立一个精神支撑和价值导向

中国古代文学中强调

个体生命要融入社会中

这种人生理性的精神

为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

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边我们说的是儒家文化

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家的影响

下面我们具体来说一下儒家的精神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第一个是仁爱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

几乎处处可以看到以民为本的仁爱精神

中国古代关于人民 国家

还有统治者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早在先秦的时期就有明确的解说

比如孟子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还说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告诫统治者

应该重视人民的地位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仁爱精神

以仁爱之心处理伦理关系

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且孟子还将这种仁爱精神

从人际道德的关系

推演到人和宇宙万物的关系

提出了爱物的观念

这个在易传中把孟子的这种爱物的思想

概括成了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命题

认为人类应该效法大地

把仁爱的精神推广到大自然中

以宽厚 仁德 包容与爱护宇宙万物

使人类与自然之间

能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

到了宋代

儒生张载又进一步提出了

天地万物一体这样一种说法

说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

这种以民为本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

可以说广泛的反映在

自诗经 离骚以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一个突出的例子

比如说唐代的诗人杜甫

他就是这一精神的高度的集中的体现

他是最早而且最全面反映

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大破坏

大灾难的诗人

杜甫用他的诗

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的事件

反映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

比如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这些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

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写起

它与这场灾难息息相关

心之所向 情之所系未离时局

又比如说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

全家在流亡中

屋破又遭到了夜雨的狼狈处境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他考虑的不是他个人

而是推己及人 有人无己

他说什么呢

他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民之心

何等高尚何等深刻

这是杜甫的思想道德境界的体现

更是孔子儒家仁爱思想的艺术化

另外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白居易在他的买花写道

一丛深色花 十户中人赋

在卖炭翁中说

两鬓苍苍十指黑 心忧炭贱愿天寒

还有一位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

更广为人知

他说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宋朝的陆游有一首诗叫做露望

写他在夜间到河边散步

看到商人为争早市

农民为车水灌田而彻夜不眠的景象

于是发出齐民一饱勤如许

坐食官仓每惕然的感叹

这些都表现了

他们对于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同情

体现的是作者的一颗仁爱之心

即使是在那些要求他们这些人

个体融入社会生活的目的

也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的热爱之情

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愿望

比如说岑参说

小来思报国 不是爱封侯

还有杜荀鹤说

男儿出门志 不独为身谋

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仁爱思想

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宝贵的精神之一

也是主要得益于儒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于文学作品的第二个重要的影响

表现在其中的忧患意识

因为心怀仁爱所以才会有忧患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普遍品格

特别是成为古代知识分子重要的文化意识

源远流长

并且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古代的知识分子

大部分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之中

他们饱经沧桑

满怀忧国忧民的情怀

因而创作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不朽之作

忧患意识是他们创造和传播文化的

内在动力之一

他们的著作充满了浓郁的忧患情调

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史

孟子认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强调的是忧患意识应该成为

人生存所必须的重要的思想意识

另外有名的岳阳楼记

这是范仲淹的作品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并不是因为里边写的景是如何的美

而是因为他写了悲景和喜景

目的是为了铺垫出更高的精神境界

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什么意思呢

作者当时候他身处北宋

积贫积弱的情况之下

满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

他说出了广大士大夫的心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也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对社会和人生的忧患意识

一说出来就感动激励了无数的后人

南宋时期

陆游有一首诗叫书愤

他表达了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收复江土

解放沦陷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

这都是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

儒家文化培养和滋润的忧患意识

是大仁大爱的发散

体现了爱国的热情和献身的精神

体现了对社会现实和政治的批判精神

也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乐观进取的奋斗精神

这种精神非常明显的体现在

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

成为文学作品的灵魂

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第三个突出体现

是进取精神

其实这种进取精神

早在中国的远古神话里边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愚公移山

还有呢夸父逐日

还有呢精卫填海等这些故事

其实都反映了先民们征服时间

空间的阻隔的愿望

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但是这种精神后来经过了儒家的发扬光大

就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

比如说孔子说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后来到周易里边说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再后来到明代顾炎武说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这其中蕴含的是一种

一脉相承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表现出来的是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并且拓展成为了民族的品格和民族精神

比如说三国时期曹操他说

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他是想以天下为己任

他的政治理想最有代表性

他的儿子曹植曾经说过

要戮力上国 流惠下民

表达了他自己的雄心壮志

不甘心以一个普通的文人自居

要建功立业为国家做贡献

还有呢

王灿 陈琳 徐干 阮瑀 刘真这些人

就是建安七子这些人都有这种气质

王粲在他的从军诗中曾经写过

服身事干戈 岂得念所私

陈琳的诗里边说

建功不及时 中鼎何所铭

由这样的忧患意识

和高度自觉的主体精神出发

对黑暗现实进行揭露

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抗争

也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了

比如说明清的时候很多小说

是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

即使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也不例外

孙悟空藐视天庭

即使失败了仍然保持着傲骨

这样的故事内容体现的是

中国文学中的进取精神和主体精神

下面我们谈一谈儒家文化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的第四个表现

那就是乡土意识

我们在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

会发现有很多思乡的作品

游子思乡这是人类普遍的情感

在农业文明的时代体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是一个大国

幅员辽阔

而古代的交通技术又不太发达

所以很多出门的游子

通过文学来表达他们的羁旅之思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比如说早在诗经里边就有很多

游子思乡的作品

一些战争诗

更加表现了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的厌倦

以及对故土的向往

诗经中有一首很有名的小雅采薇

其中说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把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和今日归来的悲凄之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东山这首诗其中出征三年的士兵

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

想象着家乡的情况

以及回家后的心情

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经中游子的思念对象有他们的妻子

但更多的是他们的父母和双亲

桑梓情中渗透着亲子之爱

到了汉朝

汉代文人有名的古诗十九首

他们的思乡焦点则集中到了妻子的身上

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

乡情和男女的恋情更是融合在一起

它们的作者大部分是漂泊在外的游子

他们身在他乡胸怀故土心系家园

每个人都有无法消逝的思乡情结

因此在古诗十九首中

这类作品占有大量的篇章

比如说涉江采芙蓉

这个作者他想要采撷芳草

赠给远方的妻子

而且苦苦的吟叹

环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另外一首明月何皎皎的作者

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忧愁难眠

懒于徘徊

深切的感到

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

天涯芳草 他乡明月

都没有给游子带来心灵的慰藉

相反倒是激发起了他们

更加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为什么呢

说到底这是因为

中国古代的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农业社会

人们普遍安土重迁

不希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

有一句话叫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这种乡土意识

主要体现的还是儒家文化

智慧汉语——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课 为什么叫智慧汉语

-第一课 为什么叫智慧汉语

-第一课 为什么叫智慧汉语

第二课 并非对立的两种文化

-第二课 并非对立的两种文化

-第二课 并非对立的文化

第三课 生命的意义

-第三课 生命的意义

-第三课 生命的意义

第四课 “儒释道”是什么?

-第四课 “儒释道”是什么?

-第四课 “儒释道”是什么?

第五课 庄子的可爱与可敬

-第五课 庄子的可爱

-第五课 庄子的可爱与可敬

第六课 清华大学的校训

-第六课 清华大学的校训

-第六课 清华大学的校训

第七课 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第七课 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第七课 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第八课 佛者,觉也

-第八课 佛者,觉也

-第八课 佛者,觉也

第九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九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九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十课 复杂神奇的中医哲学

-第十课 复杂神奇的中医哲学

-第十课 复杂神奇的中医哲学

第十一课 中国画的空灵

-第十一课 中国画的空灵

-第十一课 中国画的空灵

第十二课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十二课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十二课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十三课 中国的地域文化

-第十三课 中国的地域文化

-第十三课 中国的地域文化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1)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第十五课 道家文化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十五课 道家文化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十五课 道家文化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十六课 诗教传统与文以载道

-第十六课 诗教传统与文以载道

-第十六课 诗教传统与文以载道

第十七课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差别

-第十七课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差别

-第十七课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差别

第十八课 为什么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呢?

-第十八课 为什么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的青铜和玉石文化

-第十九课 为什么中国古代少见巨石建筑呢?

-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的青铜和玉石文化

第十四课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