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实用中医儿科学 > 第二章 儿科学基础 ---生长发育 > 2.4 生长发育之智能发育和变蒸学说 > 2.4 生长发育之智能发育和变蒸学说
前面第三节课
我们学习了生长发育中的体格生长
了解常用生理常数的测量方法和意义
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
生长发育中的智能发育
智能发育与体格生长一样
是反映小儿是否正常发育的重要指征
智能发育指神经心理发育
包括感觉 运动 语言 性格等方面
智能发育除了和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外
还和后天所处的
环境和受到的教育等密切相关
我们先来看感觉发育
感觉究竟是如何发育的
不能总是“跟着感觉走”
以下就一一为大家介绍
一是视觉的发育
新生儿的视力在15到20cm的距离最清晰
可以短暂的注视缓慢移动的物体
3个月时头眼协调较好
6个月时能转动身体协调视觉
9个月的时候出现视深度感觉
能看到小物体
1岁半时能区别各种形状
2岁时能区别直线和横线
5岁时可区别各种颜色
6岁时视深度已充分发育
儿童双眼视力发育的关键期
是从出生后几个月开始
一直延续到6到8岁
但最关键的时期是在1到3岁
因此应该避免过度的视觉刺激
尤其是注意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二是听觉的发育
新生儿出生3到7天听觉已相当良好
3个月时可将头转向声源
4个月时听到悦耳声音会有微笑
5个月时对母亲的声音有反应
8个月时能区别语声的意义
9个月时能寻找来自不同方向的声源
1岁时听懂自己的名字
2岁时听懂简单的吩咐
4岁时听觉发育已完善
如果小婴儿出现以下症状
需要关注他的听觉发育
例如不因为雷鸣或者巨响受到惊吓
又或者当妈妈走近没有喜悦的表示
又或者比较少学说话
又或者咬音不正等等
有可疑表现的有必要进行听力筛查
三是还有味觉 嗅觉和触觉等感觉发育
例如新生儿对甜味表示非常明显的喜悦
苦味和酸味就比较厌恶
新生儿都有较好的嗅觉
因此能够辨别出母亲的气味
而皮肤的触觉和口唇的触觉都比较敏感
因此婴幼儿抚触或者小儿推拿
都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皮肤
达到促进生长的目的
我们接着来看运动发育
小儿的运动发育与神经
肌肉和感觉的发育有密切的联系
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 由粗到细
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进展
由上到下指的是有颈部 脊背再到下肢
由粗到细指的是
从手臂和手的大运动到手指的精细运动
由不协调到协调指的是
看到喜爱的东西从手舞足蹈到伸手抓握
新生儿仅有反射性活动
如吸吮 吞咽等
1个月小儿睡醒后可以作伸欠动作
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的时候可以勉强抬头
5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
7个月能独立坐稳
8个月会贴地爬
13到15个月能独立行走
18个月可跑步 2岁时可以双脚跳
3岁时会骑三轮车
这些都是属于大动作发育
根据各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不同
时间上略有差异
家长也不必过分纠结
但是如果出现以下问题
则提示发育异常
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
如7个月不会从俯卧位翻身
9个月不从仰卧翻到俯卧
10个月不能独立坐稳
18个月不会独立行走
2岁不会跑 3岁不会跳
手指精细运动的发育过程是
新生儿时双手握拳
3到4个月的时候可以玩手
并企图抓东西
5个月时手眼协调
能有意识地抓取物品
5到7个月时出现换手和捏
敲等探索性的动作
9到10个月时可用拇指和食指拾东西
12到15个月时学会用勺子 学会乱涂画
18个月的时候能摆放2到3块方积木
2岁时会粗略地翻书页
3岁时会穿简单的衣服
用手操作的速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逐步提高
可能有人会注意到
通常在评价儿童的大动作发育时
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就是爬的阶段
问题是什么体型的婴儿容易爬
正常情况下
瘦孩子比胖孩子容易爬
结实的孩子比柔弱的孩子容易爬
母乳喂养的宝宝比人工喂养的宝宝容易爬
因为母乳喂养的宝宝比较少出现
体重超重的现象
而人工喂养的宝宝中胖大儿比较多
学习爬的时候比较困难
通常像个小熊一样
屁股或者肚子贴着地爬行
距离不远 效率不高
而体型相对瘦小一点的孩子
他爬起来肢体协调 动作灵巧
爬行距离较长
探索的世界也更加丰富
也容易激起更多的兴趣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什么年龄段的宝宝应该学会爬
一般情况下六个月左右开始学爬
这个过程需要家长持续的参与和鼓励
爬的时间大概从六个月到九个月
甚至更长的阶段
这样的话站立和走路的时间会往后推
实际上是有很大好处的
因为目前孩子们体重较大
所以如果站立或者行走得太早
就容易造成O型腿 或者是X型腿
而且骨骼发育不完全的时候
过早站立或者走路会影响腿部的稳定性
而手和膝盖并用的四脚爬
是四肢协调运动
尤其有上肢运动的参与
对于肺和胸廓的发育都很有帮助
介绍完了感觉发育和运动发育
我们来聊聊语言发育
小儿语言发育要经过发音
理解与表达三个阶段
新生儿已会哭叫
2个月能发出和谐的喉音
3个月发出咿呀的声音
4个月能发出笑声
7到8个月会发重复的音节
如“妈妈” “爸爸”
1岁时会有意识的叫爸妈
1岁半时能听懂基本的身体部位
和指出1到2种物品的名称
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
5岁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婴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理解要早于表达
因此如果在婴幼儿期
妈妈较多的跟孩子聊天
对语言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最后我们谈谈性格发育
小儿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建立
是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逐步完成的
婴儿时期建立的是以依恋情感为主的性格
如2到3个月的小儿以笑 停止啼哭
伸手 用眼神或发出声音来表示
见到父母的愉快
3到4个月会对外界感到高兴的事情
表现出大笑
7到8个月会表示 认生
9到12个月会对外界作出
很多不同的面部表情
18个月的小儿有了自我控制能力
可以较长时间独自玩耍
随着活动量的增大
幼儿常表现为依恋情感与自主情感
交替出现的性格特征
小儿在2岁左右
就表现出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弱
容易和父母分开
3岁后可与小朋友做游戏
能表现出自尊 害羞等
了解完现代医学中
关于小儿生长发育的常识之后
我们来介绍一下古代
是如何认识小儿生长发育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变蒸学说”
变蒸是我国古代医家
为了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
最早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
变指的是变其情智 发其聪明
蒸指的是蒸其血脉 长其百骸
因为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
其形体 神气和智力都在不断地变化
蒸蒸日上 所以叫做变蒸
变蒸学说认为
小儿生长发育在婴幼儿时期最快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每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
小儿就出现显著的生长发育变化
在这个变化过程当中
形和神是同步发展的
变蒸的周期是逐步延长的
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减慢
在一定的年龄之后 不再有变蒸
小儿的生长发育逐渐趋向平缓
变蒸学说揭示的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
是符合实际的
对于我们认识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研究当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但是 也曾有些古代医籍提出
在变蒸时小儿会出现发热 呕吐等症状
属于正常表现 不需治疗
这种说法则应当区别开来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我们下次再见
-1.1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胎儿期
-1.2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新生儿期
-1.3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婴儿期和幼儿期
-1.4 年龄分期和预防保健: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2.1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体重和身高
-2.2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囟门、头围和胸围
-2.3 生长发育之体格生长:牙齿、呼吸、脉搏和血压
-2.4 生长发育之智能发育和变蒸学说
-3.1 小儿的生理特点: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2 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3.3 小儿的病理特点
-3.4 小儿的病因特点
-4.1 儿科的诊断方法:望诊之总体望诊
-4.2 儿科的诊断方法:望诊之分部望诊
-4.3 儿科的诊断方法之闻诊、问诊和切诊
-5.1 儿科治疗方法:内治法
-5.2 儿科治疗方法:外治法
-6.1 肺系疾病:哮喘的概念和病因病机
-6.2 肺系疾病: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3 肺系疾病:哮喘的辨证论治
-7.1 脾系疾病:泄泻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诊断
-7.2 脾系疾病:泄泻的辨证要点和分证论治
-8.1 肾系疾病:遗尿的概述
-8.2 肾系疾病:遗尿的病因病机及诊断
-8.3 肾系疾病:遗尿的的辨证论治及调护
-9.1 心肝疾病:小儿抽动症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诊断
-9.2 心肝疾病:小儿抽动症的辨证论治
-如何理解小儿抽动症“平肝补脾泻心”治疗法则中“补脾”法的运用?
-10.1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概述
-10.2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病因病机及诊断
-10.3 新生儿疾病:胎黄的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
-10.4 传染病:麻疹的发病情况、病因病机和诊断
-10.5 传染病:麻疹的辨证要点和分证论治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