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暖通空调 >  第七章 室内气流分布 >  7.3 典型气流分布模式 >  07-03典型的气流分布模式

返回《暖通空调》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07-03典型的气流分布模式在线视频

07-03典型的气流分布模式

返回《暖通空调》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07-03典型的气流分布模式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气流分布的流动模式

取决于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

送风口形式等因素

其中

送风口是

气流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房间内

空气流动模式

有三种类型

(1)单向流

空气流动方向

始终保持不变

(2)非单向流

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

都在变化

(3)两种流态混合存在的情况

图给出了7种

侧送风的气流分布模式

图a为上侧送

同侧下部回风

送风气流贴附于顶棚

工作区处于回流区中

送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充分

工作区的风速较低

温湿度比较均匀

适用于恒温恒湿的空调房间

回风口空气的污染物浓度

和温度

基本上等于工作区的 浓度和温度

因此通风效率

和温度效率接近1

但换气效率较低

大约小于0.5

图b为上侧送风

对侧下部回风

工作区在回流区和涡流区中

回风口的污染物浓度

低于工作区的污染物浓度

通风效率小于1

图c为浓度和温度

同侧上部回风

这种气流分布形式

与图a相似

但通风效率

要稍低一些

换气效率

一般在0.2~0.55

图d、图e

这两种气流分布模式

分别相当于

两个图a,图c气流分布

并列模式

它们适用于房间宽度大

单侧送风射流

达不到对侧墙时的场合

对于高大厂房

可采用中部侧送风

下部回风

上部排风的气流分布

如图f所示

当送冷风时

射流向下弯曲

这种送风方式在工作区的

气流分布模式

基本上与图d相似

房间上部区域温湿度不需要控制

但可以进行部分排风

尤其是热车间中

上部排风

可以有效排除室内余热

图g是典型的

水平单向流的气流模式

两侧都应设置

起稳压作用的静压箱

使气流在房间的

断面上均匀分布

在回风口附近

空气的污染物浓度

等于排除空气的污染物浓度

通风效率等于1

而在气流的上游侧

通风效率大于1

在靠近送风口处

通风效率趋近无穷大

水平单向流的换气效率等于1

这种气流分布模式

也称活塞流

多用于洁净空调

图给出了四种典型的

顶送风的气流分布模式

图a为散流器平送

顶棚回风的气流分布模式

散流器底面与顶棚在同一平面上

送出的气流为

贴附于顶棚的射流

射流的下侧

卷吸室内空气

射流在近墙处下降

顶棚上的回风口

应远离散流器

工作区

基本上处于混合空气中

这种气流分布模式的通风效率

低于上述的侧送气流

换气效率约为0.3-0.6

图b为散流器下送风

下侧回风的室内空气分布

所用的散流器

具有向下送风的特点

散流器出口的空气

以夹角

20°~30°喷射出

在起始端不断

卷吸周围空气而扩大

当与相邻的射流搭接后

气流呈向下流动的模式

工作区

位于向下的流动的气流中

在工作区上部

是射流的混合区

这种流型的通风效率

和换气效率都比图a的

气流分布高

图c为典型的垂直单向流

送风与回风

都有其稳压作用的静压箱

送风顶棚可以是孔板

下部是格栅地板

从而保证了气流在

横断面上

速度均匀

方向一致

这种流型的通风效率

大于1

换气效率等于1

图d为顶棚孔板送风

下侧回风

以图c不同之处

取消了格栅地板

改为两侧回风

因此不能保证完全是单向流

气流在下部偏向回风口

这种流型的通风效率大于1

换气效率小于1

但比上述散流器的送风的换气效率

都要高

图a为地板送风气流分布

地面需架空

下部空间

用做布置送风管

或直接用作送风静压箱

把空气分配到

若干个地板送风口

地板送风口

可以是旋流风口

或是格栅式

孔板式的其他风口

应当指出

无论侧送风

还是地板送风

当送风温度过大

或工作区的气流分布很不均匀时

都可能破坏上下热分层

上部的污染热空气

卷吸到下部工作区

减弱了

送风气流在工作区的置换作用

甚至不成为置换通风

在高冷负荷密度的计算机房

程控机房的场所

即使

形成不了置换通风气流分布模式

采用地板送风

仍然是一种最佳选择

它可以把冷风直接送入机柜

有效的将热量带走

并辅以其他地方的

地板送风口

仍可以使工作区

获得清洁的

良好的热环境

下部送风的垂直温度梯度

都较大

设计时应校核温度梯度

是否符合要求

另外送风温度也不应太低

避免足部有冷风感

下部送风

适用于计算机房

办公室

会议室

观众厅等场合

污染物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

不宜使用下部送风

下部送风除了上述两种模式外

还有座椅送风方案

即在座椅下或椅背处送风

这也是下部送风的气流分布模式

通常用于影剧院体育馆的观众厅

图b是下部低速侧送风的

室内气流分布

送风口速度很低

一般为0.3m/s

送风温度

约低于工作区温度

3~6℃

温度低

密度大的送风气流

沿地面扩散开来

在地面上形成速度小

紊流度低的低温“空气湖”

接近热源的空气

受热后形成

自然对流射流

称为羽流

羽流卷吸周围空气

及污染物上升

从上部的风口排出房间

如果热源的羽流

所卷吸的空气量

小于下部的送风量

则该区域内气流保持

向上流动

当达到一定高度后

卷吸的空气量增多

而大于下部送风量时

则将卷吸顶棚返回的气流

因此上部

有回流的混合区

如图中虚线以上区域

当混合区

在1.8米以上时

将可保持工作区

有较高的空气质量

这种气流分布模式

称为置换通风

“置换”的意思

是用送入空气

置换工作区的空气

置换通风气流分布

特点是

(1)室内产生热力分层

即分成上、下两区

下部工作区的气流

尽是向上单向流

空气洁净

温度较低

上区出现

污染气流返回、混合

其温度和污染物的浓度都较高

(2)通风效率

和温度效率都很高

换气效率

等于0.5-0.6

(3)由于送风温差小

抵消房间冷负荷的能力低

(4)送风口设在下部

在风管布置

与室内装修配合方面

有一定困难

送入的气流可以是

水平贴附射流

或垂直射流

射流卷吸下部的部分空气

在工作区形成许多小的混合气流

当小型的地板送风

送风口风速小于2m/s

且均匀布置时

也向低速侧送风一样

形成置换通风模式

工位送风

是把处理后的空气

空气直接送到工作岗位

造成一个令人满意的微环境

这种送风方式

在工业建筑的

热车间

已广为应用

20世纪末

开始应用于

舒适性空调中

目前已用于办公室

影剧院等场所的空调系统中

风口的风量

风向

或温度通常可以由使用者

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个性化调节

故这种送风方式

又称个性化送风

这种送风的空调

称为个性化空调

工位送风通常与

背景空调相结合

两者可以是同一空调系统

背景空调大多采用

地板送风的气流分布

背景空调控制的室内温度

可比常规空调高一些

甚至可以高达30℃

工位送风的主要优点有

(1)送风到达人的呼吸区距离短

空气龄很小

换气效率可达87%

空气质量好

(2)可按个人的热感觉调节风量

风向和温度

充分的体现了“个性化” 的特点

(3)背景空调设定的房间温度较高

且人员离开时

可关闭工位送风口

因此

空调的运行能耗低

诱导送风

是利用喷口送出射流卷吸周围空气

并带动它沿着预想的

线路流动的气流分布

这种气流分布

最早由瑞典的

ABB公司所发明

开始主要是用于汽车库

仓库

车间等大空间的通风

把这种气流分布的模式的系统

称之为诱导通风系统

但目前

已不仅用于通风系统中

也用于大空间的空调系统中

诱导通风系统

与传统的机械送排风系统

相比的优点有

无断面大的风管

节省了有效空间

可以在层高较低的场所中应用

系统风机的总功率小

因此运行费用降低

系统简单

施工方便

初投资低

引导全场空气流动

空气不流动的滞留区小

通风效率高

暖通空调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暖通空调含义及工作原理

--1.1暖通空调的含义及工作原理

-1.2 暖通空调系统的分类

--1.2暖通空调系统的分类

-1.3 暖通空调的发展概况

--1.3暖通空调的发展概况

-1.4 关于本课程

--1.4关于本课程

-章末测试--作业

第二章 暖通空调负荷

-2.1 负荷概念

--2.1 负荷概念

-2.2 室内外计算参数

--2.2 室内外计算参数

-2.3 供暖系统热负荷

--02-03暖通系统热负荷

-2.4 夏季空调冷负荷与湿负荷

--02-04夏季空调冷负荷与湿负荷

-2.5 新风量与新风负荷

--02-05新风量与新风负荷

-2.6 室内冷负荷与制冷系统冷负荷

--02-06室内冷负荷与制冷系统冷负荷

-章末测试--作业

第三章 供暖系统

-3.1 热水供暖系统形式

--03-01热水供暖系统形式

-3.2 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

--03-02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

-3.3 供暖热计量及系统形式

--03-03供暖热计量及系统形式

-3.4 蒸汽供暖系统

--03-04蒸汽供暖系统

-3.5 辐射供暖

--03-05 辐射供暖

-章末小结--作业

第四章 空气调节系统

-4.1空气调节系统分类

--04-01空气调节系统分类

-4.2 湿空气性质与焓湿图

--04-02湿空气性质与焓湿图

-4.3 全空气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和送风参数

--4.3 全空气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和送风参数

-4.4 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

--4.4 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

-4.5 变风量空调系统

--4.5 变风量空调系统

-4.6空气-水空调系统

--4.6空气-水空调系统

-4.7冷剂空调系统

--4.7冷剂空调系统

-4.8空调系统选择与划分原则

--4.8空调系统选择与划分原则

-章末小结--作业

第五章 建筑通风

-5.1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必要通风量

--5.1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必要通风量

-5.2全面通风系统

--5.2全面通风系统

-5.3局部通风和事故通风

--5.3局部通风和事故通风

-5.4自然通风原理

--5.2自然通风原理

-章末小结--作业

第六章 民用建筑火灾烟气控制

-6.1建筑火灾烟气特性及控制的必要性

--6.1建筑火灾烟气特性及控制的必要性

-6.2火灾的烟气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

--6.2火灾的烟气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

-6.3自然排烟

--6.3自然通风

-6.4 机械排烟

--6.4机械排烟

-6.5加压防烟

--6.5加压防烟

-章末小结--作业

第七章 室内气流分布

-7.1 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

--07-01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

-7.2 室内气流分布评价

--07-02室内空气评价指标

-7.3 典型气流分布模式

--07-03典型的气流分布模式

-章末小结--作业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作业

07-03典型的气流分布模式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