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书法鉴赏与创作 > 书法鉴赏与创作考试题 > 书法鉴赏与创作考试题 > 第三节 欣赏书法的常识
同学们好
我们这节课讲第一章 书法鉴赏与创作概述
第三节 欣赏书法的常识
学会欣赏书法艺术
首先要了解作品的作者和历史背景
其次了解这件作品写的是什么“体”
再次是这件作品是什么样式
第四了解作品的完成有怎样的过程
第五了解作品使用了怎样的材料
这些我们认为都是欣赏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
作品的作者和历史背景
随着作品而变动
可以在具体欣赏时查阅和了解
1 书体
书法作品书写的书体
是指篆 隶 楷 行 草等不同的书体
古文字家也称之为“字体”
这是因为有些文字学家
担心叫了书体
会与历史上有些书家的具有风格的书法混同起来
例如
唐代颜真卿的楷书叫颜体
柳公权的楷书叫柳体
元代赵孟頻的楷书叫赵体或松雪体
文字学家把这种颜体 柳体则叫做“书体”
所以不论古文字学家叫字体也好
书法术语叫书体也好
我们都可以把篆 隶 楷 行 草
看作书法载体汉字的不同类别
书体史到汉魏两晋时代就结束了
但以各种书体为创作对象的书家历代不绝
后世的书家不一定以通行的书体来写书法
也可以取法已不通行的书体
如篆 隶 章草 今草
到清代出现了崇尚古代碑版石刻的热潮
于是就连无名书家所写的书体
过渡阶段不成熟的石刻文字也被学习取法
因为其中的不成熟
有可能在书家手中转变为新鲜活透的书法美
历史上出现过的书体
成为官方规范的通用文字的
主要有大篆 小篆 隶书和楷书四种
而草书和行书则是靠约定俗成形成规则的
草书又分章草 今草(又叫小草)和狂草
相互间既有共同的规律
又有不同的特征
例如章草和今草基本上是字字独立不连
而狂草却以连绵不绝为其重要特征
此外行书和草书也能混合起来写
世称“行草”
这种写法自由度大
艺术的表现力也因此丰富
2 书法的样式
古代的书写材料决定了书法样式的产生
古人读书以卷为计
所以古代的书法多以横向展开的卷 册存在
以卷为样式的书法作品称为长卷 手卷
册页也是横向展开
所不同的是
每一页是分开的
可以是信札 诗文稿
也可以是一页一页的其他书法作品
如图
这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长卷作品
其纵28.3厘米
横75.5厘米
横向的书法作品也可以比较短
叫做横幅
如题斋馆名
或写几个字的警句之类
都以横幅居多
如图
这是吴昌硕的篆书横幅作品
题写的“西泠印社”
宋代以后
书法样式逐渐多了起来
为了便于悬挂
出现了纵向的样式
像条幅 中堂 对联 屏条
这些竖着悬挂的长方形作品
被统称为立轴类
其中对联要到明代中期以后才出现
屏条是由屏风转化而来的
被普遍运用已是清初的事情了
除开横竖两种形式外
也有正方形的作品
习惯上称其为斗方
斗方竖着裱成立轴
也就成了竖式
如果作品小
则就与册页相仿佛
如图
这分别是吴昌硕的条幅作品 中堂作品和对联作品
如图
这分别是吴昌硕的屏条作品和启功先生的斗方作品
唐宋时
以团扇作书画的作品已有很多
从宋代始由日本 朝鲜传入了折扇
直到明代
折扇才普及民间
于是书画家以折扇扇面创作书画作品广泛起来
因此扇面也是传统书法样式的一种
如图
这分别是齐白石的团扇作品和董其昌的折扇作品
3 书法作品完成的基本规则
其一
书法作品一般都依据传统书写顺序
不论横写和竖写都由右向左展开
作品的落款都在左方
其二
书法作品的落款也有一定的讲究
正文写完后
题上受书者的姓名及相关文字内容称之为上款
题写书写时间 地点
最后签上书写者的姓名称之为下款
落款的书写一般比正文的字要小
书体也有一些变化
如正文写的是篆书
落款则以楷行居多
当然有规律而无定则
落款的书写也因作者喜好而变
落款是整件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互补充而映衬
其三
书法作品完成后
都要钤盖印章
印章的作用
一是表明作者身份
以显示书写者确认的标识
二是美的表现
红色印章在以墨创作的作品上
鲜艳夺目对比性极强
产生醒目的美感
如图
这是吴昌硕的对联作品
作品上很明确的书写了上款和下款以及落款之后的钤印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希望能为你的学习带来帮助
下节课我们讲书法的材料和工具
谢谢
-书法鉴赏与创作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