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原理》课程以化工原理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为主要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资源丰富,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注重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宗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开设学校:成都理工大学;学科:工学、
成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原理》课程以化工原理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为主要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资源丰富,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注重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宗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力学
-流体流动概述
--流体流动概述
--流体流动概述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速度分布
-边界层的概念
--边界层的概念
--边界层的概念
-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阻力
-管路上的局部阻力和管路系统的总能量损失
-吸收过程概述1
--吸收过程概述1
--吸收过程概述1
-吸收过程概述2
--吸收过程概述2
--吸收过程概述2
-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亨利定律表达式
--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方程
-吸收剂用量的决定
--吸收剂用量的决定
-气相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蒸馏-概述
--蒸馏-概述
--蒸馏-概述
-蒸馏-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蒸馏-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
-精馏的原理和过程
--精馏原理和流程作业
-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作业
-精馏塔的理论板数计算
--精馏塔理论板数计算作业
-恒压过滤
-恒压过滤
-热对流
-萃取1
-萃取2
-萃取3
-萃取4
-萃取5
曾英:博士(后),教授二级岗位,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现任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矿产资源化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研发。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科技部“86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主题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博导类)、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创新团队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部省级项目20余项。已在Chem. Eng. J.、J. Chem. Eng. Data、Geochim. Coschim Acta、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论文1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为四川省“相平衡与盐卤化工”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负责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位点建设负责人;副主编出版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主编出版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 可招收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位点的硕士研究生和地球化学、矿产资源化学学位点的博士研究生。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 研究生课程:高等反应工程;水盐体系相平衡与相图;矿产化学工程原理 研究领域: 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及其环境问题 研究方向: 1、相平衡、相分离技术开发及其在盐湖卤水、地下卤水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2、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与土壤修复技术 3、湿法冶金新技术新工艺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盐湖联合基金(U160712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3059) 3、科技部863计划“资源与环境”领域主题项目课题(2012AA061704); 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子题(201211035-3) 5、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013TD0005) 6、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子题(12120113087700) 7、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20115122110001);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3071); 9、四川高等学校
主讲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
于旭东,男,1985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8年10月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国际盐湖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主要在相平衡与相分离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近年来,主持并参与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在内的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863计划1项),是“相平衡与盐卤化工”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在J. Chem. Thermodyn、Fluid Phase Equilibria、J. Chem. Eng. Data、Korea J. Chem、化工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受邀为Analytical Chemistry、Fluid Phase Equilibria、J. Chem. Eng. Data等SCI刊物稿件评审专家。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获“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史浩,男,副教授,博士(后),201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2年进入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曾获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育人十佳教师”、“优秀党员”和“争创科研先锋岗”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是化工新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表面与界面性能,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子凝胶/多孔结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性质研究、资源提取与分离技术。近年来主持和承担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科技部863计划1项、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1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横向委托3项和教改项目2项。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7篇。可招收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周堃: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获工学博士士学位,并同年应聘于成都理工大学任教;2013年晋升为副教授;2014增列为硕士生导师;2014年获得成都理工大学“三育人”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是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分离与纯化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是磷化工;稀土金属分离提取技术及其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应用;新型结晶和萃取分离技术。可招收化学工艺和矿产资源化学专业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先后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成都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等共4项,参加国家职称计划、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以项目为支持,已在J. Chem. Eng. Data、化学工程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无机化工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1篇;申请专利6篇。
向伟,男,1988年5月出生,四川巴中人,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生导师。201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工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成都理工大学材化学院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领域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锂/钠离子二次电池关键电极材料和锂固态电解质。
曾广勇,男,1991年06月生,四川成都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研究员。2016年10月-11月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Institute for Frontier Materials访问;2017.10-2018.04在美国阿肯色大学博士联合培养。2018年07月加入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膜分离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型水处理吸附剂、光催化剂的制备等领域的研究。讲授课程:本科生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环保概论;研究生课程:高等分离工程、精细化工技术。
桑世华,女,新疆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获"化学工艺"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完成了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1999年晋升讲师,200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2009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是化学工艺,矿产资源化学及应用地球化学,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点科研基金和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国家纵向科研项目及有关横向项目,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08年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计划, 2005年获第四届柳大纲优秀青年科技奖,2006年在成都市大学生“一专多能”成才活动中被评为“十佳青年教师”,2007年被评为成都理工大学优秀教师,2009年获第十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11年入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所指导的研究生学术成果突出,近三年均有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论文。近年已在J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J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Computer Coupling of Phase Diagrams and Thermochemistry(CALPHA), Chinese J. of Chemistry、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EI收录23篇。
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并同年应聘于成都理工大学任教。主讲本科生课程:化工原理、化工设计、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研究生课程:高等反应工程。
郑思则,男,1987年4月生,四川省成都人,博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士学位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及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19年加入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关于蛋白质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以及关于阿尔兹海默症致病蛋白聚合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李小可:男,1990年3月生,四川攀枝花人,博士研究生。2012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6年8月-2017年3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7年6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任碳纳米管应用部研发总监。2019年3月,加入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新型纳米流体的制备、性质及纳米流体的应用研究。截至目前,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被引次数200余次,H指数1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多篇论文被评为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
曾向东,男,1985年1月生,四川内江人,博士。2012至2017年留学日本国立福井大学,期间获得日本国费(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奖学金),2017年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学。主要以电化学理论为基础,从事导电聚合物和石墨烯类复合材料,用于超级电容的研究,以及工业结晶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