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从研究化学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找出化学运动中最具普遍性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化学、生物和环境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开设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理学、
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从研究化学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找出化学运动中最具普遍性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化学、生物和环境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1.1 热力学概论
--热力学概论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体积功的计算
--体积功
-1.4 定容热, 定压热及焓
-- 定容热、定压热、焓
-1.5 热量的计算
-1.6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和实际气体的应用
-1.7 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章测试
-2.1 概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
-2.2 ΔS 的计算
--熵变计算
-2.3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2.4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2.5 热力学函数关系式及其应用
--函数关系
-2.6 ΔG 的求算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章测试
-3.1 多组分系统中物质的偏摩尔量
-3.2 化学势
--化学势
-3.3 气体的化学势
--气体化学势
-3.4 稀溶液中的两个定律
-- 稀溶液中的两个定律
-3.5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化学势
-3.6 理想稀溶液中溶剂和溶质化学势
-3.7 非理想液态混合物化学势表达式
-3.8 化学势应用举例
-- 化学势应用举例
-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第三章测试
-4.1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4.2平衡常数的表达与演化
-4.3平衡常数的测定与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4.4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的引入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5 复杂化学反应的平衡处理
-第四章化学平衡--第四章测试
-5.1. 理论基础
--基本概念
-5.2. 单组分相图
--单组分相图
-5.3. 二组分气液相图及其应用
--完全互溶双液系
-5.4. 二组分固液相图及其应用
-5.5. 三组分固液相图及其应用简介
-- 三组分固液相图简介
-第五章 相平衡--第五章测试
-6.1 统计热力学简介
--统计热力学简介
-6.2 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描述
-6.3 能级分布及其微观状态数
-6.4 近独立子系统配分函数与热力学函数
-6.5 平衡系综配分函数及相应的热力学函数
-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第六章测试
-7.1 电解质溶液
--基本概念
-- 法拉第定律
--电导
--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7.2 可逆电池
--可逆电池条件
--可逆电极
--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 电池的表示法
-7.3 可逆电池热力学
-- 可逆电池热力学
-7.4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电极电势
--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7.5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7.6 不可逆电极过程
--极化作用
--超电势的测定
--电解时的电极反应
--电解池阳极反应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7.7 化学电源
-- 化学电源
-第七章 电化学--第七章测试
-8.1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8.2 液体界面
--液固界面
-8.3 固体表面
-- 固体表面
-8.4 分散系统的种类
--分散系统的种类
-8.5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胶体的制备与净化
-8.6 胶体的动力性质
--胶体的动力性质
-8.7 胶体的光学性质
--胶体的光学性质
-8.8 胶体的电学性质
--胶体的电学性质
-8.9 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第八章 表面与胶体化学--第八章测试
-9.1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
-9.2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公式
-9.3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9.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9.5 复合反应动力学近似处理方法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九章测试
-10.1 双分子反应碰撞理论
-10.2 过渡态理论
-10.3 催化反应
--催化反应动力学
-10.4 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
-第十章 分子反应动力学--第十章测试
-期末考试--期末测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主讲“物理化学”、“化学基础实验”和“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等课程。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欢迎的十佳教师”。主编《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等教材。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领域为:荧光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及在生物和能源领域的应用。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300万),面上项目共8项。发表高水平SCI文章100多篇。范楼珍老师负责课程第八章讲授。
方维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讲《普通化学原理》,《物理化学》,《化学基础实验》等本科基础课程以及《光化学》研究生课程。主编出版了《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等教材。长期致力于理论及计算化学研究工作,在光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等前沿方向上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系统地发展理论和计算方法,解决了有关激发态结构和动力学的一系列挑战性问题,多次预测重要光化学过程机理,并为实验所证实,应邀为Advances in Quantum Chemistry和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等国际刊物撰写综述文章,成为光化学反应这一重要前沿领域的知名学者。于2004和2011年两次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本在线课程的总策划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988年、1991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于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多年主讲本科生基础课程《物理化学》和研究生课程《分子光谱》。祖莉莉老师负责课程第六章的讲授。
李运超,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光电纳米材料与光电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研究论文50余篇,教学论文数篇,主持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校级教改项目多项。已有近10年讲授本科生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经历,曾荣获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和通鼎青年教师奖。在本在线课程中讲授“化学平衡”和“相平衡”两章内容。
李晓宏,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光电传感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研究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项,教学论文数篇,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校级教改项目多项。参与编写了《物理化学》和《化学测量实验》,主编了《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已有近12年的本科生《物理化学》教学经历,曾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三等奖。本在线课程中讲授“电化学”和“胶体化学”两部分的内容。
高靓辉,教授,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物理学博士。主讲本科课程《物理化学》的统计力学部分、《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以及研究生课程《数学物理方法》。研究方向为理论与计算化学,主要发展多尺度的模拟方法和统计理论研究生物体系和软物质体系的自组装过程。发表30余篇SCI论文,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多项973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本在线课程中讲授“统计热力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