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现代电子系统设计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需求,面向系统导向、IP导向的设计方法,从电路到系统、从理论到实践,介绍了CMOS数字集成电路和系统芯片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前/后端设计流程规范以及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核心技术。
开设学校: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工学、
结合现代电子系统设计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需求,面向系统导向、IP导向的设计方法,从电路到系统、从理论到实践,介绍了CMOS数字集成电路和系统芯片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前/后端设计流程规范以及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核心技术。
-0-课程简介
--0-课程简介
-1-1-集成电路发展简史
-1-2-VLSI设计模式:定制与半定制
-1-3-可编程逻辑器件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1-4-作业
-2-1-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
-2-2-算法和架构设计:一个数字系统设计的例子
-2-3-SoC设计开发技术
-2-4-IP导向的FPGA设计技术
-2-5-作业
-3-1-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3-2-Verilog硬件描述模型
-3-3-基本组合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3-4-基本时序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3-5-测试平台设计与仿真
-3-6-组合逻辑的综合
-3-7-综合时几种常用的优化技术
-3-8-作业
-4-1-时序规范的定义
-4-2-时序规范的检查
-4-3-时序违例情况的消除方法
-4-4-异步电路或模块的处理
-4-5-作业
-5-1-DSP的基本运算模型及实现示例
-5-2-高斯低通滤波器设计示例
-5-3-基于IP核的FIR滤波器设计示例
-5-4-环形缓冲器设计示例
-5-5-流水线技术的应用
-5-6-作业
-6-1-半导体制造工艺简介
-6-2-版图设计及验证
-6-3-作业
-7-1-测试与验证的区别
-7-2-可测性设计技术
-7-3-作业
-8-1-功耗问题分析
-8-2-低功耗设计技术
-8-3-作业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国家学位办“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领域指导小组副组长、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四川省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电子学会嵌入式与SoC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精品课程“ASIC设计”负责人;曾获电子部、四川省科研、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系统与无线通信网络、嵌入式系统、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
从事无线通信的VLSI设计与多核并行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展OFDM物理层链路设计、LTE共性技术、片上系统与片上网络、多核调度、5G Polar码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其中获授权6项(均为第一发明人),出版译著3本,专著1本。
主要从事通信ASIC设计、数模混合IC设计技术、无线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等方向的研究。主持或主研完成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国防预研项目、国家863目标导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参与编写教材3部,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物联网人才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IP应用与增值电信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电子学会嵌入式与SoC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席教授,物联网工程系主任。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2门。主持建设7个实验室,先后编写教材13本,其中译著3本,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物联网、通信集成电路与系统、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网与MESH网络等。